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置钉联合椎板开窗减压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4—9月,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置钉联合椎板开窗减压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16~68岁,中位数42.5岁。骨折部位,T_(11)、4例、T_(12)16例、L_122例、L_26例。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折均累及三柱,椎管内有骨折块压迫硬膜囊,椎管占位≥30%,伤椎两侧椎弓根完整。受伤至手术时间2~12d,中位数3.5 d。术后随访观察脊柱后凸Cobb's角、伤椎前缘高度比、椎管狭窄率、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80~200 min,中位数110min。术中出血量50~850 mL,中位数180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7个月,中位数15.5个月。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分别为(44.3±9.2)%、(87.3±12.7)%、(85.7±12.4)%、(85.2±11.7)%,脊柱后凸Cobb's角分别为32.1°±3.9°、4.7°±0.8°、4.4°±0.9°、5.2°±1.2°,椎管狭窄率分别为(33.2±4.9)%、(15.0±4.2)%、(10.4±5.3)%、(4.2±2.6)%。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前A级1例、B级3例、C级3例、D级14例、E级27例,术后即刻A级0例、B级2例、C级5例、D级19例、E级22例,术后3个月A级0例、B级1例、C级3例、D级14例、E级30例,末次随访时A级0例、B级1例、C级2例、D级12例、E级33例。4例患者出现轻度腰背部疼痛,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置钉联合椎板减压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较好地恢复椎体前缘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改善椎管狭窄程度及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垫枕复位法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8年12月至2011年6月,采用垫枕复位法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39例,男28例,女11例.年龄21~62岁,中位数40岁.损伤椎体:T1212例,L114例,L27例,T12~L14例,L1~L22例.按胸腰椎爆裂性骨折Denis分类:A型12例,B型18例,C型9例.按脊髓损伤的Frankle分级:A级2例,B级5例,C级10例,D级10例,E级12例.CT检查示:椎体后壁均不完整并有碎骨块压迫硬膜囊,椎管内矢状径占位20%~80%.MRI检查示:伤椎上位、下位椎间盘无变性及破裂.X线片示: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11°~42°,中位数28°;伤椎前缘压缩后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40% ~ 70%,中位数49%;伤椎后缘压缩后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70% ~ 90%,中位数81%.受伤至手术时间6h至7d.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伤椎恢复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失血量300~1000 mL,中位数400 mL.手术时间100~180 min,中位数120 min.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14个月.均无切口感染、螺钉松动、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内固定物取出后无复位丢失等现象发生.术后1周与术后12个月Cobb角分别由术前28.7°±2.3°降至5.5°±0.8°、5.8°±0.7°.术后1周与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百分比分别由术前(42.3±3.8)%升至(84.5±4.9)%、(80.6±4.3)%;伤椎后缘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百分比分别由术前(81.5±5.1)%升至(90.6±4.9)%、(89.7±4.7)%.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25例恢复至E级,6例恢复至D级,4例恢复至C级,3例恢复至B级,1例仍为A级.结论:采用垫枕复位法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改变椎体“蛋壳样”病理状态,增加前柱的支撑力,纠正后凸畸形,恢复正常的脊柱序列,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过伸体位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减压、过伸体位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8例。手术前后测量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百分比、后凸畸形Cobb's角,定期随访并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畸形Cobb's角明显恢复(t=9.26,P〈0.01;t=7.35,P〈0.01),伤椎后缘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t=8.32,P〉0.05)。随访6~36个月,平均25个月,患者平均伤椎后凸畸形Cobb's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分别较术后丢失5%和8%。5例完全神经损伤者(Frankel A级)神经功能无明显恢复,24例不完全神经损伤者(Frankel A~D级)中21例(87.5%)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以上。断钉1例,钉道松动1例,过度牵伸复位致神经损伤加重1例。结论:后路减压、过伸体位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生理弯曲,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但也存在断钉、钉道松动、伤椎高度及矫正角度丢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球囊辅助复位伤椎植骨经肌间隙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采用球囊辅助复位伤椎植骨经肌间隙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患者29例,男23例、女6例。年龄21~55岁,中位数39岁。损伤椎体位于T128例、L112例、L25例、L32例、L42例。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3~6周,中位数4周。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伤椎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纠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80~130 min,中位数98 min。术中出血量100~150 m L,中位数125 m L。住院时间7~12 d,中位数9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8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时Cobb角分别由术前23.4°±1.9°降至6.8°±1.7°、7.2°±1.1°,伤椎前缘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百分比分别由术前(42.5±2.1)%升至(92.7±2.3)%、(91.8±1.5)%,伤椎后缘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百分比由术前(87.7±2.0)%升至(96.5±1.8)%、(95.6±2.1)%。1例球囊复位失败,后期行后路原位椎体融合固定术治疗;1例术后遗留腰背部疼痛,未做特殊处理。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球囊辅助复位伤椎植骨经肌间隙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创伤小,手术和住院时间短,骨折愈合率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伤椎椎体成形联合后路融合固定术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采用伤椎椎体成形联合后路融合固定术治疗Ⅲ期Kümmell病患者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55~73岁,中位数63岁。按照美国脊柱损伤协会神经功能分级,C级2例、D级7例、E级10例。病变椎体位于T_(11)3例、T_(12)4例、L_17例、L_22例、L_31例、L_42例。术后随访观察腰背部疼痛缓解、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神经功能恢复、腰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40~210 min,中位数160 min。术中出血量250~450 m L,中位数320 m 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1个月,中位数16个月。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分别由术前(7.53±1.55)分降至(3.32±0.67)分、(2.92±0.64)分,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伤椎前缘高度×2/(伤椎上位椎体前缘高度+伤椎下位椎体前缘高度)×100%]由术前(48.34±15.45)%增高至(78.23±8.31)%、(76.07±7.83)%,椎体后缘高度百分比[伤椎后缘高度×2/(伤椎上位椎体后缘高度+伤椎下位椎体后缘高度)×100%]由术前(84.52±4.39)%增高至(91.88±4.43)%、(89.19±5.75)%,Cobb角由术前13.75°±5.48°降低至4.23°±2.45°、6.59°±3.34°。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由术前(89.22±27.35)%降至(29.68±5.08)%;部分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所恢复,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神经功能分级,D级1例、E级18例。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水泥渗漏,其中6例为骨水泥椎旁渗漏、3例为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因其无临床症状,未做任何处理;均未出现神经损害加重、脑脊液漏、骨水泥毒性反应、切口感染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伤椎椎体成形联合后路融合固定术治疗Ⅲ期Kümmell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能有效缓解腰背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纠正后凸畸形,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撬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采用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撬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57例,男36例、女21例。年龄21~62岁,中位数37岁。损伤椎体,T114例、T1223例、L125例、L25例。脊髓损害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B级1例、C级9例、D级13例、E级34例。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伤椎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纠正、植骨愈合和脊髓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8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未出现断钉、断棒、螺钉松动等并发症。术后4周与末次随访时Cobb角分别由术前22.75°±6.58°降至5.21°±2.21°、5.33°±2.32°。术后4周与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压缩率分别由术前(51.45±16.12)%降至(5.25±2.26)%、(5.95±3.48)%;伤椎后缘压缩率分别由术前(27.78±11.44)%降至(4.14±1.65)%、(4.43±2.03)%。末次随访时,CT扫描显示植骨愈合良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8例、E级46例。结论:采用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撬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促进脊髓神经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关键在于椎管容积的恢复重建,脊髓神经减压,椎体高度的恢复及复位后脊柱稳定性如何.前路手术减压彻底,椎体复位融合可靠,但创伤大技术难度高,且对伴有椎板骨折无法同时处理.钉棒、AF系统能通过轴向牵伸作用使椎体高度恢复,但对通过后纵韧带游离至椎管的骨折块作用甚少.我们自1998~2004年6月,于椎弓根钉内固定的基础上采用自制半"U"形嵌插器伸入硬膜囊前方嵌插扩大重建椎管,直视下伤椎内植骨治疗41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规颅骨牵引和全身麻醉下手法复位在下颈椎脱位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对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26例新鲜下颈椎脱位患者,采用常规颅骨牵引和全身麻醉下手法复位;男17例,女9例;年龄21~75岁,中位数48岁;C4~C5脱位7例、C5~C6脱位14例、C6~C7脱位5例;单纯脱位20例,脱位伴骨折6例;双侧关节突关节交锁19例,单侧关节突关节交锁7例;根据脊髓损伤的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7例、C级9例、D级4例、E级1例。受伤至就诊时间4~28 h,中位数19 h。术后随访观察椎体复位、植骨融合、椎间高度恢复、并发症发生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中位数12个月;椎体均复位良好,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椎间高度均得以恢复;均无血管损伤、气管损伤、食管损伤、脊髓损伤、椎体再脱位及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5例、C级5例、D级6例、E级5例。结论: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脱位前,采用常规颅骨牵引和全身麻醉下手法复位,创伤小,可实现颈椎即时复位,且复位成功率高,椎间植骨融合率高,能恢复椎间高度,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过伸牵引复位法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12月,采用过伸牵引复位法结合PKP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40例,男11例、女29例。年龄60~85岁,中位数72岁。腰椎压缩性骨折位于L_114例、L_210例、L_37例、L_49例。按照Zoarski等骨折压缩程度分级法,轻度18例、中度16例、重度6例。病程均在1周以内。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腰背部疼痛缓解、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腰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5~45 min,中位数33 min;术中出血量3~10 m L,中位数5.3 m L;注入椎体的骨水泥量1.5~8 m L,中位数4.1 m 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中位数22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前和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40例患者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分别为(7.31±1.38)分、(1.26±0.42)分、(1.05±0.62)分、(0.98±0.45)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33.62±5.32)%、(4.56±1.42)%、(3.25±1.62)%、(2.86±0.95)%,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伤椎相邻上下椎体高度的平均值-伤椎椎体高度)/伤椎相邻上下椎体高度的平均值×100%)]分别为(31.67±16.21)%、(10.12±4.46)%、(11.36±3.62)%、(12.08±2.96)%,Cobb角分别为18.25°±8.62°、7.57°±6.32°、8.68°±4.96°、8.95°±5.08°。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因无明显临床症状,未做处理;3例再次出现骨折,行第2次PKP手术治疗后骨折愈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骨水泥渗漏、再骨折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过伸牵引复位法结合PKP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率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缓解腰背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观察三椎六钉复位后五钉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1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应用三椎六钉复位后五钉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比较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变化,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椎体复位丢失情况。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2个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术后均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无严重椎体复位丢失,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效。结论三椎六钉复位后五钉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毛伟洪 《中医正骨》2012,24(12):68-70
目的:观察MAST Quadrant微创通道下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采用MAST Quadrant微创通道下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23~57岁,中位数31岁.所有患者均为单节段胸腰椎新鲜骨折,其中T11椎体骨折3例,T12椎体骨折7例,L1椎体骨折12例,L2椎体骨折5例.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伤表现,Frankle分级为E级.结果:手术时间60 ~ 95 min,中位数79 min.术中出血量50~ 150 mL,中位数86mL.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10个月.所有患者的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术后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比[(0.86±0.05)%]、后凸畸形Cobb's角(5.63°±2.14°)、疼痛VAS评分[(2.61±1.27)分]及腰椎功能JOA评分[(22.65±1.93)分]均较术前[(0.35±0.09)%,(25.19°±8.68°),(7.22±1.05)分,(13.19 ±1.42)分]改善,且在末次随访时均维持较好[(0.82±0.03)%,(5.81°±2.22°),(1.26±0.53)分,(23.11 ±2.06)分].结论:MASTQuadrant微创通道下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腰背部疼痛症状、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且并发症少,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后路柞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19例,其中椎体屈曲压缩性12例,爆裂性骨折7例;合并脊髓神经损伤14例。结果: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缘40%和后缘92.5%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0.5%和后缘97.5%,Cobb角由术前平均20°恢复为术后平均3°。术后随访除4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无恢复外,其余脊髓、马尾损伤患者均获Frankel分级A级以上神经功能恢复。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允许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内固定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9年12月-2011年2月3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进行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椎体平均高度从术前的前缘33.5%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3.5%.从术前的后缘78.5%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8.5%.术前术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脊髓神经功能有明显的改善,根据ASIA分级除A级2例无改善外,其余均有2级以上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钉棒系统内固定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具有恢复生理曲度和椎管减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椎管侵占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80例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椎管侵占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手术前后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扫描,行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多恢复为E级正常,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Cobb角、椎体高度比以及椎管狭窄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椎管侵占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效果较好,可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少椎管狭窄率,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5.
目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半椎板减压植骨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方法:对2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或马尾损伤患者,采用后路单侧椎板减压,单侧椎弓根自体骨植骨及钉棒系统固定术。入院后卧硬板床,术前过伸手法复位,C型臂观察经椎弓螺钉位置。结果:术后随访12—17个月,全部病例椎弓根植骨均牢固融合。钉棒无断裂螺钉无松动,压缩椎体明显反弹。结论:半椎板减压植骨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后路伤椎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后路伤椎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根据患者骨折及神经脊髓压迫情况,28例患者行椎板开窗减压、伤椎骨折复位器复位,使骨块回纳,伤椎冲入骨颗粒植骨融合治疗,椎体爆裂骨折采用椎间植骨融合;10例患者采用不切除椎板减压,直接撑开复位植骨融合治疗。结果 38例患者术后3,6,9,12,18个月进行随访,经DR及CT检查,患者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骨折均获得良好复位,无脊柱后凸畸形发生,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所恢复,达到1~3级。结论经后路伤椎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具有复位效果好、植骨融合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2例,按Frankd分级评定脊髓神经功能,应用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评定骨折椎体矫形状况及稳定性。结果:1例跳跃性骨折1个锣帽脱落,余椎弓根螺钉及钉棒位置良好。Cobb角由术前的250~450恢复至术后的20~150,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由术前的25%~46%恢复至术后的80%~100%。2例脊髓神经功能A级无恢复外,余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够有效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及脊柱的序列,矫正术前的后凸畸形,能够恢复脊柱的稳定性。能够改善截瘫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爆裂骨折应用后路钉棒系统间接复位或减压及神经脊髓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伤后1周内胸腰椎压缩或爆裂骨折急诊患者48例行后路钉棒系统复位、椎管间接或直接减压及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获得3周内随访,其中有31例获36个月随访,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缘32.5%和后缘93.2%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1.5%和后缘98.5%,Cobb角由术前平均23°恢复为术后平均3°。术后随访除4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无恢复外,其余脊髓、马尾损伤患者均获Frankel分级1级以上神经功能恢复。所随访患者中无一例出现晚发性脊髓损伤。1例出现椎弓根钉断裂但无特殊不适亦无椎体高度丢失。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具有手术创伤较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开展中药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手术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均开展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手术与螺钉内固定,并在术后采用口服中药巩固治疗,观察本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与术前表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本组样本治疗后均获得满意的复位与固定效果,影像学复查表现椎体高度状况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或脊髓与神经根损伤情况发生。治疗后1周与6个月的复查均表现脊柱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椎体高度比显著好于治疗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开展中药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手术固定的治疗方式,能够确保骨折复位与愈合,促进脊柱高度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前入路组(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术)和后入路组(后路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术)各24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