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未病理论与当代健康理念的关系。建议施行融合中医药治未病思想的当代健康理念新模式。方法阐述中医药治未病和当代健康理念的理论基础。论述中医药治未病思想在当代健康理念中应用于指导诊断病因,提供防治思路上意义重大。结论将"中医药体质辨识调理+西医标准化诊疗干预"有机结合,加快推进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2.
"治未病"以"防"为核心,重视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倡导未病先防,重视养生,核心理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健康管理通过控制人们生活方式中的健康危险因素和行为,降低危险因素,维护人体健康。健康管理与"治未病"理念不谋而合。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实现"治未病"与健康管理融合,形成现代中医健康管理体系,运用"治未病"思想指导健康管理,大力推动"治未病"的普及与发展,为中医药发展开辟新方向,使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发挥更大作用,是祖国医学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2014年9月5日,黑龙江省政府发布《健康龙江行动(2014~2020年)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组织健康知识普及、健康行为促进、科学饮食推广、环境卫生整治、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五大专项行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改善不良饮食习惯,营造良好健康环境,促进群众健康。行动注重发挥中医药在养生保健和治未病方面的特色优势,加强了中医药治未病能力建设和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普及力度。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9年7月11日讯:日前,河北省医改办印发《河北省2019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补充任务安排》提出,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文件明确,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加  相似文献   

5.
余皎莹  翁丽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137+117-137
探讨结合"治未病"理念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对健康体检人群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结合常规体检及体质辨识结果开展疾病风险评估,运用中医药特色风险干预措施,分为"未病"、"已病"采取不同的健康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夏淑洁  李灿东 《中医药导报》2019,25(6):15-17,23
针对中国现有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远不能满足国民对健康日益增高的需求,进一步解决人口老龄化加快、亚健康人群上涨及慢性疾病增多且年轻化的问题,将"治未病"思想融入当代健康管理之中,充分发掘中医药特色理论和技术,并结合现代科技,对人体的健康状态进行全面监测、评估、干预与追踪,形成中国特色"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治未病”是中医养生与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属于医学领域的最高目标。治未病以健康为核心理念,重视个体化、防病和治病相结合的全程康复养生与预防疾病思想。治未病相关中医理论有中医体质识辨、逆针灸、药膳和养生锻炼。以上结合,才能彰显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和推动中医药学术研究发展的强大后劲和动力。  相似文献   

8.
根据长沙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干预体质偏颇人群工作经验积累,探讨中医四诊、体质辨识、经络评测、治未病干预、回访等于一体的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该模式将中医治未病理论与健康管理的紧密结合起来,用中医治未病方法管理亚健康人群与慢性病,使其不生病、晚生病、少复发;发展与完善该模式,是突出中医医院优势特色,解决目前医疗问题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9.
转变传统治疗观念,注重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强调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介入/搭桥术后、心肌梗死后及冠心病并发症的康复治疗,是当今防治冠心病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中医学善于整体调治和"治未病",能为冠心病的康复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有鉴于此,充分发挥中医学传统养生预防方法,采用基于证候要素的冠心病病证结合中医康复治疗思路,根据患者所处病程阶段和病情轻重,在各个康复期分别选择不同的中医药康复方法和措施,及早运用中医药进行干预,可在冠心病的"未病先防"(一级预防)以及"既病防变"(二级预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促进冠心病康复的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亚健康"状态得到更多关注。干预亚健康状态,减少慢性病发病率,提高健康水平,减轻医疗负担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治未病"思想和"亚健康"联系紧密,符合从疾病医学到健康医学的模式转化,即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的转化。"治未病"包含未病先防、扶正祛邪,见微知著、及早诊治,既病防变、防邪深入,病后调理、防止复发四个方面。脾胃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且中土之气为人体"一气周流"的枢轴,从调理脾胃入手(生活方式调整、药物干预、环境改善)干预亚健康,可达到健康促进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医药产业与天然药物的发展,我国中药资源的贮量已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由于医学模式从治疗疾病向减少疾病、维持健康转变,"治未病"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治未病"能够通过运动养生、针灸按摩、饮食调理等不用药或少用药的手段而使人体保持健康的状态,从而有效减少中药资源的消耗。对"治未病"的特色与优势进行总结,对中药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并就"治未病"的理念对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治未病"是中国古老的预防医学思想,中医对健康的认识关注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治未病"不仅要关注后天疾病的预防,也应注重先天的养护。孕前保健是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先天方面的体现,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通过优生咨询、孕前检查、健康教育、孕前干预的模式结合中医体检、体质辨识、针灸膏摩、调体方药等技术对孕前女性进行疾病防护和健康调理,能减少子代"出生病"和"终生病"及母代"妊娠病"和"产后病"的发生,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3.
<正>(2015-2020年)中医药(含民族医药)强调整体把握健康状态,注重个体化,突出治未病,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方式灵活,养生保健作用突出,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中医药健康服务是运用中医药理念、方法、技术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活动,主要包括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服务,涉及健  相似文献   

14.
"治未病"思想源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之论。其后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治未病",中医中药在疾病的预防与已病防变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重点转变的"前移战略",吴仪副总理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倡导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使"治未病"在新形势下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具有发病迅速、传播快、传染性强的流行特点。“治未病”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对急性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和防治之中,是中医理论思想中的特色与精华部分,核心内容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运用“治未病”思想综合中医特色疗法如艾灸、导引等,指导中医药及早介入、全程干预,在疫情的防治中发挥早期预防、防止传变、缩短病程、愈后防复等重要作用。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运用于新冠肺炎的防治思路,以期发挥中医优势,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红永 《河南中医》2011,31(7):712-714
中医药在治疗肺癌方面独具特色。尤其在肺癌的预防即“治未病”方面别有特色。“治未病”内容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痛防变两个方面。未病先防是指在未病之前,采用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肺癌的发生;既病防变是指在肺癌术后辨证论治,积极配合中医药治疗可加速术后康复,减少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4月3日讯:日前,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百姓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规划》指出,"十三五"湖北省所有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建立治未病科和"中医养生堂",在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立治未病科,强化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能力。中医医疗机构要把医疗服务从注重疾病治疗转  相似文献   

18.
健康既是人的生存之本,也是生产力的基础。发展健康服务业既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中医药是中国重要的医药卫生资源,在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在"治未病"、养老、康复等方面作用突出,大有可为。应该提高能力,完善体系,切实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更好地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事业。  相似文献   

19.
亚健康在现代生活中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治未病"工作的开展是预防亚健康最好的方法。针对"治未病"工作现状和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实际需求,让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工作在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看慢性疑难杂症效果差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为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大力推广"治未病"工作,作为中医人关注亚健康就应该牢牢抓住"未病先防——教育普及为先,既病防变——重在早期诊断、早干预,瘥后防复——重在祛邪扶正调养"三个步骤;走好了"治未病"三步棋就能有效预防亚健康状态、减少疾病,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中医肝病"治未病"是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愈后防复"为目标,通过运用先进的中医体质辨识方法以及西医检测手段,对肝病患者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个性化的综合评估,进而提供全面、动态反映个人健康状态、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识体检结论和报告,并为肝病患者提供全面、综合、规范的健康干预指导方案,以及持续的干预效果追踪评估,全面防范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