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郑生主任医师是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也是河南省名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研工作30 a余,对临床中医内科杂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李师认为:有诸内必形于外,颜面部痤疮的发生发展与肝、脾、胃关系密切,脾虚为病理基础,土虚木乘、肝火上炎为病机关键;治以健脾疏肝和胃法。  相似文献   

2.
李郑生主任医师是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的学术继承人,河南省名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脾胃、肝胆及其他内科杂病的诊治与研究30 a,在治疗脾胃肝胆等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李郑生主任医师认为梅核气的主要病机为脾虚肝郁,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调等导致肝脾(胃)失调,并总结出健脾疏肝和胃法的治疗思路,配合日常生活调理及调畅情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朱胜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342-1343
<正>郑翔主任医师为国家级专家章真如主任医师第一批学术继承人,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对肝胆病、脾胃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诊治有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师从郑翔主任医师,获益良多。现将郑师从肝治胃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宝亮教授为河南省名中医,行医三十余载,精于中医内科,擅长治中医脑病,尤擅辨证论治失眠证。中医认为失眠的发生与心、肝、脾、胃、胆等都有一定的关系,病性有虚有实。王宝亮教授潜心研究,指出失眠与心、肝关系最为密切。心主神明,肝藏魂,神魂不安而不寐。王教授主张从"清心安神、养心安神、镇心安神、泻肝"治疗失眠,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刘世平主任医师师从国家名老中医专家吴效仁,继承和发扬了吴老的医学精髓,辨证施治精准,临床配穴精少,针刺手法纯熟,擅长治疗中风、面瘫、痹证、呕吐等及其他内科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随刘世平主任医师进行针灸学习,试述几点刘老师在针灸临床上的思路与方法。1辨证论治,抓住病机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基本理论的一部分,所以针灸治疗也是必须辨证论治,将四诊收集到的疾病资料,通过八纲加以分析,判断疾  相似文献   

6.
雷鹏  彭宁 《陕西中医》2005,26(11):1202-1203
王万贵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致力于消化、呼吸系统疾病和内科杂病的治疗研究,医技娴熟,经验丰富,系陕西省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教育导师。在临床实践中重视辨证论治,屡起沉疴。现谨录其疑病案二则,以窥一斑。  相似文献   

7.
杜义斌  龙祖宏 《新中医》2016,48(10):177-179
正龙祖宏教授是国家级名中医,早年师从邓铁涛教授,现为云南省中医医院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全国第三届、第五届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龙教授擅长应用中医"和法"治疗复杂性、难治性脾胃疾病,疗效显著,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西并存,求同存异,以临床症状、体征及有关检查为依据,辨证论治准确,遣方用药合理。既重视先天,又不忽视后天,认为"调和升降,以平为安"为治疗脾胃病的基本原则。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蒋喆 《陕西中医》2014,(9):1226-1228
目的:介绍名老中医陈光伟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方法:跟随陈光伟老师临床学习,通过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结果:通过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临症分为四型,脾胃气虚,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脾胃湿热。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论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胃食管反流病虚实辨证分型论治经验。方法:查阅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文献,结合大量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周斌副主任医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结果: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采用辨证与辨症相结合,将本病分为肝郁脾虚和肝胃不和虚实两种证型,并针对证型辨证论治,取得良好疗效。结论:遵循中医辨证的客观化和简易化原则,将胃食管返流病分为虚实两大类型,不仅使临床诊断治疗简洁方便,使科研病证分型清晰,更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张安国 《四川中医》1993,11(11):8-9
成都名老中医郑陶万主任医师,业医五十载。擅长内科杂病,尤以善调肝胃疾病著称。现将郑老肝硬化的医疗经验介绍如下: 虚实兼见为多治宜燮理肝脾肾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目前以病毒  相似文献   

11.
正孙玉信教授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名中医。从医数十年来,致力于内科疑难杂症,临床注重辨证论治,善于化裁应用古方,拓展新意。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收益良多。现将孙玉信教授运用肝主筋理论指导临床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读者。肝主筋理论出自《素问·宣明五气》。如《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五谷入胃,其所化生的一部分精微之气输散到肝脏,肝脏将精微、  相似文献   

12.
翟兴红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消化中心主诊医师。擅长治疗胃食管病变、结肠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便秘及内科杂病、各类虚证、肿瘤术后调理等。师从名门,博采众家,临床主张辨证论治,病证结合,中西互参,病证俱效,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胃脘痛系因肝胃之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临床上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多见于胃、十二指肠炎症,溃疡,痉挛等疾病。近几年来,笔者有幸成为贵州省遵义市名老中医药专家、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卓玉春老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并随师坐诊,  相似文献   

14.
李郑生教授是国医大师李振华的学术继承人,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擅长治疗消化类疾病。慢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病。李郑生主任医师根据数年临证经验,总结出慢性便秘的病机是久病脾虚为本,提出便秘的总病机为脾虚肝郁胃滞,将临床常见便秘分为脾虚肝郁证和肝胃郁热证2类。治疗上以健脾疏肝和胃为总治则,脾虚肝郁证以健脾疏肝、润肠通便为治则,给予逍遥散加减;肝胃郁热证以疏肝和胃、泻热通腑为治则,给予香砂六君子汤合左金丸加减,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5.
介绍曹志群教授治疗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的经验。曹教授认为该病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脾失健运、升降失常为其本,肝胃失和、胃气上逆、湿热内蕴为其标。其将患者内镜下胃黏膜表现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对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进行辨证论治,并运用名老中医夏度衡老先生肝胃百合汤及经典方剂小柴胡汤加减进行治疗,以畅达肝胃气机,调理脾胃升降,从而达到治肝和胃之目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慢性胃炎是中医内科门诊常见病。梁开发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多端,病机复杂,累及多脏,病位不离胃,然病机总不离虚、滞、湿、热、寒以及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治疗上重视枢转气机,善用通和、行气止痛之品,提出"苦寒未必皆伤胃",衷中参西,病证结合,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刘惠武教授系武汉市中医医院脾胃病、肝胆病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从医几十载,在脾胃病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重视从肝论治脾胃病。现将相关经验,小结如下。1胃脘痛与肝脾的关系胃脘痛简称胃痛,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常见于西医中的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临床上常见胃脘部的胀满,嗳气,嘈杂,反酸,疼痛等主要症状,它的病位在于胃部[1]。肝脾与胃脘痛的病机病因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为胃与脾以膈膜相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6,(8):1064-1065
探讨黄褐斑的治疗方法。韩世荣主任医师主要从肝、脾、肾及血瘀等4个方面辨证论治黄褐斑。治疗上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内治外治相得益彰,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王新杰 《中医研究》2003,16(1):17-18
郑玉玲主任医师潜心研究恶性肿瘤及内科疑难杂症的中西医治疗近 2 0年。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及内科疑难杂症经验丰富。她认为正虚邪侵、气滞血瘀 ,痰瘀互结为基本病因病机。临证重视舌诊 ,详辨病证 ,证病结合 ,善用经方 ,衷中参西 ,善调肝护胃 ,强化后天之本 ,用药颇具特色 ,疗效显著。现介绍临床诊治特色病证四例如下 :1 顽固性呕吐证蔡某 ,男 ,6 2岁 ,于 2 0 0 2年 4月 3日因进食梗塞2月余到当地医院查纤维胃镜诊为“胃底贲门癌” ,即到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贲门癌根治手”。并于术后化疗 ,用方案为DF +CF。即 :顺铂 ,5 …  相似文献   

20.
汪龙德主任医师是甘肃省名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脾胃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理事,从事医、教、研工作30年,在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相继研制出平胃胶囊、化瘀软肝胶囊等院内制剂。汪龙德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胃癌前状态,对其进行防治对于阻断胃“炎-癌转化”进程、降低胃癌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对于CAG的发病机制仍在研究阶段。中医药治疗CAG的临床疗效越来越突出,不但能够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可以降低胃癌发生率。CAG的发生多因脾胃虚弱、湿从内生、气机阻滞、气滞血瘀所致,从“虚”至“瘀”实则为CAG不断加重的演变过程,因此,在治疗CAG及预防胃癌发生时,可从虚、湿、郁、瘀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