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清时期的中医骨伤科医家在归纳、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为中医骨伤科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手法、固定、功能锻炼3个方面,对明清时期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中医骨伤科出现了两个主要学术流派:平补派和武术伤科派。本文从平补派的主要学术观点和代表医家及其论著两个方面,对明清时期中医骨伤科平补派的学术思想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明清外科、骨伤科外治方的应用进行总结、概括 ,可以发现已形成一定的学术观点 ,从标本关系来讲 ,外治方主要适用于治标。由此可见外治方主要适用于外科、骨伤科。对其进行研究、探讨 ,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医正骨》2011,(1):13-13
经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等有关单位批准,由辽宁省骨伤科学会主办、吉林省骨伤科学会、黑龙江省骨伤科学会协办的东北三省中医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班拟定于2011年5月下旬在大连市举办。诚邀其他省市的中医骨伤科同道参加会议并进行学术交流。现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社决定于1993年第四季度召开中医骨伤科传统手法学术研讨会。主要讨论议题包括:骨伤科传统手法的基础实验研究、临床应用、文献综述等。来稿书写要求详见本刊稿约,在大会宣读的论文将推荐在本刊发表。来稿请寄本刊编辑部,并在信封右上角注明“征文”字样,截稿日期1993年8月30日。会议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相似文献   

6.
从5大中医骨伤科学派的传承脉络、代表医家、学术成果等方面,以少综多,探讨了新形势下中医骨伤科流派的发展前景与面临的问题,以期为伤科学术流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与现代医学知识结合较紧密,涉及面广,发展迅速。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训练出较强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适应以后临床工作的需要。我校1989年创办中医骨伤专业,1994年成立骨伤系,2002年成立中医骨伤学科,为保证教学质量,我们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改进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现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骨伤作渊源流长,发展至明清已是鼎盛时期,无论是用药经验,正骨技术,还是基础理论,都较以前各个朝代有明显进步。本文试图对这一时期伤骨科学主要成就,作一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中医养生学发展概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时期,中医养生学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有重大发展。1、藏象学说与养生理论结合。以张景岳、赵献可为代表,强调了脾胃、肾与命门对生命的主宰作用,并将此与养生理论相结合,认为养生重在命门,而其实质是养真阳、元气。医家们还明确了五脏调养的法则,认为养生最终的落脚点都不离脏腑。2、综合调养法的全面开发。养生学的调养方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与以往不同,张景岳将"养形"置于养生首务,认为善养生者必先治形宝精;李时珍等医家大力倡导药饵与饮食养生法;动静结合的养生法在理论与方法上进一步得到确定,尤以武术健身普及甚广。3、老年养生保健的再度兴盛。继宋代老年养生学确立之后,又出现了多部老年养生专著。  相似文献   

10.
对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术的发展、学术流派的特点及传承进行了概略而系统的讨论.认为明清时期三大流派代表了中医外科全盛时期的主要成就,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对后世中医外科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受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医寿夭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明清医家在继承《黄帝内经》以及历代医家寿夭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小儿寿夭、脉诊寿夭、地域寿夭、脏腑气血寿夭以及德为福寿之本等理论,并在实践上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对指导后世有效开展中医养生长寿与延缓衰老的实践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跌损妙方》《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三书,是明清时期流传的骨伤科方书。《跌损妙方》是由明朝异远真人编著,成稿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救伤秘旨》和《救伤秘旨续刻》则是由清朝浙江省天台的赵廷海广泛收集民间治疗跌打损伤的单方编辑而成,于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合刊印行。1988年,经韦以宗校释,施杞审定,定名为《跌损妙方·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校释》~([1])(以下简称为校释本)一书并由  相似文献   

13.
骨伤科老中医郭汉章学术经验拾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郭汉章为骨伤科界知名的老中医。他祖居河南洛阳平乐村。其先代自明末起就以正骨之长而著称乡里,他自幼就受传统正骨的熏陶。郭老现虽已年逾花甲,但精于实践。现就郭老的主要学术经验介绍如下. 一、强调整体,注重气血《正体类要》曰:“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郭老认为这段话精辟的概括了人体损伤后内与外、气与血、营与卫、脏与腑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关系。所以他经常  相似文献   

14.
张建福  董茂 《中医正骨》1991,3(2):26-28
中国中医骨伤科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2月1~3日在深圳市举行,参加会议的国内外代表共123人,国外代表占1/4,会议收到论文200余篇,现将主要有关内容综述如下:1 基础研究天津医院骨研所顾云伍讨论了药物夹板治疗骨折的临床机理,认为药物夹板具有药疗和固定的双重作用。动物实验及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在骨折愈合早期药物夹板能促进断端血肿机化,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中期能促进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痂形成和早期骨性连接及骨痂的早期塑形吸收。福建中医学院刘献祥研究了麦饭石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对胶原、钙、磷含量的影响。将24只家兔桡骨人工折骨并随机分组,用药组每天喂麦饭石水溶液5m1,对照组喂生理盐水5m1。定期宰杀测定桡骨中段缺损部的骨痴,结果表明:用药组胶原含量呈抛物状上升,钙磷含量呈近似直线上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证明  相似文献   

15.
中医骨伤科专业和本单位骨伤科专科发展的需要,现代医学科学技术飞速进步,向骨伤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在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在招生报考、毕业生就业制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研究生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  相似文献   

16.
17.
明清两代是我国古代官办医学教育逐步衰落而民间医学教育逐步兴盛的时期,具有多种不同的教育形式和内容特点。随着民间医学知识的普及化和大众化,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接踵而至。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由鼎盛不断衰落的过程,但这一时期社会的变化却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医学发展上也取得了不少巨大成就。在时间医学探讨方面,较宋金元时期有进一步的深入。本文试就明清时期著名医家在时间医学方面的认识和应用状况进行初步整理与总结。  相似文献   

19.
骨伤科是祖国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壮会的前进而不断地发展,在许多方面早于西方国家几百年或几千年。历代很多医家,在骨伤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七二二年~公元前二二一年),出现了我国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名著——《黄帝内经》,这部书除了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基本理论,并有许多伤症记  相似文献   

20.
孙思邈中医美容学术成就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思邈中医美容学术成就初探北京联大中医院药学院(100007)郭丽娃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所(100700)黄健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二书,除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唐以前临床各科诊治、用药的成就外,还收录了大量有关中医美容的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