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治疗强度对急性百草枯中毒(APQP)的预后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APQP患者63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研究组32例,两组均予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洗胃后即给予1次HP治疗,研究组3次HP治疗,每次间隔6 h。比较两组在HP前(T1)及HP后即刻(T2)、10 h(T3)、20 h(T4)的血清百草枯(PQ)水平和死亡率。结果 :两组在T2、T3、T4时间点的血清PQ水平虽均明显低于T1(P0.05),但研究组在T2、T3、T4时间点的血清PQ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死亡率虽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虽然多次HP不能显著降低APQP的死亡率,但在常规对症、支持的基础上尽早、尽快、多次进行HP治疗可提高PQ的清除,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液灌流技术(HP)在急性重度有机磷杀虫剂中毒(AOPP)救治中的疗效。方法将49例AOPP患者分灌流组(HP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彻底清除毒物,尽早应用阿托品、胆碱脂酶复能剂等常规治疗;HP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的治愈率、阿托品总用量、平均住院时间、血清胆碱脂酶(CHE)活性变化。结果两组的治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HP组阿托品的总用量和住院日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P组在进行第1次血液灌流后测定的血清CHE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的血清CHE活性(P<0.01)。中毒后48 h内不同时间点进行血液灌流,均可显著提高血清CHE活性,但在24 h内进行首次血液灌流导致CHE活性上升的幅度明显高于24 h以后进行血液灌流的效果。结论HP在AOPP的救治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毒组(PQ组)和UTI组3组.按120 mg/kg灌胃百草枯造成急性百草枯中毒模型,2 h后UTI组腹腔注射UTI 75 kU/kg,对照组和PQ组腹腔注射10 ml/kg生理盐水,均每日1次.于给药后6、24、72 h取大鼠眼眶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2水平.结果 PQ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UTI组给药后6 h TNF-α水平明显降低,至24 h时升高,然后再次下降,各时间点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PQ组(P均<0.05).PQ组6 h和24 h血清IL-1α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UTI组给药后各时间点IL-1a明显降低,与PQ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Q组血清IL-2水平仅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UTI组给药后6 h IL-2明显降低,24 h有所升高,至72 h明显低于PQ组(P<0.05).结论 UTI可明显抑制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清TNF-α的释放,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L-1β和IL-2的释放,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炎症反应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毒组(PQ组)和UTI组3组.按120 mg/kg灌胃百草枯造成急性百草枯中毒模型,2 h后UTI组腹腔注射UTI 75 kU/kg,对照组和PQ组腹腔注射10 ml/kg生理盐水,均每日1次.于给药后6、24、72 h取大鼠眼眶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2水平.结果 PQ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UTI组给药后6 h TNF-α水平明显降低,至24 h时升高,然后再次下降,各时间点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PQ组(P均<0.05).PQ组6 h和24 h血清IL-1α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UTI组给药后各时间点IL-1a明显降低,与PQ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Q组血清IL-2水平仅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UTI组给药后6 h IL-2明显降低,24 h有所升高,至72 h明显低于PQ组(P<0.05).结论 UTI可明显抑制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清TNF-α的释放,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L-1β和IL-2的释放,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炎症反应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毒组(PQ组)和UTI组3组.按120 mg/kg灌胃百草枯造成急性百草枯中毒模型,2 h后UTI组腹腔注射UTI 75 kU/kg,对照组和PQ组腹腔注射10 ml/kg生理盐水,均每日1次.于给药后6、24、72 h取大鼠眼眶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2水平.结果 PQ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UTI组给药后6 h TNF-α水平明显降低,至24 h时升高,然后再次下降,各时间点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PQ组(P均<0.05).PQ组6 h和24 h血清IL-1α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UTI组给药后各时间点IL-1a明显降低,与PQ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Q组血清IL-2水平仅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UTI组给药后6 h IL-2明显降低,24 h有所升高,至72 h明显低于PQ组(P<0.05).结论 UTI可明显抑制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清TNF-α的释放,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L-1β和IL-2的释放,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炎症反应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乌司他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毒组(PQ组)和UTI组3组.按120 mg/kg灌胃百草枯造成急性百草枯中毒模型,2 h后UTI组腹腔注射UTI 75 kU/kg,对照组和PQ组腹腔注射10 ml/kg生理盐水,均每日1次.于给药后6、24、72 h取大鼠眼眶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2水平.结果 PQ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UTI组给药后6 h TNF-α水平明显降低,至24 h时升高,然后再次下降,各时间点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PQ组(P均<0.05).PQ组6 h和24 h血清IL-1α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UTI组给药后各时间点IL-1a明显降低,与PQ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Q组血清IL-2水平仅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UTI组给药后6 h IL-2明显降低,24 h有所升高,至72 h明显低于PQ组(P<0.05).结论 UTI可明显抑制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清TNF-α的释放,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L-1β和IL-2的释放,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炎症反应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毒组(PQ组)和UTI组3组.按120 mg/kg灌胃百草枯造成急性百草枯中毒模型,2 h后UTI组腹腔注射UTI 75 kU/kg,对照组和PQ组腹腔注射10 ml/kg生理盐水,均每日1次.于给药后6、24、72 h取大鼠眼眶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2水平.结果 PQ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UTI组给药后6 h TNF-α水平明显降低,至24 h时升高,然后再次下降,各时间点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PQ组(P均<0.05).PQ组6 h和24 h血清IL-1α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UTI组给药后各时间点IL-1a明显降低,与PQ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Q组血清IL-2水平仅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UTI组给药后6 h IL-2明显降低,24 h有所升高,至72 h明显低于PQ组(P<0.05).结论 UTI可明显抑制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清TNF-α的释放,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L-1β和IL-2的释放,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炎症反应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毒组(PQ组)和UTI组3组.按120 mg/kg灌胃百草枯造成急性百草枯中毒模型,2 h后UTI组腹腔注射UTI 75 kU/kg,对照组和PQ组腹腔注射10 ml/kg生理盐水,均每日1次.于给药后6、24、72 h取大鼠眼眶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2水平.结果 PQ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UTI组给药后6 h TNF-α水平明显降低,至24 h时升高,然后再次下降,各时间点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PQ组(P均<0.05).PQ组6 h和24 h血清IL-1α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UTI组给药后各时间点IL-1a明显降低,与PQ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Q组血清IL-2水平仅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UTI组给药后6 h IL-2明显降低,24 h有所升高,至72 h明显低于PQ组(P<0.05).结论 UTI可明显抑制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清TNF-α的释放,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L-1β和IL-2的释放,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炎症反应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毒组(PQ组)和UTI组3组.按120 mg/kg灌胃百草枯造成急性百草枯中毒模型,2 h后UTI组腹腔注射UTI 75 kU/kg,对照组和PQ组腹腔注射10 ml/kg生理盐水,均每日1次.于给药后6、24、72 h取大鼠眼眶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2水平.结果 PQ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UTI组给药后6 h TNF-α水平明显降低,至24 h时升高,然后再次下降,各时间点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PQ组(P均<0.05).PQ组6 h和24 h血清IL-1α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UTI组给药后各时间点IL-1a明显降低,与PQ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Q组血清IL-2水平仅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UTI组给药后6 h IL-2明显降低,24 h有所升高,至72 h明显低于PQ组(P<0.05).结论 UTI可明显抑制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清TNF-α的释放,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L-1β和IL-2的释放,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炎症反应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毒组(PQ组)和UTI组3组.按120 mg/kg灌胃百草枯造成急性百草枯中毒模型,2 h后UTI组腹腔注射UTI 75 kU/kg,对照组和PQ组腹腔注射10 ml/kg生理盐水,均每日1次.于给药后6、24、72 h取大鼠眼眶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2水平.结果 PQ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UTI组给药后6 h TNF-α水平明显降低,至24 h时升高,然后再次下降,各时间点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PQ组(P均<0.05).PQ组6 h和24 h血清IL-1α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UTI组给药后各时间点IL-1a明显降低,与PQ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Q组血清IL-2水平仅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UTI组给药后6 h IL-2明显降低,24 h有所升高,至72 h明显低于PQ组(P<0.05).结论 UTI可明显抑制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清TNF-α的释放,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L-1β和IL-2的释放,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炎症反应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毒组(PQ组)和UTI组3组.按120 mg/kg灌胃百草枯造成急性百草枯中毒模型,2 h后UTI组腹腔注射UTI 75 kU/kg,对照组和PQ组腹腔注射10 ml/kg生理盐水,均每日1次.于给药后6、24、72 h取大鼠眼眶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2水平.结果 PQ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UTI组给药后6 h TNF-α水平明显降低,至24 h时升高,然后再次下降,各时间点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PQ组(P均<0.05).PQ组6 h和24 h血清IL-1α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UTI组给药后各时间点IL-1a明显降低,与PQ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Q组血清IL-2水平仅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UTI组给药后6 h IL-2明显降低,24 h有所升高,至72 h明显低于PQ组(P<0.05).结论 UTI可明显抑制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清TNF-α的释放,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L-1β和IL-2的释放,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炎症反应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毒组(PQ组)和UTI组3组.按120 mg/kg灌胃百草枯造成急性百草枯中毒模型,2 h后UTI组腹腔注射UTI 75 kU/kg,对照组和PQ组腹腔注射10 ml/kg生理盐水,均每日1次.于给药后6、24、72 h取大鼠眼眶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2水平.结果 PQ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UTI组给药后6 h TNF-α水平明显降低,至24 h时升高,然后再次下降,各时间点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PQ组(P均<0.05).PQ组6 h和24 h血清IL-1α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UTI组给药后各时间点IL-1a明显降低,与PQ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Q组血清IL-2水平仅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UTI组给药后6 h IL-2明显降低,24 h有所升高,至72 h明显低于PQ组(P<0.05).结论 UTI可明显抑制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清TNF-α的释放,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L-1β和IL-2的释放,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炎症反应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毒组(PQ组)和UTI组3组.按120 mg/kg灌胃百草枯造成急性百草枯中毒模型,2 h后UTI组腹腔注射UTI 75 kU/kg,对照组和PQ组腹腔注射10 ml/kg生理盐水,均每日1次.于给药后6、24、72 h取大鼠眼眶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2水平.结果 PQ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UTI组给药后6 h TNF-α水平明显降低,至24 h时升高,然后再次下降,各时间点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PQ组(P均<0.05).PQ组6 h和24 h血清IL-1α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UTI组给药后各时间点IL-1a明显降低,与PQ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Q组血清IL-2水平仅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UTI组给药后6 h IL-2明显降低,24 h有所升高,至72 h明显低于PQ组(P<0.05).结论 UTI可明显抑制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清TNF-α的释放,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L-1β和IL-2的释放,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炎症反应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串连不同模式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急性百草枯(PQ)中毒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08-01-2015-06由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PQ中毒患者。纳入年龄≥16岁、PQ峰浓度≥0.5μg/ml、接受HP治疗且资料完整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HP治疗组、HP串联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F)治疗组和HP串联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3组患者死亡风险比,评价HP串联CVVHF治疗和HP串联CVVHDF治疗对急性PQ中毒患者存活率的影响;运用log-rank检验评估3种治疗方案对急性PQ中毒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PQ中毒患者227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P串联CVVHF治疗(HR=0.483,95%CI:0.307~0.626;P=0.008)和HP串联CVVHDF治疗(HR=0.731,95%CI:0.658~0.896;P0.01)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HP联合CBP组患者存活率(54.1%)显著高于HP治疗组(42.6%)(P0.05),延迟患者死亡时间(P0.01)。HP串联CVVHF治疗组和HP串联CVVHDF治疗组患者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P串联CVVHF治疗和HP串联CVVHDF治疗能改善急性PQ中毒患者的预后,效果较HP好;HP串连不同模式CBP治疗能提高急性PQ中毒患者的存活率,其可作为急性PQ中毒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留置胃管反复洗胃联合重复血液灌流(HP)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SOPP)的效果.方法 对照组(n=68)采用一次性洗胃,一次HP联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n=22)采用留置胃管反复洗胃,重复HP联合常规内科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患者昏迷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治愈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留置胃管反复洗胃联合重复HP可提高ASOPP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治疗急性重度中毒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8例急性重度中毒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HP+HD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患者昏迷至清醒时间为(9.2±3.2)h,住院时间(7.6±3.5)d;抢救成功率为93%.结论:HP+HD治疗急性重度中毒患者疗效显著,精心护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有机磷的清除及血清抵抗素、内脂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有机磷中毒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以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活性炭HP联合CVVH治疗组30例(HP联合CVVH治疗组);HP组30例;CVVH治疗组30例;各组均在治疗0、12、24、48、72h时留取血样3ml。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循环中血清抵抗素、内脂素含量水平。结果各组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前血清抵抗素和内脂素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各组治疗前抵抗素和内脂素含量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72h治疗,各组患者抵抗素和内脂素水平均明显降低。常规治疗组经过72h治疗,血清抵抗素和内脂素水平降低缓慢(P〈0.05);HP联合CVVH治疗组治疗后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抵抗素和内脂素含量逐渐降低,治疗48h后已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72h后降低更为明显(P〈0.01);CVVH和HP组治疗后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抵抗素和内脂素含量逐渐下降,治疗24h后已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48h后又明显升高;治疗72h后下降缓慢。有机磷中毒患者抵抗素和内脂素浓度呈正相关(r=0.76,P〈0.01)。结论 HP联合CVVH治疗可有效清除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液中炎症因子抵抗素和内脂素,改善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同时血清抵抗素和内脂素的检测,为临床观察HP联合CVVH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ASO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0例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HP+HD组(治疗组)72例和非HP+HD组(对照组)68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大量清水彻底洗胃、促排泄、阿托品、胆碱酯酶复合剂、输液、呼吸机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HP联合HD治疗.观察2组患者意识障碍的改善时间、阿托品用量、血清胆碱脂酶(ChE)的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治愈、死亡、中间综合征、迟发性神经损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阿托品用量较对照组少(P<0.05),病死率和中间综合征、迟发性神经损害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意识障碍的改善时间、ChE的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均P<0.05).结论 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采用HP联合HD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抢救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不同时间点洗胃(gastric lavage,GL)清除猪胃内百草枯(paraquat,PQ)的效果,以及对血浆PQ浓度的影响.方法 将17头健康雌性家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Q组(n=6)、PQ+1 h GL组(n=6)、PQ+6 h GL组(n=5).所有动物按60 mg/kg经胃管注入40% PQ原液,PQ+1 h GL组和PQ+6 h GL组分别在1h和6h经胃管给予20 L温水单次洗胃,监测生命体征及血药浓度并持续观察24h,LC-MS法测量血浆及HPLC法测量胃洗出液中的百草枯浓度.结果 PQ组、PQ+6 h GL组和PQ +1 h GL组的24 h存活率分别为66.7%、80%、100%;血PQ峰浓度(μg/mL)分别为(5.12±3.38)、(3.99 ± 1.24)、(1.96±1.83);PQ+1hGL组和PQ+6 hGL组洗出液的PQ含量占总摄入量的(24.46±6.49)%vs.(30.72±9.86)% (P>0.05);前10 L和后10 L的洗出液中PQ的清除比例:PQ+1 h GL组为(20.44±5.59)%vs.(4.02±1.82)%(P<0.01),PQ+6 h GL组为(26.17±7.19)%vs.(7.03±4.29)%(P<0.01).结论 1h和6h洗胃均能有效清除PQ,减少24h病死率;尽早洗胃(1 h)能更明显降低血浆PQ峰浓度;洗胃液在后1/2体积(后10 L洗出液)时清除百草枯的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液灌流(HP)是否能够清除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的炎症细胞因子,从而减缓器官损害。方法:按随机原则将51例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分为常规CVVH治疗组(26例),CVVH+HP治疗组(25例)。CVVH治疗组连续采用CVVH治疗72 h,CVVH+HP治疗组采用HP 2 h+CVVH 22 h串联的模式治疗72 h。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和72 h进行抽血化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水平,流式CBA方法检测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并统计治疗前后SOFA评分变化幅度(△SOFA)、APACHEⅡ评分变化幅度(△APACHEⅡ)和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期间CVVH治疗组CRP水平没有明显变化P0.05,CVVH+HP治疗组治疗72 h时CRP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治疗组治疗72 h时IL-6和IL-8水平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HP治疗组在治疗24 h时IL-6和IL-8水平有明显降低,且治疗48 h和72 h持续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HP治疗组△SOFA和△APACHEⅡ高于CVVH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 d病死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VH单独治疗或CVVH联合HP治疗均能降低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清IL-6、IL-8水平,缓解器官损伤,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