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与室性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我院自1990年至1997年门诊及住院共2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AMI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特点。临床资料1.200例AMI患者均经临床、心电图和血清酶检查诊断为AMI,男性126例;女性64例,男女之比大致为2∶1;年龄30至93岁,平均年龄61.5岁,60岁以上160例(80%)。2.梗死部位:前壁105例;下壁50例;下壁 正后壁5例;前壁 下壁31例;前壁 正后壁5例;心内膜下1例;前间壁 右心室1例;下壁 右心室1例;前间壁 下壁 右心室1例。结 果1.1200例AMI检出的室性心律失常69例(34.5%),其中室性早搏59例(29.5%);非阵发性室性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梗死患者162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情况、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国产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接受直接PCI的7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比较2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随访1年,比较2组间的心绞痛复发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2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术前梗死相关动脉(IRA)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多(73.7%比48.6%,P<0.05),但术后2组TIMI3级血流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1%比89.1%,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1年心绞痛复发率(5.3%比24.3%,P<0.05)、MACE发生率(7.9%比27.0%,P<0.05)显著降低,LVEF明显升高(58.1±6.2比50.4±9.6,P<0.05)。结论:国产替罗非班能显著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后1年内心绞痛的复发,明显降低主要MACE的发生,并改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4.
动态心电图(DCG)作为一种长时间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规律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如何改善AMI的预后,日益引起重视。笔者收集到26例AMI者的DCG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冠状动脉内注射结合不同静脉应用时间对临床疗效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进行PCI的急性STEMI患者125例,随机分为两组,替罗非班组(64例)及对照组(61例),前者PCI时应用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入并随之进行持续静脉注射,将其随机分为三个亚组:用药持续12 h组(12 h),24小时组(24 h)及36小时组(36 h).PCI术后即刻应用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TIMI)分级及心肌灌注分级评价心肌血流;观察术后180 d时的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56例(85.50%)心肌灌注分级达到3级,而对照组44例(72.13%,P=0.046).180 d时,对照组1例死亡,另15例发生了心绞痛、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研究组无死亡发生,其不良心脏事件(8例)的发生率较对照组(16例)下降(P =0.047).两组出血事件无显著差异,但研究组内出血事件在12 h组、24 h组均较36 h组少(P=0.01).两组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急性STEMI进行PCI时,静脉及冠脉内替罗非班的应用可以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短期预后.短时间的静脉持续应用可以达到同样的临床效果,而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唐玉龙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376-2377
正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发作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AMI的临床预后,较好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然而老年患者冠状动脉血栓的广泛存在及高凝状态,严重影响了PCI的疗效,并可导致远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研究采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  相似文献   

7.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7年12月-2009年12月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口服,术后口服阿司匹林100mg,1次/d,口服氯吡格雷75mg,1次/d,术中普通低分子肝素50~70U/kg,术后低分子肝素1次/12h,皮下注射3~5d.研究组术后即刻给予替罗非班10μg/kg 3min内推注完毕,随后0.15μg/(kg·min)静脉持续24h.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血小板聚集、主要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研究组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改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替罗非班是一种新型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被认为是目前作用最快,选择性最高的血小板抑制剂.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新进展.本文就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替罗非班是一种新型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被认为是目前作用最快,选择性最高的血小板抑制剂。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新进展。本文就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中冠脉内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加替罗非班组34例,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加用普通肝素组30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术。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对冠状动脉再灌注的影响,并随访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结果替罗非班组PCI术后慢复流发生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普通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与普通肝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行直接PCI治疗的AMI患者,分为预先应用替罗非班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心肌灌注分级(TMPG)和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PCI操作,试验组有4例(10%)出现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对照组共有8例(25%)出现无复流现象,试验组无复流发生率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替罗非班组的TMPGⅢ级比例高于对照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两组主要不良事件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总的出血并发症相似,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国产替罗非班能降低AMI直接PCI时无复流现象,改善冠状动脉血流,且不增加严重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收录了2013年2月-2016年10月期间,60例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采用分组法讨论,每组30例,对照组单一使用PCI,观察组采用替洛非班+PCI的方式,于1-12个月内回访调查、复查冠脉造影等,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本次患者均于发病0-14天内行PCI术,包括急诊及择期手术,结合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掌握患者病变状态。介入治疗前,选用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术后每天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手术过程中使用肝素8000~10000U。观察组手术过程中冠脉内注入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静脉维持量,每天0.1μg/kg。结果本次从梗死相关血管(IRA)、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血流等进行对比,且统计并发症、不良心脏事件(MACE)等,对比2组患者病变状态。对照组TIMI血流3级发生率86.7%(26/30),观察组93.3%(28/30)(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观察组3.3%(1/30),对照组13.3%(4/30)(P0.05);观察组出血并发症皮下出血或牙龈出血等3.3%(1/30),对照组3.3%(1/30);结论由此可见,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效果更优越,不仅改善了术后血管的TIMI血流,也有效控制不良事件、并发症,支架内再狭窄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左室)重构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8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接受ACEI治疗,B组不接受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随访观察梗死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重量(LVM)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AMI 1年后A组LVESV小于B组,LVEF大于B组.A、B两组的LVESV随病程延长而增大,LVEF随病程延长而减低.AMI 2周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组的LVM高于未发生组.AMI 6个月和一年后发生心律失常组的LVEDV、LVESV和LVM高于未发生组,未发生组的LVEF高于发生组.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组的LVEDV、LVESV和LVEF在三个时间点间差异及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组的射血分数在三个时间点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室性心律失常在AMI2周内与LVM;6个月后与LVESV和LVM;1年后与LVEDV和LVESV密切相关.结论 AMI后左室重构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重要基质.  相似文献   

14.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血栓摘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11月于黑龙江省红兴隆中心医院因AMI行直接PCI并于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患者共58例,以单纯行PCI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抽吸+替罗非班组在同手术期大出血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罪犯血管术中术后血流情况、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行直接PCI前应用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明显减少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围手术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盐酸替罗非班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从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中抽取24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使用心血管介入治疗方式,研究组使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TMPG灌注情况、血小板活化功能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灌注3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62P、CD63与MPA的阳性表达率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62P、CD63与MPA的阳性表达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使用盐酸替罗非班与心血管介入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大范围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时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发生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出血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15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时应用替罗非班,平均年龄57.8±9.6(35~78)岁,男性116例。分析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住院期间出血事件是否达到TIMI出血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TIMI出血组(n=10)和非TIMI出血组(n=140),分析两组的相关临床和介入治疗情况,以及出血事件对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探讨应用替罗非班发生TIMI出血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TIMI出血组中,达到轻、重度出血标准的患者分别占总病例的4.7%和2.0%。住院期间随访发现,发生TIMI轻重度出血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再梗联合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TIMI出血组(分别为40%和3.6%,P<0.01),住院时间延长(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TIMI出血事件的患者中,女性比率,补救性应用替罗非班比率和术后即刻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较高(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术后即刻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是急诊PCI治疗应用替罗非班发生TIMI出血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P=0.013,OR=1.458)。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存在一定的出血发生率,发生TIMI轻重度出血的患者近期预后不良。较高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是应用替罗非班发生TIMI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6年6月于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急诊PCI的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2例,女性33例,年龄范围50~80岁。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替罗非班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加用替罗非班。术前和术后6个月评估两组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测定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以及每搏输出量(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统计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替罗非班组较对照组TIMI血流3级的比例明显增加(85.45%vs.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比较,替罗非班组IL-6、hs-CRP和TNF-α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较术前CK、CK-MB、NT-proBNP和cTnI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比较,替罗非班组的CK、CK-MB、NTproBNP和cTnI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较术前SV和LVEF均改善,术后6个月时,替罗非班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心源性死亡、心绞痛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中应用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术后心功能和心肌细胞损伤,抑制炎症反应,相对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PCI)术联合盐酸替罗非班对再灌注指标的变化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科室在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患者,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手术(PCI)治疗;观察组39例,采用PCI术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脏功能指标,评价术后两组患者再灌注指标,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心肌再灌注分级以3级为主(76.92%),且高于对照组的4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ST段回落>50%发生率97.44%高于对照组的71.79%,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为5.13%,对照组发生率为10.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手术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能够显著恢复心肌再灌注,改善患者术后心功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及与替罗非班联合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根据首次挂号单双号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给予常规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治疗组应用应用山莨菪碱及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治疗组的无灌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完全灌注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LVEF、LVEDD和LVESD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与组内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莨菪碱及与替罗非班联合辅助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患者的心肌灌注,改善心功能指标,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抑制炎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行急诊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患者术前使用替罗非班及其时间对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到2012年10月266例ASTEMI行直接PCI的患者被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134例,PCI前开始静脉使用替罗非班),常规治疗组(132例,PCI前未使用替罗非班),按急诊使用替罗非班时间(3h)分<3h组和≥3h两亚组,比较各组PCI前后IRA的TIMI血流。结果:PCI术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替罗非班组TIMI3级血流者比例(10.6%比20.9%,P=0.028)明显提高;PCI术后,替罗非班组TIMI3级血流者比例升高更显著(78.8%比92.5%,P=0.001);术前替罗非班组<3h组(63例)较≥3h组(71例)血流明显改善(TIMI2级+3级,63.5%比29.6%,P<0.01)。结论:早期使用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PCI术后TIMI血流,且越早使用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