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对不良事件进行防范分析。方法:自2010年1月起我院门诊输液室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对不良事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改进服务,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护理风险管理,2010年度、2011年度、2012年度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6%、94%、96%,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投诉事件及护理差错率逐年下降,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服务意识有了提高。结论:通过在门诊输液室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门诊注射室输液治疗时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提高门诊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5年12月门诊输液的病人5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调查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门诊输液的患者5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根据问卷调查表,病人座谈会找出常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调查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分析护理安全问题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及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并探讨相应防范管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金华市中医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神经内科收治患者760例,统计其护理不良事件数量,为对照组,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于2014年制定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患者760例,统计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观察组。结果: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认真分析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护理不良事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潜在的风险因素以及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门诊输液治疗的200例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取之前的急诊科门诊输液治疗的20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潜在风险因素给予相关护理,统计所选患者在输液期间发生的输液不良事件情况,并评价相关护理对策的临床效果。结果输液人群以儿童和老年人为主;白天输液比例远小于夜晚输液者;急症重症输液人群比例远高于非急症重症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心理紧张、焦虑、狂躁的输液人群比例远高于无紧张、焦虑及狂躁者;观察组时间因素、心理因素、操作因素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结论急诊科输液患者发生输液不良事件存在诸多的风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因素、输液时间因素、病情因素、心理因素、护士操作因素、交叉感染因素、药品反应因素等,通过实施相关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时间因素、心理因素、操作因素带来的风险,对降低总体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对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效果。方法:从2015年11月~2016年10月于浙江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医院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00例作为观察组,该组在常规护理中开展了护理安全管理,另从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00例作为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医患纠纷率、投诉率、护理满意率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开展护理安全管理的观察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未开展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医患纠纷率、投诉率及护理满意率等相关指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静脉输液存在的不良事件风险,开展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优化医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输液室安全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就诊的门诊输液的1000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改进组.每组各500例.常规组采取门诊输液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改进组采取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改进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0%娩著低于常规组的15.0%.差异经检验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362.09)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8.593.12)分.差异经检验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输液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门诊输液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深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提高血透室护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血透室进行血液透析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血透室进行血液透析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未实施流程管理,观察组实施流程管理,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透室实施流程管理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并有利于血透室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警示性分区管理在门诊输液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丽水市人民医院门诊输液室30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为未采取警示性分区管理组,观察组为实施警示性分区管理,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用药等对患者进行分区管理,比较两组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行分区管理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明显提高(P0.01)。结论:警示性分区管理在门诊输液患者护理管理中有重要作用,可明显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50例在血透室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其未应用护理标识;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血透室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观察组,其应用护理标识。统计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不良事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透室应用护理标识,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血透室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护理质量的改善及护理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门诊输液室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在不良事件防范中具有的作用。方法:医院从2012年1月开始,在门诊输液室行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总结、分析现有问题,针对性给予防范措施,改善护理服务,进而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提升。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后,在2012年、2013年、2014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递增,且逐年降低了患者对不良事件的投诉率,相应的护理差错产生率也降低,护理人员在服务意识与防范风险管理方面得以改善。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应用至门诊输液室中,能够将不良事件产生率显著降低,同时实现护理满意度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对护患关系进行改善,从而使得护理服务总体质量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安全防范措施在急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湖州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急诊输液室中接受治疗的8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4~10月期间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在此期间接收的4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11月~2014年4月期间急诊输液室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在此期间接收的40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此期间发生不良事件8例,观察组患者在此期间发生不良事件3例,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输液室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地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输液室的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收输液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投诉情况和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投诉率和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输液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可降低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投诉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腹泻患儿静脉输液中的护理风险及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2018年本院接收的门诊腹泻患儿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腹泻患儿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输液天数以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腹泻患儿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泻患儿的输液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腹泻患儿静脉输液中的护理风险采取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能够减少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高不良事件正解情景剧模式在血透室护理安全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血透室2018年5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71例患者诊疗护理过程,统计双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原因,之后对护理人员展开正解情景剧模式安全培训。后随机抽选2019年4~12月培训后血透室收治71例患者展开调查,记录双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工作人员对安全培训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培训前比较差异。结果:培训后双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血透室护理人员对安全培训管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双高不良事件正解情景剧模式应用于血透室护理安全培训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及风险防范意识提升,降低患者双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医患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优化流程在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门诊输液室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其基础上优化护理流程。结果:观察组的护理差错率、患者投诉率、患者等待时间、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化门诊输液室护理流程,可以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降低患者投诉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常见的不良事件及其对应的安全护理措施。方法:以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1327例实施安全护理对策的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另以2012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1366例未实施安全护理对策的住院患者为对照组。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安全护理对策的观察组住院患者,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8%。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增强安全意识和护理能力,科学有效的评估住院患者的安全状况,加强护理人员和住院患者家属的沟通和合作,能够显著的降低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常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常见的不良事件及有效防范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1~6月医院神经外科的60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选择2017年7月~2018年1月医院神经外科的60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强化护理措施。分析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管道滑脱与跌倒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护理中,烫伤、给药错误、压疮、跌倒及管道滑脱等是比较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对此,需加大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力度,以有效减少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提高预后效果,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2016年为研究时间段,2015年全年门诊输液室实施常规护理管理,2016年全年实施品管圈活动,对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两个时间段输液室护理管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输液差错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质量各项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且输液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实施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且能减低输液差错事件发生率,对提高门诊输液室工作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小儿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对舟山医院2014年4~6月期间(研究组)儿科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因素分析、对策研究、制定解决方案以及反馈考核与再整改。与2013年7~9月期间(对照组)小儿静脉输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小儿静脉输液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护理风险管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风险管理效果,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品管圈用于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奉化区中医医院输液室患者200例,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品管圈护理管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各组100例患者,4例护理人员;比较两组护理管理后护理工作质量考评得分,记录两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结果:管理后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考评中岗位职责、输液质量、业务技术、护士素质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品管圈用于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减少输液不良发生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