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疗效。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华法林及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将其分为老年组[n=32,年龄(73.22±5.75)岁]和高龄组[n=28,年龄(85.86±3.31)岁]。比较2组抗凝治疗后脑血管意外事件、外周血管栓塞、消化不良及皮肤黏膜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高龄组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0.71%,高于老年组的6.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龄组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中出现3例脑出血,使用利伐沙班的患者中未出现脑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外周血管栓塞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龄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21.43%,低于老年组的21.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龄老年房颤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治疗,脑血管意外发生率降低,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高危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高危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抗凝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治疗且CHADS2评分2分以上的198例NVAF患者,分析华法林的使用率和效果、未使用华法林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结果 (1)按指南须口服华法林者中,华法林实际应用仅51例(25.8%).服用阿司匹林107例,未抗栓40例.与无抗栓组、阿司匹林组对比,华法林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与无抗栓组对比,阿司匹林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也减少(P<0.05).各组间出血、全因死亡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2)高龄、并存疾病多、用药复杂、肝肾功能障碍、认识不足及过分担心出血并发症是未使用华法林的主要原因.结论 目前必须加强高危老年NVAF患者长期抗凝治疗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 (房颤 )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与心血管突发事件密切相关。过去 10年的研究表明 ,非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者发生心血管突发事件的机率较不合并房颤者增加了大约 5倍[1] 。因此 ,抗凝剂在房颤患者的使用急需制定标准[2 ] 。随着我国社会逐渐老龄化 ,房颤导致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将越来越高 ,迫切需要有符合我国国情的房颤抗凝方案。1 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及其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Feinberg等[3] 根据美国人口统计资料和多项流行病学研究。估计全美大约有 2 2 3万人患有心房颤动 (总患病率 0 89% ) ,平均年龄 75岁。…  相似文献   

4.
杨葵花 《临床医学》2011,31(11):41-42
目的观察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例抗凝治疗临床效果,提高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年龄≥65岁)。分析抗凝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共140例住院患者,平均随访8.4个月(7.0~14个月)。有效随访126例,其中包括年龄﹤75岁组66例和年龄≥75岁组60例。失访14例(10%)。随访期间16例(12.69%)死亡。本组32例(25.40%)进行了抗凝治疗。结论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抗凝病者尚少,达标率低。应该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知识知晓率及抗凝治疗行为,提高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行为及依从性.方法 从北京市城八区选择8所三级医院和7所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内科医生对门诊或病房非瓣膜房颤患者采取统一问卷调查.结果 583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43.2%知晓房颤易导致脑卒中,39.1%知晓房颤患者需要抗凝治疗.未采取抗凝治疗的患者以上知识知晓率仅为25.2%和21.8%.抗凝治疗知识主要来源于医生,占91.8%,仅13.2%来源于健康教育手册.房颤患者华法林总体服用率为18.9%,脑卒中高危房颤患者华法林服用率为18.2%.不采取抗凝治疗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不知道需要抗凝治疗,占78.6%.结论 我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低,缺乏抗凝治疗相关知识是影响抗凝行为的重要原因.房颤患者健康教育是提高抗凝治疗知识,改善抗凝治疗行为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体会,为临床该类患者提供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抗凝治疗方案。方法我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00例,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强度组及标准强度组各50例。两组均予以华法林抗凝,低强度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1.5~2.0,标准强度组INR控制在2.1~3.0。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出血性不良反应、临床终点事件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各个时间段肌酐清除率(Ccr)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前后各个时间段C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强度组出血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标准强度组,总体依从率高于标准强度组(P0.05)。两组临床终点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治疗INR控制在1.5~2.0的抗凝方案效果明显,且出血风险更小,患者治疗依从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3种口服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比较3种口服抗凝药物分别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诊断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接受华法林(华法林组)、达比加群酯(达比加群酯组)、利伐沙班(利伐沙班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目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在苏州、无锡地区4所医院住院及门诊的NVAF患者,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抗凝药物的治疗情况。采用CHA2DS2-VASc评分评估NVAF患者的卒中风险;采用HAS-BLED评分评估抗凝出血风险。结果:共纳入NVAF患者453例,卒中风险高危(CHA2DS2-VASc评分≥2分)者365例(80.6%)。其中,19例(5.2%)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87例(23.8%)服用华法林治疗,119例(32.6%)抗血小板药物治疗,140例(38.4%)未行抗凝治疗。年龄、心房颤动(AF)症状严重程度是影响NVAF卒中风险高危患者是否进行抗凝治疗的因素;60岁以上、有轻中度AF症状者接受抗凝治疗率较高(P0.05)。结论:目前NVAF患者抗凝治疗率仍很低,须进行干预,尤其应对60岁以下及无症状的AF患者进行抗凝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采用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的治疗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7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并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华法林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达比加群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动脉血管栓塞事件发生率以及黏膜出血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动脉血管栓塞事件发生率10.22%,观察组动脉血管栓塞事件发生率6.82%,两组患者动脉血管栓塞事件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过程中黏膜出血发生率1.14%,低于对照组的10.22%(P0.05)。结论与华法林相比,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采用达比加群酯的治疗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老年慢性非瓣膜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肠溶阿司匹林和结晶华法林对慢性非瓣膜房颤的老年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老年慢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431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阿司匹林、华法林两组对照试验,服用2年,观察脑卒中和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年龄65~74岁没有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肠溶阿司匹林组为2.9%、华法林组为1.7%,差异无明显性(P>0.05);年龄65~74岁有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肠溶阿司匹林组为5.2%,明显高于华法林组2.1%。年龄≥75岁没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阿司匹林组4.9%明显高于华法林组2.3%;年龄≥75岁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阿司匹林组6.7%,明显高于华法林组2.2%(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阿司匹林3.06%、华法林组2.7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年龄65~74岁没有危险因素的非瓣膜房颤患者可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脑卒中。而对于年龄≥75岁以及所有有危险因素的患者须服用华法林预防脑卒中,华法林在抗凝同时没有增加出血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监测及护理。方法对43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起始剂量为2.5mg/d.根据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 normalized ratio,INR)调整华法林剂量.维持INR在2.0--3.0.华法林剂量范围在1.25~3.75mg。用药期间加强心理护理及病情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在用药期问均未发生脑栓塞及其他周围器官栓塞现象;1例患者发生一过性皮下淤血、瘀斑.经停药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无咳血、上消化道出血及颅内出血等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关键在于使患者充分认识到抗凝的必要性并积极配合.做到按时监测、合理应用、密切观察,同时加强饮食指导和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13.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所引起的栓塞并发症(主要为脑卒中、肢体栓塞)是其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NVAF时发生血栓栓塞与其血小板功能改变所致的血栓前状态密切相关。本研究拟选取可溶性P-选择素、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作为反映血小板激活的标志物,旨在探讨NVAF患血小板激活对评价栓塞危险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房颤抗凝治疗的必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国际标准化比(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评价华法林钠(商品名:华法林)的抗凝强度亦得到公认[1,2].由于地域和种族的差别,适合我国的INR最佳标准还未确定,我院对101例房颤患者进行INR监测以指导调整华法林剂量,收到良好效果,现对资料完整、持续用药大于3个月共89例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史旭波  胡大一 《临床荟萃》2009,24(8):645-647
血栓栓塞是心脏瓣膜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抗凝治疗虽然不能完全消除,但是可以减少发生这一灾难事件的可能性。心脏瓣膜病变引发的瓣膜内皮损伤必然触发机体最基本的防护反应-血栓形成,虽然有潜在的出血风险,但心脏瓣膜病患者血栓栓塞的后果总体上讲比抗凝治疗引起的出血并发症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利伐沙班对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口服华法林或利伐沙班的450例高龄(年龄≥80岁)NVAF患者,根据服药情况分为华法林组(n=156)、利伐沙班15 mg组(n=143)和利伐沙班10 mg组(n=151)。3组均治疗12个月,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栓塞、出血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3组高龄NVAF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个月,3组高龄NVAF患者的PT、INR、TT、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两利伐沙班组较华法林组延长更明显(P<0.05);除TT外,其余凝血指标在利伐沙班15 mg组较利伐沙班10 mg组延长更明显(P<0.05)。华法林组、利伐沙班15 mg组、利伐沙班10 mg组栓塞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4.49%、4.20%、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11.54%、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利伐沙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6例住院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3例及观察组23例,观察组在基础上口服利伐沙班10 mg/d,对照组口服华法林,调整剂量将国际标准化时间调整为1.8~2.5之间,两组随访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栓塞出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卒中发生率5.0%,观察组发生率为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及中度出血,观察组轻度出血发生率为7.6%,对照组轻度出血发生率为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小剂量利伐沙班治疗效果较好,且较为安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相当,可明显减少栓塞事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心内病区住院的5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观察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后栓塞或血栓形成、缺血性脑卒中、轻微出血、少量出血、大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3例病人出现牙龈出血,对症处理后无再出血,住院期间和随访期3个月内50例病人均未出现严重出血、心肌梗死或消化道出血,均无诱发或加重原有心脏疾病。[结论]加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有利于提高病人服药的依从性和安全性,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有显著增高的趋势,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7.5%[1].房颤最危险的并发症为脑栓塞,非瓣膜病房颤者的栓塞危险是无房颤者的5.6倍.而华法林是目前明确可以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和栓塞风险、改善预后的药物[2].由于华法林安全治疗窗狭窄,有效治疗剂量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抗凝不足或抗凝过度等可导致血栓和出血等不良反应,使华法林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3-4].我科自2010年开始对老年非瓣膜性慢性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期间进行规范化管理,收到较好效果,在增加依从性的同时,并没有增加出血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自我效能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青岛市两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313例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自我效能条目总均分为6.3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