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儿茶酚胺介导舍曲林及氯硝西泮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作用。方法 60例伴抑郁症(MD)的ACS病人与60例不伴MD的ACS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常规ACS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两干预组予口服舍曲林及氯硝西泮。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测定儿茶酚胺浓度。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及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 4组病人治疗后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各干预组比各对照组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病人治疗后心率变异性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各干预组均比对应对照组上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病人心血管预后与血浆儿茶酚胺浓度相关,舍曲林和氯硝西泮辅助治疗可以降低血浆儿茶酚胺浓度,提高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伴有抑郁障碍(MD)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采用氯硝西泮联合舍曲林干预处理后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方法筛选和收集2015年7月—2017年5月入住我院心内科和急诊科已确诊120例不伴有MD的AMI病人,随机分为药物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从每组中随机测定30例AMI病人血清儿茶酚胺(CA)浓度,包括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AD)和多巴胺(DOP)。给予常规AMI药物治疗基础上,干预组在PCI术前或溶栓前及PCI术后或溶栓后6 h均予服用1 mg氯硝西泮片和25 mg舍曲林片进行药物干预处理。对照组给予常规AMI药物治疗。检测纳入的AMI病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CA水平和血细胞分析等。结果 PCI术后或溶栓后干预组AMI病人的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hsCRP、AD和NA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氯硝西泮联合舍曲林对不伴有MD的AMI病人干预处理后能减轻MIRI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硝西泮联用舍曲林对不伴抑郁障碍(MD)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进行干预处理后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筛选和收集2015年7月—2017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和急诊科已确诊的不伴有MD的AMI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药物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再从每组中随机各抽取30例AMI病人测定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给予常规AMI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术后或溶栓前、溶栓后6h均予服用1mg氯硝西泮片和25mg舍曲林片进行药物干预处理。对照组只给予常规AMI药物治疗。纳入的120例AMI受试者分别于PCI术前、术后或溶栓前、溶栓后24h行心电监护,记录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并分别在PCI术前、术后或溶栓前、溶栓后次日06:00采集静脉血,测定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清NT-proBNP水平等。记录本次住院期间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心源性猝死例数及住院天数。结果 PCI术前或溶栓前两组AMI病人一般资料及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或溶栓后干预组MPV、血清NT-proBNP水平、HAMD及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或溶栓后干预组AMI病人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硝西泮联用舍曲林对不伴有MD的AMI病人进行干预处理,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引起的RA和心力衰竭的程度,从而起到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I)伴室性心律失常病人应用稳心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白介素-17(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30例伴室性心律失常MI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QTd,IL-17、hs-CRP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8%,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QTd显著降低(P0.01),且以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IL-17、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IL-17、hs-CRP水平改善效果更显著(P0.01)。结论对伴室性心律失常MI病人应用稳心颗粒治疗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减少心律失常发生,降低IL-17、hs-CRP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老年心肌梗死后抑郁症及其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抗抑郁治疗对心肌梗死伴抑郁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5 8例心肌梗死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抗抑郁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2 9例 ,治疗组在常规心肌梗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加服抗抑郁药舍曲林 5 0mg ,1次 d ,连服 8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明显降低 (P <0 .0 5 ) ,室性心律失常、再梗及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均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抗抑郁治疗能明显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联合美托洛尔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病人,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hs-CRP水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室性心律失常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2,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病人采用卡维地洛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能有效改善病人舒张压、收缩压、室性心律失常及hs-CRP,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尿酸(UA)、肌钙蛋白I(cTn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并探讨对其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确诊ACS的住院患者592例,收集入院24h内UA、cTnI和hs-CRP的数值,并对患者出院后的心血管事件进行随访,分为心血管事件组和无心血管事件组。结果:UA、cTnI和hs-CRP在2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校正了年龄、职业、吸烟史、BMI、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因素后,血清UA、cTnI和hs-CRP能独立预测ACS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结论:血清UA、cTnI和hs-CRP水平升高与ACS患者的再发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具有较强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83例ACS患者,根据清晨空腹静脉血糖(FBG)水平分为A组(≤6.1 mmol/L)、B组(6.2~10.0mmol/L)、C组(>10.0 mmol/L),测定各组hs-CRP,并对以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B、C组的hs-CRP水平分别为(4.03±1.32)、(6.76±1.66)、(12.67±3.56)mg/L,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组之间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左室功能不全、心源性猝死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随着FBG水平的升高,ACS患者有更高的hs-CRP水平,近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临床上联合检测FBG和hs-CRP水平可作为ACS患者不良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CS病人76例,入院后立即抽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清cTnI水平,并观察病人住院期间和随访30d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76例ACS病人中,血清cTnI值增高(≥0.16ng/mL)者32例,在30d随访中cTnI增高组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明显高于cTnI正常组(P<0.05)。结论血清cTnI值增高是ACS病人预后预测因素,并且是ACS病人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干预对伴有抑郁症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94例合并抑郁ACS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48)和对照组(n=46)。干预组在冠心病常规治疗上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临床症状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治疗后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7)vs(26±7),P〈0.05]。干预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在观察中期和结束时hs-CRP水平下降优于对照组[6周时(12.7±4.7)vs(21.3±5.3)mg/L;12周时(8.2±2.2)vs(17.5±4.4)mg/L,P〈0.05]。结论对合并抑郁的ACS患者早期使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不仅可以改善抑郁症状,并有助于提早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降低hs-CRP水平,对ACS患者早期康复及近期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原(NT-pro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的临床意义及其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从2009年2月~2011年4月入住两家医院的ACS患者101例,均已成功行急诊PCI术,术后24 h、72 h~7 d、3~6个月测定血清hs-CRP和NT-proBNP水平;并观察随访3~6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同时观察ACS药物治疗组52例,健康对照组40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药物治疗组的近期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PCI组;而药物治疗组的72 h~7d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PCI组;近期PCI组的MACE事件低于药物治疗组。结论:急诊PCI组3~6个月内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组。血清NT-proBNP能够对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预测MACE的发生率;hs-CRP可作为行急诊PCI的ACS患者的近期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CD40配体(CD40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变化以及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并住院接受治疗的ACS患者167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53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49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65例。比较不同类型ACS患者外周血CD40L、TNF-α和hs-CRP的表达量以及不同LOWNS分级患者外周血CD40L、TNF-α和hs-CRP表达的差异,探讨外周血CD40L、TNF-α和hs-CRP表达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NSTEMI 患者外周血CD40L、TNF-α和hs-CRP表达水平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TEMI患者和UA患者(p<0.05)。经ROC曲线分析,CD40L、TNF-α和hs-CRP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7%,87.6%,AUC为0.909。随着LOWNS分级越高,患者外周血CD40L、TNF-α和hs-CRP表达水平越高(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ACS患者室性心律失常LOWNS分级与外周血CD40L、TNF-α和hs-CRP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0.914,0.823,0.876,p<0.05)。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CD40L、TNF-α和hs-CRP表达水平越高,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越大,且与室性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或预后的辅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氯吡格雷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抗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抗炎作用。方法:入选健康对照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0例、ACS患者66例,后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单盲分为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组(A组)和阿司匹林(B组),观察疗程1周。所有受检者测定入院时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P选择素(Ps)水平,ACS患者治疗1周后复查hs-CRP和Ps。观察各组hs-CRP和Ps的基线状态及治疗后变化情况。结果:药物干预前ACSA、B组患者hs-CRP和Ps较SAP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SAP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A组和B组之间hs-CRP和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A组比B组hsCRP和Ps显著降低(P<0.01)。结论:ACS存在明显的炎症过程;氯吡格雷可以下调ACS患者的炎症因子,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脂正常患者中的早期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炎症因子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干预效果。方法:122例血脂正常的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61例),另选择同期4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比较组间及阿托伐他汀治疗(10mg/日×6月)前和治疗后2、4周血清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ACS患者住院和半年随访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ACS患者血脂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别,但其IL-6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仅IL-6、hs-CRP显著降低(P均<0.01),治疗4周后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IL-6、hs-CRP均显著降低(P均<0.01)且均低于常规治疗对照组(P均<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住院期间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半年随访期间复发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需再住院治疗等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血脂正常的ACS患者存在炎症反应,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能够抑制炎症因子,降低住院期间和半年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早期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及调脂作用与安全性。方法75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优化药物治疗,B组为优化药物治疗加辛伐他汀20mg/d,C组为优化药物治疗加辛伐他汀40mg/d,均治疗4周,健康对照组不予治疗。分别于用药前及疗程结束后查hs-CRP及血脂水平,同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1)ACS患者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辛伐他汀20mg与40mg治疗4周后,均能显著降低hs-CRP、TC、LDL-C及TG水平(P均<0.01),其中40mg剂量组的疗效明显优于20mg剂量组。结论ACS患者hs-CRP显著升高,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早期大剂量辛伐他汀调脂干预,能安全更有效地抑制此类炎症反应及脂质过氧化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心功能的相关性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择100例老年ACS病人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2例,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4个亚组,同期选择正常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为对照组,入院后实验室检测hs-CRP、NT-proBNP,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hsCRP、NT-proBNP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根据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绘制hs-CRP、NT-proBNP的ROC曲线。结果观察组AMI、UAP病人hs-CRP、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分级越高,hs-CRP、NT-proBNP水平越高,LVEF越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NT-proBNP水平与LVEF均呈负相关(r_1=-0.682,r_2=-0.703,P<0.05);观察组MACE病人hs-CRP、NTpro BNP水平高于非MACE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hs-CRP、NT-proBNP预测MACE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65.38 mg/L、1386.58 pg/ml,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0.885。结论 hs-CRP、NT-proBNP与老年ACS心功能具有负相关性,对评估预后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直接PCI术前瑞舒伐他汀不同预处理对长期服用他汀药物的急性ST段型抬高心肌梗死(STEMI)老年病人心肌再灌注和迷走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按是否起病前服用他汀类药物超过3月,将118例首次STEMI老年病人随机分为长期他汀干预组(32例)、大剂量预处理组(45例)和常规剂量预处理组(41例)。术前、术后分别检测心肌磷酸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血脂水平;评价心肌再灌注情况;术后7d、40d检测心率减速力(DC)、化学反射敏感性(ChRS);术后40d内观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PCI术后长期他汀干预组病人CK-MB、TnT峰值水平、hs-CRP、IL-6、心肌灌注水平与大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较常规剂量组明显改善(P0.05);术后7d及40d时,两组DC值、低风险值比例和ChRS值均较常规剂量组明显升高(P0.05),高风险值比例均较常规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再发心绞痛、心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多形性室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方面,两组均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长期服用他汀药物病史病人术前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预处理,即可进一步提高直接PCI术治疗的老年STEMI病人心肌灌注,保护心肌,增加迷走神经活性,减少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fQRS)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心电图有无fQRS分将153例ACS患者为fQRS组和非fQRS组,根据hs-CRP水平又分为<2 mg/L组、2~4 mg/L组和>4 mg/L组,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及hs-CRP水平,测定患者fQRS波形及数量。结果 fQRS组QRS时限[(98.21±8.92)ms 比 (90.45±7.16)ms]、血清CK-MB[(36.52±5.33)U/L 比 (11.38±2.07)U/L]、CK[(430.24±67.03)U/L 比 (90.41±19.87)U/L]、cTnI[(1.64±0.27)mg/L 比 (0.31±0.10)mg/L]、hs-CRP[(5.09±1.40)mg/L 比 (2.80±1.22)mg/L]水平均高于非fQRS组(P<0.05);随着血清hs-CRP水平上升,fQRS时限、fQRS导联数、以及血清CK-MB、CK及cTnI水平增加(P<0.05)。血清hs-CRP与fQRS时限、fQRS导联数、血清CK、CK-MB、cTnI水平均呈正相关(r=0.755、0.410、0.386、0.327、0.446,P均<0.05)。结论 ACS患者fQRS与hs-CRP密切相关性,fQRS可能是hs-CRP升高激活系列炎症反应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心肌细胞缺血加重的原因,fQRS可作为ACS的风险评估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A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7例(B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7例(C组);继发室性心律失常50例,未继发室性心律失常30例。检测所有患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CD_(40)配体〕水平,并分析其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Lown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B、C组患者TNF-α、hs-CRP、IL-6、CD_(40)配体水平高于A组,C组患者TNF-α、hs-CRP、IL-6水平高于B组,CD_(40)配体水平低于B组(P0.05)。未继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TNF-α、hs-CRP、IL-6、CD_(40)配体水平低于继发室性心律失常者(P0.05)。不同Lown分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TNF-α、hs-CRP、IL-6、CD_(40)配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NF-α、hs-CRP、IL-6、CD_(40)配体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Lown分级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767、0.813、0.796、0.396,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继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TNF-α、hs-CRP、IL-6、CD_(40)配体水平较高,临床可通过监测上述指标判断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养心定悸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律失常病人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方法将140例ACS合并心律失常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ACS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养心定悸胶囊。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律失常情况、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P 0.05)。两组治疗后心律失常情况均显著改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敏反应C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内皮素-1(ET-1)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一氧化氮(NO)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联合应用养心定胶囊治疗ACS合并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与其可降低机体炎性反应、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从而改善心肌缺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