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治未病"思想是中医药贡献给人类的健康观,与现代健康管理理念有许多相通之处。文章结合国外健康管理模式的经验,利用中医药的优势资源,探索性地提出了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开展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干预三大模块循环往复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并对其内容和流程构建提出了思路和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未病"思想始见于《黄帝内经》,是中医预防治疗学的特色和优势。将"治未病"思想贯穿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能够显著降低高血压病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改善临床症状。具体表现为:未病先防,防止高血压病的发生;有病早治,防止高血压病的发展;既病防变,防止高血压病并发症;瘥后防复,防止高血压病的反复。  相似文献   

3.
基于“治未病”思想的中医梯次防治高血压病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龙  周英武  刘如秀 《中医杂志》2012,53(16):1377-1378
将中医学治未病理论运用于高血压病防治工作中,将人群按照未发、欲病、病成、病瘥4个疾病阶段加以划分,并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从而构建出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高血压中医梯次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4.
夏淑洁  李灿东 《中医药导报》2019,25(6):15-17,23
针对中国现有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远不能满足国民对健康日益增高的需求,进一步解决人口老龄化加快、亚健康人群上涨及慢性疾病增多且年轻化的问题,将"治未病"思想融入当代健康管理之中,充分发掘中医药特色理论和技术,并结合现代科技,对人体的健康状态进行全面监测、评估、干预与追踪,形成中国特色"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乳腺癌治疗已经跨入慢病管理时代,加强乳腺癌伴随疾病的积极防控与主动管理,做好随访工作、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导和健康管理,是乳腺癌慢病管理的有效手段。充分发挥中医学的特色与优势,将中医"治未病"理论与乳腺癌的慢病管理相结合,能有效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中心思想,对指导当今社会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中风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治未病"思想入手,论述了"治未病"理论在中风病防治中的应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防治中风先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未病"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它是指导防病治病最具影响的中医理论之一,"治未病"就是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传变。中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中风先兆是中风发生前的危险信号,也是及早积极预防中风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中风先兆一旦转为中风病后,多发病急骤,病情凶险,  相似文献   

8.
中医"治未病"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奠基。"治未病"始见于《周易》,易医同源,中医在其发展过程中吸取了易经的许多哲学思想,后世医家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事物都是以发展变化为运动规律,没有一成不变的,所以《周易》提出了居安思危的理论,告诫人们要防患于未然。如《文言.乾》指出: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未病”理论索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医预防治疗学中"治未病"的概念内涵出发,阐述了"治未病"的基本原则有四:未病先防、将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而"治未病"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养护正气类调治方法和祛邪于未发、未传类调治方法。当前"治未病"理论的研究重点在于:开展中医未病临床诊疗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开展体质及其调理与"治未病"理论的相关性研究,开展亚健康状态及其调治与"治未病"理论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治未病”理论的中医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研究全民健康保障问题已经愈发重要。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通过有效的健康管理和干预,降低医疗费用,让人人享有健康,将是大势所趋。文章主要基于"治未病"理论,研究中医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的内涵、意义,并从模式运行的人群基础、技术基础、经济基础、管理基础4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该模式可持续性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治未病"是中医传统思想文化理念之一,其汇集中医保健、预防、医疗、养生和康复思想为一体,提出疾病应当以预防为中心,要求医疗机构将"治未病"理念与健康服务相结合,构建覆盖患者全周期、结构科学、内容丰富的"治未病"健康服务体系,以保障患者就诊服务质量。文章主要通过中医"治未病"理论简述、中医"治未病"理论下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和中医"治未病"理论下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发展建议三个方面,对当前中医"治未病"理论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现状进行探讨,并为其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治未病”理念在优化中医健康管理模式中的价值。方法:2021年在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风湿免疫科选择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2021年1—6月实施常规管理,设为实施前。2021年7—12月行“治未病”理念下的优化中医健康管理模式,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管理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管理前后的负面情绪评分、管理期间健康行为依从情况、管理质量评分与护理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总满意率。结果:实施后疾病知识得分、中医健康知识得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科学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规律作息、遵医服药等健康行为依从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管理质量评分与护理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总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治未病”理念有利于优化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可加深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与中医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改善其健康行为、负性情绪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利于提高科室的管理质量水平,易于获得护理管理人员满意。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硬化(MS)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具有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是仅次于创伤性疾病的中青年致残主要原因。近年来,中医药对MS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中医学“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和概括性总结。“治未病”理念一方面体现在疾病预防层面,另一方面体现在病中的积极治疗和病后康复层面。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如MS的防治过程中,“治未病”理念体现的尤为丰富和深刻。通过讨论“治未病”思想在MS不同阶段的防治目标及防治策略,以期为中医药防治MS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促进MS防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即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惠于未然的预防学思想,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强调以“预防为主”。本文从治未病的渊源;治未病思想的实质内容;“治未病”理论的应用;“治未病”临床研究进展等几方面解释治未病。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治未病”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因而在中医治未病理论中进一步挖掘、继承、发扬、提高这一宝藏,无疑对改变目前人们的健康状况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病(PD)是一种渐进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临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有研究[1-2]显示,PD主要发生在6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并随年龄增长呈现发病率逐年增高的趋势。而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总患病率高达1700/10万[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PD患者将不断增加,家庭及社会的负担会越加沉重,但PD病因复杂,治疗措施局限,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阻止病情发展,更无法完全治愈。  相似文献   

17.
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治疗时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为主导思想,在阳痿发生前以"房事有度、舒畅情志、调摄饮食"做到早期预防;阳痿发生后,根据疾病的不同病机,从肾、肝、脾进行辨证论治;疾病初愈后,以"康复指导"与"心理疏导"达到巩固疗效、预防疾病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小儿厌食是指儿童较长时间以食欲下降、食量减少,甚至厌恶进食为主要特征的小儿常见病[1]。各年龄段的儿童均有一定几率发病,但大多以1~6岁多见,城市儿童较农村儿童发病率高。国内儿童的患病率为12%~34%[2]。厌食归属于中医学“厌食”“伤食”“不思食”“恶食”“不饥不纳”“食滞”等范畴[3]。患儿长期厌食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身高和体重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治未病与高血压防治的关系。方法:从合理饮食、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以及预防动脉硬化5个方面阐述了治未病的重要性。结果:我院从2010年7月起开展高血压病筛查、登记、管理、长期监测、随访及康复指导工作,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把关注点放在预防上面,这种治未病,对高血压病早期宣教和健康教育的方法,起到防微杜渐,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医“治未病”理论源流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源流进行了探讨,认为先秦文化所蕴涵的哲学思想是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形成的思想根源;《内经》首先提出“治未病”一词,并形成了治未病的基本理论框架;后世医家对此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