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TLR4是否参与缺血后处理对PC12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致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4组: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及缺血后处理+脂多糖组,通过流式细胞术Annexin-FITC和PI双染法检测各组PC12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TLR4及Caspase-3表达水平,通过RT-PCR测定各组TLR4mRNA水平。结果缺血后处理可以降低缺血再灌注组细胞TLR4蛋白表达、mRNA水平及凋亡率,脂多糖可以逆转其下降趋势。结论TLR4可能参与了缺血后处理对PC12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致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后SH-SY5Y细胞凋亡情况及NF-κB信号通路NF-κBp65、COX-2蛋白的表达。方法将SH-SY5Y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氧糖剥夺4 h/再灌注24 h组(OGD/R)组。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p65和COX-2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GD/R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p65和COX-2的蛋白表达也明显增高(P0.05)。结论氧糖剥夺4 h/再灌注24 h能够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NF-κBp65对COX-2调控的信号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对SH-SY5Y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H-SY5Y细胞分为三组: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予以糖氧剥夺12 h后正常培养,缺血后处理组经糖氧剥夺12 h后予以3个循环的正常培养10 min/糖氧剥夺10 min,正常培养12 h后通过光镜、荧光显微镜以及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术、SOD活力检测SH-SY5Y细胞的改变。结果缺血后处理组的SH-SY5Y细胞存活率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增加而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经缺血后处理的SH-SY5Y细胞内SOD的活力较缺血再灌注组增加32.53%(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在细胞离体状态下可以发挥保护作用,能够降低SH-SY5Y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提高细胞内SOD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KN-93对缺血再灌注后PC12细胞NF-κB表达及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a2 /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Ca2 /CaM PKⅡ)竞争性抑制剂KN-93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细胞活性的影响情况.方法将传代培养的PC12细胞在特制的装置中进行缺血再灌注处理,建立研究所需要的细胞模型并施以KN-93进行干预,运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NF-κB的表达情况,并应用甲基噻唑蓝(MMT)比色法对细胞的损伤程度进行检测.结果经过KN-93预处理的试验组相对于单纯缺血再灌注处理对照组,NF-κB的表达和细胞损伤程度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KN-93能够减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胞浆PC12细胞NF-κB的上调,并能减轻细胞的损伤程度;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F-κB的激活可能存在着Ca2 /CaM PKⅡ调控通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LPA_2在PC12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致细胞凋亡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测最适缺氧时间:将PC12细胞分为6组,分别在三气培养箱中糖氧剥夺0、3、6、9、12、15 h。换高糖培养基普通培养箱中复氧24 h,MTT测细胞存活率;将PC12细胞分为5组: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OGD组)、缺血再灌注+溶剂对照组(OGD+DMSO组)、缺血再灌注+LPA_2激动剂(Dodecylphosphate)组(OGD+激动剂组)、缺血再灌注+LPA_2抑制剂(H2L5186303)组(OGD+抑制剂组),缺氧最适时间后再复氧24 h,MTT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LPA_2及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缺氧处理12 h是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最适时间;缺血再灌注组与正常组比较LPA_2表达水平降低;激动剂组与溶剂对照组比较LPA2表达水平增高,p-akt表达水平增高。结论升高LPA_2表达水平可提高细胞的存活率,LPA_2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κB的表达及异丙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κB的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随机分为脊髓缺血后异丙酚治疗组(P组)和单纯缺血再灌注组(Ⅰ组),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脊髓神经元NF-κB亚单位水平通过免疫组化来测定,用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果HE染色镜检发现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P组明显轻于Ⅰ组;Ⅰ组脊髓神经元P65亚单位的表达较P组显著增强(P<0.01);P组脊髓神经元凋亡较Ⅰ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脊髓缺血再灌注可导致NF-κB表达增多,凋亡神经元增多;NF-κB的激活与神经元凋亡相关;异丙酚可抑制脊髓神经元NF-κB的表达,减少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RND3对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质粒转染PC12细胞建立RND3在PC12细胞中高表达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RND3高表达组及对照组RND3蛋白、caspase-3活化蛋白及P65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RND3基因的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计术(FCM)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RND3高表达组的PC12 FCM提示细胞凋亡率增高,western blot显示caspase-3活化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6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RND3蛋白促进PC12细胞凋亡,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保护作用及对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LMWH治疗组.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90min再灌注24h模型.IR组于再灌注前5min尾静脉注射LMWH1.5mg/kg.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额顶部皮质NF-κB p65、ICAM-1表达,并进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和HE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及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1)假手术组及IR组的未缺血侧大脑半球可见少量NF-κB p65表达于胞质,再灌注后NF-κB p65表达发生核移位,于胞核表达增加;与IR组比较,LMWH治疗组能减少NF-κB p65的核移位(P<0.05).(2)脑缺血再灌注24h,IR组ICAM-1素表达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IR组比较,LMWH治疗组减少ICAM-1表达(P<0.05).(3)LMWH治疗组脑梗死体积较IR组缩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4)假手术组、IR组和LMWH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检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LMWH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NF-κB p65活化和ICAM-1表达有关,且对凝血指标PT 和KPTT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在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抗体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纯化培养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吡咯醛二硫氨基甲酸(PDTC)组、AQP4抗体阳性血清组(AQP4抗体组)和AQP4抗体+PDTC组,其中对照组加入10%(体积分数)健康人血清,PDTC组给予10μmol/L PDTC预处理1h后加入等量健康人血清;抗体组加入AQP4抗体阳性血清;AQP4抗体+PDTC组先用PDTC预处理1h后再加入AQP4抗体阳性血清。细胞培养12h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法观察各组NF-κB p65入核情况,MTS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度,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p65蛋白、磷酸化p65(p-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AQP4抗体组可见明显NF-κB p65入核,其余三组均未见明显入核;AQP4抗体+PDTC组细胞存活度高于AQP4抗体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4380±0.005、0.3897±0.045,F=133.355,P0.05);各组间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4抗体+PDTC组p-p65蛋白表达水平较AQP4抗体组明显减少(分别为0.7027±0.020,0.8197±0.027,F=10.794,P0.05)。结论 AQP4抗体阳性血清可能通过激活NF-κB途径促进星形胶质细胞损伤,抑制NF-κB活性对星形胶质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观察Necrostatin-1(Nec-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后离子型钙接头蛋白-1(iba-1)、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p)、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探讨Nec-1对大鼠I/R后小胶质细胞活化中的意义和可能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1)取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50±1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手术组(MCAO)、DMSO溶剂对照组(DMSO)、Nec-1干预组(Nec-1),每组再分两个亚组,分别为再灌注6 h、24 h,每组6只。Nec-1干预组于缺血前30 min按640 nmol/kg侧脑室注射Nec-1溶液,DMSO对照组于缺血前30 min侧脑室注射等量10%DMSO溶液。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 h再灌注6 h和24 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观察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iba-1的表达和TLR4、NF-κB/p65的定位和表达。(2)另取SD大鼠48只,方法同上,免疫印迹法(WB)检测TLR4、NF-κB/p65、IL-6蛋白的定位和表达。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TLR4、NF-κB/p65、iba-1的免疫阳性细胞增多,而Nec-1干预组TLR4、NF-κB/p65、iba-1的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减少;(2)与假手术组相比,WB显示手术组TLR4、NF-κB/p65核转位、IL-6蛋白表达明显增多,Nec-1干预组TLR4、IL-6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NF-κB/p65核转位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手术组和对照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Nec-1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途径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对脑组织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是近年来提出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方法。 目的:探讨无创伤双后肢缺血后处理对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18只糖尿病SD大鼠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仅行开腹术;缺血再灌注组仅行胰腺移植;缺血后处理组,移植前行非创伤性双后肢缺血后处理。 结果与结论:缺血再灌注组血糖和胰腺组织中丙二醛水平均高于缺血后处理组(P < 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低于缺血后处理组(P < 0.01);与缺血后处理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胰腺组织凋亡指数明显增高(P < 0.01)。结果提示,无创伤双后肢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胰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可通过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失活,从而清除氧自由基以及减少胰腺细胞凋亡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研究阿斯匹林干预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MCP-1表达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探讨阿斯匹林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50只健康蒙古沙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阿斯匹林干预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min后松夹,建立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脑组织NF-κBp65、MCP-1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后6h~7d NF-κBp65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0.01),且出现MCP-1阳性表达;同I/R组比较,阿斯匹林干预组在缺血再灌注后6h、1d、3d、7d NF-κBp65与MCP-1表达量均下降(P〈0.05)。结论 阿斯匹林能够下调NF-κB、MCP-1的表达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25(OH)_2D_3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造模前,通过一个月低维生素D饮食喂养,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局部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和1,25(OH)_2D_3组(治疗组)。造模前3 d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天腹腔注射2.4%乙醇,治疗组腹腔注射1,25(OH)_2D_3,共持续6 d。再灌注72 h后,Zea Longa法对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重法测量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RT-PCR法检测缺血侧半球IL-1βmRNA和TNF-α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半球NF-κB p65和Claudin-5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后72 h,治疗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较低,缺血侧半球脑含水量、IL-1βmRNA、TNF-αmRNA和NF-κB p65表达显著减少,Claudin-5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OH)_2D_3减轻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反应,其机制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摘要] 背景: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凋亡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损伤的重要形式,且这一过程可以人为干预以改善预后。药物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是脑缺血研究的热点。吗啡是临床常用药,几项研究显示其对某种形式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但吗啡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尚未见报道。 目的: 探讨吗啡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2008年6月-2009年8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完成分子生物学水平的随机对照实验。 材料:神经元凋亡及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均由武汉博士德公司提供 方法: 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吗啡预处理1mg/kg组;吗啡预处理7mg/kg组,18只/组。依再灌注时间不同,各组又分为再灌注1d、3d、7d 三个亚组,6只/亚组。以Pusinelli方法为标准建立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第一颈椎双侧翼孔和双侧颈总动脉而不烧灼,不夹闭动脉;脑缺血组缺血前60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g/kg;吗啡预处理1mg/kg组及吗啡预处理7mg/kg组分别在脑缺血前60min腹腔内注射吗啡1mg/kg及7mg/kg。在脑缺血8分钟后恢复血流,再灌注1d、3d、7d后断头取脑制作石蜡切片。 主要观察指标: 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检测海马CA1区Casepase-3蛋白表达。 结果:HE染色:假手术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正常;脑缺血组则出现大量的肿胀、核固缩及胞浆空泡样变异常细胞并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吗啡预处理组细胞肿胀、核皱缩及细胞缺失的病理学改变显著轻于脑缺血再灌注组。凋亡细胞计数: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和吗啡预处理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数明显增加(P<0.01) ;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 吗啡预处理组神经元的凋亡数明显减少(P<0.01);与吗啡预处理1mg/kg组比较,吗啡预处理7mg/kg组神经元凋亡数显著降低(P< 0.05 或P< 0.01)。Casepase-3蛋白表达:缺血组和吗啡预处理组Casepase-3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吗啡预处理组Casepase-3表达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吗啡预处理7mg/kg组Casepase-3表达明显低于吗啡预处理1mg/kg组(P< 0.05 )。应用吗啡后,在1d、3d、7d三个时点,神经元凋亡的减少趋势与Casepase-3降低的趋势一致。 结论: 吗啡预处理可减轻缺血性脑损伤,提高脑缺血耐受性,且大剂量吗啡效果优于小剂量;吗啡抗凋亡作用机制与Casepase-3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及β淀粉样蛋白1-40(β-Amyloid Prote in 1-40,Aβ1-40)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组、I/R组、IP组。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60m in后进行不同时间点的缺血后处理,恢复再灌注24h后行神经行为学评分(NDS),检测神经元凋亡及Aβ1-40的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IP组显著改善NDS(P<0.01),显著减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P<0.01)及Aβ1-40表达水平(P<0.01)。Aβ1-40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r=0.845,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可通过抗细胞凋亡机制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后Aβ1-40表达上调,缺血后处理可减少缺血/再灌注后Aβ1-40表达。Aβ1-40可能参与缺血后处理抗细胞凋亡的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rhG-CSF治疗组(治疗组),每组12只。用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治疗组于脑缺血后2h实施再灌注并予rhG-CSF(50μg/kg)腹部皮下注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Longa 5分制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免疫组化法(PV-6001二步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水平,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模型组与治疗组大鼠均可见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灶,治疗组大鼠脑梗死体积〔(24.04±1.49)%〕较模型组〔(31.05±1.49)%〕减小(t=8.12,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1.25±0.45)低于模型组(2.58±0.67)(U=12.00,P<0.01);治疗组NF-κB p65、iNOS表达的灰度值〔分别为(136.18±5.26)、(128.05±3.19)〕均较模型组〔分别为(96.67±3.94)、(109.73±6.07)〕增高(分别t=-39.51、P<0.01,t=-18.31、P<0.01);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未发现梗死灶,脑组织内NF-κB和iNOS表达的灰度值〔分别为(161.86±4.27)、(163.99±4.08)〕高于模型组(分别t=65.20、P<0.01,t=54.26、P<0.01)。结论 rhG-CS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NF-κB p65、iNOS表达,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