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法是中医临床的主要治法之一。帕金森病(PD)属中医"颤证"范畴,而抑郁是PD病人常见的一种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伴发抑郁(PDD)证属"颤证"合并"郁证"。以"和"法为切入点,从六经、脏腑和营卫辨证,对PDD的病机进行阐述,提出PDD病机多以少阳不和、脏腑不和以及营卫不和等"不和"为特点;同时,根据相应临床方剂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印证治疗PDD应和解少阳、调和脏腑及调和营卫等,提出治疗PDD的基本大法,应从"和"论治,以"和"为期。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PD)属于中医"颤证"范畴,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人们对疾病不断探索和认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病致病因素不详,其治疗疗效及预后均欠佳。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谷氨酸异常代谢已成为影响帕金森病的重要因素,部分学者认为中医药对干预谷氨酸的代谢较为重要,在PD病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为今后更全面认识PD和PD的病因及治疗预后的探索又有新的见解,进一步缓解病人临床症状减少痛苦,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僵直,动作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等症状。我国PD的发病率65岁以上老年人为1.7%[1]。西药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5年后均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疗效。中药治疗PD具有一定的优势。PD属中医颤证之范畴,辩证论治是中医治疗PD的主要方法。大多数中医学者认为PD病经在脏,与肝、肾、脾有关,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在脏腑功能减退,标实为风、火、痰瘀[2],故笔者选用平肝熄风、滋阴潜阳、清肝安神之功能的天麻钩藤饮治疗帕金森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卒中后颤证,与西医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诊断相符,即脑血管病引起的一类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多数VP患者左旋多巴治疗效果不佳,因此中医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极具意义。笔者经过多年临床观察,认为"脾肾阳虚,血瘀动风"为卒中后颤证主要病机,临床采用温阳逐瘀,定风止颤之法治疗本病,颇获效验,特记录卒中后颤证验案1则,以期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止颤颗粒治疗帕金森病异动症(LID)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异动症病人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与对照组(48例),采用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法,两组均常规服用西药,治疗组同时服用止颤颗粒,对照组同时服用止颤颗粒安慰剂,两组均治疗12周,每4周随访1次。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Ⅲ(UPDRSⅢ)、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Ⅳ-A(UPDRSⅣ-A)、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AIMS)、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比较两组异动症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UPDRSⅢ、UPDRSⅣ-A、AIMS、中医证候评分从第8周起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并且在治疗12周后,UPDRSⅣ-A、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0.85%,对照组为18.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止颤颗粒可改善异动症病人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不自主运动症状和中医证候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PD)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治疗PD的方剂108首,将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方剂管理"系统,进行关联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108首PD方剂共包括171种药物,使用频次≥20次的药物共17种,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白芍、天麻、熟地黄。108首PD方剂中药物四气以温、寒、平药物为主;五味以甘、苦、辛味药物出现频次较高;归肝经药物最多,其次是归肾、脾、心经。通过聚类分析得出7个潜在的新方。结论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发现中医药治疗PD以平肝息风、柔筋止颤药物居多,伍以活血、补阳、补阴药物等,与PD基本病机相符;揭示其用药规律得出7个新方,对中医药辨证治疗PD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帕金森病(PD)于1817年由英国詹姆士帕金森医生首先描述,又称震颤麻痹〔1〕。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长。明朝孙一奎在《赤水玄珠》中称本病为"颤振症",从"诸禁鼓栗"中分出的一种以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1991年11月第三届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病学术会上,统一病名为"老年颤证",包含了PD和帕金森综合征。1 PD的病因病位现代医学认为该病位于脑,始于延髓,并呈现桥脑、中脑依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赵杨教授通过多年对帕金森病临床表现的观察,结合古今文献对帕金森病的认识,认为帕金森病病人的基本病机为肾阳虚、肝血虚,而肾阳虚为本,肝血虚为标,并以温肾阳、养肝血为基本治疗方法进行论治,并强调温肾养肝法当贯穿帕金森病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9.
因时制宜是中医的特色治法,其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冠心病中医称"胸痹""真心痛"等,其主要病机为心气不足、痰湿瘀滞。冠心病的治疗抓住主要病机同时顺应四时特点,根据四时人体气机变化及四时邪气不同,因时制宜,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2型糖尿病(T2DM)合并结核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血糖水平的升高可加重结核病情,并导致患者发热、咯血、肺渗入减少、结核分枝杆菌浓度增加、细菌死亡延缓等一系列改变,影响临床抗结核治疗效果~([1])。已有研究证实,T2DM是初治肺结核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之一,故多数学者均主张二病同治,不可偏废~([2])。中医认为,T2DM的主要病机为"阴虚为本,燥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慢性、进展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动作缓慢、姿势反射障碍四大症状.中医学将该病归属"振掉""振栗""颤振""痉病"和"肝风"等范畴.目前PD病因尚未明确,中医学认为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病理实质在于肝肾阴虚,也涉及心脾两脏.近年来该病在国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它不仅给患者带来了长期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2.
扶正祛邪中药改善肿瘤多药耐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多药耐药性(MDR)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90%以上肿瘤患者死于不同程度的耐药.寻找有逆转MDR作用且毒副作用小的化疗增敏剂,对提高肿瘤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肿瘤学认为肿瘤是在人体正虚的状态下,由"瘀、痰、毒"等病邪结聚而成,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临床及实验表明扶正与祛邪抗瘤中药具有良好的逆转MDR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简称功血 )为妇科常见病 ,它是由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 ,通常分为无排卵型和有排卵型功血两类 ,但就其临床表现来说 ,多数学者认为无排卵型属中医之“崩漏”范畴 ,而有排卵型则多见于“月经先期”、“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等病。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主要是冲任损伤 ,不能制约经血。在脏责之于肾虚 ,又与脾虚或肝有关 ;在气血主要与气虚、血瘀、或血热有关。1 辨证论治1.1 分年龄阶段治疗  功血可发生在妇女青春期到更年期之间的任何阶段 ,但不同时期的发病机理有各自特点 ,故有人主张…  相似文献   

14.
从肝论治防治胰岛素抵抗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中医对 2型糖尿病的深入研究 ,我们发现从肝论治防治胰岛素抵抗 ( IR)是提高中医药治疗 2型糖尿病水平的新途径。1 中医防治 2型糖尿病的简略回顾1 .1 糖尿病中医病机理论发展概略 :现已普遍认为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传统的中医病机多以阴亏为本 ,燥热为标立论 ,经多年实践研究总结发现 ,此不足以反映糖尿病全貌。近来有学者将糖尿病中医病机发展作了综述 ,总概为 :1正气不足 ,即脾气虚为主、肾虚为主、脾肾两亏为主三论 ;2情志所伤 :包括肝郁为主及肝心郁热为主 ;3毒邪致病 ;4瘀血为患 ;5痰浊论[1] 。特别是近来从肝论治引…  相似文献   

15.
<正>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的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NASH 相关肝硬化及肝癌[1]。 NAFLD与中医的肝脾密切相关,"治肝实脾"是肝病的基本治则理论。笔者以中医肝脾相关理论和"肠-肝轴"学说为基础,探讨其在NAFLD中的作用。1 中医对 NAFLD病因、病机、法则的认识NAFLD虽不完全等同于中医的肝病,但与中医的"肝"密切相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的发生、疾病进展及预防控制关系密切.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MS的多个组分均是ICVD发病的危险因素;MS是ICVD的上游疾病,ICVD等脑血管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下游事件;中医对于二者(MS、AS)病因病机的研究发现:两者都有共同的病机-痰浊、瘀血;所以防治MS就是对ICVD危险的干预,符合国家提出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指导方针;从中医角度则更好的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既病防变"的思想.本文就近年来关于MS、ICVD的中西医诊断、治疗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病因病机的研究,总结出其发病的病因病机为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及年老体虚等因素,病机主分虚实,并进一步分析指出其主要的病因病机为气虚血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中医基础理论、现代临床实验以及药理实验等方面的分析中报导了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及其明确的疗效,为益气活血法作为冠心病的基本治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1学术性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损容性。好发于青少年,近年来也发生于中年人和儿童,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痤疮不仅影响了身体健康也影响了心理健康,对于痤疮的治疗中医有其独特的疗法。1痤疮病因病机中医称为"肺风粉刺""面疱"等,是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的炎症性疾病。它发生的病因病机主要有肺经风热、肺经血热、肺胃蕴热、阴虚火旺等。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大有可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消化门诊最常见的疾病,西方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为34.6%.FGIDs因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高、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诊治的费效比高而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FGID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一般认为其病因主要有胃肠运动异常、内脏敏感性增高、脑肠互动、黏膜炎症与免疫及心理社会因素等.西医目前尚缺乏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案,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和综合治疗.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脾两脏功能失调关系最为密切,基本病机为肝气郁结和脾失健运,治疗上运用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论治,综合调理脏腑功能,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在FGIDs的治疗上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胃肠动力与脾虚实质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而中医认为其核心病机为脾虚。脾虚证是一种以多系统功能降低为特点,以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胃肠运动机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多系统功能障碍的病理状态。中西医对该病的病机和发病机制的认识高度一致提示脾虚和胃肠动力变化可能密切相关。本文以病带证,立足于胃食管反流病,致力发现可靠指标,从胃肠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健脾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机制和环节从而揭示脾虚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