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以近百余年现代名老中医诊治哮病的文献为基础,研究哮病病因病机及证素分布规律,为丰富哮病病因病机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哮病文献研究数据库》,运用SPSS 20.0软件统计并分析。结果:哮病常见病因主要以外因为主,病机以肺失宣降、痰热壅肺和痰湿阻肺较为常见。证素有22个,病性证素以痰、热、气虚、寒较常见;病位证素以肺为主,并涉及肾、脾、肝、表、胃、心、络。证素组合形式主要为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病性证素常见组合为痰+热、痰+湿、风+寒,病位均在肺。结论:现代名老中医对哮病病因病机以及证素的见解与目前教材及专著大体一致,尚可见病因为时邪、疫毒和起居不慎及病机为肺气郁闭在以往专著中少有报道,丰富了哮病病因病机理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现代百余年名老中医诊治肺痿的文献,分析肺痿的病因病机与证素分布规律,为丰富肺痿病因病机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痿文献研究数据库",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痿常见病因有内伤、体虚、热邪、痰邪等,病机以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表虚、热盛津伤较为常见。18个证素中,病性证素以阴虚、气虚、痰、热较常见,病位证素以肺为主,涉及表、肾、脾、胃、心,证素组合以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为主。病性证素组合以气虚+阴虚、痰+热、痰+瘀较为常见,病位均主要在肺。结论:现代名老中医对肺痿病因病机的理论认识与目前教材、专著论述大致相同,也有部分独到见解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有待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百余年名老中医诊疗肺胀文献的研究,探究名老中医对肺胀病因病机的认识,以期为完善肺胀病因病机及证素规律理论提供依据。方法:在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基础上,提取肺胀相关数据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胀文献研究数据库》,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胀病因较常见的有痰邪、久病等。常见病机为气虚、痰热蕴肺等。共提取出20个证素,其中病性证素以痰、热、气虚较为常见。病位证素主要为肺,多涉及他脏。证素组合形式以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较多见。两病性+单一靶点的证素组合类型以痰+热+肺、痰+湿+肺等较常见。结论:现代名老中医对肺胀病因病机的认识与目前教材、专著论述基本一致,其个性部分见解独到,为丰富现有理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整理名老中医诊治胸腔积液的文献,研究胸腔积液的病因病机与证素分布组合规律。方法:检索已有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胸腔积液文献研究数据库》,运用SPSS22. 0软件采用频数统计、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胸腔积液常见病因有内因、内热、虚邪、内湿、水邪、饮、瘀血等,病机以痰热蕴肺、水饮内停、痰瘀互结、气阴两虚、肺脾两虚、血瘀较为常见; 13个证素中,病性证素以热、饮、痰出现频率较高;病位证素以胸膈为主,涉及肺、脾、半表半里、肾;证素组合以两证素、三证素组合为主;病性证素常见组合为痰+热、阴虚+热,病位在胸膈,病变脏腑多在肺。结论:现代名老中医对胸腔积液病因病机的认识,除与目前教材、专著论述相同外,尚可见以往少有报道的内湿等病因,肝胆湿热、肝脾不和等病机,丰富了胸腔积液的病因病机理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现代百余年名老中医诊治肺脓肿的文献记载,分析肺脓肿的病因病机与证素分布规律,为丰富肺脓肿病因病机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脓肿文献研究数据库》,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脓肿常见病因有热邪、内因、外邪、风邪、疫毒等。病机以痰热壅肺、热毒壅肺、肺热炽盛、肺络损伤、热壅血瘀较为常见。13个证素中,病性证素以热、痰、毒、阴虚、血瘀较常见;病位证素以肺为主,涉及脾、胃、肝、肾。证素组合以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为主。病性证素组合以痰+热、热+毒、热+血瘀较为常见,病位均主要在肺。结论现代名老中医对肺脓肿病因病机的理论认识除与现行的教材、专著论述大致相同外,尚有饮食所伤、吸烟的病因与气阴两虚、肺脾两虚的病机,需要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现代百余年名老中医诊治肺痨的文献,探讨肺痨的病因病机与证素分布规律。方法:采用《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资料,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痨文献研究数据库》,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名老中医数据中肺痨常见病因有内伤、虚邪、久病、痨虫、体虚、痰邪、外邪等。病机以阴虚、阴虚火旺、肺阴虚、气虚、气阴两虚、肺络受损、肾阴虚、肺脾气阴两虚较为常见。13个证素中,病性证素以阴虚、气虚、火较为常见,其次为热、痰、阳虚、燥、血虚;病位证素以肺为主,涉及肾、脾、肝、胃。结论: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痨经验所反映的病因病机理论,除与目前教材、专著论述相同外,尚可见病因有痰邪、外邪,病机有脾失健运、痰热壅肺、肝火犯肺、脾胃虚弱、肺热炽盛等,丰富了肺痨的病因病机理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对近现代百年名老中医经验文献的总结,分析感冒的病因病机及证素规律,为丰富其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期刊肺病数据库》,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感冒文献研究数据库》,运用SPSS 22.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建立了《现代名老中医诊治感冒文献研究数据库》,包含50种病因,依次有外感、风邪、风寒、寒邪等。病机以肺失宣肃、气虚、卫气虚等较为常见。17个证素中,以风、寒、热、气虚等病性证素和以肺为主的病位证素较为多见。证素组合规律以二证素和三证素组合最为多见。其中二病性组合以风邪+寒邪最为常见,病位多在表、肺。结论名老中医诊治经验所反映的感冒病因病机理论与目前教材等文献有一致的内容,也有着更丰富的内涵,有待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现代名老中医诊治支气管哮喘的文献,对支气管哮喘常见证候及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为支气管哮喘临床辨治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筛选名老中医诊治支气管哮喘文献,采用频数、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支气管哮喘症状、证型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459篇,频率≥3.0%的证型包括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寒饮停肺证、风寒袭肺证、肺脾气虚证、肺肾阳虚证、肺肾气虚证、肾气虚证、肺气虚证、寒痰阻肺证、肺气阴两虚证。对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得到5类较有意义的症状聚类组合,结果结合临床实际,总结出支气管哮喘的常见证候有痰热壅肺证、风寒袭肺证、肺脾气虚证、肺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并分别得到各证候的主症、次症。结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常见证候有痰热壅肺证、风寒袭肺证、肺脾气虚证、肺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每个证候均有症状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基于现代百余年名老中医诊治肺痈的文献,分析肺痈的病因病机与证素分布规律。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1911-2011年),按照数据纳入标准和录入原则,最终录入数据19277条,文献13860篇,其中综述1389篇,实验研究690篇,理论探讨1042篇;涉及中医病证51种、西医疾病100种。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后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痈文献研究数据库》。结果:本研究纳入数据文献383条,涉及1321位名老中医。肺痈病因有热邪、痰邪、风邪等24种病因。病机有61种,以肺热壅盛、痰热蕴肺、肺络损伤等较为常见。肺痈的10个证素中,病性证素以热、痰、风、阴虚较为常见;病位证素以肺为主,涉及胃、脾、肾;病性证素热与病位证素肺最相关。证素组合以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为主。病性证素组合以两病性证素和单一病性证素较为常见。结论:肺痈病因多样,病机复杂,证素规律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可为进一步开展肺痈病因病机及证素规律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检索CBM、CNKI和TCM,建立支气管哮喘证素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19个证素中,热(火)频率最高(41.89%),其次为寒、痰(饮)等;作用靶点主要是肺(40.99%),其次为表、肝等。单一病性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有寒哮和热哮等,累积频率为41.44%;两病性证素与单一靶点组合,痰(饮)+热(火)、风+寒、痰+湿(浊)和寒+痰(饮)等为主,靶点在肺,累积频率为34.68%;两病性证素的组合有寒+热(火)、热(火)+痰(饮)、寒+痰(饮)等,累积频率11.71%;其他组合出现较少。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主要病理因素以热(火)、寒、痰(饮)、风等为主。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基于文献报道探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CBM、CNKI和TCM,制订<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证候文献整理规范>,建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 14个证素中,气虚频率最高(68.40%),其次为阳虚(11.26%)、阴虚(10.82%)、淤血(4.76%)、痰(饮)(2.16%)等;作用靶点主要位于肺(37.50%),其次为肾(33.82%)、脾(26.47%)等.单一病性证素构成的证候有虚哮证和血淤证等,累积频率4.87%.两病性证素的组合主要有气虚+阴虚、气虚+血淤、阳虚+血淤等,累积频率3.98%.单一病性证素与单一靶点组合,以气虚为主,靶点在肺、脾、肾,表现为肺气虚、脾气虚和肾气虚,累积频率为46.90%;阳虚与肾关系密切,表现为肾阳虚证;阴虚与肾、肺、肝关系密切,表现为肾阴虚、肺阴虚、肝阴虚证;淤血与肺关系密切,表现为肺络淤阻证.单一病性证素与两靶点组合,以气虚、阳虚和阴虚为主,靶点在肺、脾、肾等,表现为肺脾气虚、肺肾气虚、脾肾阳虚、肺肾阳虚、肺肾阴虚等,累积频率为24.34%.两病性证素与单一靶点组合有肾虚寒哮(0.44%).四证素组合有肺脾肾气虚(4.42%)和痰热肾虚证(0.44%).结论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以肺脾肾气虚、阳虚、阴虚等为本,以感受寒、湿(浊),或形成气郁、淤血、痰(饮)等病理因素为标,其间常相互联合,相互为因,使病机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不同分期证素的分布情况及演变规律。方法以16家中医院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制定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调查表,采用现场问卷形式,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及中医证型情况,从辨证结果中提取证素并建立数据库,分别统计患者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病性及病位证素分布情况,并对不同分期各证素构成比进行比较。结果发放调查表2500份,回收2481份,有效2428份。1273例急性发作期患者共提取病性证素11个,总频次为2902,出现频率前3位依次为痰(54.12%)、寒(42.11%)、饮(42.11%);病位证素6个,总频次为1304,出现频率前3位依次为肺(71.09%)、脾(14.06%)、肾(8.09%)。586例慢性持续期患者共提取病性证素11个,总频次为1407,出现频率前3位依次为气虚(59.73%)、痰(42.32%)、寒(42.32%);病位证素6个,总频次为998,出现频率前3位依次为肺(89.08%)、脾(41.98%)、肾(30.72%)。569例临床缓解期患者共提取病性证素10个,总频次为843,出现频率前3位依次为气虚(72.58%)、阳虚(16.70%)、阴虚(13.88%);病位证素5个,总频次为833,出现频率前3位依次为肺(70.65%)、脾(40.42%)、肾(29.53%)。与急性发作期比较,慢性持续期病性证素中热的构成比显著降低,气虚构成比显著升高;病位证素中脾、肾构成比升高(P0.05或P0.01)。与急性发作期比较,临床缓解期病性证素中痰、寒、饮、热的构成比显著降低,气虚、阳虚的构成比显著升高;病位证素中脾、肾构成比升高(P0.05或P0.01)。与慢性持续期比较,临床缓解期病性证素中痰、寒构成比均降低,气虚构成比升高(P0.05或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病性证素以痰、寒、饮、热为主,病位以肺为主;慢性持续期病性证素以痰、寒、气虚为主,病位以肺、脾、肾为主;临床缓解期病性证素以气虚、阳虚为主,病位以肺、脾、肾为主;血瘀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证素规律,为揭示其病机规律提供依据。方法:对VIP、CBM、TCM、CNKI所收录的有关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诊疗的全部文献进行检索及筛选,搜索时间均为1995年至2016年,并选出文献中符合要求的资料建立数据库。从CBM、CNKI、TCM、VIP四大数据库中共检索文献401篇,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筛选出合格论文186篇。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运用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特发性肺纤维化常见的病性证素以痰(饮)、气虚、阴虚、血瘀、阳虚、热为主,病位证素以肺为主。单一病性证素以气虚、阴虚、阳虚常见,病位涉及肺、脾、肾;二病性组合以痰+血瘀、气虚+阴虚、痰+热、痰+湿较为常见,病位主要在肺。结论:通过对特发性肺纤维化证素规律的分析,并结合其他医家对其病机的论述,可以推断,特发性肺纤维化病位以肺为主,涉及肾、脾,气虚、阴虚为发病的根本,痰饮、血瘀为其病机演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素分布、组合规律及疾病分期的证素演变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公开发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论文等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次频率、关联规则方法分析证素分布、证素组合规律,通过贝叶斯网络分析不同分期证素分布的条件概率。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42篇,212条记录。提取证候要素25个,其中病位证素12个,以肺、心神(脑)、脾为主;病性证素13个,以湿、热(火)、毒、气虚为主。证素组合分布以单一病性证素 + 病位证素、两病性证素 + 病位证素的组合形式为主;共得出寒、湿、肺,热(火)、气脱、心神(脑),气虚、肺、脾3组强关联组合。疾病初期病性证素以湿、寒、热(火)为主,病位主要在肺、卫分;进展期(中期)病性证素以毒、热(火)、湿、痰为主,病位主要在肺;危重期病性证素以毒、热(火)、气脱为主,病位主要在肺、心神(脑);恢复期病性证素以气虚、阴虚为主,病位证素主要在肺、脾。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因以湿邪为主;病位在肺,可累及脾,重症可及心神(脑),湿毒壅肺为主要病机,以“湿、毒、热、闭、虚”为主要证素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普通感冒的证素和证候的分布规律及特征,为进一步开展证候诊断标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河南省7家医院普通感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患者进行证素与证候学调查。建立临床调查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运用统计描述与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结果:调查发放表格1329份,收回1329份,合格1318份。结果:①构成普通感冒的病性证素以风、热、寒、气虚、燥为主;病位证素以表为主。病性证素组合中二证素组合最常见(构成比58.95%,下同),其次是三证素(28.22%),其他证素组合较少见(<6%)。二证素组合中,风+热最常见(49.03%),其次是风+寒(39.38%)、风+燥(5.66%);三证素组合中,风+寒+气虚最常见(40.86%),其次是风+热+气虚(30.11%)、风+寒+热(11.02%)。②普通感冒的常见证候是风寒证、风热证、风燥证、气虚证,并对主次症特征作了分析。结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性证素是风、寒、热、气虚、燥,病位证素以表为主;常见证候4种,即风寒证、风热证、风燥证、气虚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扩张症现代文献的数据挖掘分析,探究支气管扩张症的中医证型、证素分布和组合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经过文献筛选、数据规范化、提取证素,用SPSS Modeler 14.2统计分析软件及Apriori算法进行证型、证素的描述。结果:纳入文献96篇,共9072例患者。支气管扩张症的常见证型为痰热壅肺证(25.38%)、肝火犯肺证(10.66%)、肺脾气虚证(8.12%)、风热犯肺证(5.08%);常见病位证素依次为肺、肝、脾;病性证素依次为痰、热、气虚、阴虚、火旺;证素组合以三证素组合最为常见;证素间关联置信度最高的是肺、脾→气虚(100%)。结论:痰热壅肺证是支气管扩张症最常见证型,肺、肝、脾、痰、热是较常见证素,气虚、阴虚、火旺是支气管扩张症发展演变的重要影响证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方法: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检索近15年弥漫性肺间质疾病文献,筛选整理规范名称,对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的分布组合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病性证素以气虚、血瘀、阴虚和痰为主;病位证素以肺和肾为主。单一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组合时,肺气虚最常见;二病性证素组合时,气虚血瘀最为常见,病位多在肺肾;三病性证素组合时,气阴两虚兼血瘀及痰瘀互阻兼气虚较为常见,主要病位在肺肾。四病性证素组合时以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较为常见,病位在肺肾。结论: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病位主要在肺肾,病性主要为气虚、血瘀、阴虚和痰,为进一步开展病机及诊断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痫病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和维普资讯等数据库,收集、整理2009-2019年间有关痫病辨证分型的文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对痫病中医证型、证素分布规律进行频次分析。结果:规范后提取痫病证名共29个,主要证型依次为风痰闭阻证(19.28%)、痰火扰神证(16.87%)、脾虚痰湿证(10.04%)、瘀阻脑络证(8.84%)等。提取证素20个,其中病性证素13个,病位证素7个。病性证素以痰(30.72%)、闭(12.78%)、动风(11.75%)、气虚(10.31%)和热(火)(9.90%)为主,病位证素中以肝(27.34%)、心神(脑)(20.97%)和脾(19.85%)为主。在证素组合中,以三证素组合最常见,累计频率为41.22%,其中两病性证素+单一病位证素组合最常见,频率为34.69%。两病性组合时,痰+热(火)、痰+气虚和气虚+血虚出现的频率较高,频率分别为30.43%、18.12%和13.77%。结论:痫病涉及病理因素复杂,主要为痰,常与热(火)、气虚、血瘀、动风和闭相互为病,病位在肝。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现代期刊文献为基础,结合现代统计学方法,对风湿性关节炎(痹证)中医证候及其证候要素的分布、组合规律进行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并建立痹证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构成痹证的证候要素有20个,病性证素以湿的频率最高(42.61%),其次为寒、阳虚、血瘀、热等;作用靶点主要是肾(46.09%),其次为经络、肝。病性证素组合以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最为常见,两者累计构成比为70.43%。证候靶点以单一靶点、两靶点和无明确靶点为主。单一病性证素中以阴虚、血瘀、阳虚呈现的频次高,分别为31.25%,25.00%,18.75%。肝肾阴虚证在单病性证素和证靶结合型中出现率较高,其余为散在型。两病性证素中阳虚+寒、气虚+血虚、寒+湿、湿+热、精亏+血虚、痰+血瘀的发生率较高(10%)。两病性证素与证候靶点组合类型中肾+阳虚+寒、经络+寒+湿、经络+湿+热、肝+肾+血虚+精亏频次高。三病性证素中风+寒+湿、阳虚+寒+湿、阳虚+湿+热的发生频率高。在三病性证素组合中,主要证型为脾+肾+阳虚+寒+湿、肾+阳虚+湿+热、经络+风+寒+湿、经络+风+湿+热。四、五病性证素与作用靶点的组合规律较单一病性、两病性及三病性证素相比更为复杂且分散。结论:从文献分析看痹证主要病性证素以湿、寒、阳虚为主,其次是血瘀、热,作用靶点主要集中在肾、经络、肝。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型及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对国内三大数据库知网、维普、万方自建库至2015年12月的全部期刊进行检索,对符合要求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证型和证素进行归纳总结,原始数据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利用频数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11篇,其中哮喘发作期193篇,缓解期118篇。经统计得出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证型包括热哮、寒哮、痰热壅肺等11个证型;缓解期包括肺脾气虚、肾气亏虚等16个证型。证素分布情况:发作期病位在肺,其次为肾、脾;病性为热与寒,其次为痰、瘀等。缓解期主要病位在肺,其次为脾、肾;病性主要为气虚,其次为阴虚、阳虚、痰湿等。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以实证为主,病性以热、寒、痰、瘀多见,病位在肺;缓解期以虚证为主,病性以气虚多见,病位主要在肺、脾、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