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儿童非惊厥性疾病(NC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3~11月206例因发作或疑似发作事件于我院儿科门急诊就诊的患儿,在本院儿科进行VEEG检查,详细询问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查体、头颅影像学检查、血液生化检查等,综合分析VEEG检查对儿童非惊厥性发作(NCS)的诊断价值。结果在206例患儿中,癫痫93例(45.15%),热性惊厥75例(36.41%);临床确诊儿童NCS 38例(18.4%),其中躯体性NCS 31例,心因性NCS 7例。结论 VEEG对儿童惊厥性疾病与NCS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物诱发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rCBF)在药物难治性癫痫定位中的作用。方法对入选的77例药物难治性癫痫病人分别行常规脑电图(EEG)、视频脑电图(VEEG)、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及药物诱发SPECT显像,所有77例病人最终全部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行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与EEG、VEEG、CT和MRI、药物诱发SPE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EG、CT、MRI检出癫痫的阳性率分别为37.7%、48.3%和54.2%,与药物诱发SPECT的癫痫检出率90.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EG的癫痫检出率为83.1%,与药物诱发SPE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中ECoG比较,药物诱发SPECT对癫痫灶定侧率为90.9%,定位率为71.4%。结论药物诱发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药物难治性癫痫灶的定位诊断上与ECoG相比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存在脑损伤高危因素的早产儿91例,根据床旁彩色B超及神经系统症状分为脑损伤组(47例)和非脑损伤组(44例),于出生后6 h内行aEEG描记,出生后10~14 d行头颅MRI检查,纠正胎龄3个月行中国儿童发展中心(CDCC)婴儿智能发育量表评分,根据aEEG背景活动、振幅及睡眠觉醒周期(SWC)来判读其异常程度,具体分类为正常、轻度异常及重度异常,分析aEEG不同的表现分类与CDCC评分及MRI的关系。结果 aEEG轻度异常组45例,其MRI检查阳性率为37.78%,其纠正胎龄3个月的CDCC的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为(92.5±10.6)分,智能发育指数(MDI)评分为(95.7±12.4)分;重度异常组19例,MRI检查阳性率为73.68%,PDI评分为(66.3±17.4)分,MDI评分为(67.2±15.1)分,两组在MRI检查阳性率PDI评分及MDI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EG对早产儿脑损伤有诊断价值,尽早干预可减轻脑损伤,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头颅磁共振成像 (MRI)与诱发电位 (EP)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2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分别检查VEP、正中神经SEP、及BAEP ,并与头颅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头颅MRI检查的异常率为 83 .3 % ,VEP、SEP、BAEP的异常率分别为 83 .3 %、75 %、5 6.7% ,而三项EP总的异常率为 10 0 %。结论 多项诱发电位同时检测能显著提高诱发电位的异常率 ,而头颅MRI和诱发电位联合检测将大大提高多发性硬化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李华  邹丽萍  张进伶  耿微 《山东医药》2008,48(9):119-120
对42例婴儿痉挛症的脑电图、头颅CT、MRI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脑电图异常42例(100%),头颅CT检查36 例中异常19 例(52.78)%,MRI检查4 例中异常3例(75%),脑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CT和MRI检查(P<0.01).脑电图的异常程度与病情基本平衡.提示婴儿痉挛症的脑电图检查可作为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预后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部分性癫痫发作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76例年龄≥65岁初诊为TIA患者的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24h动态脑电图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患者中,20例脑电图异常,占26.32%。20例脑电图患者中,11例监测到临床发作,其中8例有癫痫波发放,另9例无临床发作。脑电图正常56例(73.68%)。最终确诊部分性癫痫发作8例,占10.53%。头颅MRA或DSA显示颅内外大血管异常67例(88.16%)。结论老年人部分性癫痫发作与TIA有时在临床上表现相似,容易造成部分性癫痫发作的误诊、漏诊,对不能排除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应进行视频脑电图及MRA或DSA等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人长程脑电图表现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诊治的老年患者276例,按WHO推出的老年期划分标准,将入选者按年龄段分为60~74岁组170例、75~89岁组74例和≥90岁组32例。入选者行长程脑电图检查,比较不同年龄组第一诊断、脑电图相关指标(床旁完成检查、疑似癫痫、癫痫样放电)、脑电图表现(正常和基本正常、明显异常)等。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脑电图表现的影响因素,用ROC曲线分析年龄对脑电图表现的预判价值。结果入选的276例患者中,第一诊断为神经系统疾病208例。与60~74岁组比较,75~89岁组和≥90岁组床旁完成检查和重度异常比例增高;≥90岁组疑似癫痫比例降低(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OR=1.041,95%CI:1.007~1.075,P=0.017)、床旁完成检查(OR=0.007,95%CI:0.001~0.050,P=0.000)及癫痫样放电(OR=0.069,95%CI:0.033~0.146,P=0.000)可能是脑电图表现的影响因素。年龄对脑电图表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3,当患者年龄≥73岁时,脑电图表现为明显异常的可能性显著增加(P0.01)。结论长程脑电图检查对老年患者,尤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癫痫手术治疗患者头颅影像学、脑电图等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老年癫痫患者156例在手术前进行头颅影像学、脑电图资料检查,跟踪随访2年,分析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24 h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结果显示局灶性棘(尖)慢波、尖波、棘波的患者预后显著优于双侧广泛性痫样波(χ2=7.81,P<0.05);MRI检查结果显示局灶性结构性异常患者预后显著优于海马萎缩和颞叶软化灶(χ2=9.17,P<0.05);不同手术部位预后有显著性差异(χ2=8.23,P<0.05);不同组织病理学特征预后有显著性差异(χ2=11.21,P<0.05),组织病理学无异常预后显著优于其他类型(P<0.05)。结论局灶性棘(尖)慢波、尖波、棘波、局灶性结构性异常、组织病理学无异常的老年癫痫手术治疗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病因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癫痫发作125例,非癫痫发作误诊为癫痫发作14例。结果主要病因为脑血管病(46.4%),其次为病因不详(29.6%)。125例癫痫发作患者中,部分性发作86例(68.8%),全面性发作39例(31.2%);53例行常规脑电图检查,12例(22.6%)出现非特异性异常,1例(1.9%)出现癫痫样电发放;43例行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查,38例(88.4%)出现癫痫样电发放。14例非癫痫发作均误诊为癫痫发作。结论脑血管病是老年患者癫痫发作最常见的病因,部分性发作为老年患者癫痫发作最常见的发作形式。Todd麻痹和非抽搐性癫痫持续状态为癫痫发作的特殊形式,极易误诊。代谢障碍性疾病、晕厥、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所致的非癫痫发作与癫痫发作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头面部望诊在预测及诊断脑梗死中的规律。方法通过对头面部望诊信息的采集,并与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相对照,进行统计分析,归纳脑梗死患者头面部望诊与颅脑MRI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76例望诊有异常的患者行即刻头颅MRI检查,确诊患有脑梗死者13例;63例望诊有异常的头颅MRI阴性患者中,6个月后行头颅MRI检查,新出现脑梗死者3例;第6个月时段的60例望诊有异常的头颅MRI阴性患者中,1年后行头颅MRI检查,新出现脑梗死者5例。76例望诊有异常的患者病例纳入时及纳入1年后出现脑梗死总计21例(27.6%)。结论头面部望诊具有预测和诊断脑梗死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非惊厥性癫痫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有反复发作性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特点临床症状的老年患者的视频脑电图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影像资料。结果 38例(67.9%)患者视频监测脑电图异常,监测到临床发作26例,伴随临床发作同步背景脑电图表现为癫痫样病理波发放为主6例(15.8%),表现为局灶性慢波为主20例(52.6%)。12例(31.6%)不伴临床发作患者脑电图以局灶性慢波为主。视频监测脑电图正常18例(32.1%)。56例患者入院时诊断为TIA,实际上至少6例为癫痫,误诊率大于10.7%。TCD异常52例(92.9%)。MRA显示,颅内大血管狭窄48例(85.7%)。结论老年人TIA与非惊厥性癫痫的临床症状相似,忽视癫痫的排查,容易造成非惊厥性癫痫的漏诊、误诊,对这类患者视频脑电监测应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11)C标记的匹兹堡复合物B(~(11)C-PIB)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和结构MRI在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行头颅~(11)C-PIB PET和头颅MRI检查患者33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AD组17例,轻度认知障碍(MCI)组16例,同期选取认知功能正常12例作为对照组。头颅MRI检查观察脑萎缩严重程度,以内侧颞叶萎缩(MTA)阳性表示,~(11)C-PIB PET检查以标准吸收比值(SUVR)≥1.4为~(11)C-PIB摄取阳性,表示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阳性,比较各组MTA阳性和~(11)C-PIB摄取阳性率。结果对照组、MCI组、AD组SUVR和MTA评分分别为1.3±0.2和(2.2±1.2)分、1.7±0.5和(2.6±1.1)分、2.2±0.4和(3.4±0.7)分,与对照组比较,MCI组和AD组SUVR明显升高(P0.05),AD组MTA评分较对照组和MCI组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MCI组和AD组MTA阳性率(68.8%和94.1%vs 50.0%)、~(11)C-PIB摄取阳性率(87.5%和100.0%vs 16.7%)明显升高(P0.05),且AD组MTA阳性率和~(11)C-PIB摄取阳性率较MCI组进一步升高(P0.05)。MCI组2例~(11)C-PIB摄取阴性患者的MTA阳性;AD组1例患者MTA阴性。2种检查一致性较高。对照组50%患者MTA阳性但~(11)C-PIB摄取阴性。结论~(11)C-PIB PET和结构MRI对AD诊断有重要作用,Aβ沉积阴性不支持AD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18F-FDG PET对于MRI阴性的难治性颞叶癫痫术前定位,合理选择适应证及预测手术疗效的价值。方法对25例MRI阴性的颞叶癫痫患者,经过头颅MRI、视频脑电图及18F-FDG PET-CT等术前评估后均行颞叶切除术,术后随访手术疗效,采用Engel分级评价疗效,比较PET-CT与同期脑电图定位的准确性及脑代谢改变的不同图形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头颅MRI阴性的患者颞叶切除术后疗效达到EngelⅠ级13例(52%),Ⅱ级2例(8%),Ⅲ级5例(20%),Ⅳ级5例(20%),有效率80%,显效率60%。在Engel疗效分级Ⅰ,Ⅱ级的15例患者中,PET-CT、VEEG定位的准确性分别为86.7%、46.7%,经卡方检验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T-CT代谢减低局限于颞叶者手术效果好,超出颞叶甚至表现为双侧颞叶代谢减低者手术疗效不佳。结论 PET对于癫痫病灶定位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优于视频脑电图。PET-CT的代谢图形可帮助无病灶颞叶癫痫确定病灶部位,选择手术适应证和预测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多模态成像技术对老年癫痫患者脑部神经网络进行研究,寻找最佳优化方案。方法老年癫痫患者45例,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显像及检查。使用统计学软件,对老年癫痫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V-EEG检查结果:45例患者中31例EEG异常,其中脑内弥漫性慢波7例,颞叶局限性慢波10例,特异性棘波4例,额叶尖波2例,顶叶尖慢波4例,颞叶棘慢波4例。结构性MRI检查结果:45例患者海马体积缩小,信号不均匀,颞角扩大29例。海马区做1H-MRS分析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下降,谷氨酸(Glx)升高,氨基丁酸(GABA)降低。结论综合应用多种检查手段可以从形态学、功能、代谢等角度对癫痫的进行诊断,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必将会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新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58例高龄老年癫痫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58例癫痫患者发病年龄85~114岁,平均发病年龄90.0岁。结果 41例(70.7%)为部分性发作,17例(29.3%)为全面性发作,18例(31.0%)表现为癫痫持续状态。55例(94.8%)病因明确,最常见的病因为脑血管病。34例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其中9例有癫痫样放电(15.5%)。40例头颅CT和(或)MRI检查28例异常(70.0%)。79%服用传统抗癫痫药物,21%服用新型抗癫痫药物。46例(79.3%)发作减少,12例(20.7%)治疗无效。26例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肺部感染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中16例(61.5%)首发癫痫后6个月内死亡。结论高龄老年癫痫的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绝大多数病因明确,部分性发作比例高,癫痫持续状态发生率高,常规脑电图阳性率低,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CNS-SL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1例SLE患者进行SPECT检查,并由2名以上经过训练且不知晓患者病情的核医学医师进行独立读片,明确脑血流灌注异常部位。对10例CNS-SLE患者同时行头颅CT和,或核磁共振(MRI)检查。结果 10例CNS-SLE中9例头颅SPECT阳性(阳性率90%),同时行头颅CT/MRI检查仅4例阳性(阳性率40%)。9例均为中~重度血流灌注减低,9例均有额叶和,或顶叶受累(6例额叶受累,4例顶叶受累,5例基底节受累,1例颞叶受累,0例枕叶受累,7例为多个区域受累)。对其中3例CNS-SLE患者治疗前后SPECT表现进行比较,发现经有效治疗临床症状改善后,SPECT异常随之明显改善甚至完全消失。11例非CNS-SLE中,仅2例SPECT阳性(阳性率18%),且均为轻度单一区域血流灌注减低(1例枕叶,1例基底节),无一例有额叶或顶叶受累。结论 SPECT对于CNS-SLE是一种敏感的检测手段,对监测病情变化、指导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SLE患者头颅SPECT表现多发病灶、有额叶和(或)顶叶受累及中~重度血流灌注减低提示有CNS受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在难治性癫痫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动态脑电图(EEG)、MRI和MRS检查。采用MRS检测双侧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和胆碱复合物(Cho)的水平。结果①4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中,14例MRI发现海马硬化,35例MRS异常。②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病侧组的NAA/(Cr+Cho)、NAA/Cr和NAA/Cho均显著降低;癫痫对侧组NAA/(Cr+Cho)、NAA/Cho低于对照组。③与对照组比较,海马硬化组(HS组)、非海马硬化组(NHS组)的上述3个指标均明显降低,HS组的上述3个指标均低于NHS组。结论 MRS检查在难治性癫痫的早期诊断和病灶定位方面比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可提高难治性癫痫患者海马生化异常改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收集2005年4月至2007年4月收住我科的13例确诊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3例病例中84.6%,有明确的病因,其中非感染性因素占61.3%;84.6%的患者以头痛为首发临床表现,所有病人均有脑脊液压力升高;CT和MRI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33.3%和80%,而MRV阳性率达到100%;D-二聚体升高者60%。所有患者确诊后即予抗凝治疗以及控制癫痫、降颅压等对症治疗,治愈6例,好转6例,死亡1例,再通率46%。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易被误诊,头颅MRI与MRV结合检查是诊断CVST的最好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改善CVST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电图异常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5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视频脑电分析仪监测患者脑电图,记录患者脑梗死位置及异常脑电图的类型,出院后随访1年,分析脑梗死患者梗死位置及异常脑电图与癫痫发作的关系。结果 15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134例(89.3%)存在早期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异常,其中53例监测到癫痫样异常放电但无临床癫痫发作,17例患者诊断为早发性癫痫;按照位置不同分为部分皮层及皮层下91例、分水岭位置18例及大面积脑梗死41例,其癫痫发作及癫痫异常放电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17例早发性癫痫通过抗癫痫药物治疗,院后癫痫未再发作;53例早期监测到癫痫样异常放电但无临床癫痫发作患者中迟发性癫痫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VEEG无异常且无癫痫异常放电患者(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积极监测其脑电图,对脑电图癫痫异常放电患者,应密切关注以预防癫痫的发作。  相似文献   

20.
纤维支气管镜和CT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对支气管内膜结核早期征象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收集了经活检和(或)刷栓和(或)痰查结核分枝杆菌检查证实的19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病例,分析螺旋CT和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结果、诊断准确率,比较两者的符合率。结果螺旋CT检查支气管异常发现率89.4%(17/19),确诊率为21.1%(4/19);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异常发现率100.0%,活检阳性率47.4%(9/19),刷检阳性率36.8%(7/19),纤维支气管镜总阳性率84.2%(16/19)。结论CT对支气管内膜结核有重要诊断价值,但缺乏诊断特异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目前支气管内膜结核临床诊断最有效、最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