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分析不同的采血时间、采血部位、标本溶血以及送检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有:标本采集的时间、部位以及标本溶血、送检时间等。结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在采集标本上控制误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临床生化检验准确性影响因素,旨在为加强生化检验质量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前瞻性选取浙江省宁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2014年接收的520例患者生化检验血液标本,分析采血部位、采血时间、送检时间、标本容量等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据此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结果:520份血液标本中,检验结果出现误差主要因素为采血部位、送检时间1小时、溶血标本,且和检验结果准确性存在明确相关性(P0.05)。结论:合理选择血液采集部位、控制采血和送检时间及标本容量,能有效提高血液标本质量,提高生化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的策略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和临床实际的血常规检验情况,对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方法进行探讨,并制定有效的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策略。结果:血常规的检验结果主要受到抗凝剂、采血位置等因素影响,需要在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结论:为保障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加强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常见的误差原因进行分析,探究科学、规范的防范管理对策。方法:以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收治的1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这些患者采用自动血球仪对血常规标本进行检验。对检验过程中常见的误差进行分析,从检查方法、使用仪器、实际、操作方法、外部环境等方面找出误差发生的原因。针对误差发生的原因,制定防范管理对策。选取2014年实施管理对策后的1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误差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血常规检验中出现的误差,要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实验组患者血常规检验准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常规检验中的常见误差进行全面分析,加强对标本分析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有助于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对于减少误差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静脉血和末梢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为血常规标准化操作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检测血常规患者360例,同时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各两份,用迈瑞BC—518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比较静脉血和末梢血检测结果。结果:360例血常规标本用两种方法采血重复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采血重复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梢采血重复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有一定差异,采用末梢血做血常规重复性较差,不易控制检测质量,部分检验指标不及静脉血稳定。所以,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时应首选静脉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因素,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繁峙县第一人民医院接诊治疗的血液采集检测标本不合格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探究,并通过统计学的方法找出包括采集血样时间、受检者服用药物、采血部位以及抗凝剂等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通过对100例患者的临床检验得出,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为标本采集量不足或采集过多、患者出现溶血情况、采集时间不当、血液标本中有凝块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为血液凝固,占总体的一半以上。结论:医护人员操作时需要专业基础扎实,在工作中严谨细心,按照工作流程规范操作,才能保证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检验尿液质量的主要因素以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12932例次尿液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存在送检尿液质量误差的标本,分别整理其质量影响因素,并分别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结果:研究样本中存在送检尿液质量误差的尿液检验共186例次,误差发生率为1.4%,影响尿液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标本污染、采集时间不当、标记不清、容器不达标等。结论:影响尿液检验质量的因素较多,开展尿检时需要检验医师、临床护士以及患者共同给予充分重视,确保检验全程的良好质量控制,以避免误差情况的发生,对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准确的检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影响血常规检查的各方面因素以及应对措施。方法:通过数据表格分析采血部位和血液静放置时间对血液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结果:人为操作不当因素、患者的生理因素,检测试剂因素会影响血常规的检查结果。结论:分析血常规影响因素,研究出解决措施,可避免血常规检查结果出现误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从河南省职工医院收集的40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资料纳入本研究工作,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影响临床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结果:经分析,影响血液生化标本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包括采集方法不合理、采血部位、采血技术、不满足血液标本保存要求、血液量和抗凝剂比例不合格、服用影响检验结果的药物。结论: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在检验过程中,会受诸多因素影响而出现结果准确性下降的问题,作为检测工作人员需对标本进行严格保存,在检验期间遵循规范要求开展,以确保标本质量的提高,以优化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分析临床血液标本采集过程的各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错误如采血时间、采血部位及方法、采血体位、标本放置时间、抗凝剂及溶血,提出改正方法。结果:不同的采血方法及多种因素对结果的准确性都可能产生影响。结论:血液标本采集过程的不同对临床检验结果产生明显影响,应注意采取正确的采血方法,以减少试验误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中不同浓度脂质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正常新鲜全血标本作为本研究对象。所有血液标本均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计数,之后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分离血液细胞与血浆,再使用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脂肪乳液将血浆置换出来,制作成不同浓度的脂血标本,最后对这些脂血标本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分析。比较加脂前和加脂后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从检测结果来看,加脂后,不同三酰甘油浓度血标本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生化分析结果发生明显的变化,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标本脂浓度可干扰血常规检验结果,且脂浓度越高,干扰越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对检验标本留取时的条件控制分析检验前质控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检验科2009年各项检验结果与临床治疗的相符性。结果不规范的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检验科要重视检验前的质量控制,积极与临床沟通,保证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液标本采集的时间、部位、送检时间和标本量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采集的150份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液标本采集的时间、部位、送检时间和标本量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150份血液标本中共有出现6份检测误差,占4.00%,其中包括血液标本量造成的检测误差1份,占0.67%,采集体位、部位造成的检测误差2份,占1.33%,标本采集的时间造成的检测误差2份,占1.33%,标本放置时间造成的检测误差1份,占0.67%。结论:血液标本采集的时间、部位、送检时间和标本量均可以对血液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临床上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保证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确保血液检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标本采集不规范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标本采集不规范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从2008年1月—12月住院患者临床血液生化标本42 105份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溶血标本2 112例,占5.0%;标本凝血39例,占0.1%;标本污染46例,占0.1%;标本错误6例,占0.01%。原因有采血部位不规范、采血时机不准确、止血带的影响、标本溶血等。结论:标本采集不规范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有很大影响。应加强标本采集人员的培训,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采集方法与时机,并及时送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前臂桡动脉、肘正中静脉和左手指末梢三项不同采血方法所取得标本的测量结果的比较验证采用静脉血做血常规检测比其他两种方法都准确.方法:筛选我院健康志愿职工35名,对每个人分别采取动脉、静脉和手指末梢血标本各1份,采用BCC-3000B全自动血球计数仪(长春迪瑞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检测血常规,然后将标本分别于室温放置10分钟、15分钟、30分钟、1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后重新测定,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静脉血采血的标本在放置30分钟到12个小时之间检测的结果相似.末梢采血标本和动脉采血标本在放置时间变化时检测得到的白细胞和血红蛋白结果有所变化.结论:动脉和静脉的血常规检测结果较末梢血能准确反映机体实际情况,静脉采血的检测结果比较不受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方法:选取渑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的微生物检验报告共310份,分析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和质量控制措施。结果:生化检验的准确率最高,准确率为84.69%;霉菌、细菌培养的检验准确率比较低,准确率为80.00%;霉菌、细菌培养与血常规检验及生化检验准确率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操作不规范,人为因素,标本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操作不规范,人为因素,标本因素与微生物检验结果有密切关系,是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危险因素。结论:提升检验人员的工作,规范操作步骤,可以有效提升标本质量和微生物检验质量,确保微生物检验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研究两种采血方法应用于血常规检验时的临床结果。方法:选取来广州黄花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血常规检验的受检者4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和Ⅱ组各有200例,分别采集受检者的末梢血和静脉血进行检验,对两组受检者各项血常规检查指标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受检者在不同采血方式下各项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可见Ⅱ组受检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显著高于Ⅰ组,而WBC则显著低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项指标平均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临床检验时,不同采血方法获得的标本检验结果有所不同,相对而言,静脉血采血获得的检验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血常规检验工作。方法:随机抽取血常规标本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血常规测定受温度、时间、方法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结论:要选派高素质的检验人员去使用和维护血常规标本,而且要制定必要的守则,守则中应包括:血常规检验一定要推血涂片,必要时行染色镜检等内容。尽量减少血常规的误差,并且检验人员要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影响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的主要因素,结合实际情况,探究有效的检验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3月本院检验的240例检验分析前质量出现问题的血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对影响血标本检验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由于患者自身因素引起的检验失误有56例,由于护理人员自身引起检验失误的有89例,由于医生引起的检验失误有65例,由于送检人员引起的检验失误有例30例。结论:在血标本检验分析前,必须对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根据具体检验工作的要求,将具体的控制措施落实到实处,提升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干扰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从而减少误差。方法:对其出现较大误差的116例检验结果进行复检、分析。结果:临床因素中抽取严重溶血5例、输液侧采血5例和实验室因素中标本处理不当(纤维蛋白未完全析出)5例,经复检后误差较大。结论:积极控制干扰检验结果的因素,才能减少误差,增加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