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废弃指移位再造拇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对20例拇指毁损合并手指离断患者采用废弃指移位再造拇指,男12例、女8例;年龄15~60岁,中位数35岁;左侧5例,右侧15例。拇指毁损平面位于末节10例、近节8例、掌部2例。废弃指为食指10例、中指5例、环指4例、小指1例。废弃指损伤平面位于中末节10例、近节8例、掌指关节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0 min至6 h,中位数2 h。术后随访观察再造拇指成活、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2个月,中位数6个月。再造拇指均成活。术后并发静脉危象1例,经指端放血3 d后血液循环恢复;并发肌腱黏连2例,行肌腱松解术后再植指功能恢复。末次随访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再造指功能,本组优12例、良6例、可2例。均未出现再造拇指感染、坏死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利用废弃指移位再造拇指,再造指成活率高,有利于手部外形和功能的恢复,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张玉峰  王龙强  倪伦  张芳 《中医正骨》2012,24(10):62-63,65
目的:观察掌背动脉指蹼穿支蒂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掌背动脉指蹼穿支蒂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6~52岁,中位数30岁。示指指腹软组织缺损6例,示指指背软组织缺损4例,中指指腹软组织缺损3例,中指指背软组织缺损2例,环指指腹软组织缺损2例,环指指背软组织缺损2例,小指指腹软组织缺损1例。合并肌腱损伤、骨折13例。手指皮肤缺损面积3.0 cm×2.0 cm至6.0 cm×3.5 cm。术后随访观察皮瓣成活及患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采用第2掌背动脉指蹼穿支蒂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10例,其中6例修复示指软组织缺损,4例修复中指软组织缺损;采用第3掌背动脉指蹼穿支蒂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8例,其中3例修复中指软组织缺损,5例修复环指软组织缺损;采用第4掌背动脉指蹼穿支蒂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指软组织缺损2例。1例皮瓣在术后20 h出现明显肿胀,皮瓣远端出现皮下瘀血、水疱等,给予抬高患肢、拆除部分缝线、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处理后,症状改善,皮瓣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20例患者中1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5~4年,中位数2年;4例失访。2例术后出现手指活动受限,行肌腱松解术后,患指功能恢复良好。皮瓣均红润、质地柔软、无明显色素沉着,皮瓣两点分辨觉距离18~40 mm。结论:采用掌背动脉指蹼穿支蒂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成活率高、皮瓣外观好等优点,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采用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6~50岁,中位数28岁。示指10例,中指9例,环指6例,小指5例,拇指2例。所有患者手指背侧组织及甲床均正常。合并肌腱损伤5例,指骨骨折1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1.2 cm×1.0 cm至2.2 cm×2.0 cm。受伤至手术时间0.5~2 h,中位数1 h。术后随访观察创面愈合、皮瓣成活、并发症发生及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中位数6.5个月。创面均一期愈合。均无感染、皮瓣及植皮坏死等并发症发生。3例皮瓣术后出现张力性水疱,拆除蒂部部分缝线后,皮瓣存活良好;所有皮瓣均成活,外形满意,质地柔软,色泽及弹性正常。手指屈伸及对掌、对指功能良好,指端感觉恢复良好,握持物有力。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优28例、良2例、可2例。结论:采用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皮瓣外观与质地满意、手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游离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flow-through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采用游离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flow-through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18~60岁,中位数37岁。左手11例,右手12例。示指6例,中指7例,环指6例,小指4例。均合并指动脉损伤,指动脉缺损长度0.5~2.5 cm,中位数1.6 cm。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1.8 cm×2.0 cm至3.0 cm×5.0 cm。受伤至手术时间1.5~7 h,中位数3 h。观察供区创面愈合、皮瓣成活及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2个月,中位数10个月。供区创面均愈合。皮瓣均成活,且颜色红润、质地柔软。皮瓣深感觉良好,痛觉和温度觉稍差。皮瓣两点分辨觉15~18 mm,中位数16 mm。术后9个月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18例、良5例。结论:采用游离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flow-through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供区创面愈合好,皮瓣成活率高,外观、质地、感觉良好,手指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带蒂废弃指皮瓣急诊修复邻指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带蒂废弃指皮瓣急诊修复邻指背侧软组织缺损15例,年龄18~56岁,中位数36岁。食指废弃、中指中节指背软组织缺损2例,中指废弃、食指中节指背软组织缺损4例,环指废弃、中指中节指背软组织缺损7例,小指废弃、环指近节指背软组织缺损2例。指背软组织缺损面积1.0 cm ×1.5 cm至1.8 cm ×2.5 cm。合并肌腱损伤8例,指骨骨折5例。术后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患指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中位数10个月。创面均一期愈合。均无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所有皮瓣均成活,皮瓣质地柔软,色泽正常,手指屈伸功能良好。手指功能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6例。结论:采用带蒂废弃指皮瓣急诊修复邻指背侧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创伤小、皮瓣成活率高、皮瓣外观与质地满意、患指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治疗多指完全离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行断指再植术治疗多指完全离断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8~65岁,中位数35岁。单手多指离断38例,其中2指离断23例、3指离断10例、4指离断4例、5指离断1例;双手各1指离断2例。离断指为拇指10指、示指30指、中指26指、环指22指、小指13指。离断部位为指尖离断19指、末节离断30指、中节离断32指、近节离断20指。术中采用多指同步再植法,即将多个断指同一类的操作尽量1次完成,按清创—骨折内固定(克氏针贯穿或交叉内固定)—修复指伸肌腱—修复指屈肌腱—吻合指固有动脉及指固有神经—吻合指腹部静脉—吻合指背部静脉—缝合皮肤关闭创面的顺序完成所有断指的再植。术后随访观察再植指体成活、手部外形和感觉、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中位数6个月。再植手指全部成活,手部外形恢复。末次随访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本组(84.2±3.1)分,优23例、良13例、差4例。均未出现指体创面感染、手指坏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术后发生动脉危象2例,行手术探查后动脉危象解除。并发肌腱黏连4例,术后5个月行肌腱松解术后手指屈伸功能恢复。结论:断指再植术治疗多指完全离断,手指成活率高,有利于手部外形、感觉和功能的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3月至2014年10月,采用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16~50岁,中位数28岁。均为手指近、中节软组织损伤,其中示指12例、中指10例、环指6例、小指5例,掌侧缺损14例、背侧缺损13例、侧方缺损6例,合并肌腱断裂10例、近节或中节指骨骨折6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1.2 cm至4.2 cm×2.5 cm。受伤至手术时间30~120 min,中位数60 min。术后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手指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中位数6个月。创面均一期愈合。所有皮瓣均成活,且质地柔软、色泽接近周围皮肤。均未出现感染、皮瓣及供区植皮坏死等并发症。患指功能恢复良好,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优28例、良3例、可2例。结论: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创伤小、皮瓣成活率高且外观良好、患指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3月至2015年5月,采用静脉动脉化筋膜蒂岛状皮瓣治疗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18~52岁,中位数29岁。损伤部位位于拇指2例、示指10例、中指9例、环指6例、小指4例。缺损面积1.8 cm×1.3 cm至6.0 cm×4.3 cm。合并肌腱损伤5例,合并指骨骨折12例。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手部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1例,采用拇指桡背侧筋膜蒂皮瓣10例,拇指尺背侧筋膜蒂皮瓣12例,掌背筋膜蒂皮瓣6例,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皮瓣切取面积2.0 cm×1.5 cm至6.2 cm×4.5 cm。术后4~6 d,皮瓣边缘出现水疱3例,拆除蒂部部分缝线后4~6 d,水疱消失、肿胀消退。3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中位数7个月;皮瓣均成活,弹性、质地良好,手指外形和保护性感觉恢复,指尖可触及掌横纹,握持有力。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26例、良3例、可2例。结论:静脉动脉化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有利于手部功能的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局部封闭治疗手指残端修整术后非神经瘤性残端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35例手指残端修整术后非神经瘤性残端痛患者。男13例,女22例;年龄18~35岁,中位数24岁;拇指7例,示指16例,中指10例,环指2例;残端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5~10分,中位数8分。均采用针刺联合局部封闭治疗,局部封闭采用0.5 m L利多卡因注射液和0.5 m 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的混合液。治疗后疼痛缓解不明显者,2周后继续下一次治疗。观察患指的疼痛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5例治疗1次后疼痛缓解,VAS评分0~3分,中位数1分;17例治疗2次后疼痛缓解,VAS评分0~3分,中位数2分;2例治疗3次后疼痛缓解,VAS评分分别为0分和3分;1例治疗3次后VAS评分为6分,后期进行手术治疗。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均随访1年以上,疗效稳定。结论:针刺联合局部封闭可有效缓解手指残端修整术后非神经瘤性残端痛,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并发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s,CRPS)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中药薰洗、关节松解、冷疗及功能锻炼综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并发CRPS患者38例,男6例、女32例。年龄24~76岁,中位数56岁。左侧17例,右侧21例。38例患者均有手指及腕部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掌指关节压痛及功能障碍,其中患侧指甲改变8例、手指及腕部痛觉过敏36例、手指及腕部肿胀30例、局部皮肤颜色改变32例、前臂及手背部毛发异常生长8例、震颤2例。均无神经压迫症状。病程6~18周,中位数7周。中药薰洗每日1~2次,每周连续治疗5 d;关节松解隔日进行1次,每次40 min,每周治疗3次;冷疗每日1~5次;功能锻炼每日1次。治疗6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手腕部疼痛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计分法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测量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旋前、旋后活动度,测量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屈曲角度。结果:治疗6周后,38例患者的手腕部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4.73±1.36)分,(2.45±0.97)分,t=6.813,P=0.000],Barthel指数总分及腕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72.69±9.04)分,(85.38±8.03)分,t=-6.076,P=0.000;(49.27±17.70)分,(68.58±13.56)分,t=-5.076,P=0.000];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旋前、旋后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加[10.77°±10.18°,29.62°±12.98°,t=-5.615,P=0.000;18.46°±13.45°,35.38°±8.03°,t=-5.803,P=0.000;3.08°±5.22°,9.62°±5.19°,t=-5.516,P=0.000;9.00°±8.09°,14.62°±7.21°,t=-4.634,P=0.000;38.08°±26.50°,59.23°±21.87°,t=-6.589,P=0.000;26.92°±24.11°,47.69°±24.12°,t=-4.006,P=0.000];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屈曲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加[32.69°±19.11°,50.00°±19.04°,t=-3.588,P=0.004;36.77°±21.68°,52.69°±24.21°,t=-3.514,P=0.004;31.77°±21.93°,48.46°±23.22°,t=-4.164,P=0.001;26.92°±22.50°,42.69°±21.27°,t=-3.486,P=0.004]。38例患者中16例失访,其余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中位数3个月,CRPS均未复发。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并发CRPS,可以减轻手腕部疼痛、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改善腕关节功能、增加腕关节活动度及手指屈曲角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顾新丽 《中医正骨》2013,(12):82-83
目的:探讨尺动脉腕上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2009年2月至2012年1月,采用术前心理护理、皮肤准备,术后一般护理、体位护理、受区护理、供区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功能锻炼等措施,规范护理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9~48岁,中位数25岁.软组织缺损部位位于手指掌侧9例、手指背侧7例,其中拇指3例、示指8例、中指3例、环指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3 cm×1.5 cm至5.0 cm×3.5 cm.合并肌腱损伤8例,指骨骨折9例.随访观察切口愈合、并发症发生、皮瓣成活及患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2个月.切口均愈合.1例皮瓣远端皮肤边缘出现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均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所有皮瓣均成活,皮瓣红润、质地柔软、弹性好,患指功能恢复良好.供区外观满意,无疼痛及功能障碍.结论:科学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皮瓣的成活率,促进手指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McCoy法手术治疗陈旧性伸指肌腱滑脱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采用McCoy法固定伸指肌腱手术治疗陈旧性伸指肌腱滑脱患者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18~65岁,中位数36岁;中指伸指肌腱滑脱18例,中、环指伸指肌腱滑脱4例;合并类风湿关节炎5例;曾接受非手术治疗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个月至2年,中位数6个月。随访观察患指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中位数10个月。末次随访时,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采用总主动活动度测定法评价患指功能,本组优14例、良6例、可2例。患指功能评价为可的2例,因术后类风湿关节炎复发,出现掌指关节肿胀、疼痛,经抗炎、消肿等对症治疗后患指功能恢复。22例患者均无伸指肌腱损伤、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McCoy法手术治疗陈旧性伸指肌腱滑脱,有利于患指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静脉型静脉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3月至2015年5月,采用静脉-静脉型静脉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16~50岁,中位数28岁。手指指端血液循环均良好,均伴有骨质、肌腱外露。合并肌腱损伤8例、指骨骨折12例。受伤至治疗时间0.5~2 h,中位数1 h。软组织缺损面积0.5 cm×1.0 cm至1.5 cm×4.0 cm。术后随访观察创面愈合、皮瓣成活、并发症发生及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中位数7个月。创面均一期愈合。均无感染、皮瓣及植皮坏死等并发症发生。6例皮瓣于术后第2天出现张力性水疱,予以及时处理,于术后4~5 d开始消退,颜色逐渐红润,术后2周左右表皮结痂并逐渐脱落,皮瓣存活。所有皮瓣均成活,外形满意,皮瓣质地柔软,色泽及弹性正常。手指屈伸及对掌功能良好,握持物有力。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优28例、良5例、可2例。结论:采用静脉-静脉型静脉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皮瓣外观与质地满意,手指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治疗17例,32指。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62岁、平均33岁;手指末节离断伤21例,中节9例,近节2例;机器和绞肉机挤压碾绞伤18例,刀切割伤5例,带锯锯伤5例,砸伤2例,钢绳勒伤2例;均有指骨外露,离断远端丢失或毁损,不能作再植手术;17例皆于伤后4小时内得到治疗。残端愈合时间最短26天,最长38天。平均31天;残端愈合后圆钝光滑无瘢痕,无残端痛,痛温觉良好。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工农业机械的增多,手外伤呈明显增多趋势,其中手指末节离断伤造成组织缺损的病例占较大一部分。多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断指再植,但离断远端毁损、丢失、错过再植时机、吻合血管微小时,一般均实行截指残端修整术,造成手指缩短,给手指的美观和功能带来影响,并给心理、生理、工作带来不利。2010年2月—2013年8月,笔者通过应用湿润烧伤膏(MEBO)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肌腱引导器在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借助自制简易肌腱引导器将82例患者断裂回缩的手部屈肌肌腱导入鞘管进行修复,男51例,女31例.年龄17~48岁,中位数28.5岁.拇指12指,示指28指,中指26指,环指21指,小指9指.电剪刀伤38指,玻璃割伤22指,电锯伤20指,压轧伤16指.受伤至就诊时间为0.5 ~6 h,中位数1.5h.结果:8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中位数4.5个月.术后82指切口甲级愈合,9指切口乙级愈合,5指切口丙级愈合.按照关节主动活动度评分系统评定,优33指、良56指、中7指.结论:简易肌腱引导器制作简单,可快速准确地将断裂回缩的肌腱导入鞘管,而且创伤较小,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游离足第二趾胫侧瓣修复手指掌侧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足第二趾胫侧瓣,为手指掌侧缺损,拇指、示指、中指或环指共30例.结果:手术成功29例,失败1例,成功率96.6%.随访发现,患者均能用手指从事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手工操作,对手指的外形也比较满意.结论:游离足第二趾胫侧瓣修复手指掌侧缺损比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手指掌侧缺损从外观及功能上较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断掌再植术治疗掌部完全离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2月至2015年8月,采用断掌再植术治疗掌部完全离断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5~65岁,中位数36岁;左侧14例、右侧16例。掌远区(经掌骨头至指蹼)离断3例,掌中区(经掌骨干及掌骨基底部)离断15例,掌近区(经掌腕关节、腕骨)离断7例,混合型(斜形、不规则)离断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0 min至6 h,中位数3 h。随访观察再植手掌成活、手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中位数6个月。术后再植手掌全部成活,均未出现感染、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术后并发动脉危象1例,经手术探查后,动脉危象解除;并发肌腱黏连2例,术后6个月行肌腱松解手术。末次随访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16例、良10例、差4例。结论:采用断掌再植术治疗掌部完全离断,手掌成活率高,有利于手部外形和功能的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采用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48~69岁,中位数57岁。左侧9例,右侧16例。按照桡骨远端骨折的AO分型,C1型13例、C2型4例、C3型8例。合并开放性颅骨骨折3例、肱骨颈骨折4例、尺骨远端骨折5例、髌骨骨折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0 d,中位数5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腕部疼痛情况,测量桡骨短缩长度、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茎突高度,采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中位数10个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中位数4个月。1例出现克氏针松动。均未出现克氏针针道感染、接骨板松动、肌腱激惹及创伤性腕关节炎。腕部疼痛VAS评分,术前、术后6个月分别为(2.15±0.20)分、(1.26±0.10)分。桡骨短缩长度、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茎突高度,术前分别为(6.17±0.12)mm、2.89°±1.20°、12.23°±1.05°及(5.12±1.31)mm,术后6个月分别为(0.59±0.16)mm、10.37°±0.88°、23.15°±0.10°及(11.57±1.08)mm。术后6个月按上述疗效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本组优15例、良8例、可2例。结论: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能够有效缓解腕部疼痛和恢复桡骨解剖结构,具有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截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Barton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桡骨远端截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arton骨折畸形愈合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3 ~ 64岁,中位数42.5岁;左侧9例,右侧7例;桡骨远端骨折AO分类均为B3型.均为摔伤所致,接受过非手术治疗.均有腕关节疼痛症状,且腕关节背伸、掌屈受限,前臂处于旋前位.X线检查示桡骨骨折端骨痂形成,骨折对位对线不良.术后观察骨折愈合及腕关节疼痛缓解、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5个月,中位数11.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 ~13周,中位数12.5周;掌倾角、尺偏角恢复;腕关节疼痛缓解,功能恢复,背伸达60°~ 65°,掌屈达60°~ 70°;前臂旋前达80°~ 90°,旋后达70°~ 80°.依据Mayo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患肢腕关节功能,优9例,良5例,可2例.无切口感染及钢板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出现患肢拇指、食指、中指掌侧及环指桡侧皮肤麻木1例,未作特殊处理,1周后症状消失.结论:采用桡骨远端截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Barton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复位良好,可恢复桡腕关节的稳定性,缓解疼痛,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和前臂旋转功能的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