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6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6例福州市中医院(350001)林连史宗强主题词消化不良/中医药疗法肝胃不和/中医药疗法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简称FD)是一组上消化道症状,与体力活动、局部及全身疾病无关。其患病率相当高,中医...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发病率高,停药后易复发。周福生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有丰富临床经验,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早期常以肝郁气滞为主要表现,肝郁致胃脘积热或湿阻为多,为实证;疾病久治不愈致耗气伤阴、肝郁脾虚、阴虚等虚实夹杂证。基本病机为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致胃失和降。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以脾虚为本,气滞、血瘀、食滞、痰湿等邪实为标,而脾虚气滞为基本病机,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本病当以健运脾胃,调畅中焦气机为大法。临床四诊合参,加减运用其经验方,中医药治疗本病效果显著,远期疗效较为可靠,有效地降低了本病的复发率,弥补了现代医学治疗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之一,几乎在人群的一生生活中,每个人都发生过消化不良症状,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医药的临床治疗3个方面对本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做了综述回顾。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epepsia,FD)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与经济负担。现代研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病并没有实质器官上的病变,更加增大了对本病研究的难度系数。西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胃肠动力障碍、胃肠激素分泌紊乱、内脏高敏感性、脑-肠轴、HP感染及胃酸分泌异常等,西医治疗以改善胃肠动力、调节胃酸分泌、抗焦虑抑郁、抗幽门螺杆菌感染、保护胃黏膜等措施为主。治疗多采用对症治疗等方式,不良反应与易复发等问题较为突出,仍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中医认为本病的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相关,其病机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以辨证论治与中医理法方药理论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共同调节。同时中医在西医传统治疗的方法上,更好的沿袭了西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之处,逐步的形成了功能性消化不良今天的中医治疗新模式、新篇章,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前景,从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多靶点、全方位调节,疗效显著。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今天的治疗中往往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兼顾,共同达到最有效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5.
陈舟杰  王珏 《中草药》2008,39(7):1066-1066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病人有持续或反复发作性的上腹不适、餐后饱胀、暖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反酸、烧心以及胸骨后疼痛等消化不良症状,而未发现有胃肠道溃疡、肿瘤,排除了食管炎和肝、胆、胰等器质性疾病,并且排除了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等全身性疾病所表现的一组症候群.本病发病率高,国内人群中患病率在10%~30%,占消化科门诊就诊人数的40%左右[1].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顽固,病程迁延,治疗困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此笔者自2006年3月-2007年4月,应用小建中颗粒加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多为禀赋不足,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情志不舒,内伤外感。本病的基本病位在胃,与肝、脾的关系密切。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为导致本病发生的病机关键,治疗以调和肝脾为主,辅以心理疏导,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与辨病、辨症相结合,在临床上对反复发作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颇佳。以下介绍导师张照兰教授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主要包括其在病因、病机、分型、治疗、调护各方面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1年内累计超过3个月,而各种客观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疾病。本病属中医肝胃不和证。病人主诉症状较多,其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现代医学对FD的治疗仍停留在对症处理阶段,主要采取胃肠动力药予以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发病率高,治疗棘手,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造成相当高的医疗费用。本病病因至今未明,但近年研究显示精神和应激因素与FD的发病有密切关系。2006—2008年,笔者采用解郁和胃汤联合小剂量多塞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贾海燕 《光明中医》2012,27(6):1148-114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FD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本病属于中医"痞满""胃痛""嘈杂"等病证范畴,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胃失和降多见,笔者运用疏肝健脾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可归于中医“痞满”“胃脘痛”等范畴。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烧灼疼痛感等。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因素等有关,主要采取对症治疗措施以缓解症状,但病情容易反复,远期疗效不尽如人意。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历史悠久,临床疗效显著。山西中医药大学李晶教授临证经验丰富,强调辨证论治思维,用方灵活变通,用药注意顾护患者脾胃,并重视调畅情志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尤其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李教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多与情志内伤、饮食不节、脾胃不足、外邪侵袭相关。气滞贯穿疾病始终,因此当以调理气机为首要治疗原则,健脾和胃、调补气阴,恢复脾胃的正常升降,并重视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自我调护,以使中焦升降功能复健。文章结合案例介绍李晶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叶松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载,尤精于脾胃病的诊治与研究,其中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各证候特点及治疗也有自己的独见。笔者有幸侍诊老师左右,获益匪浅,现就导师辨治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证思想和经验浅述如下:1病因病机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最常见的上消化道症状群,是排除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和肝、胆、胰疾病所致的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组无器质性原因的慢性或间歇性的上消化道症状,以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的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尤其是餐后加重)、腹胀、早饱、恶心、呕吐、烧心、嗳气等为主症的疾病.现代医学多认为本病可能与胃肠运动障碍、内脏感觉高敏感性、胃酸分泌改变、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肠激素分泌失常、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2010年8月-2010年12月笔者对3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运用舒胃汤(自拟方)治疗,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症.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规定为超过1个月.本病发病率较高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笔者在临床上以半夏泻心汤为主结合辨证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指有顽固的消化不良症状,并排除消化性溃疡、返流性食道炎、胃癌、肝胆及胰腺等器质性疾病的一种临床综合证。中医治疗该病有明显的优势,兹就辨证一得谈谈点滴体会。1.理气达郁治肝安胃现代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复杂,主要病理变化为胃肠动...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治疗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研究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用自制中药消痞和胃合剂观察治疗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并设对照组50例,用普瑞博思治疗,以观察中西药物对于本病治疗前后症状及胃电图变化。结果:中药组与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及胃电图节律,P>0.05。结论:本研究证明中药与普瑞博思同样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陈晨  杨谢安 《中医药信息》2019,36(3):122-126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复发率高,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中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疗效性,同时兼有显著地的优越性。中医辨证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与肝、脾、胃、心关系较为密切,病机为肝郁气滞、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发病机制与情志因素密不可分。从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及心理疗法3个方面介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研究进展,并归纳、总结相关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由于发病率高,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疾病模型的建立,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疾病、评价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中医"痞满","胀满","胃脘痛"的范畴,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效果确切,因此,从中医角度研究疾病发病的生物学机制,探讨中医药的作用机理,将为本病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文章对文献中功能性消化不良动物模型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将为建立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提供前期基础,也为从中医角度研究疾病提供模型支持。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或称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一种常见的症候群,在我国人口中以动力障碍型为主。主要表现为上腹胀满、疼痛不适、早饱、纳少、恶心、呕吐等。内镜和影像检查排除消化性溃疡、肿瘤、糜烂和肝、胆、胰等器质性疾病。除外糖尿病、系统性硬皮病等全身性疾病。西药促动力药治疗本病,或是疗效欠佳,或是疗效不持久,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习,呕吐等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运用中药健胃消胀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0.
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0例——附西药治疗60例对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以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的中上腹不适为主要症状,但经多种检查未发现有器质性改变的一种疾病。本病原称为非溃疡性消化下良,1993年巴塞罗那会议建议定名为功能性消化不主(FD)。有人作过统计,约25%~30%的人一生中曾出现过消化不良的症状。我们近3年来用四逆散治疗本病80例,并与西药治疗的60例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FD的诊断标准:①必备症状: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不适;②次要症状:餐后饱胀,腹部胀气.暧气,早饱,厌食,恶心.烧心,呕吐,胸骨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