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意外伤害患儿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最大限度的为意外伤害重症患儿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9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0例意外伤害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时间、7 d内最高PRISM以及MODS受累脏器数与PICU意外伤害患儿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时间、有创诊疗、7 d内最高PRISM以及MODS受累脏器数均为导致PICU意外伤害患儿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528、1.426、1.725、2.173、1.526、1.482。结论: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时间、有创诊疗、7 d内最高PRISM以及MODS受累脏器数可作为判断PICU意外伤害患儿预后的参考指标,通过评估上述指标并采取合理、科学的干预方案,可有效避免PICU意外伤害患儿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对呼吸危重症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1例呼吸危重症患者,24h内取血,采用电化学荧光法测定PCT水平,研究分PCT低水平组(PCT〈0.5μg/L)和高水平组(PCT≥0.5μg/L),评估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和Marshall评分,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别评估PCT与APACHEⅡ、Marshall评分相关性。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MODS发生例数和死亡例数的差异。结果PCT高水平组APACHEⅡ评分与Marshall评分明显高于PCT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Marshall评分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824,P〈0.01;r=0.718,P〈0.01)。高水平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MODS发生例数和死亡例数均高于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T水平对呼吸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度、MODS的早期诊断和临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脓毒症血乳酸动态变化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取87例重症脓毒症患儿为脓毒症组,在入院时及入院6、12、24、48 h通过血气分析仪测定血乳酸水平,选择同期健康体检6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乳酸水平。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患儿死亡危险因素。结果脓毒症组入院时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MODS患儿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无MODS者(P0.05)。死亡组入院时及入院6、12、24、48 h血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PCIS评分、白蛋白水平、MODS发生率、MODS受累脏器数、休克、静脉糖皮质激素使用率与存活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导致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PCIS评分、MODS受累脏器数、休克、血乳酸水平、白蛋白水平。结论血乳酸水平动态监测对儿童重症脓毒症病情判断、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龚燕  陈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0):1417-1419,1423
目的 探讨早期尿乳果糖/甘露醇(L/M)水平升高对急性胰腺炎(A P)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绵阳市三台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56例A P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根据入院24 h内测定的尿L/M水平分为尿L/M升高组(n=31)和尿L/M正常组(n=25),比较两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重症AP(SAP)发生率、重症监护病房(ICU)入住率、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28 d内病死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尿L/M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尿L/M升高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AP发生率、ICU入住率、机械通气率、28 d病死率均高于尿L/M正常组,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长于尿L/M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尿L/M水平与APACHEⅡ评分、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呈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L/M水平对AP患者是否发生SAP、是否入住ICU、是否机械通气、是否在28 d内死亡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 AP患者早期存在高水平尿L/M,明显增加了SAP发生率,并且延长了ICU入住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严重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儿科重症病房(PICU)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死率及其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感染性休克患儿资料,其中存活好转58例,死亡6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PICU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死率高达5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与成活组患儿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数目、低血压、PCIS评分、中性粒细胞数、紫癜或凝血障碍、入院24h尿量、血清白蛋白浓度、血乳酸浓度及需要使用机械通气支持治疗9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ODS数目、紫癜或凝血障碍、PCIS评分降低及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是感染性休克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死率较高,当其PCIS评分降低或发生MODS、紫癜、凝血障碍,或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时死亡风险更高,需早期检测治疗。  相似文献   

6.
李爱丽 《临床医学》2009,29(8):62-63
目的了解新生儿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预后,探讨阻止其发展的有效措施。方法86例患儿均采用原发病治疗加一般支持治疗,62例在此基础上加机械通气治疗。结果器官损害数目越多,病死率越高,机械通气能提高患儿存活率。结论早期干预,及早机械通气,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减慢MODS进展速度,赢得治疗时间。机械通气为治疗新生儿多脏器功能障碍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置管方式在脑血管疾病行机械辅助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某院神经重症监护室收治的98例脑血管疾病行机械辅助通气患者随机分为鼻胃管置管组和鼻空肠置管组各49例,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康复情况。结果:置管后第7天、第14天鼻空肠置管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血红蛋白(HB)指标均高于鼻胃管组(P0.05);鼻空肠置管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鼻胃管置管组(P0.05);鼻空肠置管组患者达到全量胃肠营养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均短于鼻胃管置管组(P0.05)。结论:对神经重症监护室脑血管疾病行机械辅助通气患者采用鼻空肠置管配合合理的护理方案,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机械通气患儿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表,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根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评估患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情况,确定重症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本组重症机械通气患儿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8例(26.4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使用激素及使用抑酸剂均为重症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GCS评分和血清白蛋白则为重症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 0.05,OR 1)。结论针对重症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进行比较,并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95.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合理有效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级管理体系在低体重早产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行机械通气的低体重早产儿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7年1月~12月)和观察组(2018年1月~12月)各48例,对照组机械通气期间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机械通气期间采用三级管理体系实施管理;比较两组患儿肺部感染情况、预后情况及家属对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家属对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机械通气时间、入住NICU时间、肺部感染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1)。结论:三级管理体系能有效降低行机械通气的低体重早产儿肺部感染发生率,确保患儿机械通气安全、有效,提高家属对治疗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1.
肌钙蛋白Ⅰ在非心源性危重病患者诊治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肌钙蛋白I(cTnI)监测在非心源性危重病患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非心源性危重病患者215例,按照cTnI的水平分为cTnI升高组(92例)和cTnI正常组(123例).观察两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室射血分数(LVEF)、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率、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住院病死率和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 结果 两组患者CK-MB、LVEF、总住院时间及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cTnI升高组APACHEⅡ评分、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率、ICU入住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病死率均高于cTnI正常组(P<0.05,P<0.01).结论 伴有cTnI升高的非心源性危重病患者有较高的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率和住院病死率,需要更长时间的ICU治疗和更高昂的住院费用,监测cTnI水平在此类患者病情评估和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的危险因素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其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83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VAP分组,分析VAP发病的影响因素。对VAP组患者入组时、机械通气后的第1 d、4 d、7 d血清HMGB1进行检测,比较28 d内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不同时间段HMGB1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MGB1在预测VAP近期死亡中的应用价值。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7 d、白蛋白<34 g/L、氧合指数<400、HMGB1≥50 pg/mL是VAP发病的危险因素(OR=1.62、1.28、2.35、1.76,P<0.05);与28 d内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在机械通气第4 d和机械通气第7 d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第4 d血清HMGB1≥55.16 pg/mL(敏感性92.6%、特异性77.4%)和机械通气第7 d血清HMGB1≥50.28 pg/mL(敏感性70.1%、特异性68.9%)是预测VAP患者近期死亡的理想阈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和0.73。结论机械通气时间≥7 d、白蛋白<34 g/L、氧合指数<400、HMGB1≥50 pg/mL是VAP发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HMGB1在血清中的表达与VA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VAP近期死亡的新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4例机械通气超过48 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VAP和非VAP组,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使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VAP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入住外科重症监护室时间、基础疾病、中心静脉置管、急诊、插管方式、输血史、镇静评分、雾化吸入、昏迷、激素、血清白蛋白、上机前48 h使用抗生素、抑酸剂等14项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因素分析只有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进入回归方程,是外科重症监护室VAP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684和7.547。结论通过对外科重症监护室VAP危险因素的研究分析,于制定科学的护理对策,以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张娟 《浙江临床医学》2012,(10):1220-1221
随着重症监护室抢救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通气应用愈来愈广泛,机械通气的主要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病死率也不断上升。发生VAP后撤机变得困难,延长住院时间,严重者会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及死亡。本科自2010年2月起开始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新生儿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8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情况、机械通气效果、呼吸功能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呼吸功能指标组间、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机械通气效果,有利于促进患儿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机械通气患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效果检验。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院PICU收治的100例行机械通气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与非VAP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VAP独立危险因素,建立VAP风险预测模型,并对该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检验。结果 结果显示,26例(26.00%)机械通气患儿发生VAP,74例(74.00%)患儿未发生VA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7d、GCS评分<8分、使用抑酸剂、使用激素、血清白蛋白<30g/L为PICU机械通气患儿并发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86(95%CI:0.749~0.970),预测敏感度为96.15%,特异度为97.30%,预测准确率为89.18%,表明模型总体准确率较高。结论 本研究在PICU机械通气患儿并发VAP的危险因素基础上,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拟合度和区分能力,且准确度较高,能为预测PICU机械通气患儿并发VAP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并应用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信息化系统,为新生儿科护士提供快速、动态评估患儿病情的方法,提高护士同质化预警评估能力。 方法 便利选取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7月—12月新生儿科住院的100例新生儿作为试验组,使用信息化系统进行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2019年1月—6月住院的10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由责任护士进行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比较两组吸氧例数、吸氧时间、有创机械通气例数、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例数、住院天数和护士预警评分的准确率、评分耗时。 结果 试验组有创机械通气例数、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氧例数、吸氧时间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士预警评分准确率明显提升,评分耗时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信息化系统在提高预警评分准确率和节省耗时上有明显优势,可提升不同年资护士对新生儿病情同质化预警评估能力,对临床潜在危重症患儿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ICU)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实施 ICU 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护理1周后分别取患儿口腔及痰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观察两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住 ICU 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口腔及痰液病原菌阳性率、VAP 发生率、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 ICU 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 ICU 行机械通气患儿 VAP 发生率及病死率,缩短患儿入住 ICU 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入住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21例诊断为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且尚未进行机械通气的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仰卧位和俯卧位交替进行机械通气。体位变更顺序为仰卧位—俯卧位—仰卧位,时间为0.5 h—2.0 h—0.5 h。观察患儿机械通气前后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的变化;患儿机械通气时俯卧位前后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气道峰压及肺顺应性的变化。[结果]机械通气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能明显改善血气结果,改变患儿预后。[结论]优质护理在机械通气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衡  孔慕贤  郭奉萍  钟韩荣  曾远辉 《全科护理》2021,19(30):4296-4299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SAP)预后的影响因素,制定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4例SAP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SAP患儿的预后情况,整理患儿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将124例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n=78)和预后不良组(n=46),其中并发其他病毒感染37例,并发细菌感染63例,并发肺部支原体感染13例;66例患儿存在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血红蛋白、白蛋白、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先天性气道不良、并发症、机械通气、先天性心脏病、肺部感染范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90 g/L、白蛋白<30 g/L、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气道不良、机械通气为SAP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小儿SAP的预后受多因素综合影响,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更加重视贫血、低蛋白血症、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气道异常、辅助通气患儿的护理干预,降低危险因素对预后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