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动脉夹层(CAD)是中青年缺血性卒中发病的重要原因,根据发病部位分为颅外段颈动脉夹层和颅内段颈动脉夹层,颅外段CAD较颅内段CAD更常见。目前多数学者认为CAD致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为血栓栓塞,关于CAD急性期治疗及二级预防存在争议,影响CAD预后因素研究较多,本文就颅外段CAD治疗和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背景:颈内动脉颅外段夹层分离可导致动脉闭塞和缺血性卒中,这一潜在的发病机制约占所有卒中的2.5%,是导致45岁以下人群发生卒中的第二位原因。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可预防颈内动脉颅外段夹层分离引起的动脉血栓形成,但其益处也可能被出血率增加所抵消。  相似文献   

3.
颈部动脉夹层是中青年卒中的重要原因。颈部动脉夹层分外伤性和自发性,后者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与许多因素相关,如遗传因素、全身性动脉病、血管异常、高血压、偏头痛以及颈部轻微外伤、医源性原因、近期感染。早期识别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颈部动脉夹层的预防、诊断、治疗以及缺血性卒中的防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背景:颈内动脉颅外段夹层分离可导致动脉闭塞和缺血性卒中,这一潜在的发病机制约占所有卒中的2.5%,是导致45岁以下人群发生卒中的第二位原因。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可预防颈内动脉颅外段夹层分离引起的动脉血栓形成,但其益处也可能被出血率增加所抵消。  相似文献   

5.
自发性脑动脉夹层是中青年卒中的主要原因,占45岁以下缺血性卒中的1/4,包括颈内动脉夹层及椎动脉夹层,夹层发生的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各不一样。文章通过1例椎动脉夹层的典型病例并结合文献对脑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头颈部动脉夹层指头颈部的颅外颈动脉、颅外椎动脉及颅内动脉血管壁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血液进入动脉壁的内膜与中膜之间或中膜与外膜之间,在动脉壁间形成壁内血肿。头颈部动脉夹层是青年卒中的常见病因之一。作者对头颈部动脉夹层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人们逐步认识到自发性或外伤性颈内动脉颅外段或椎动脉夹层分离是缺血性卒中,尤其是年轻患者卒中的原因之一。虽然确切发病率尚不清楚,但在西方,70岁以下人群中由颈内动脉夹层分离引起的首次卒中占各种原因引起的首次卒中的25%。有资料表明,外伤性动脉夹层分离更容易引起神经功能缺损。病人形成夹层动脉瘤的比例,较自发性夹层分离高,而动脉瘤常发生在那些受累后易引起临床症状的血管。这些动脉瘤的持续存在不仅引起局部症状,如颈部肿胀,而且还形成了可能发生脑血栓的栓子来源,甚至有受累血管自发破裂的危险。作者探讨了使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技…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脑动脉夹层(CAD)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梗死机制。方法筛选入院治疗的20例CAD致缺血性卒中病人,根据夹层位置将病人分为颅外组(12例)和颅内组(8例),回顾性分析各组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总结CAD致缺血性卒中病灶的形态和分布特征,确定其发病机制,并进行比较。结果 CAD部位:前循环夹层6例,其中左颈内动脉C1段夹层4例;大脑中动脉M1段夹层2例。后循环夹层14例,其中基底动脉夹层5例,椎动脉V4段夹层5例,椎动脉V3段夹层3例,基底动脉下段、椎动脉上段夹层1例。梗死机制比较:单纯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颅外组(5例)和颅内组(0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层闭塞穿支、栓塞合并血流动力学机制、夹层闭塞穿支合并栓塞所致缺血性脑卒中,颅外组和颅内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动脉夹层以颅外段多见,在诊断后循环夹层时需注意非常见部位夹层。颅外段多见CAD致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颅外、颅内段的其他CAD致梗死机制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脑动脉夹层是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内膜下或外膜下血管壁损伤,导致血液流入血管壁内,形成壁内血肿。其占缺血性卒中病因的2%,是年龄45岁青年卒中的主要发病原因。约有1/4患者发病前有头部外伤史。损伤部位栓子脱落引起神经功能缺损,动脉的扩张或巨大动脉瘤的占位效应也可引起局部缺血改变。目前被公认的治疗方法是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治疗,尚无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哪种治疗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0.
颈部动脉夹层分离是导致卒中,尤其是青年人卒中的一个重要原因.颈部动脉夹层分离的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检查对于颈部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霞要价值.目前,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是最主要的药物治疗方法,而血管内介入治疗则是药物处理无效患者的一种新的选择.文章就近年来颈部动脉夹层分离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颈-颅动脉夹层(cervico-cerebral aterial dissections,CAD)是青年卒中的重要原因,在〈45岁的卒中患者中,约10%-20%源于此因。根据血管分布,主要有颈内动脉夹层(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ICAD)和椎动脉夹层(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on,VAI))各种原因导致的动脉内膜撕裂,  相似文献   

12.
脑动脉夹层是卒中、尤其是青年卒中的重要病因。结合临床,影像学对脑动脉夹层的诊断至关重要。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等无创影像学手段正逐渐取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成为首选的检测手段。文章主要复习脑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明确颈动脉夹层动脉瘤(DA)自然病史,Cambridge大学的Susanna等代表卒中研究组报道了DA是否能增加复发性卒中风险和抗血栓药物(抗血小板聚集vs.抗凝)能否使DA消失或阻止DA进展的结果。研究者收集多中心前瞻性颈动脉夹层卒中研究(CADISS),比较了抗血小板聚集与抗凝药物的效果,共纳入264例颅外颈动脉夹层(CAD)患者,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年龄和性别等影响因素。他们对已发表的研究进行了  相似文献   

14.
<正>英国剑桥大学的Larsson等代表"卒中研究组(Stroke Research Group)"报道了颈动脉夹层卒中研究(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 in Stroke Study,CADISS)结果。该研究目的是明确夹层动脉瘤(DA)的自然史,以及DA是否能增加卒中复发风险和不同类型抗血栓药物(抗血小板聚集与抗凝)能否治疗DA或预防DA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脑动脉夹层是导致青年缺血性卒中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当脑动脉内膜被撕裂,血流进入内膜层,即形成脑动脉夹层。脑动脉夹层的症状及体征多样化及其病因的普遍性导致其诊断困难,但是随着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学逐渐应用于脑动脉夹层的诊断,以及如抗血小板、抗凝、静脉溶栓、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治疗措施的发展,脑动脉夹层临床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可行的。这可明显提高脑动脉夹层导致卒中的治愈率,降低其致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夹层动脉瘤(dissecting aneurysm)又称动脉剥离(arterial dissection),是血液进入动脉壁形成血肿或动脉壁内自发性血肿,使血管壁间剥离,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血管破裂.夹层动脉瘤好发于主动脉及大分支,约20%侵犯颅内、外血管与脊髓血管,引起脑部或脊髓症状.Tumbull(1915年)首例报道脑夹层动脉瘤,至今国内外已有千余例报道.脑夹层动脉瘤人群年发病率约3/10万,2%的缺血性卒中可能由本病引起,50岁以下的缺血性卒中约10%的是夹层动脉瘤所致[1].  相似文献   

17.
<正>颈动脉夹层是指血管内膜撕脱,血液流入血管壁内形成壁内血肿,当血肿累及内膜与中膜时可引起血管狭窄;当血液进入血管外膜下时形成动脉瘤样扩张。颈动脉夹层是青年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45岁的卒中患者中,约10%~20%源于此,调查颈动脉  相似文献   

18.
椎动脉夹层(VAD)指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血管内膜撕裂后形成的壁内血肿或假腔,最终引起椎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的一种疾病。其因病因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而常被忽视,虽然其发病率较低,但目前已成为青年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有研究发现按摩是其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由于颅内血管管径较细且较迂曲,因此动脉夹层诊断较为困难。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检查可以直接显示血管壁夹层特征及壁内血肿,因其具有无创性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颅内动脉夹层的诊断。本文报道了1例VAD致小脑半球急性梗死青年患者,并进行相关文献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为VAD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9.
动脉夹层是指动脉壁层内的撕裂而导致血液成分通过破损的血管内膜进入血管壁,使血管壁分层,造成血管狭窄、闭塞或形成假性动脉瘤。当血流聚积在内膜及中层之间时造成管腔狭窄;当血肿主要累及中膜与外膜时则形成动脉瘤样扩张。脑动脉夹层(cervico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CAD)是青年卒中的常见病因。在CAD患者中,颈内动脉夹层(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ICD)较椎动脉夹层(vetebral artery dissection,VAD)更常见。CAD的病因并不是很清楚,病前的颈部外伤史常见,但不普遍。遗传因素,如Ehlers—Danlos综合征、Marfan综合征等可以促进CAD的发病。  相似文献   

20.
颈部动脉夹层分离是年轻人罹患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针对这些患者的卒中预防,究竟是采用抗凝治疗还是抗血小板治疗一直存在争论。文章就此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