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219-1220
文章就《伤寒论》中的心悸一症,根据心悸发生病因病机之不同,进行了详细的症候分类及阐述,从而揭示了张仲景对各种原因所致心悸的不同治则治法,反映仲景辨证施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李凌子  关彤  庄轰发 《新中医》2015,47(1):250-251
中医学救治急症历史悠久,其中《金匮要略》记述了大量关于杂病急症的救治经验,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笔者谨就《金匮要略》对杂病急症的救治经验整理探析如下。1阐明病因时机1.1阐病因,明大法急症的特点是来得急,变化快,因此,尽快明确病因能为有效的救治赢得时间。张仲景将"千般疢难"的发病归纳为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将心悸的诊治纳入六经病的整体辨治当中,文章根据六经的生理特点、六经与心脏的联系、他脏与心脏的联系,从六经角度深入探讨心悸的成因及治疗。太阳心悸多因太阳病误汗、误下等原因导致,治当扶养正气、阴阳双补、补气养血、温阳散水;阳明心悸多因阳明病津气耗伤、阴不敛阳、心神被扰所致,治当清邪热、益气阴;少阳心悸多因少阳枢机不利,治当和解少阳;太阴心悸多为伤寒里虚、中焦虚寒、心脾不足、心无所主所致,治当温中补虚、调和气血;少阴心悸多责之阳虚水盛,治当温阳利水;厥阴水厥所致之心悸,治当温化水饮。从六经角度深入探讨心悸的成因及治疗,可为经方治疗心悸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探讨《伤寒论》有关心悸的辨证规律。《伤寒论》不仅首次提出心悸病名,而且从心阳不足、心阴阳两虚、气血亏虚、水饮内停、阳郁气滞、枢机不利、误治等方面分别论述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所治处方,灵活多变,至今为临床所常用。  相似文献   

5.
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至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设专篇论消渴,并最早提出治疗方药。消渴发病牵连多个脏腑,现就《金匮要略》中消渴与脏腑的关系进行论述,并从脏腑分治的角度探讨消渴的辨证治疗,以利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张仲景对心悸的辨证论冶及其临床意义:《伤寒论》首提“心悸”病名,开心悸病辨证论冶之先河。 将心悸病分为心气虚、心阳虚、阴阳两虚、阳虚水泛四证而施治。文中又论述了关于桂枝的应用及血瘀证问题。因心悸脉象复杂,故仲景对辨脉非常重视,脉证合参,避免误治。《伤寒论》对心悸的辨证论治理论,至今对临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罗玲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2):1520-1521
本文对《金匮要略》肺系病证的辨治从病证辨识、病因病机、证治方药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冀为当今临床诊治肺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湿邪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还可成为病理产物,从而引起多种病证。今对《金匮要略》中湿邪所致病证以及仲景治湿特点做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心典》辨治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怡,字在泾(不详-公元1749),江苏吴县鹤山人,清代著名医家,号鹤年、拙吾,晚号饲鹤山人”。怡父有田千亩,至怡中落。贫甚,鬻字于佛寺。但聪明好学,能诗善文,性格沉静,淡于名利。自幼习医,毕生博览群书,猎取众长,造诣精深,凡治病悉本仲景,屡获奇效,他尊经法古,但其食古能化,不拘泥于古说,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体会,灵活变通。其著书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注释医学经典著作,包括《金匮要略心典》(以下简称《心典》)、《伤寒贯珠集》、《医学读书记》;第二类是通过临床实践记录下来的医案医话,如《静香楼医案》、《金匮翼》。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痰饮论治体系与方药配伍脱胎于《内经》,相对于《内径》其痰饮论治理论更系统,药物使用更丰富,方剂配伍更完善,体系架构更加缜密。  相似文献   

11.
和法是《医学心悟》所列中医八法之一,是通过调和阴阳、气血、脏腑,从而促进机体达到平和状态的一种治法,尤其适用于病机复杂涉及多脏腑的临床疾患.通过和解少阳、调和营卫、调肝宁心、调脾护心、温化痰饮、升清降浊6种具体治法,探析和法在心悸诊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血证辨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荣 《陕西中医》2001,22(9):572-573
《金匮要略》血证病因病机甚为复杂 ,如外感、火邪、疫毒、嗜酒、阴虚、阳虚、气虚、气滞、寒凝、瘀血、外伤等 ,均可致血络损伤而出血 ,治疗则强调辨证施治 ,并非见血止血。其治法有两个突出特征 ,一是重视活血化瘀 ;二是重视温通血脉。本文对个别证型方药不完备者作了补充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为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著,其中对于血症的认识及其证治,颇有独到之处,具较高的理论指导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对其进行整理和研究十分必要,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金匮要略》中“疼痛”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揭示仲景对疼痛的辨治规律。《金匮》中涉及“痛”或“疼”的条文,总计九九条。所述疼痛涉及的病因有湿阻、寒凝、气滞、血瘀、热灼、失养等,病机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金匮》治疗疼痛,谨守病机,很少见痛止痛;疼痛剧烈时,才适当加入止痛药,以缓病情之急。  相似文献   

15.
喘证临床以气息迫促为特征 ,与西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相似。通过分析《金匮要略》对喘证的辨证论治 ,认为病证有虚实之异 ,病性有寒热之分 ,治疗实证以祛邪利气为主 ,虚证当扶正摄纳。《金匮要略》治喘大致有疏散外邪、清泄郁热、泻肺豁痰、蠲饮降逆、滋阴降火、温阳摄纳等法。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对喘证的辨治,理、法、方、药完善严谨。病机主要为痰饮致喘。治法主要有疏散外邪、清泄郁热、泻肺开闭、蠲饮降逆、温阳摄纳、温肺健脾、养阴降逆等。对今天临床辨治喘证仍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飞 《江苏中医药》2016,48(10):77-79
对《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中治疗咳嗽上气病的证候和方剂进行分析,可知其中8方所治病症同中有异,各具重点。结合经典研读和临床所见,提出以下三个观点:第一,咳嗽伴咽喉有气上逆感,是寒饮咳喘的辨证要点;第二,青黛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烧灼感、胸背痛等,确实有效;第三,葶苈大枣泻肺汤的主治应为肺胀而并非肺痈。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对虚劳的论述颇为精辟,提出虚劳的病因及辨治方法。虚劳系多因致病,治疗以阴阳为纲分类辨治,扶养正气要重视脾胃,虚劳干血应缓中补虚。这些重要论述对后世治疗虚劳颇多启迪,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系统的描述了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本文结合西医的冠心病对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特点进行了浅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精辟阐述了“历节”病辨证立法、处方用药的规律,为后人提供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方剂。本文对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越婢加术汤作了例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