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细胞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症是以全身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发生于女性绝经后者为Ⅰ型骨质疏松症,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其具体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确,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细胞因子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补肾活血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绝经有关的代谢性骨病 ,肾虚血瘀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发病机理。运用张氏“补肾活血法”治疗绝经期后骨质疏松症 ,是以“肾虚血瘀论”为理论依据 ,进行辨证施治 ,收到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对于改善骨痛、腰背痛症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必须将补肾活血法有机结合。发病初期 ,活血对病变发展的防治作用较好 ,而随着疾病的发展 ,补肾法在治疗中渐占优势。因此 ,在完整的治疗法则中 ,早期可偏重于活血化瘀 ,病久则重于补肾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相当于中医中的"骨痿",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尤为密切。肾虚、肝虚、脾虚、血瘀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本病本虚标实,以本虚为主,需遵循补肾、健脾、活血调肝的治疗原则。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丰富中医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老年女性常见疾病,属于中医学"骨痿"范畴,与肾虚、脾虚、血瘀有关,肾虚和脾虚是根本、血瘀是关键,且虚和瘀常相互作用;可采用益气温经法治疗该病,从而达到益气补肾、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目的。本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益气温经法治疗该病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骨康口服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建平  邵敏  杜莹 《新中医》1999,31(7):22-23
为评价为药骨康口服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对3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行治疗观察,并与特乐定进行对照。结果:骨康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91.7%。肾虚症状积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骨矿含量及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提示本方既能改善患者的肾虚症状,又能提高骨矿含量及骨密度,从而达到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目的。同时  相似文献   

6.
对 2 0 6 8例患者进行骨密度测定 ,结果表明 ,肾虚证患者骨密度明显降低 ;临床调查也发现 ,所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都有程度不同的肾虚髓亏证存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全身性骨痛 ,究其原因是骨内压增高。病理改变为单个骨小梁骨折骨(显微骨折 ) ,并不可避免地损伤血窦 ,致骨内瘀血 ,由于容积增加而使骨内压升高 ,导致骨痛。据此 ,可以认为绝经骨质疏松症最主要的临床症状骨痛是血瘀证的结果。调查发现 ,此病人有诸如痛有定处、舌下脉曲张、舌紫暗有瘀斑、口唇齿龈暗红、皮肤粘膜瘀斑、脉络异常等血瘀表现 ,其中痛有定处…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所特有的多发病,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总的原则应当是防重于治。中医肾、天癸、骨、齿、发之间密切相关,肾虚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天癸的盛衰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因,"齿发"的变化与"骨"的变化均为"肾之外候",由此推测,"齿发"的诊断可作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方便、快捷、早期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疾病。因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是妇产科学乃至全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新进展以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论肾虚血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多注重从肾虚角度论治。文章探讨了肾虚血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着重阐述了血瘀症型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的关系。通过文献查阅与分析,认为肾虚血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内在联系,但需要进一步通过动物与临床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0.
妇骨宁颗粒剂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妇骨宁颗粒剂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刘宇新辽宁省中医研究院(沈阳110034关键词妇骨宁颗粒剂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发病率高,危险性大,难治性中老年疾病[1]。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15~20年,早期无特殊表现,常常是在发生骨折后...  相似文献   

11.
"肾虚"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症是单位骨体积内骨量减少 ,松质骨的骨小梁变疏松 ,皮质骨变薄 ,从而产生腰背四肢疼痛、体态改变以致出现“龟背”甚至骨折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伴随年龄增加妇女绝经的骨质疏松症属原发性 ,是由于绝经造成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 ,影响正常的骨代谢 ,使骨吸收大于骨形成 ,骨量逐渐丢失 ,造成骨质疏松。1 中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骨质疏松的临床主证及发病机理当属中医的“肾虚腰痛”、“肾精不足”、“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肾密切相关。肾藏精生髓主骨、主水、主生殖和生长发育。肾藏精 ,精化…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 ,继而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系统性骨骼性疾病〔1〕。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年龄增加老化或妇女绝经后骨组织发生的一种生理性变化 ,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型。因某些疾病 (如内分泌紊乱 ,肝、肾及胃肠钙吸收障碍等慢性疾病 ) ,营养不良及药物诱发的骨质疏松症称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目前 ,临床治疗该病使用最多的是雌激素 ,钙剂 ,活性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3.
1 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后果[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于低骨量、骨结构退变以及骨脆性增加导致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升高骨骼系统疾病 (WHO定义 )。骨质疏松症包括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区分成为与绝经相关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与增龄相关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其中 ,对于绝经后妇女而言 ,早期既要受到绝经的影响 ,晚期又要同时受到绝经与增龄的双重影响。因此 ,绝经后的妇女是骨质疏松症防治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终点 ;显然 ,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是骨…  相似文献   

14.
补骨汤防治肾虚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补骨汤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方法去势雌性大鼠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模型,并将其分为补骨汤治疗组、模型空白组、骨疏康对照组,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组间对照比较,采用骨密度,骨矿含量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补骨汤治疗组大鼠的骨密度,骨矿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空白组(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骨疏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说明补骨汤对于肾虚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疗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汝专 《广西中医药》2001,24(3):185-186
骨质疏松症是以单位体积骨质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异常,易发生骨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发生在绝经后妇女。1941年Forbes等[1]首次提出了绝经后卵巢功能衰竭导致骨质疏松。妇女绝经后造成单位体积骨量降低,骨质有机成分生成不足,继发钙盐沉着减少,骨丢失明显增加,使绝经后妇女易发生骨折。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7,(2):441-44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发生于绝经后妇女的一种常见病,以全身骨量减少和骨显微结构破坏和骨的力学性能下降为特征。根据绝经后妇女"多虚多瘀"的特点,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属本虚标实之证,肾虚、脾虚、肝虚为本,血瘀、痰浊为标。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类性激素样作用,能减少骨量丢失,提高患者骨密度,促进钙吸收,并改善疼痛症状,在防治PMOP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该文将根据PMOP肾虚、脾虚、血瘀的病机特点,总结临床常用单味中药(补骨脂、淫羊藿、菟丝子、骨碎补等)及中药复方(仙灵骨葆胶囊、六味地黄丸、骨疏康颗粒、骨灵丸等)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疗效,以期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高PMOP防治率。  相似文献   

17.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指绝经后短时间内因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所致骨吸收增加,全身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的一种与绝经有关的代谢性疾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为进行性、退行性病变,随着病情的变化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特别是骨折及其并发症患者.随着人口老年化,该病症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和病人数不断增加所带来的临床医疗问题,已引起全社会乃至全世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常见类型,随着人类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受到医疗界的重视,中医药治疗显示出较大优势。中医治疗主要从肾虚、脾虚、肝郁、血瘀等病因入手,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行辨证论治。本文通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论治方向进行综述,以期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狗脊散加减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1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文扬  蔡雪芬 《中医药学刊》2004,22(7):1316-1317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指绝经后短时间内因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所致骨吸收增加,全身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的一种与绝经有关的代谢性疾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为进行性、退行性病变,随着病情的变化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特别是骨折及其并发症患者。随着人口老年化。该病症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和病人数不断增加所带来的临床医疗问题,已引起全社会乃至全世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因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而以易发生骨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全身性疾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一种原发性OP,其机制为绝经后的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引起机体发生一系列内分泌连锁反应,使绝经后妇女的骨量迅速流失,最终导致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