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血脂检验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实验研究的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照组;针对两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血脂水平实施检验,最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健康人员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获得显著升高(P0.05);患者的TC水平、TG水平以及LDL-C水平获得显著的降低(P0.05);患者的HDL-C水平即使获得降低,但是未体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其自身血脂水平以及hs-CRP水平于早期会表现出异常改变的现象,其出现的持续性改变同患者的疾病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并且针对疾病的治疗以及预后会产生诸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8例AMI患者为AMI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测定血脂和hs-CRP水平,并将存活的96例和死亡的37例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和hs-CRP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hs-CRP明显升高(P<0.01),TC、TG和LDL-C明显降低(P<0.05),HDL-C虽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存活患者hs-CRP明显降低(P<0.05),TC、TG、HDL-C和LDL-C升高(P<0.05);而死亡患者hs-CRP明显升高(P<0.01),TC、TG、HDL-C和LDL-C明显降低(P<0.05)。存活者与死亡者血脂和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AMI患者血脂和hs-CRP早期即出现异常改变,其持续性改变与病情变化相关,并有利于观察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连续608例非糖尿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334例)和对照组(274例).测定代谢参数和hsCRP,并用自我平衡模型分析法(HOMA)指数(IRI)评价胰岛素抵抗,进行相关数理统计.结果:冠心病组的年龄、空腹血浆胰岛素、平均IRI、hsCRP、脂蛋白a、血肌酐、血清肌酐清除率、左心室射血分数、高血压、男性、吸烟、IRII≥2.69以及既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应用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高龄(≥65岁)、IRI≥2.69、hsCRP≥10 mg/L、脂蛋白a≥0.22 g/L和血肌酐≥100umol/L,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综合各种危险因素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为0.750(P<0.01);hsCR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5(P<0.01).IRI与冠心病发生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即使非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hsCRP升高等仍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李晓岚  王祥 《山东医药》2007,47(7):31-32
51例冠心病患者与23例正常对照者检测甲状腺相关激素(FT3、FT4、TSH)及血脂(TC、TG、LDL-C、HDL-C、ApoA、Apo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血FT3、FT4、HDL-C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P〈0.01或〈0.05);TC、TG、LDL-C则上升(P〈0.01或〈0.05);冠心病组血hsCRP明显升高(P〈0.01),hsCRP与FT4、FT3呈显著负相关,与TSH无关。认为冠心病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降低及血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研究表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反映机体非特异性炎症敏感而可靠的指标,其与冠心病(CHD)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可能是CHD新的危险因子。为探讨hsCRP与CHD的相关性,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冠心病(CHD)患者血脂、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20例)与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组(治疗组,2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4片,每日3次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后测定两组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hs-CRP 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经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3 个月后血TC、TG、LDLC及hs-CRP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并升高HDL-C(P<0.05),6个月后上述各项参数改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通过降血脂、抗炎等机制对防治冠心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增高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入选9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测量观察颈动脉内膜厚度,粥样斑块的数量及部位。定量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合并颈动脉粥硬化的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患者(9.94±8.95mg)VS(4.12±2.85mg),P<0.05。颈动脉内有多个斑块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的患者(12.68±8.34)VS(9.94±8.95)mg,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高低与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内膜厚度,斑块数量有一定相关性。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CHD)患者病情严重性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选取疑似或已确诊CHD接受冠脉造影的197例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5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56例、稳定型心绞痛(SA)40例、非冠心病(NCHD)50例。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CY,乳胶增强免疫比浊定量法测定hs-CRP水平。结果SA组、UA组、AMI组HCY及hs-CRP水平均高于NCHD组(P<0.0 1);UA组、AMI组HCY水平高于SA组(P<0.01);hs-CRP水平AMI组>UA组>SA组(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发展,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到三支病变,HCY、hs-CRP的水平也随之升高(P<0.05),且二者与冠脉病变支数相关(r分别为0.498、0.679,P<0.01);CHD患者血清HCY与hs-CRP呈正相关(r=0.880,P<0.01)。结论血清HCY和hs-CRP水平与CHD病情严重性及冠脉病变支数相关,HCY与hs-CRP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清HCY和hs-CRP水平,可更好地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血脂和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确诊的159例冠心病患者且近期无感染性疾病及慢性炎症性疾病,采用呼气试验来检测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根据呼气试验将冠心病患者分为感染阴性组、轻度感染组和重度感染组,同时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血尿酸、血纤维蛋白原和血脂水平。结果与感染阴性组患者比,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组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甘油三酯水平降低(P<0.05);重度感染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感染组(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通过影响脂质代谢,从而加重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在冠心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可能有更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联用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及冠心病等危症病人合并混合性血脂异常病人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方法,对40例冠心病及冠心病等危症合并混合性血脂异常者经6周~12周阿托伐他汀10mg或20mg,1次/日,口服治疗后,分为两组,每组20例,试验组加用丹红注射液20mg/d,对照组服安慰剂,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s-CRP、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hs-CR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试验组hs-CRP及TG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G的降低与hs-CRP的降低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在阿托伐他汀应用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不仅可使二者各自的调脂优势协同配合,而且可能增加二者的非调脂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的相关性。方法以125例AMI患者(AMI组)与8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评估CRP基因T-757C的多态性。结果 (1)两组均有CRP基因T-757C多态性;(2)AMI组CRP血清水平(5.985/6.255μg/ml)与对照组(3.269/1.294μg/ml)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校正性别、年龄、吸烟、血糖及血脂异常等因素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3)AMI组CRP基因T-757C位点CC,TC和TT 3种基因型中任意两种之间血清CRP水平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C、TC基因型AMI患者在≥60岁和60岁组间血清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基因T-757C多态性与AMI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中国患病人群中降低血脂幅度、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之间的差别,以及hs-CRP与血脂降低幅度之间的关联。方法连续入选12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d,另一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分别在入院24h内和服药后1月测定患者血脂、hs-CRP,比较两组和不同亚组患者不同剂量血脂、hs-CRP的变化。结果两组冠心病患者治疗1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hs-CRP显著下降(均P<0.01),hs-CRP变化值与血脂变化值无相关性,阿托伐他汀10mg/d组和20mg/d组相比,1月后血脂、hs-CRP变化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无论是使用阿托伐他汀10mg/d还是20mg/d治疗1月,都能使血脂水平,包括TC、LDL-C、ApoB和炎症指标hs-CRP显著下降,同时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与降脂作用本身无相关性,但两剂量间并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对诊断冠心病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老年胸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依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将72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分为单、多支病变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28例检查结果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血清hsCRP水平。结果 SAP组与对照组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hsCRP水平与单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是老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预测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4.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A)密切相关,是判断CAA最为重要的生物学标志物,与冠心病(CHD)的发生、发展、预后关系密切[1].本研究通过分析hs-CRP水平与CHD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为CHD的预防、诊断提供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36例T2DM患者,依多伦多神经病变评分系统诊断标准将其分为非DPN组(NDPN)和DPN组,记录两组一般资料及hsC-RP结果,依hsC-RP分布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hsC-RP 0.1~0.6mg/L组,hsC-RP 0.7~1.4 mg/L组,hsC-RP 1.5~3.0 mg/L组,hsC-RP≥3.1 mg/L组,分析不同hsCRP水平的DPN风险比。结果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hsC-RP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性别、年龄后,hsC-RP≥3.1 mg/L组发生DPN风险是hsC-RP 0.1~0.6 mg/L组的3.4倍;进一步校正BMI、糖尿病病程、吸烟史、HbA_1c、血脂的影响后,hsC-RP≥3.1 mg/L组的DPN风险较hsC-RP 0.1~0.6 mg/L组升高380%;再进一步校正冠心病、肾病病史的影响后,hsC-RP≥3.1 mg/L组DPN风险较hsC-RP 0.1~0.6 mg/L组升高350%。结论 hsC-RP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其≥3.1 mg/L时,DPN风险较其≤0.6 mg/L时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环氧二十碳三烯酸浓度变化与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关系。方法以冠心病患者及对照组各30例为研究对象,取其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环氧二十碳三烯酸浓度;并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肝肾功能等生物化学指标。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环氧二十碳三烯酸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环氧二十碳三烯酸浓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呈明显负相关(r=-0.286,P=0.027)。血浆环氧二十碳三烯酸与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间未发现明显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环氧二十碳三烯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显著负相关,提示血浆环氧二十碳三烯酸浓度下降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最近有资料显示[1],其人群发生率达到1%,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其中年龄大于65岁的人群达到5%,超过75岁高龄者高达10%.房颤发生后心房的收缩功能丧失、快速的心室率以及节律的绝对不规则,导致心功能下降,临床症状加重,随时间的持续,可严重影响血流动力学.另外房颤可并发体循环栓塞,其中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同时可增加死亡率[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提示,房颤与炎症之间具有紧密的相关性,炎症反应对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可能具有重要作用[3].本研究通过观察心房颤动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左房内径(LAD)的变化,探讨炎症和左房重构在房颤的发生、发展与维持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中应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而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作为一项高敏感的炎性反应指标,可用于监测冠心病患者病情变化、预测冠心病的预后以及预报亚健康人群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具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68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治疗组加服血脂康胶囊治疗12周,检测两组患者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脂康不仅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有调节作用,且可以降低血清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林进洪 《山东医药》2009,49(50):40-4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0例ACS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8例]和36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的hs—CRP、血脂和心肌酶。结果血清hs.CRP水平UAP组、AMI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高于UAP组(P〈0.05);ACS患者hs—CRP水平与LDL-C呈正相关(r=0.460),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350,P〈0.05),与CK、CK-MB呈正相关(r分别为0.0.53、0.51,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升高,可作为诊断ACS及判断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