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本院2020年3月-2021年6月纳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5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一时间纳入的44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并整理2组一般资料,并测定其外周血miRNA相对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miRNA-424,miRNA-124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但miRNA-153,miRNA-128b相对表达水平高出对照组(P<0.05)。轻度组miRNA-424,miRNA-124相对表达水平高出中等、严重组,但miRNA-153,miRNA-128b相对表达水平低于中等、严重组(P<0.05)。大梗死灶组miRNA-424,miRNA-124相对表达水平低于中、小梗死灶组,但miRNA-153,miRNA-128b相对表达水平高出中、小梗死灶组(P<0.05)。研究组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高出对照组(P<0.05); 轻度组IL-8,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中等、严重组(P<0.05); 大梗死灶组IL-8,CRP,TNF-α,IL-6水平均高出中、小梗死灶组(P<0.05)。miRNA-424,miRNA-124相对表达水平与炎性因子水平呈负相关(r≤-0.592,P<0.05),但miRNA-153,miRNA-128b相对表达水平与炎性因子水平呈正相关(r≥0.368,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iRNA水平与炎性因子水平存在密切关系,可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成为预测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与神经功能及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0月期间被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60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按照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不同分为:无斑块10例, 稳定斑块22例,不稳定斑块28例。选择4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 选老年健康者40名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IGF-1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于发病1周、2周时行神经功能评估; 采用改良 Rankin 量表(MRS)于90 d时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1周、2周时IGF-1水平均低于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而脑梗死组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2周时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均高于脑梗死组患者(P<0.05);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患者90 dMRS评分高于脑梗死组患者(P<0.05)。1周、2周时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负相关(r=-0.561,P=0.006,r=-0.672,P=0.000); 1周、2周时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MRS评分均呈负相关(r=-0.426,P=0.016,r=-0.445,P=0.009)。随着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的加重,血清IGF-1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IGF-1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血清中呈现异常表达,IGF-1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及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缺血区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84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在72 h以内,按照随机数字表依次进入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 观察治疗前、治疗14 d后患者HIHSS、Barthel 指数及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变化。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14 d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NIH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 2组患者BI指数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2组患者脑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脑血流量改善与临床症状改善呈正相关(r=0.57,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提高缺血区脑组织血流量,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RIPostC)联合脑心通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12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心通组)、RIPostC组和RIPostC+脑心通组,每组各40例; 3组均按照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用药,并严格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等危险因素。结果 经过6个月的干预后RIPostC+脑心通组的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5% vs 32.5%,P<0.01)。RIPostC组症状改善率为52.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6),但显著低于RIPostC+脑心通组(P=0.017); 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后RIPostC+脑心通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RIPostC组(P<0.05); 治疗后RIPostC组和RIPostC组+脑心通组患者BI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 RIPostC+脑心通组的脑梗死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 vs 20%,P=0.044)。结论 远隔缺血后处理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降低脑梗死的再发生,且RIPostC联合脑心通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不同手术时机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2月在本院神经外科确诊的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0例,根据医师建议和患者自愿分为早期治疗组(入院1~3 d进行手术治疗)和延期治疗组(入院4~14 d进行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并对2组患者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前2组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2组术后第8 d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均较术前有所降低(P<0.05); 早期治疗组术后第8 d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显著低于延期治疗组(P<0.05)。早期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延期治疗组(P<0.05); 早期治疗组的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延期治疗组(P<0.05); 早期治疗组的致残率显著低于延期治疗组(P<0.05)。2组重残率、植物生存率及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早期治疗组的颅内感染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延期治疗组(P<0.05),脑积水和再出血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早期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术后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变化较显著,疗效及预后均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可能与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有关,可作为aSAH发生发展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丹参注射液治疗与联合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1疗程后,观察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脂微球联合丹参注射液能够有效提高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DP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治疗,实验组接受α-硫辛酸和甲钴胺联合治疗; 治疗前后检测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各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同时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受试者治疗后异常感觉、麻木等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治疗后各症状评分及总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AOPPs)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实验组降低更明显(P<0.05); 治疗后实验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以及同期对照组(P<0.05); 2组患者恶心、恶吐等副作用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112)。结论 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DPN患者具有显著疗效,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抽签法将于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就诊的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40)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n=41)应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明显高于对照组62.5%(P<0.05); 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氧化应激指标水平、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S100B蛋白及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按急性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2组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按照欧洲卒中评分(ESS)标准进行评定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测定。并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后,2组ESS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但治疗组ESS下降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ADL上升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合理运用降压药物对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控制和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84例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患者(或家属)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脑梗死治疗措施;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合理运用降压药物,连续使用8周,并随访1年; 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肢体功能评分(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记录2组病情加重率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血压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第12、24、48周后观察组FMA和Bar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1年内病情加重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合理运用降压药物能够显著控制血压,改善肢体功能,降低复发率和加重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高血压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130例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及常规降压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2组均同时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远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银杏达莫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高血压性脑梗死在配合护理干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明显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及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脑梗死患者27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RIPC组和对照组,RIPC组患者给予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及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 观察2组患者治疗28 d及6个月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记录发病6个月内的脑缺血症状再发生情况,对比2组患者治疗28 d后血清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及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8 d及6个月后RIPC组NIHS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RIPC组的脑缺血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28 d后RIPC组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短期和长期预后,降低脑缺血再发率,减轻体内的炎症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6-07收治的43例肺癌合并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诊治的45例单纯脑梗死患者(对照1组)和45例单纯肺癌患者(对照2组)进行对照观察,比较分析3组的分型、年龄、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果 3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检验、凝血功能、临床症状、体征、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1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与对照2组肺癌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A199、CA125指标值均高于对照2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CA199、CA125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D-二聚体过高、CA199和CA125过高是肺癌患者引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肺癌患者的相关检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陷窝蛋白-1(Caveolin-1)的水平变化及其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志愿者,检测血清Caveolin-1的水平,评价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END,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END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Caveolin-1水平对END的预测价值。结果 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血清Caveolin-1水平高于急性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P<0.05); 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组END患者的Caveolin-1水平、女性比例、入院时NIHSS评分、起病至入院时间、糖化血红蛋白、随机血糖、hs-CRP水平均高于非END患者(P<0.05); 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Caveolin-1水平增高、女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高及入院时NIHSS评分增加是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END的危险因素(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aveolin-1对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END具有预测价值,最佳截点为34.95 ng/mL。结论 血清Caveolin-1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END的危险因素,且对END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细胞因子(ICAM-1、M-CSF、ox-LDL等)及Hcy与脑梗死的关系,为进一步明确细胞因子、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01—2016-01脑梗死住院患者100例(其中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非高血压性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及体检中心正常对照者100例,抽血检验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oxLDL、sICAM-1、M-CSF,彩色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组较对照组M-CSF、oxLDL、sICAM-1、Hcy水平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cy与急性脑梗死相关细胞因子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M-CSF、ox-LDL、sICAM-1与Hcy无显著关联性(P0.05)。结论细胞因子M-CSF、ox-LDL、sICAM-1及同型半胱氨酸在导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梗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可能是导致脑梗死患者sICAM-1不同程度升高的原因之一,同时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致脑梗死过程中可能起独立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出血情况。方法收集我科收治的107例急性脑梗死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58例)和对照组(49例),实验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照组单独给予阿司匹林,记录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NIHSS评分、连续服用3个月及6个月mRS评分及脑梗死复发、药物导致出血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P 0. 05)。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脑梗死复发率和致残率均低(P=0. 046,P=0. 037),且神经功能恢复良好(P=0. 03);但出血情况差别不大(P=0. 699)。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脑梗死复发率及残疾率均低(P=0. 037,P=0. 039)。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出血明显增加(P=0. 038),以胃肠道少量出血为主。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短期应用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长期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预防及治疗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有临床治疗意义,但会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1—2016-06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应用醒脑静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半夏白术天麻汤。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1%,治疗组为9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可改善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溶栓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神经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0月在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ACI患者80例,根据乱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 对照组采用rt-PA动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rt-PA动脉溶栓联合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 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S)评分、Barthel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2.50%(33/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25/40)(P<0.05); 治疗24 h后、治疗7、14 d后2组患者的NF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arthe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在治疗24 h后、治疗7、14 d后观察组的NF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14 d后2组患者血清中的NSE和S-100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的NSE和S-100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14 d后2组患者血清中的IL-6、CRP、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的IL-6、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rt-PA动脉溶栓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可以显著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能力,降低血清中神经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2型糖尿病脑梗死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2型糖尿病脑梗死组(DS组)、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DNC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Hcy浓度,放免方法测定各组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DS组、DNC组的Hcy水平和HHcy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 .05);DS组的Hcy水平及HHcy发生率显著高于DNC组(均P<0. 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Hcy水平与体质量指数、尿素氮、肌酐(Cr)、糖化血红蛋白(HbAlc)、Cr清除率呈正相关(r=0 .455、0. 36、0. 48、0. 4,P<0 .05 ~0 .01),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r=-0. 21、-0 .34,均P<0 .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维生素B12、HbAlc、Cr清除率和叶酸是影响Hcy水平的因素。结论 HHcy是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一个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Hcy水平受维生素B12、叶酸、肾功能以及代谢紊乱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