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经方"小柴胡汤"是《伤寒论》治柴胡汤证的代表方,《胡希恕伤寒论讲座》(简称《讲座》)集中体现了经方大家胡希恕论《伤寒论》的学术思想,其对小柴胡汤有着深刻的见解.笔者通过《讲座》中胡先生对小柴胡汤相关条文的论述,从其学术思想出发,探析小柴胡汤源于《汤液经》之因,阐明小柴胡汤组方内涵,分析小柴胡汤所主之证及其与少阳病、半表半里证之异同,总结小柴胡汤之"和"义,从理论上对小柴胡汤之应用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
文章归纳分析《伤寒论》第101条“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条文的内涵,总结张喜奎教授临证不拘病种,灵活运用小柴胡汤的经验,并列举验案3则,以示其用。  相似文献   

3.
小柴胡汤证散见于《伤寒论》的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霍乱病、阴阳易差后劳复病中,其应用范围广泛,医者对主证的把握不到位,易致药不对症.总结《伤寒论》中关于小柴胡汤证救误的论述,并从《古今救误》《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伤寒论类方法案汇参》四部医案中收集小柴胡汤证救误较典型病案14例,分析其误治的原因,以减少误诊误治率,为医者在临床诊疗中提供更加准确的辨证思维.  相似文献   

4.
贾宝岗 《新中医》2014,46(3):16-18
介绍戴恩来教授运用小柴胡汤的经验。戴教授认为《伤寒论》第96条小柴胡汤证中提到的七个或然症代表呼吸、胃肠、肝胆、泌尿、心血管、免疫、神经七个方面疾病的症状。通过病证结合,拓宽了小柴胡汤的运用范围,临证重视主药柴胡剂量变化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古今多数医家认为,仲景《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是少阳病的主方。小柴胡汤证就是少阳病,把二者等同起来。个人认为,小柴胡汤证和少阳病在发病,病机,主证、主脉、治疗原则以及应用范围等方面是有区别的。小柴胡汤是治疗太阳病的主方之一,并非是少阳病的主方。具体分析如下。一、小柴胡汤出自太阳篇,是治疗太阳病主方之一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篇中。小柴胡汤证是太阳篇中的主要汤证之一。在太阳篇一百七十八条原文中,小柴胡汤证就有十二条,占全书小柴胡汤证总条文数的三分之二。而在少阳篇中却只有一条。在太阳篇第87、  相似文献   

6.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伤寒论》中使用率较高,应用范围较广的一首经方,而且疗效确实很好,在一些书本中称其功效为“和解少阳,主治少阳半表半里证”。但纵观《伤寒论)条文,其功效绝非主治少阳证一端,在《伤寒论》中.有关小柴胡汤主治的条文共13条,其证治范围极为广泛,涉及少阳证、三阳俱病以少阳为主、土虚木乘之腹痛、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小柴胡汤证治及其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柴胡汤始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临床运用范围很广 ,其相关条文在《伤寒论》所占的篇幅比其他的方剂为多 ,如丹波元坚云 :“伤寒诸方 ,惟小柴胡为用最多 ,而诸病屡称述之。”探讨小柴胡汤的适应证及加减灵活运用规律 ,对于指导临床、提高疗效皆有很重要的意义。1  相似文献   

8.
小柴胡汤是传统的“和解剂”,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指出了小柴胡汤的适应证。也列举了禁忌证,《蒲辅周医疗经验》中亦明言使用小柴胡汤要“和而勿泛”、“和而有据”。曾有因滥用小柴胡汤导致间质性肺炎、药物性膀胱炎等的报道。黄煌教授认为.有效使用小柴胡汤的关键在于抓住“柴胡体质”。他将一种很容易出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  相似文献   

9.
一、小柴胡汤主证《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此条文提出了少阳病主证及其或然证。《伤寒论》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乃为少阳病提纲。二、小柴胡汤的应用观《伤寒论》对小柴胡汤的运用很是灵活广泛,除少阳篇外,太阳、阳明、厥阴篇中均出现过小柴胡汤。第10条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对此条文,历代医家持两种不同看法。刘栋(引自《伤寒论释义》,  相似文献   

10.
小建中汤证与小柴胡汤证是《伤寒论》中两个重要的方证,而且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理解其内在机理,无论对于《伤寒论》本身的研究,还是对于临床应用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高社光 《中医杂志》2007,48(7):592-594
小柴胡汤源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长期以来,在论及小柴胡汤证时,多认为本方用于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是治疗少阳病的专方,而忽视甚至否认它对太阳、阳明、厥阴病以及杂病的治疗作用。《伤寒论》教材将其列为少阳病主方,方剂学教材无一例外地将其归入和解剂中,并作为少阳病的首方加以介绍,似乎对小柴胡汤如此论定已尽其意,这有违张仲景之原意,更有碍于小柴胡汤诸多功用之发挥。王琦教授曾指出:“《伤寒论》是‘因证立方’,而非‘因经设方’。有人不明此点,一讲麻黄汤、桂枝汤就是治太阳病,承气、白虎汤就治阳明病,小柴胡汤就治少阳病,…  相似文献   

12.
小柴胡汤首见于《伤寒论》,李芮教授辨证施治,临床用小柴胡汤治疗发热、咳嗽、反复过敏性鼻炎、焦虑状态、失眠等疾病,多获佳效。现介绍李芮教授应用小柴胡汤的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3.
小柴胡汤为经方,《伤寒论》中用于治疗少阳病及少阳类病,临床上可灵活运用于多个系统的疾病。咳嗽为肺系常见病,辨证首分外感内伤,临床上亦可兼见枢机不利、气机不畅证型,薛汉荣治疗该证型常运用小柴胡汤,旨在和解少阳、调畅气机、助肺司宣降,加减化裁往往疗效显。笔者通过分析枢机不利致咳嗽的病机,讨论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中有"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对此历来有多种理解,本文遵胡希恕教授"始终理会仲景书"的思路,主要从原书条文分析柴胡证之病因、病机、病位、病程及小柴胡汤的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小柴胡汤的脉证,使其脉证清明,一一备记,并能指导临床运用。方法:将脉证合参并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对小柴胡汤的脉证进行探讨。结果:少阳为人体气机升降,表里出入之枢,阴阳虚实之枢,小柴胡汤常见弦细脉,沉紧脉。结论:小柴胡汤有和解少阳之功,主治少阳枢机不利证,晓然其脉证,才能有效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小柴胡汤证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立方思想、小柴胡汤治疗范围及小柴胡汤类方变法的研究分析,认为小柴胡汤不仅是一首治疗外感热性病,病入少阳的有效方剂,而且更是一首治疗多种内伤杂病的多功能方剂。如在《伤寒论》本书中所治之“口苦、咽干、目眩、目赤、两耳无所闻、胸胁满而烦、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腹痛、胁下鞭满、头痛、发热、阳微结、热入血室”等十六证,在临床中,都会是各自为一个独立的疾病或证候而出现,加上小柴胡汤的几个或然证,及其类方化裁治疗,可以看出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一书中应用之广泛。后世医家据小柴胡汤又灵活加减,所化裁的方剂不胜枚举,广泛应用于治疗内伤杂病之中。所以,小柴胡汤可谓是后世治疗内伤杂病的群方之冠,《伤寒论》一书可谓是后世治内伤杂病的源流与滥觞。  相似文献   

17.
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小柴胡汤证的相关条文看出,小柴胡汤证不能等同于少阳病,小柴胡汤不能简单地视为少阳病主方,半表半里不能理解为小柴胡汤证病位而主要是指在有太阳表证的同时兼有少阳、阳明、太阴、少阴或厥阴病证。  相似文献   

18.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其方药攻补兼施、疏利三焦、宣通内外、和畅气机,临床肿瘤科应用亦较广泛,具有调节免疫、抗炎和抗肿瘤功效。本文基于《伤寒论》小柴胡汤证要点"休作有时",认为其意不止于"寒热往来"或定时发作的"有时"表象,而在于调节阴阳,疏利枢机,达到阴平阳秘以治疗"休作"的功效。故阴阳失衡,枢机不利,疾病由生,症状反复发作,小柴胡汤亦可主之。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文中有关小柴胡汤的原文进行病机的分类整理,提出小柴胡汤证的判定方法和辨证要点,再结合临床医案进一步说明,从而全面剖析了小柴胡汤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20.
<正>小柴胡汤是《伤寒论》少阳证的代表方,能解半表半里的阳证。小柴胡汤应用范围广泛。临床上,结合胡希恕的经方体系用其治疗药疹、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等多种皮肤疾病疗效彰显。小柴胡汤证主证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结合少阳病提纲"口苦、咽干、目眩",临辨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可退半表半里之热,外达透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