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魏是中、蒙、藏、傣以及维医药学的常用药.本文从阿魏的性味、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比较探讨阿魏在中医药学、蒙医药学、藏医药学、傣医药学及维医药学中的临床应用异同,希冀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础上,相互借鉴,拓宽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肉桂是中、藏、蒙以及维吾尔医药学常用药。本文从肉桂的性味、功效主治、临床应用等方面,比较肉桂在中医药学、蒙医药学、藏医药学以及维医药学中的临床应用异同,希望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础上,相互借鉴,拓展应用,使之发挥其更全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苏木作为传统中药在蒙、傣医药学中有广泛的临床应用。本文比较中医药学和蒙、傣医药学对苏木的药性理论、功效主治、临床应用等方面应用异同,希望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础上,相互借鉴,促进传统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事业。  相似文献   

4.
傣医药学作为四大少数民族药学之一,其医药理论及用药方法有着固有的民族特色,而且相对独立。水杨柳在傣医药学中临床应用广泛。本文比较傣医药学和中医药学对水杨柳药用及炮制、化学成分、药性理论、临床应用等各方面的异同,希冀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础上,相互借鉴,拓宽临床应用,使之更好为临床病人服务;同时全面认识自然界药用植物,更有利于促进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姜黄是中、傣、蒙、藏以及维吾尔医药学常用药。本文从姜黄的性味、功效主治、临床应用等方面,比较姜黄在五种传统医药学中的临床应用异同,希望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础上,相互借鉴,拓展应用,使之发挥其更全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麻黄是传统的药用植物,在传统中医药和民族药中均有广泛应用.从麻黄的药性理论、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比较麻黄在中医药学、蒙医药学、藏医药学及维医药学中的临床应用异同,并列举麻黄的一些现代用法,希冀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础上,相互借鉴,拓宽麻黄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1 傣医理论体系中相关中医风湿痹证的理论基础 傣族传统医药学是一门古老而又焕发青春的科学,是祖国医药学的绚丽瑰宝和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家列为全国"四大民族"(藏、蒙、维、傣)医药之一.傣族医药学自成体系,"四塔"(巴他维塔都-土;爹卓塔都-火;佤约塔都-风;啊波塔都好-水)和"五蕴"(形体蕴,知觉蕴,受觉蕴,心蕴,组织蕴)是整个傣医学术的重要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余甘子为一种常用藏药,与诃子、毛诃子三者在藏药中常被称为"三大果",使用频率很高。余甘子亦为中、傣、蒙、藏、维吾尔医药学常用药。本文从余甘子的性味、功效主治、临床应用等方面,比较余甘子在5种传统医药学中的临床应用异同,希望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础上,相互借鉴,拓展应用,使之发挥其更全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背景傣族医药是国家于上世纪80年代确定的我国“四大少数民族医药”(藏、蒙、维、傣)之一。据贝叶经记载,在2500多年前,傣族民间已有零散的以言传身授传播的傣医药知识,积累了大量的防病治病的经验和方药。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传入,创造了本民族文字的傣族群众在认真总结民间流传的傣医药知识的基础上,吸收了随佛教经典传入的印度医学、药学知识和来自中原的汉族中医药学知识,总结出了具有民族特点和地域特色的傣医药学理论,撰写了大量医药典籍论著,如《档哈雅龙》、《档哈雅囡》、《桑松细典》、《蛾细达敢双》等,形成了以“四塔五蕴”理…  相似文献   

10.
傣医药是我国的四大民族医(藏、蒙、维、傣)之一,有其丰富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传统治疗方法。近几年,在州委、州政府和省卫生厅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在傣医药的挖掘、继承、整理、研究和傣医专科专病建设,傣药院内制剂,傣医药人才培养,傣医执业医师考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展傣医药,为保障边疆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傣医药历史及发展现状傣族传统医药学,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她是祖国医学文化和傣族贝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祖国医学防病治病的特征,又有傣族医学的特点,已经形成了以傣医“四塔、五蕴…  相似文献   

11.
传统医药知识是在特定自然环境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下,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突出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传承性。宽筋藤在傣医药学、泰国兰纳医药学以及中医药学中临床应用均为广泛。本文比较傣医药学、泰国兰纳医药学及中医药学对宽筋藤药用部位、名称、药性理论、临床应用等各方面的异同,希冀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础上,相互借鉴,拓宽临床应用,使之更好的为临床病人服务;同时更为全面的认识自然界的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12.
蒙古民族在同自然界和疾病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许多医药知识。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医药体系。公元17世纪以来的300余年,是蒙医药发展的兴盛时期。随着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增加,藏族等兄弟民族的医药学书籍也相继传人。传统的蒙医药学在同其他民族的医学交流中,取其精华,融会贯通,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许多蒙医药学专著也相继问世。这一时期的医药学家和医药学著作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蒙药学家占巴拉道尔吉便是其中之一。为弄清著名蒙古族药学家占巴拉道尔吉的生卒年份、生身父母、法名、身份等蒙医药史研究中至今未详的有关问题,依据史料,对其生平、著作及其版本进行考证如下。  相似文献   

13.
蒙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人体、病理、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鲜明特点。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蒙药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作用机理已经逐渐清晰。本文根据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蒙医药领域的应用,综述了蒙药药理学、蒙药材鉴定、蒙药材品种改良和蒙药新药开发与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蒙医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针对新时期傣医药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一实际情况而设置的。其目的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系统掌握傣医学基本理论和傣药的炮制、调剂、检验、制药、管理等基本技能,能在傣医院、傣药厂及傣医药学的研究领域和有关单位从事傣医医疗、教学、科研及傣药开发工作的傣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并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市场规律,能够运用本专业、人文、外语和电脑等知识的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实用型傣医、傣药学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5.
傣医经筋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由于历史原因,经筋理论缺乏整理提升,目前处于"有其实而无其名"的现状,研究尚属空白。通过文献整理、临床调研、田野调查、跨文化比较等方法,构建傣医经筋理论,对于丰富、完善傣医理论体系,提升临床疗效,促进傣医学学科创新发展,以及保护传承傣医药学,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中医学(蒙医学)及中药学(蒙药学)学术型硕士生的培养模式及实践经验;方法:总结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硕士生培养历程,阐述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结果:全国蒙医药研究生教育之初,授权学科仅为蒙医医史文献专业,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社会需要更多高水平蒙医药学专家,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下,对蒙医药学硕士生的培养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结论:结合社会的需求及该学科的特点,课程设置应保持蒙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突出了蒙医药学的主干课程,加强其与人文社会学科和边缘学科的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17.
蒙医药学是蒙古民族的传统医学,是祖国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完整的理论体系。而蒙医药史学是个崭新的学科,是研究蒙医药学发生发展历史的科学。蒙医史学者根据蒙古族社会、经济、文化和蒙医药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将蒙医药学的发展过程分为4个阶段,认为蒙医药学从它产生到发展至今经历了以下4个时期,即蒙医药学的萌芽和积累经验时期、古代蒙医药学的形成时期、蒙医药学的发展时期和现代蒙医药学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8.
蒙医药学在研究人体、病理、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上,均有自己的鲜明特点。本文分析蒙医药学基本特点及其学科的发展特点,并对蒙医药学如何进行开发研究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川楝子作为传统植物药,中医药和蒙医药都有相当的临床应用。本文比较中医药学和蒙医药学对川楝子的药性理论、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相同之处和不同方面,希望拓展川楝子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傣药研究开发的思路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傣医药是我国边疆人民用以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傣族传统医药学的发展,应以傣药药性及傣医方剂探索研究带动傣医临床治疗技术研究,这是傣医药开发研究的重要环节,亦是傣药研究开发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