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便异常出现于多种疾病,但其病因病机却各不相同。补中益气法为中气亏虚、元气下陷之病变而没,凡临床诊断符合病机者,就可根据本法选用方药。李东垣所著《脾胃论》对脾胃气虚下陷的病机作了重要发挥,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说。李氏认为,元气为健康之本,脾胃乃滋养元气之源,主张用补中益气法治疗脾胃内伤诸证,强调补中益气以使脾气上升、元气充沛,则病可自愈。李氏创制的补中益气汤主治内伤气虚下陷等证,  相似文献   

2.
李世珍合谷穴配伍运用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谷穴善治急性热病、外感表证、神志病,是治疗气虚病证的常用穴.针刺用泻法,可疏风解表、清热宣肺,清阳明经以及气分之邪热,强刺激可通关启闭、开窍醒志.用补法,能补气固表、益气固脱,如针补合谷,配补足三里、百会,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具有补中益气汤之功;针补合谷,配补三阴交,可气血双补,具有八珍汤之效;针补合谷,配泻内庭,可清阳明气分之邪热,具有白虎汤之功效.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中,肌肉毒性是最为常见的,表现为肢体筋脉弛缓、痿软无力,即"肌无力",可归属为"痿病"范畴。发病与脾胃虚弱密切相关治疗应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基本原则,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加减,旨在调补脾胃、益气升阳。研究证实了补中益气汤可改善大鼠脾气虚证增强肌肉力量及改善身体活动功能增强神经肌肉接头功能。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4.
白兆芝为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中医内科疑难杂病方面有较深的造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临床擅长运用补脾益气法治疗疑难杂病,其补中益气升清法,补脾胃泻阴火法,健脾益气法,健脾升阳除湿法,补脾益气、化痰祛饮法,益气健脾、温阳散寒法等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中医“异病同治”辨证论治基本原则扩大经方“补中益气汤”的临床运用范围。方法:选取临床崩漏、淋证、癃闭三则验案,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结论:临床上治疗不同的病证,其主病,主症及病位虽各不相同,但出现了脾胃虚弱,中气不足之证候,则都可以使用补中益气法。补中益气汤的应用,符合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6.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创制的中医经典方剂。作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始终坚持以"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应用异病同治的方法,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咳嗽、月经不调、疝气、遗尿等多种病症,屡获良效。临床不论何种病症只要符合中医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以及气虚摄纳无力的病机和病症,均可使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体现异病同治、治病求本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补中益气汤为中医十大经典名方之一,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证。笔者将补中益气汤在妇科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发现补中益气汤在妇科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及妇科杂病等各个方面多有应用。  相似文献   

8.
论《傅青主女科》之补中益气汤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傅青主女科中的三个补中益气汤加减方的病机、药物组成等进行分析,发现其遵李东垣原方之补脾之旨,而运用补中益气汤从治疗脾胃病到妇科病皆取得较好疗效,这说明脾病在妇科致病层面上有着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9.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常见、多发病,具有难治、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本文主要介绍常德贵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常教授通过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为治疗CP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并说明古方补中益气汤在现代男科病疾病中应用的新意。  相似文献   

10.
宋翠叶 《四川中医》2004,22(2):84-85
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口腔白斑病24例,病情控制后,改服补中益气丸巩固疗效。结果:临床治愈1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7%。  相似文献   

11.
人以脾胃之气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为元气之源,而元气又是人身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生。故对于老年嗜睡、糖尿病尿频、直肠癌术后腹泻等诸多疑难杂病,王明福认为多源于脾胃虚弱,气虚下陷所致。补中益气汤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王主任临床中善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疑难杂病,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笔者对《济阴近编》一书进行分析后发现,其处方用药遵循了“异病同治”的辨证论治观,以补中益气汤或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经、带、胎、产、杂病,对妇科临床灵活运用补中益气汤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永江 《光明中医》2016,(21):3192-3193
通过补中益气汤临证治验4则案例,探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药,对于具有明显脾胃虚弱证的不同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中医"异病同治,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补中益气汤具有补气健脾,升阳举陷之功,无论何病,但凡辨证为脾土不足,中气下陷之证,出现面色白,食欲不振,乏力,脉沉细无力之病症皆可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以调补后天之本,达异病同治,治病求本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气补髓汤对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益气补髓汤治疗颈源性眩晕病100例,每日1剂,30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症状、体征及X线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补髓汤治疗颈性眩晕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徐锋  沈洪  朱磊  胡静怡 《环球中医药》2021,14(4):756-760
补中益气法是临床常用的治法之一。《黄帝内经》《难经》阐述了中气不足的主要临床表现,并总结出"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治疗原则。《伤寒杂病论》《医学启源》为补中益气法的用药提供了依据。后世医家传承应用本法,多有创新。如李东垣用补中益气常兼顾升阳、理气、泻火、除湿、和血、养阴等加减变法,罗天益擅用灸法,王好古用以治疗外阳内阴证,薛己、孙一奎强调脾肾双补而各有特色,张景岳明确补中益气汤七禁,陈实功将本法应用于外科、补中益气、托毒外出,傅青主用以治疗妇科难证、用药剂量特色鲜明。当代医家还将本法应用于心、肝、肺、肾等各脏病证的治疗,其作用机理也逐渐被现代研究阐明。研究补中益气法的古今传承应用及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益气升阳理论是李东垣脾胃学说的核心理论,其着眼于脾胃,立足于升降,取法于阴阳。李东垣基于该理论提出了"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的益气升阳治法,并随证制方创制了补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清燥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调中益气汤等益气升阳的名方,在治疗现代脾胃病及其他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期选載三篇运用“补中益气湯”病素,一治眼病,一治癃閉,一治血吸虫病腹水,各人用法不同,而異病同治,皆能收取疗效。足見古方在乎活用,要在掌握病机,然后能解决矛盾,当然,补中益气湯的用法多端,不是局限这三种病,如果加减变通,则活法在人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拓展补中益气汤的运用;方法: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尿崩证、失眠、产后发热;结果:采用异病同治之法,治疗病机相同而病种不同的疾病;结论:补中益气汤在临床适当加味后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从而扩大了它的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19.
<正>补中益气汤见于李东垣《脾胃论》一书,为补中益气,调理脾胃之代表方剂。方中以黄芪益气为君药,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为臣药,共收补中益气之功;当归补血,陈皮理气,可防参术之壅滞,均为佐药;升麻、柴胡升举下陷之清阳,为方中使药。笔者有幸随先生金中梁临证,金师善将补中益气汤应用于临床各科杂病,颇有心得,现举验案二则,以飨同道。1乳癌术后大寒证周某,女,50岁。2014年7月15日初诊。乳腺癌术后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肾病综合征、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病、病毒性心肌炎,均取得满意疗效,体现了异病同治法则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