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磷脂抗体(APL)特征及其与抗核抗体(ANA)核型、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之间的关系,为SLE患者系统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SLE患者26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APL[狼疮抗凝物(LA)、抗心磷脂抗体(ACA)、和抗β2糖蛋白I抗体(anti-β2GPI)]与ANA核型特征、anti-dsDNA的关系。结果 264例患者中164例(62.12%)LA阳性、22例(8.33%)ACA阳性、38例(14.39%)anti-β2GPI阳性、260例(98.48%)ANA阳性和136例(51.52%)anti-dsDNA阳性。在164例LA阳性的SLE患者中,LA弱阳性表达92例(56.10%),LA阳性表达52例(31.71%),LA强阳性表达20例(12.19%)。ACA、anti-β2GPI和LA均阳性16例。260例ANA阳性的SLE患者中,胞核均质型48例(18.46%)...  相似文献   

2.
研究63例SLE女患者中有妊娠失败史者与各项自身抗体及其他体液免疫的关系,表明妊娠失败与抗心磷脂抗体(ACA)有非常显著的关系(P<0.01).而与其他自身抗体未见明显关系,认为ACA在SLE患者中是引起妊娠失败的重要因素。此外ACA还与C_3、C_4免疫指标呈负相关(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梅毒患者血清抗磷脂抗体(APA)的异同及其意义。方法:应用ELIS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法检测32例SLE和77例梅毒患者血中6种抗心磷脂(CL)、抗磷脂酸(PA)、抗磷脂酰丝氨酸(PS)、抗磷脂酰乙醇胺(PE)、抗磷脂酰胆碱(PC)、抗磷脂酰肌醇抗体(PI)的APA。结果:(1)梅毒患者血清RPR的滴度为1:16、1:8和1:1(抗PE抗体除外)及RPR的滴度为1:4的6种APA IgG的吸光度(A)值,以及RPR的滴度为1:1的抗PA IgG抗体、滴度为1:8的抗PC IgG抗体和滴度为1:32、1:16及1:8的抗PI IgG抗体的阳性率,均显著低于SLE患者;(2)梅毒患者血清RPR的滴度为1:4的4种APA IgM和滴度为1:1的5种APA IgM的A值,以及RPR滴度为1:1梅毒患者抗CL、抗PS和抗PC IgM抗体及滴度为1:32的抗PA IgM的阳性率,均显著低于SLE患者。结论:SLE和梅毒患者血清的A值和阳性率均有所不同,检测A值有助于SLE与梅毒患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免疫抑制剂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心磷脂抗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中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ACA)的阳性率与临床关系,以及免疫抑制剂对ACA的滴度的影响。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的ACAIg含量测定药盒,作血清ACA含量测定。对17例SLE的患者入院及治疗3个月后行ACA滴度对比。结果ACAIgG、ACAIgA、A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C1q抗体(C1qAb)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情活动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98例SLE患者、108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及67例健康体检者中血清抗C1qAb,并对SLE患者的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LE患者血清中抗C1qAb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风湿病及健康体检者(P〈0.05);其中,抗C1qAb阳性的SLE患者肾损发生率、活动性狼疮发生率及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抗C1qAb阴性患者(P〈0.05)。结论血清抗C1qAb与SLE肾脏损害密切相关,其还可作为判断SLE病情活动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IgG、IgM、IgA型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1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72例SLE患者、8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抗IgG、IgM、IgA型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1抗体。同时分析这4个指标与SLE及其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在检测的372例SLE患者组中,抗IgG、IgM、IgA型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1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31.45%、14.52%、10.22%和29.03%,其表达水平分别为(90.39±35.43)U/ml、(41.25±23.16)U/ml、(32.27±15.77)U/ml、(61.42±21.69)U/ml,与SLEDAI积分呈正相关(P0.05)。在80例疾病对照组中,抗IgG、IgM、IgA型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1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7.50%、2.50%、0和1.25%。而在60例正常对照组中,4项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抗IgG型心磷脂抗体阳性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肾脏病变有关;抗IgM型心磷脂抗体阳性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血栓形成和肾脏病变有关;抗IgA型心磷脂抗体阳性与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和肾脏病变有关;抗β_2糖蛋白1抗体阳性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肾脏病变有关。结论抗IgG、IgM、IgA型心磷脂抗体和抗β_2糖蛋白1抗体在SLE的发病及病情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定量和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等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抗磷脂抗体相关性肾病(APLN)的肾组织病理学表现,以促进对APLN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至2005年期间155例SLE肾活检患者中APLN及APLN样肾组织病理学表现特点,及其与APL的关系。分为2组:抗磷脂抗体(APL)阳性组(37例,23.9%)和APL阴性组(118例,76.1%)。结果 155例SLE患者中APLN及APLN样肾组织病理学表现共55例(35.5%),包括急性表现(即血栓性微血管病, 9.0%)和慢性表现(29.7%)。慢性表现中纤维性肾内动脉增生46例(29.7%)、纤维性或细胞纤维性肾内动脉阻塞12例(7.7%)、局灶性肾皮质萎缩共3例(1.9%)、肾小管甲状腺样化8例(5.2%)。其中APL阳性组 的APLN肾组织病理学表现共23例(占阳性组62.1%),APL阴性组共32例(占阴性组27.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PL阳性组的APLN肾组织学表现发生率(62.1% vs 27.1%)及慢性表现和急性表现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PL阴性组(P均<0.05)。结论 SLE患者合并APLN的肾组织病理学表现发生率较高,APLN的肾组织病理学表现与APL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通常认为血中测到抗核抗体(ANA)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有决定性意义。本文报道10例病人具有 SLE 的临床特征,同时均符合诊断SLE 14条标准中的4条。在该病的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做了84次 ANA 测定,除2例外,ANA 均持续阴性 ANA 阴性的病人常有脱发,雷诺氏现象,及复发性口腔溃疡。作者认为 ANA 阴性的 SLE 是该病的一种亚型,过去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习惯性流产与心磷脂抗体及补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20对“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HA)患者血浆中IgG,IgM,IgA,C3,C4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A患者血浆中IgG,IgM及补体C3,C4含量较正常对照组轻度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浆中IgA的含量则明显升高(P<0.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C1q 抗体及补体C3、C4 在神经精神性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 例狼疮脑病及66例SLE 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抗C1q 抗体采用ELISA 方法,C3 及C4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分析补体与狼疮脑病的临床表现相关性,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狼疮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NPSLE 患者抗C1q 抗体水平明显高于非NPSLE 患者,补体C4明显低于非NPSLE 患者,采用ROC 曲线分析抗C1q 抗体诊断NPSLE 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3.6%、66.7%。单因素分析后发现抗C1q 抗体、抗核糖体P 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与神经精神性狼疮相关,但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并未发现其与狼疮脑病发生有关。补体C4 降低与SLE 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有关。结论:抗C1q 抗体在狼疮脑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补体C4 可能参与狼疮脑病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妇女.患者妊娠期间抗磷脂抗体滴度的变化是不良妊娠结局可能的危险因素.抗磷脂抗体与凝血失衡,缺陷胎盘的产生、补体激活以及相关蛋白间的交互作用等是导致母体和胎儿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表皮抗核抗体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1例SLE患者的“正常”皮肤进行了免疫荧光的研究,结果发现6.8%(13/191)的患者伴有“体内”ANA或称ENS,其中以S型IgG在表皮细胞核内沉积最为多见。同时与其他检测结果做了比较,未发现ENS的核型或荧光强度受血清ANA,抗ds-DNA抗体,BMZ荧光染色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ENS的出现对SLE具有协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β2GPI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栓形成的作用及对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血栓患者20例,单纯SLE患者30例,正常对照23例,采用AggRAM-四通道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β2GPI抗体.结果:SLE血栓组患者和SLE非血栓组患者抗β2GPI抗体滴度和抗体阳性率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且SLE血栓组患者抗β2GPI抗体滴度和抗体阳性率高于SLE非血栓组患者;SLE血栓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比SLE非血栓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SLE非血栓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正常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所有SLE患者中抗β2GPI抗体阳性组比抗体阴性组血小板聚集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β2GPI抗体和血小板聚集率升高可为SLE患者继发血栓性疾病提供辅助诊断;抗β2GPI抗体促进SLE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上升,加速SLE患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清补体C3 及C4 水平与慢性乙肝(CHB)患者肝炎分级程度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 年3 月~2016 年3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HB 患者185 例作为CHB 组,同期体检健康者60 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清补体C3、C4 水平,并分析C3、C4 与CHB 肝炎G 分级、肝纤维化S 分级的关系。结果:CHB 组的血清C3、C4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 = 10.476、9.172,P<0.5);血清C3、C4 水平在不同肝炎活动度之间比较差异显著(F = 4.321、3.495,P <0.05),在不同肝纤维化分级之间比较差异显著(F =3.861、4.541,P<0.05);血清C3、C4 水平与肝炎活动度G 分级呈显著负相关性(r =-0.575、-0.542,P<0.05),与肝纤维化S 分级(逸S1)显著负相关性(r =-0.2、-0.636,P<0.05)。结论:血清补体C3、C4 水平与CHB 患者肝炎程度及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CHB 患者肝病理学状态的辅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遗传性补体缺陷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二例经实验证实为补体 C_4缺陷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长期追踪观察的结果表明,二例患者持续血清 C_4低水平,一例伴有 C_(3)缺陷的患者反复肺部感染.本文并对补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检查急性风湿热33例,均为男性,年龄18~21岁.初次发病22例,第2~3次发病11例.70%的病例发病前患有急性咽峡炎,8例有慢性扁桃体炎,8例有慢性上颌窦炎、鼻炎和耳炎.发病4~7天出现游走性多关节炎,都有风湿性心肌炎,58%有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18%有环形红斑,体温38~41℃,伴寒战、多汗、乏力.检查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L):ACL-IgG和ACL-IgM;循环的免疫复合物(CIC)和C-反应蛋白.对照组为40例健康人.结果:急性风湿热患者,ACL含量升高,主要是ACL-IgG升高,并且常见于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抗磷脂抗体(APL)和抗磷脂抗体相关性肾病(APLN)的急性肾组织病理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以促进对APLN的研究。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2005年期间100例SL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研究组:7例SLE合并APL和APLN急性损伤患者;2个对照组:APL阴性合并APLN急性损伤样病变7例(对照组1),APL阴性且无APLN肾组织病理损伤86例(对照组2)。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压为156±13/92±9mmHg,肾活检时血肌酐为159±88μmol/L。高血压的发生率为85.7%,血肌酐升高的比例为42.8%。随诊2年时血肌酐为114±60μmol/L。与对照组2相比,研究组的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血肌酐水平以及肾功能不全的比例明显增高,随诊2年后的血肌酐也更高(P<0.05)。但研究组与对照组1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SLE合并APL及APLN急性损伤患者的血压和血肌酐水平较高,肾脏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19.
复发性流产与抗心磷脂抗体关系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Spontaneousabortion,RSA)的免疫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自身抗体与RSA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抗心磷脂抗体(anticedolipinantibody,ACA)最引人注目。鉴于以往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P蛋白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中的阳性率及其意义。方法:以含有核糖体磷酸蛋白P0、P1、P2全序列的合成蛋白作为抗原, 采用欧盟斑点法(EUROblot), 测定 150份SLE患者血清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的阳性率, 并分析其与其他自身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NP抗体等), 以及患者的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50份患者血清中, 有 36例(24% )抗P蛋白抗体呈阳性。抗P蛋白抗体阳性组肾脏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 而与皮肤、关节、血液及肝脏的损害无关, 也与病情活动指数 (DAI)不相关。抗P蛋白抗体的阳性率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及抗RNP抗体的阳性率相关。结论: SLE患者抗P蛋白抗体的阳性率高于欧美人群(13% )。该抗体与SLE患者的肾脏及中枢神经损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