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交试验优选宽心口服液醇沉工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优选宽心口服液的醇沉工艺。方法:以干浸膏得率及丹参中的丹参素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考察相对密度、醇沉浓度、静置时间等对醇沉效果的影响。结果:最佳醇沉工艺为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加95%乙醇至含醇量为70%,静置12 h。结论:优化的醇沉工艺简单易行,适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康痔栓的醇沉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含醇量、药液相对密度、静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盐酸小檗碱含量和出膏率为考察指标,优选醇沉工艺。结果:康痔栓的最佳醇沉工艺条件为:含醇量为60%,药液相对密度为1. 10~1. 20,静置时间24 h。结论:通过正交实验优选的康痔栓的醇沉工艺,确定了康痔栓的生产工艺合理、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凉血活血软胶囊中白茅根、赤芍、当归、独活、羌活五味药材的水提醇沉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芍药苷提取率与干膏率为评价指标,考察煎煮时间(A)、煎煮次数(B)、加水量(C)三个因素对水提工艺的影响,以芍药苷保留率为评价指标,考察药液含醇量(A)、静置时间(B)、药液相对密度(C)三个因素对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水提工艺各因素影响大小依次为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加水量,其中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对提取有显著影响(P0.05),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P0.05);醇沉工艺各因素影响大小依次为药液相对密度静置时间药液含醇量,其中药液相对密度对提取有显著影响(P0.05),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最佳水提工艺条件为8倍量的水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h;最佳醇沉工艺条件为加入乙醇使药液含醇量达55%,药液相对密度1.15,静置时间16h。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固本补肾口服液的醇沉工艺。方法以多糖得率为指标,考察药液相对密度、醇沉浓度、醇沉时间、醇沉温度对结果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固本补肾口服液多糖的醇沉工艺。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最佳醇沉工艺为: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加入乙醇至含醇量90%,室温下静置过夜,多糖平均得率为0.014 3 g/ml。结论优选的工艺条件稳定、合理,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可为固本补肾口服液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清咽口含片醇沉工艺优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优选清咽口含片的醇沉工艺。方法:选取药液相对密度、醇沉浓度及药液温度为考察因素,以乙酰哈巴苷转移率及干膏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优选醇沉工艺。结果:优选的醇沉工艺为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3,加95%乙醇至乙醇体积分数为70%,醇沉时药液温度60℃,冷藏静置24 h。结论:优选的醇沉工艺简单易行,适用于实际大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枳茵益子安母颗粒醇沉工艺。方法以干浸膏得率、栀子苷含有量为评价指标,醇沉体积分数、相对密度、静置时间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化醇沉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将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2,加95%乙醇至含醇量70%,静置12 h,干浸膏得率、栀子苷含有量分别为17.08%、23.81 mg/g。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可用于醇沉枳茵益子安母颗粒。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妇宁口服液的醇沉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以君药白芍所含芍药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考察药液密度、醇沉时间、含醇量对醇沉效果的影响。结果:优选出工艺为水提液浓缩至1.15g/mL,加乙醇至含醇量为50%,静置24h。结论:最佳醇沉工艺稳定,有效成分损失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养心开郁片醇沉工艺条件。方法:以出膏率和黄芪甲苷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养心开郁片醇沉工艺条件。结果:最佳醇沉最佳工艺条件为: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0(60℃),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时间24h。结论:经正交试验优选养心开郁片的醇沉工艺是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实验考察浓缩纯化过程中影响乙酰哈巴苷转移率的因素,优选清咽口含片的醇沉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考察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白毛夏枯草中乙酰哈巴苷转移率及干膏得率作为考察指标优选醇沉工艺。结果 优选的醇沉工艺为: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3,加95%乙醇至乙醇浓度为70%,醇沉时药液的温度为60℃,冷处静置24 h。结论 优选的醇沉工艺简单易行,适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首乌颗粒水提醇沉工艺。方法以二苯乙烯苷含量和干膏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水提工艺的影响;考察水提液相对密度、醇沉浓度、静置时间对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优选水提工艺:加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优选醇沉工艺:水提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60℃),醇沉浓度60%,静置48 h。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制剂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潜阳育阴颗粒的水提醇沉工艺。方法以二苯乙烯苷含量和干膏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水提工艺的影响,考察水提液相对密度、醇沉浓度、静置时间对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优选的水提工艺为:加12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 h;优选的醇沉工艺为:水提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60℃),醇沉浓度60%,静置48 h。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该制剂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复方白葛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水提取工艺和醇沉工艺进行考察。水提工艺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醇沉工艺以药液浓度、醇沉浓度、静置时间为考察因素,分别以君药中指标性成分芍药苷的转移率作为考察指标进行工艺优选。结果优选的水提工艺为:处方药材用15倍药材量的水煮提2次,每次2h;醇沉工艺为:药液浓缩至含原药材1.0g/mL,加乙醇至醇浓度为70%,放置18h。结论该工艺简便易行,经济实用,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柴苓护肝颗粒的工艺优化研究。方法通过正交实验以干膏得率和总皂苷含量为指标,对水提工艺和醇沉工艺分别进行了优化,水提部分对药材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水量进行了考察,醇沉部分对醇沉浓度、醇沉时间、浓缩液相对密度进行了优选,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柴苓护肝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为加10倍量水,药材浸泡3小时,提取2次,每次提取2小时。最佳醇沉工艺为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6~1.20,加乙醇使含醇量为50%,静置36小时。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4.
红景天中红景天苷和多糖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CQ  Chen J  Li CD  Wu B 《中药材》2011,34(7):1122-1125
目的:优选红景天中红景天苷和多糖的制备工艺。方法:通过水提醇沉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浸膏得率、红景天苷含量、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对水提取工艺的影响;以红景天苷含量、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药液浓度、药液含醇量对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以煎煮3次,每次加8倍量水,煎煮2 h为最佳提取工艺,以药液浓缩至每1 mL相当于原生药0.4 g,加95%乙醇醇沉,使药液含醇量70%为最佳醇沉工艺。结论:优选工艺可为新药研究和综合利用红景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信息熵权法对多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分,优化疏风定喘颗粒炙麻黄组的醇沉工艺,为该药物的制剂工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苦杏仁苷和含固量转移率为综合考察指标,选取醇沉后乙醇体积分数、浓缩液相对密度、静置温度为影响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采用AHP结合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实现醇沉工艺的优化。结果:最佳醇沉工艺为醇沉后乙醇体积分数75%,浓缩液相对密度1.10 g·m L~(-1)(25℃),静置温度25℃;在此条件下,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苦杏仁苷和含固量转移率依次分别为95.31%,94.91%,96.02%,50.29%。结论:AHP结合信息熵权法的综合评分既能反映中药的君臣佐使,又能体现客观试验数据,适用于疏风定喘颗粒的醇沉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16.
林江 《中医药导报》2008,14(10):69-71
目的:考察金刚藤的最佳水提醇沉工艺.方法:以不同药液浓度、不同醇沉浓度及静置时间为考察因素,设计3个水平,以薯蓣皂苷元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实验.结果:金刚藤药材的最佳醇沉工艺为:药液浓度0.25 g生/mL,醇沉浓度40%、静置24 h.结论:本工艺成本低,薯蓣皂苷元提取率高,干浸膏得率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银黄片中金银花水提液的最佳醇沉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绿原酸转移率和醇沉液中绿原酸的纯度为考察指标。对影响金银花醇沉工艺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实验设计3因素中,醇沉时乙醇浓度与两次醇沉时药液的相对密度对实验有显著影响。结论金银花水提液的最佳醇沉工艺为:药液第1次浓缩至密度1.2,醇沉浓度65%;第2次浓缩至密度1.1,醇沉浓度75%。  相似文献   

18.
《中成药》2017,(8)
目的优化葛芪颗粒水提醇沉工艺。方法选择浸膏得率和黄芪甲苷含有量作为评价指标。以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量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化水提工艺;以含醇量、浸膏相对密度、静置时间为影响因素,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醇沉工艺。结果最佳水提工艺为提取3次,每次1 h,加水量12、8、8倍,浸膏得率29.62%,黄芪甲苷含有量0.24 mg/g;最佳醇沉工艺为含醇量60%,浸膏相对密度1.15(60℃),静置16 h,浸膏得率16.23%,黄芪甲苷含有量0.28 mg/g,与预测值一致。结论该方法简单稳定,可用于水提醇沉葛芪颗粒。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乳核分散片水提液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橙皮苷、芍药苷的含量为评价指标,将醇沉法与ZTC1+1澄清剂吸附法进行比较,优选最佳纯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纯化工艺为醇沉,具体方法为:水提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含醇量为80%,静置12h。结论:乳核分散片的纯化工艺醇沉法优于ZTC1+1澄清剂吸附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花菊盆炎颗粒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应用HPLC测定槲皮素含量,并与正丁醇浸出物总量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L9(34)优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处方中头花蓼、醋延胡索、三七加7倍量60%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过滤得醇提液;野菊花、夏枯草、茜草炭、粉萆薢加10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 h,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 (60℃)的浸膏,放冷,加乙醇使药液含醇量达70%,静置后过滤,得水提醇沉液;合并上述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 (60℃)。结论:该工艺简单、稳定可行,对花菊盆炎颗粒的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