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萹蓄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为蓼科Polygonaceae蓼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扁竹、竹节草、乌蓼、地蓼等,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2.
星子县自开展除害灭病、讲卫生运动以来,貫彻了“中西結合,土洋并举,以土为主”的方針,广泛地采用了野生植物进行灭蛆,有力地控制了蝇、蛆的生长和繁殖。民間用来杀蛆的野生植物品种很多,一般有馬蓼草、松尾蕊、千层塔、鬧羊花、澤漆以及苦楝树,樟树、黄荆树的枝和叶等八种。为了推广和技术指导,今年4——6月间,由蓼南公社除害灭病工作組对其中馬蓼草、苦楝树、黄荆树枝和叶进行灭蛆試驗。实驗証明:①用馬蓼草七斤放在十三担粪便里并充分攪拌,經过五天,全部蛆均死亡。②用黄荆子树枝和叶子四斤放在十二担粪便里,过三天去观察,蛆  相似文献   

3.
<正> 一、纠正下列药别字川贝也川草薢边血草篇蓄草仙毛仙茅野白薤白利卢藜芦白夕利白蒺藜必呈加毕澄茄必桃干瘪桃千万金子蔓荆子必甲鳖甲二、填写下列药物的正名木笔花辛夷铁苋菜血见愁蕺菜鱼腥草方八马钱子枣皮山茱萸山羌子红豆蔻四叶参羊乳根水红子川蓼子酸浆挂金灯广草广陵香三、填写下列品种的处方应付炒地榆地榆炭全瓜蒌皮1/3子2/3 甜茶  相似文献   

4.
水红花子为临床常用药,最早见于《名医别录》。水红花子的原植物荭草属于蓼科植物的一种,与蓼科植物其他品种形态、功用相似,导致古代荭草与蓼、水红花子与蓼实之间关系复杂,临床上长期存在混淆或混用。文章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文献,以考证水红花子的性味、功能、主治等内容,另收集古代关于水红花子的验方、医案,为临床应用水红花子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室前曾发现本省市售萹蓄有萹蓄、鸡眼草、长萼鸡眼草三种,經进行初步鉴别認为萹蓄属蓼种植物,而鸡眼草与长萼鸡眼草均属豆科植物。依照《本草綱目》萹蓄的記載,中葯中的萹蓄,当是属于蓼科的萹蓄,不能以豆科的鸡眼草及长萼鸡眼草也充萹蓄入药,并将这意見在本刊发表(1960年第九期“关于萹蓄的品种鉴别問题”)。最近复发現本省市售萹蓄又有两个品种,茲分述如下: 1.习見蓼Polygonum Plebeium R.Br.属蓼科(polygonaceae)植物。形态:匍匐草本,多分枝,枝有沟条,节間通常較叶为短。叶狭倒卵形、椭圓形至匙形,长达二厘米,  相似文献   

6.
古人所用之蓼有水蓼、青蓼、紫蓼、香蓼、马蓼等多种植物,既作药用也作菜食.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古籍,对水蓼及其近缘植物的名称、植物形态、图例、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及用法进行考证.结果证实,古籍中所载的水蓼、赶草、马蓼、毛蓼、紫蓼、香蓼分别为今之水蓼PolygonumhydropiperL.、红蓼Polygonumorien...  相似文献   

7.
辣蓼草又名水蓼,屬蓼科,多生于河滨水湿的地方。茎高四、五尺,叶長尖形,中部宽闊,茎上近稍处有柔輭的白色葺毛。八月間,开始于稍头开淡紅色如稍穗样的花;至九、十月間,其花盛开。花有辛味,叶及茎有苦濇味。其花及子和面作圆,即酿甜酒用的甜酒藥。  相似文献   

8.
三幅唐《天宝单方药图》考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启明 《中药材》2002,25(10):743-745
三幅唐《天宝单方药图》的原植物经考证:(1)水英图之原植物为蓼科的红蓼(荭草)Polygonum orientale L.及节蓼P.nodosum Pers.;(2)丽春草图之原植物为山茶科的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3)紫堇图之原植物为爵床科九头狮子草 Peristrophe japonica(Thunb.)Brem.。  相似文献   

9.
红蓼为蓼科植物荭草Polygonum orientaleL的全草,在《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别名天蓼。红蓼的成熟果实,又名水红花子,始载于1977年版《中国药典》,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1]。红蓼性味凉辛有毒,具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截疟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药具有抗急性心肌缺血,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头花蓼提取物中具有抗淋球菌活性有效部位的成分。方法采用药敏纸片法检测头花蓼提取物的不同部位对淋球菌的抑菌活性。并采用UPLC-TOF-MS对头花蓼提取物中具有抗淋球菌作用的有效部位进行鉴别。结果头花蓼醇提取物经特定的大孔树脂洗脱所获得的洗脱物中,35%甲醇洗脱物(部位F3)中含有可水解鞣质(三没食子酰葡萄糖),该部位具有良好的抗淋球菌作用。F2、F4~6有微弱的抑菌作用,而其他部位无抑菌作用。结论头花蓼提取物的35%甲醇洗脱物具有良好的抗淋球菌作用,其主要成分为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可能为头花蓼抗淋球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篇蓄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篇蓄Polygonum aviculare L.为蓼科Polygonaceae蓼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扁竹、竹节草、乌蓼、地蓼等,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篇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寒味苦,具有利尿、清热、杀虫之功效,主治热淋、黄疸、阴蚀、痔肿等症。在抗癌活性筛选中发现,其乙醇提取物可通过阻断皿病毒抗原的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的促进过程,为明确其抗肿瘤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2.
扛板归又名蛇不过、蛇倒退、蛇牙草、猫爪刺、犁头草、河白草、穿叶蓼。  相似文献   

13.
小萹蓄     
别名:细叶锅巴草。 基原: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腋花蓼Polygonum plebeium R.Br.的全草。 生长环境:荒野、田埂、路边。 云南分布:昆明、丽江、思茅。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2019,(4)
水红花子为临床常用药,在汉代就已有记载和使用。本研究通过查阅本草典籍中关于水红花子的记载,对水红花子的名称、来源进行本草考证。结果表明古代水红花子的原植物荭草与蓼之间关系复杂,直至民国时期仍有争议,导致水红花子与蓼实在临床上经常混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明确了水红花子的基原,而其与蓼实间的差别仍然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5.
卷茎蓼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靖  张朝凤  张勉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3):3165-3167
目的:研究蓼科何首乌属植物卷茎蓼Fallopia convolvulu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为蓼科蓼族的化学分类学研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以80%乙醇热回流提取,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等多种柱色谱技术以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1),木犀草素(2),金圣草素(3),芹菜素(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5),槲皮素-3-O-鼠李糖苷(6),N-反式-阿魏酰酪胺(7),loliolide(8),对羟基苯甲酸乙酯(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和正十六烷酸(12)。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卷茎蓼中分得,其中化合物6~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6.
红蓼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蓼为蓼科植物荭草Polygonum orientale L的全草,在《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别名天蓼。李时珍谓:“此蓼甚大,而花亦繁红,故日荭。”红蓼的成熟果实,又名水红化子,始载于1977年版《中国药典》,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红蓼性味凉辛有毒,具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械疟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痢疾,腹泻,吐泻转筋,水肿,脚气,痈疮疔疖,蛇虫咬伤,小儿疳积疝气,跌打损伤,疟疾。有文献报道:分别从红蓼的叶、果实和全草中分离得到黄酮类化合物,其全草中还分离得到木脂素类和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2012,(9)
目的:研究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富含黄酮活性组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RP-18及半制备HPLC等各种色谱技术对头花蓼富含黄酮活性组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头花蓼活性组分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分别鉴定为1-O-β-D-(6'-O-没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基-3-甲氧基-5-羟基苯(1)、5,7-二羟基色原酮(2)、鞣花酸(3)、杨梅苷(4)、陆地棉苷(5)、芦丁(6)、槲皮素-3-O-(2″-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3-O-(3″-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8)、槲皮苷(9)、山奈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10)、槲皮素-3-O-(2″-O-没食子酰基)-α-L-吡喃鼠李糖苷(11)、槲皮素-3-O-(3″-O-没食子酰基)-α-L-吡喃鼠李糖苷(12)、槲皮素(13)、山萘酚(14)。结论:头花蓼富含的黄酮活性组分主要含有黄酮醇及其苷类成分,这些成分可能是头花蓼的药效物质基础;其中化合物1、8和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头花蓼中首次分到。  相似文献   

18.
赤胫散     
正别名:草见血,血当归。基原:蓼科植物缺腰叶蓼Polygonum runcinatum Buch.-Ham.或华缺腰叶蓼Polygonum runcinatum Buch.-Ham.var.sinense Hems1.的全草。生长环境:生路边、沟渠、草丛等阴湿处或栽培。云南分布:全省各地。性味:酸苦微辛,寒。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相似文献   

19.
面神经麻痹     
<正> 笔者从一老农处获得秘方,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患者25例,除1例因于用药第2天自动即放弃治疗外,其余24例全部治愈,疗程短的3天,长的7~8天,一般为5天。药物及用法:蔟蓼草、鳝鱼血各适量。将蔟蓼草捣烂,取一半炒热备用.然后将鳝鱼血涂布于患侧面部(如左侧口眼歪斜则涂右侧面部,右侧口眼歪斜则涂左侧面  相似文献   

20.
风湿病、跌打损伤为常见、多发病。笔者在长期医疗实践中,自拟凤仙辣蓼煎薰洗,具有经济、方便、效好的特点,述之供同道参考。药物组成及用法凤仙辣蓼煎是由凤仙花和辣蓼两味药组成。凤仙花亦叫指甲草、急性子、指甲桃花等,城市乡村多裁培观赏。其性温平,味甘苦辛,有通经活血、散瘀止痛、软坚透骨之力。辣蓼亦叫水蓼、水蓼子。多生于水边或潮湿处。其性温味辛辣,有祛风利湿、清热解毒、消滞散瘀之效。二药合用祛风、除湿、活血散瘀,行滞止痛之力尤殊。取凤仙花(鲜草)15~30克,鲜辣蓼30~60克,水煎,先熏后洗。一日1~2次。凤仙草最少用量15~30克,必要时视病情面积大小可用到60克。冬季两味中药可用干品代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