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IL-23 在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方法:应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给予抗IL-23p19 单克隆抗体干预,计量抗原激发后小鼠搔鼻数量。应用HE 染色方法检测IL-23 对小鼠鼻黏膜炎症影响,应用ELISA 法检测小鼠灌洗液中IL-4、IFN-β及IL-17A 含量。应用PCR 方法检测鼻黏膜中FOXP3 的含量。结果:治疗后抗IL-23p19 抗体组小鼠搔鼻症状相对于抗体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与PBS 组比较,OVA 组小鼠鼻黏膜炎症细胞浸润明显(P<0.01),鼻腔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抗IL-23p19 抗体治疗后,小鼠鼻黏膜炎症细胞浸润显著降低(P<0.05),鼻腔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抗IL-23p19 抗体治疗后,IL-4 及IL-17A 含量较IgG 抗体对照组降低(P<0.05),IFN-β含量不变(P>0.05)。抗IL-23p19 抗体治疗后,FOXP3 含量较IgG 抗体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抗IL-23p19 抗体可有效治疗小鼠变应性鼻炎,其机制可能是抑制Th17 细胞的增殖并且促进调节性T 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对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黏膜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和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及Real Time-PCR方法检测ROS对小鼠鼻黏膜中galectin-9和tim-3表达影响,应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4、IL-5、IFN-γ含量。结果变应性鼻炎(AR)小鼠鼻黏膜中galectin-9和tim-3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罗格列酮及地塞米松治疗后galectin-9和tim-3的表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变应性鼻炎小鼠血清IL-4、IL-5含量明显升高,而IFN-γ含量明显减低;罗格列酮组和地塞米松组IL-4和IL-5含量较AR组降低,IFN-γ含量上调。结论罗格列酮抑制变应性鼻炎黏膜炎症反应,可能与降低鼻黏膜galectin-9和tim-3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lara细胞10 kD蛋白(CC10)对变应性鼻炎(AR)小鼠模型T细胞反应的作用。方法:卵清蛋白(OVA)免疫小鼠,建立AR模型,探讨CC10对AR的影响。最后1次鼻腔激发后评估小鼠鼻腔症状。收集鼻组织和鼻腔灌洗液(NLF),测定AR小鼠嗜酸性粒细胞、杯状细胞数及IL-5、IL-17、IL-10、TGF-β1、FOXP3水平。结果:激发期间给予CC10可显著减少AR小鼠搔鼻次数、嗜酸性粒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降低IL-5、IL-17水平(P<0.05),但可增加IL-10、TGF-β1和FOXP3表达(P<0.05)。结论:CC10可通过调控T细胞反应减轻AR小鼠鼻腔炎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介素17单克隆抗体(IL-17mAb)的不同给予剂量及方式在变应性鼻炎小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将48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B、 C、 D、 E、 F组,每组8只。分别于第0、 7、 14 d将20 μg卵清蛋白(OVA)加2 mg铝佐剂腹腔注射处理A、C、D、E及F组小鼠,间隔7 d,第22天开始进行鼻腔激发,每天每侧鼻孔各给予OVA 10 μl(共500 μg)滴鼻,连续7 d。A、C、D、E组小鼠于每次OVA鼻腔激发前1 h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0 ng IL-17mAb、500 ng IL-17mAb、5 μg IL-17mAb滴鼻,F组小鼠于每次OVA鼻腔激发前4 h给予5 μg IL-17mAb腹腔注射,B组小鼠于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及滴鼻。所有小鼠于最后1次激发后评估鼻部症状学变化,Diff-Quik染色观察鼻腔灌洗液(NLF)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NLF中IL-6、IL-10水平,鼻黏膜组织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肥大细胞。结果 4周末A组所有小鼠症状学评分均>5分,提示造模成功。F组小鼠的挠鼻及喷嚏次数均少于A组(P<0.05);F组小鼠N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血清IL-6水平低于A组,血清及NLF中IL-10水平均高于A组(P<0.05);E组小鼠血清中IL-10水平高于A组(P<0.05);A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数多于B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F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数少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数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的(5 μg)IL-17mAb腹腔注射处于激发阶段的变应性鼻炎小鼠促使小鼠变应性鼻炎症状明显减轻,鼻腔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促使变应性鼻炎小鼠血清中IL-6表达降低,血清中及鼻腔灌洗液中IL-10表达升高,因此推测这些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抑制Th17/促进Treg的分化,进而对变态反应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变应性鼻炎(AR)小鼠NK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R模型组、黄芪甲苷组。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表现、鼻黏膜炎症反应;ELISA法测定血清IL-4、IL-5、IFN-γ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NK细胞IL-4、IFN-γ表达;透射电镜等技术观察小鼠线粒体形态。结果:与AR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组小鼠鼻过敏症状、鼻黏膜炎症明显改善,血清IL-4、IL-5水平降低。黄芪甲苷干预后,OVA致敏小鼠NKp46细胞IL-4、p-Drp1(Ser616)阳性比率降低。同时,黄芪甲苷组小鼠鼻黏膜NK细胞线粒体管状形态较AR模型组有所恢复,线粒体长度明显增加。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通过调节Drp1活性,恢复线粒体动态平衡,抑制NK细胞的NK2分化偏移,发挥改善AR的效应。  相似文献   

6.
研究中药复方克鼻敏汤剂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用卵清蛋白致敏大鼠制作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并经灌胃克鼻敏进行预防性治疗。观察变应性鼻炎大鼠行为学改变;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鼻黏膜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总IgE、卵清蛋白特异性IgE和细胞因子IFN-γ、IL-2、IL-4及IL-5水平。结果发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克鼻敏治疗组行为学积分、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含量,IL-4和IL-5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血清IL-2和IFN-γ明显升高(P<0.01)。克鼻敏治疗组与药物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IFN-γ、IL-4和IL-5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克鼻敏治疗组行为学积分、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含量及IL-2水平均高于药物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克鼻敏治疗组与强的松治疗组比较各项观测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提示中药复方克鼻敏汤剂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表达,下调IgE的产生达到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股沟皮下注射法免疫治疗小鼠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可行性。方法:36只雌性BALB/c小鼠,6~8周龄,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包括A空白组、A模型组、A治疗组、B空白组、B模型组和B治疗组(A为腹股沟皮下注射,B为颈背部皮下注射)。卵清蛋白(Ovalbumin,OVA)AR模型建立成功后治疗组用OVA进行免疫治疗,隔天一次,共15次。鼻腔连续激发第7天时,进行小鼠AR症状评分,鼻黏膜变色酸2R染色统计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数,ELISA法检测血清OVA-s Ig E表达和鼻腔灌洗液中IL-4和IFN-γ表达,计算IFN-γ与IL-4比值。以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前,模型组和治疗组AR症状评分均大于5,治疗后,A治疗组AR症状评分小于5。A空白组、A模型组、A治疗组、B空白组、B模型组和B治疗组EOS数分别为0.78±0.31、21.60±2.90、10.43±2.56、0.83±0.46、22.44±3.39和23.40±4.24,A治疗组EOS数较A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治疗组EOS数与B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空白组OVA-s Ig E的表达为阴性,其余组为阳性;各组IFN-γ与IL-4比值分别为10.75±3.38、10.38±3.08、3.02±0.69、2.71±0.89、2.52±0.30和5.45±1.41,A治疗组IFN-γ与IL-4比值较A模型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B治疗组IFN-γ与IL-4比值与B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股沟皮下注射免疫治疗小鼠变应性鼻炎效果好,周期短,操作简单,可行性好,是特异性免疫治疗小鼠变应性鼻炎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对小鼠过敏性鼻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作为变应原,建立小鼠(BALB/c)过敏性鼻炎模型。电针(30 Hz)小鼠双侧迎香穴连续7 d,每天3次,每次10 min。HE染色检测鼻黏膜炎症反应。ELISA试剂盒检测血Ig E、白细胞介素IL-1β(IL-1β)和IL-10水平。结果腹腔注射OVA诱发BALB/c小鼠产生过敏性鼻炎,表现为喷嚏和搔鼻次数明显增多,鼻中隔黏膜炎性细胞数量增多,血Ig E、IL-1β和IL-10水平升高。电针明显抑制小鼠过敏性鼻炎,使喷嚏和搔鼻次数减少,鼻黏膜炎性细胞数量减少,血Ig E、IL-1β和IL-10水平降低。结论电针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小鼠过敏性鼻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亚单位流感疫苗对哮喘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将45只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PBS对照组、哮喘对照组、亚单位流感疫苗组。哮喘对照组与亚单位流感疫苗组小鼠于第0、7、14天,腹腔注射50μg鸡卵清蛋白(OVA)与2 mg氢氧化铝混合乳液,PBS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PBS。第21、28天,亚单位流感疫苗组小鼠分别被肌注0.1 m L及滴鼻40μL亚单位流感疫苗。此后,第42、43、44天,哮喘对照组、亚单位流感疫苗组小鼠被OVA雾化激发连续3 d。最后1次雾化48 h,眼球取血后处死小鼠并进行肺泡灌洗,收集的肺泡灌洗液(BALF)用于细胞计数及分类;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检测病理学变化,ELISA测定血清Ig E及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IL-5、IL-13水平。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哮喘对照组及亚单位流感疫苗组均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黏液分泌增多、血清及BALF中IFN-γ、IL-4、IL-5、IL-13水平均显著增高。然而,哮喘对照组与亚单位流感疫苗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亚单位流感疫苗接种于哮喘小鼠,不会加重哮喘症状,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硫酸脑苷酯活化Ⅱ型NKT细胞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硫酸脑苷酯治疗组和过继转移组,每组8只。对照组和哮喘组分别采用PBS和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硫酸脑苷酯治疗组和过继转移组采用OVA致敏,分别在激发前给予硫酸脑苷酯腹腔注射和硫酸脑苷酯活化的Ⅱ型NKT细胞尾静脉注射。分别采用HE和PAS染色检测肺组织学和气道杯状细胞;姬姆萨染色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各细胞分类计数;ELISA法检测血清OVA特异性IgE和BALF中IL-4、IL-5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肺Ⅱ型NKT细胞、IL-4+和IFN-γ+Ⅱ型NKT细胞的数量。结果:硫酸脑苷酯治疗组和过继转移组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和气道基底膜杯状细胞减少。硫酸脑苷酯治疗组和过继转移组小鼠BALF中嗜酸细胞百分比、血清OVA特异性IgE和BALF中IL-4、IL-5水平明显低于哮喘组(均P<0.05)。硫酸脑苷酯治疗组小鼠肺IL-4+和IFN-γ+Ⅱ型NKT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哮喘组(均P<0.01)。结论:硫酸脑苷酯可能通过活化Ⅱ型NKT细胞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γ-维生素E对变应性鼻炎大鼠(AR)Th1型和Th2型主要炎症因子的表达影响。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γ-维生素E组、AR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AR组和γ-维生素E采用卵白蛋白(OVA)联合A1(OH)_3致敏法建立AR大鼠模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γ-维生素E组于激发21d后,给予OVA的同时口服2.5mgγ-维生素E,连续7d;各组于给药后30min内观察各组大鼠临床表现,于最后一次激发后48h,取大鼠鼻腔分泌物,用ELISA试剂盒和Western-blot法检测IFN-γ、IL-17、IL-4和IL-5含量变化。结果 AR组大鼠均表现出打喷嚏、鼻痒和流鼻涕等AR的临床表现,而γ-维生素E组表现明显减轻。ELISA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AR组鼻腔分泌物中IFN-γ、IL-17、IL-4和IL-5含量和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γ-维生素E干预后,其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γ-维生素E减轻AR的临床表现可能与降低AR鼻腔分泌物中IFN-γ、IL-17、IL-4和IL-5的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L-17A抗体对小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IL-17A、RORγt、Foxp3 mRNA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以卵清蛋白致敏的Balb/c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作为实验组,同期以生理盐水替代作为对照组,使用IL-17A抗体治疗作为治疗组。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三组小鼠鼻黏膜中IL-17A、RORγt、Foxp3mRNA的含量。结果:实验组中RORγt以及IL-17AmRNA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组中RORγt以及IL-17AmRNA的含量均低于实验组(P<0.05)。而实验组中Foxp3 mRNA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治疗组中Foxp3 mRNA的含量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IL-17A抗体抑制变应性鼻炎鼠模型中IL-17A及RORγt mRNA水平并升高Foxp3 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断乳期小鼠后再感染的致病机制及免疫应答特点。方法3周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PBS对照组、成年期首次感染组、再感染组。首次和再次感染后检测各组小鼠体质量,感染后第7天处死小鼠,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病理切片HE染色后行肺组织炎症病理评分;ELISA法检测BALF中细胞因子(IFN-γ、IL-4、IL-5、IL-17A)的变化。结果 RSV感染后小鼠体质量明显降低,感染后第7天再感染组体质量下降较成年期首次感染组明显;再感染组BALF中的细胞总数、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均显著高于PBS对照组及成年期首次感染组;成年期首次感染组及再感染组肺组织炎症病理评分明显高于PBS对照组,而再感染组明显高于成年期首次感染组;成年期首次感染组BALF中的IFN-γ较PBS对照组明显增加,而IL-4、IL-5、IL-17A较PBS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再感染组BALF中的IL-4、IL-5、IL-17A较PBS对照组显著增加,而IFN-γ无明显变化。结论 RSV再感染后病情较初次感染进一步加重,提示RSV反复感染可能导致支气管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c-co-glycolic)acid,PLGA]包裹的卵清蛋白(OVA)纳米癌苗(POM)对哮喘小鼠的免疫治疗效果.方法 包裹不同剂量(低、中、高)的OVA纳米粒子和对照(OVA、空白纳米粒子、PBS)通过皮下注射给予小鼠,再用OVA进行致敏和激发,通过肺组织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测定BALF和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含量,观察小鼠呼吸道炎症和免疫学改变.结果 肺部组织学和BALF中细胞计数结果显示,与PBS对照组相比,OVA治疗组、中剂量和高剂量OVA纳米组的肺部嗜酸性浸润显著减轻,BALF中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显著减少.卸胞因子测定结果显示,与PBS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OVA纳米组的BALF和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显著升高,Ⅱ,4水平显著降低.OVA治疗组中IL-4水平显著下降,而IFN-γ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OVA纳米疫苗可预防哮喘嗜酸性气道炎症,其可能的机制之一是调节了过敏性哮喘的Th1/Th2失平衡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c-co-glycolic)acid,PLGA]包裹的卵清蛋白(OVA)纳米癌苗(POM)对哮喘小鼠的免疫治疗效果.方法 包裹不同剂量(低、中、高)的OVA纳米粒子和对照(OVA、空白纳米粒子、PBS)通过皮下注射给予小鼠,再用OVA进行致敏和激发,通过肺组织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测定BALF和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含量,观察小鼠呼吸道炎症和免疫学改变.结果 肺部组织学和BALF中细胞计数结果显示,与PBS对照组相比,OVA治疗组、中剂量和高剂量OVA纳米组的肺部嗜酸性浸润显著减轻,BALF中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显著减少.卸胞因子测定结果显示,与PBS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OVA纳米组的BALF和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显著升高,Ⅱ,4水平显著降低.OVA治疗组中IL-4水平显著下降,而IFN-γ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OVA纳米疫苗可预防哮喘嗜酸性气道炎症,其可能的机制之一是调节了过敏性哮喘的Th1/Th2失平衡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免疫刺激序列Cp G寡聚脱氧核苷酸(Cp G-ODN)鼻内应用与皮下注射对变应性联合气道疾病(ACAD)模型小鼠下气道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30只清洁级雌性BALB/c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变应性鼻炎组(AR组)、变应性联合气道疾病组(ACAD组)、变应性联合气道疾病Cp G-ODN鼻内滴入组(Cp G i.n.组)和变应性联合气道疾病Cp G-ODN皮下注射组(Cp G i.d.组)。实验组动物依次进行腹腔卵白蛋白(OVA)和氢氧化铝凝胶基础致敏和3次鼻腔激发,此后OVA或生理盐水(NS)雾化气道激发,正常对照组则给予NS。Cp G i.n.组和Cp G i.d.组分别给予10.0μg Cp G-ODN滴鼻和皮下注射,其它组给予NS滴鼻或皮下注射。观察Cp GODN干预后对鼻腔及下气道病理变化及评分,并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行白细胞分类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LISA法测定BALF和脾脏中细胞因子IL-4、IL-5、IL-13和IFN-γ,以及血清OVA特异性Ig E。结果:炎症细胞浸润评分示ACAD组小鼠肺部的病理改变程度高于control组和AR组(P0.01);Cp G i.n.组炎症评分较ACAD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而Cp G i.d.组炎症评分较ACAD组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 G i.n.组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EOS绝对值计数、EOS百分比、BALF和脾脏淋巴细胞上清液中Th2细胞因子较ACAD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Cp G i.d.组上述指标略低于ACA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Cp G i.n.组血清的OVA特异性Ig E较ACAD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而Cp G i.d.组与ACAD组比较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Cp G-ODN可通过抑制变应性鼻炎而抑制变应性联合气道疾病小鼠的下气道炎性反应,鼻内应用可能较皮下注射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卵白蛋白(OVA)引起的Th1/Th2平衡偏移对新生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和神经发生的影响,及将其应用于神经免疫相关实验研究的可行性。方法将新生C57BJ/6小鼠随机分为OVA处理组和PBS对照组。用卵白蛋白(OVA)塑造Th1/Th2平衡偏移小鼠模型。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海马依赖的学习记忆功能;ELISA法测血清和海马组织的IFN-γ,IL-4以及海马的BDNF水平;免疫荧光组化检测小鼠的神经发生。结果 OVA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神经发生及海马BDNF水平低于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小鼠血清和海马的IFN-γ和IL-4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且OVA组小鼠血清和海马中IFN-γ/IL-4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VA致敏导致新生小鼠Th1/Th2平衡向Th2偏移,削弱了其学习记忆功能,降低了小鼠的神经发生;OVA不适合作为神经免疫相关研究实验中的空白对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过敏性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30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及孟鲁司特组,每组10只.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气道纤维化;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4、IFN-γ、IL-9和OVA特异IgE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OX40L蛋白表达;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肺组织TRAF6、IL-9和IL-9R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明显,纤维化增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4、IL-9和OVA特异IgE含量增加,IFN-γ含量降低,OX40L、TRAF6、IL-9和IL-9R表达水平升高.孟鲁司特改善肺组织形态,降低肺组织气道纤维化,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4、IL-9和OVA特异IgE含量,增加IFN-γ含量,降低OX40L、TRAF6、IL-9和IL-9R表达水平.结论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改善过敏性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和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OX40L和Th9细胞相关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对致敏小鼠气道炎症和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鸡卵白蛋白(OVA)组、RSV组、OVA/RSV组;应用OVA腹腔注射致敏、OVA气道雾化结合RSV滴鼻激发哮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作细胞分类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BALF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L-5、干扰素(IFN)-γ含量;苏木精-依红(HE)染色观察肺病理变化;采用三色光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气管旁淋巴结(PBLN)中CD4^+、CD8^+T细胞及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IL-5表达与TH2/TH1、Tc2/Tc1比值变化.结果(1)BALF中细胞总数及分类:与OVA组比较,OVA/RSV组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均明显增加(分别P<0.01);与RSV组比较,OVA/RSV组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加(分别P<0.01).(2)BALF上清中细胞因子含量:与OVA组比较,OVA/RSV组IFN-γ、IL-4、IL-5含量均明显升高(分别P<0.01);与RSV组比较,OVA/RSV组IFN-γ无明显变化,而IL-4、IL-5显著上升(分别P<0.01).(3)肺组织病理:OVA/RSV组与其他各组比较气道黏膜增厚,管腔狭窄、收缩,上皮破坏,管壁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加重.(4)PBLN中CD4^+(WN-γ^+、IL-4^+、IL-5^+)、CD8^+(IFN-γ^+、IL-4^+、IL-5^+)T细胞各占CD3^+T细胞百分比及TH2/TH1、Tc2/Tc1比值变化:与OVA组比较,OVA/RSV组CD8^+(IFN-γ^+、IL-4^+、IL-05^+)T细胞百分比、Tc2/Tc1比值增加(分别P<0.01),TH2/TH1比值无明显变化.与RSV组比较,OVA/RSV组CD4^+(IL-4^+、IL-5^+)T细胞、TH2/TH1比值、CD8^+(IL-4^+、IL-5^+)T细胞、Tc2/Tc1比值均明显上升(分别P<0.01).结论(1)OVA致敏小鼠RSV感染后可明显加重气道炎症,TH2、TH1型炎症均加强,且以TH2型炎症加重为主.(2)OVA致敏小鼠RSV感染后可引起CD8^+T细胞数量及功能改变,即由产生IFN-γ^+为特征的Tc1细胞向产生IL-4^+、IL-5^+为特征Tc2细胞转化,并可能与气道内IL-4、IL-5升高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大量募集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哮喘小鼠恒定自然杀伤T细胞(iNKT细胞)联合卵清蛋白(OVA)对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s)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野生型BLAB/c小鼠BMDCs,分别与哮喘小鼠脾脏iNKT细胞联合OVA(iNKT细胞联合OVA组)、脂多糖(LPS组)、iNKT细胞联合PBS(iNKT细胞联合PBS组)、OVA(OVA组)或PBS(PBS组)共培养20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BMDCs表面分子MHC-II、CD80、CD86和CD40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2(IL-12)p70、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的水平;取各组共培养后的BMDCs,与DO11.10转基因小鼠脾CD4~+ T细胞共培养48 h,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iNKT细胞联合OVA组BMDCs表面分子MHC-II、CD80、CD86和CD40及培养上清液IL-12 p70、IL-6和TNF-α水平与LP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但明显高于iNKT细胞联合PBS组、OVA组和PBS组(P0.05或P0.01);iNKT细胞联合OVA组BMDCs与DO11.10 CD4~+ T细胞共培养上清液IL-4水平与LP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但明显高于iNKT细胞联合PBS组、OVA组和PBS组(P0.01)。结论:存在OVA时,iNKT细胞可以诱导BMDCs表型和功能的免疫原性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