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1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SAQ总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SAQ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躯体功能恢复情况,降低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中医营养支持管理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中医营养支持管理结合综合护理干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总满意率、疾病相关认知优良率、管理措施实施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各项目营养指标、负面情绪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疾病相关认知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措施实施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各项目营养指标、负面情绪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措施实施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各项目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负面情绪量表测定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患者应用中医营养支持管理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改善机体营养指标与负面情绪,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进而使患者对护理管理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13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5),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护理的干预措施,比较观察两组护理治疗后患者疼痛、焦虑的变化,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疗效等。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护理,疼痛和焦虑均有所缓解,且观察组的缓解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护理的总满意度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7.7%和96.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4.6%和83.1%,P0.05)。结论: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11)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穴位按摩、穴位贴敷预防老年卧床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预防便秘护理及指导,观察组予耳穴压豆、穴位按摩、穴位贴敷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56.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穴位按摩对于预防便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6,(5)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98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加行中医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有助于加快AP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周广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17):120-1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6min步行距离测定;同时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心功能评定结果。结果: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6min步行距离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亦明显延长(P0.05)。同时,对患者的心功能评定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双足与保健》2017,(15)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笔者随机选取了2015年3月—2017年4月期间于该院进行治疗的老年糖尿病足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该160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手段,具体包括心理护理、血糖控制、饮食干预、服用抗生素和病足护理几种方法 ,分析经护理后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血压情况、创口愈合情况等疾病治疗效果。结果经护理后,所有患者的疾病症状均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和改善,其中153例患者治愈,其余7例患者转至门诊治疗。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手段能够有效针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疾病症状和心理情况,对其疾病的治疗有着积极作用,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老年糖尿病足患者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抽选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医治的老年糖尿病足患者(64例)做研究,随机分为乙组(32例)、甲组(32例)。乙组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甲组加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疗效、血糖水平、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结果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均小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小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物质生活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健康评分、躯体健康评分均大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足患者中,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疗效、生活质量,并且有效改善血糖水平和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2.
刘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6):2960-2961
<正>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在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的基础上,由于足外伤、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等引起的严重下肢病变的总称。本院在采用降糖药、活血通络药物以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该病的病因病机,通过中医辨证,实施综合中医护理干预方法,对0级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6,(3)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结果:护理后,试验组的ESS评分较对照组提高,空腹血糖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患者恢复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原则将70例于2019年3月-2020年2月在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接收治疗的恢复期精神分裂患者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不同护理,观察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 相似文献
15.
张华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10):115-1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肝癌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9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评分,干预后两组得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马秋红 《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2021,(7):103-104
目的 研究中医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方法 抽取2018年12月~2020年6月期间在聊城市茌平区中医医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36例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比分析组间患者服务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心绞痛临床效果。方法:对选取的10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药物常规治疗。在护理上,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中医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心绞痛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8.
《双足与保健》2019,(18)
目的利用综合护理干预治疗方式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7月—2019年3月总共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实验,将实验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实验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实验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治疗。结果两组实验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67%、93.33%,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验患者的治疗效果要好于对照组。结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治疗方式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比常规的临床干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调整患者治疗心态,促进患者病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8例符合临床路径入径标准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进行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日、满意度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日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路径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的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急剧心肌缺血缺氧的临床症候,常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阻塞,使局部心肌血流量明显减少,导致患者出现缺血性疼痛。2008-06—2011-12,笔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6例,并与常规护理治疗6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