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脾清化方对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患者临床疗效及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尿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影响,探讨“脾虚湿热”对加重慢性肾衰进展的机理。方法将106例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针对慢性肾衰加重因素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清化方治疗。疗程60天。结果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IL-6、尿TGF-β,使IL-2有显著的增加。结论早中期慢性肾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清化方,能改善患者的肾功能,降低蛋白尿“。湿热”作为加重CRF的影响因素,与高度表达的细胞生长因子和代表炎症的白介素对肾组织的损害有关,而“脾虚”与IL-2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2.
王阳  蔡之幸  李丽  陈越 《中成药》2021,(5):1199-1202
目的 观察健脾清化方对脾虚湿热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1例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27例)、健脾清化方组(26例)、联合用药组(28例),给予相应药物,疗程12周.检测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晨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24 h尿蛋白定量、尿TGF-β1、血清hs-CRP变化.结果 治疗后,3组血肌酐、晨尿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脾清化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接受优质低蛋白饮食,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纠正贫血,控制血压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健脾清化方.结果:健脾清化方治疗慢性肾衰竭证属脾虚湿热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cr、BUN、24h尿蛋白都有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清化方不仅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表现为脾虚湿热型患者取得较显著的临床疗效,而且能明显改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  相似文献   

4.
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衰患者2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衰(CRF)是所有进展性肾脏疾病的最终结局,随着各种继发性肾脏病的增加,慢性肾衰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如何有效地治疗慢性肾衰,加强慢性肾衰患者肾保护作用.延缓病程进展,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采用健睥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衰2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衰患者肾功能与免疫学改善情况。方法:将68例辨证脾肾阳虚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自拟健脾益肾丸剂,观察用药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肾功能与免疫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等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G、IgM及补体C3水平上升幅度也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益肾方能显著改善慢性肾衰患者肾功能,提高患者免疫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功能衰竭指因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功能损害,生物体内环境稳定状况不能维持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健脾清化法是一种从脾论治慢性肾衰的方法。通过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总结,该治法对延缓慢性肾衰的机理涉及改善临床症状及肾功能,调节细胞免疫,减轻肾脏纤维化,改善微炎症状态及肾性贫血等方面,且副作用较小,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优势,显示出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肾衰方治疗慢性肾衰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肾衰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根据病情选择降压、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并口服中药肾衰方加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血肌酐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9%,对照组为46.6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红蛋白较对照组升高明显,血肌酐、血尿素氮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从整体、多靶点、多融点、远期疗效证明解毒泄浊的肾衰方的优势,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确实有效,从而探索延缓慢性肾衰进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减健脾清化方联合干扰素治疗脾虚湿盛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针抗病毒治疗及基础护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清化方,每日1剂,分2次服,疗程共24周。结果:治疗前后比较表明,两组对患者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便溏或黏滞不畅、腹胀、气短乏力等症状均有肯定的疗效,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为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应答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相对提升粒细胞的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清化方联合干扰素可改善脾虚湿盛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证候积分,改善肝功能,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降低干扰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清化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竭(CKD3期)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竭CKD3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健脾清化汤。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肌酐(Scr)、核因子kB(NF-kB)、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膝酸软、恶心呕吐、身重困倦、脘腹胀满、口干口苦积分及总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食少纳呆、口干口苦积分外,其余分项积分及总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气短懒言、食少纳呆积分及总积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Scr、CRP、NF-k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Scr、CRP、NF-k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GFR、ALB、PAB、T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GFR、ALB、PAB、T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清化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竭(CKD3期),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微炎症及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0.
肾衰方为主配合外治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9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扶正解毒、化瘀、泄浊、利湿法组成的肾衰方为主、结合外治法治疗慢性肾衰97例,有效率88.7%;对照组51例,有效率62.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以肾衰方为主治疗有效的病例,经长期随访,部分肾功能Ⅲ级和Ⅲ级以上的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健脾清热化湿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前后肠镜改变的观察,来评析健脾清热化湿方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随机排列表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例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予以健脾清热化湿方;对照组30例,予以柳氮磺胺吡啶(SASP).疗程均为3个月,结束后复查肠镜.结果:健脾清热化湿方对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具有明显改善的作用,总有效率达90%,其临床疗效与SASP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对腹痛、粘液便等单项症状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部分病例前后肠镜复查结果发现,健脾清热化湿方对改善肠道炎症,修复肠粘膜有较好的作用;结论:健脾清热化湿方能明显改善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改善肠道炎症、修复肠粘膜溃疡的作用;该方为中药汤剂,服用方便,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益肾方对慢性肾衰患者蛋白尿、高血压及肌酐清除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5例辨证脾肾阳虚型慢性肾衰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予以健脾益肾方及降压、纠正贫血等对症治疗;对照组41例,予以安慰剂治疗及对症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压和肌酐清除率(Ccr).结果:健脾益肾方治疗组能有效降低慢性肾衰患者尿蛋白,减缓肌酐清除率的下降(P<0.05).结论:健脾益肾方对慢性肾衰患者有较好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邱澄清 《中医药导报》2001,7(11):550-551
作者采用自拟疏肝健脾方治疗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肝郁脾虚证 4 3例 ,并与乙肝灵冲剂治疗的 4 0例作了对比。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 1 9例 ,有效 1 6例 ,无效 8例 ,总有效率 81 .39% ;对照组基本治愈 7例 ,有效 1 2例 ,无效 2 1例 ,总有效率 4 7.5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提示该方对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疏肝健脾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4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采用自拟疏肝健脾方治疗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肝郁脾虚证43例,并与乙肝灵冲剂治疗的40例作了对比。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19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1.39%;对照组基本治愈7例,有效12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47.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该方对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清热方治疗脾虚湿热型糖尿病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健脾化湿清热方,并设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总有效率86%,与对照组比较其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和总有效率(76%)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健脾化湿清热方有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并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拟健脾利湿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于西药常规治疗基础加服自拟健脾利湿汤加减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尿素氮、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尿酸水平均明显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拟健脾利湿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可明显降低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尿酸水平,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说明自拟健脾利湿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6月来我院肛肠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秦肠溶片,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同时口服自拟健脾方。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及IL-10含量,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及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7%,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结论:自拟健脾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脾虚型慢性脾胃病患者采用祛痰健脾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脾虚型慢性脾胃病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痰健脾方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95.3%)、不良反应率(4.7%)及MAD、SOD及Na+-K+-ATPase活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虚型慢性脾胃病患者于临床治疗时于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予以祛痰健脾方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脾方联合干扰素治疗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脾虚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健脾方合干扰素,对照组予干扰素,治疗6月。结果:治疗组患者大部分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两组ALT的复常率分别为83.3%和60.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DNA对数均值变化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方联合干扰素对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脾清肠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设治疗组30例运用健脾清肠方治疗,对照组30例用固本益肠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8周。结果治疗组的症状总改善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健脾清肠方对腹痛、便次症状的改善率分别为30.0%和16.7%,高于对照组的10.0%和0%(P<0.05),且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健脾清肠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