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背景:大剂量化疗药物可造成严重的骨髓损伤,除药物治疗外,干细胞移植已越来越多的用于骨髓损伤的治疗。 目的:观察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顺铂所致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雌性ICR小鼠被随机分为3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小鼠腹腔注射顺铂诱导ICR小鼠制备骨髓抑制模型,建模后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小鼠尾静脉注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3.0×105/g,空白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PBS。 结果与结论:连续给予顺铂7 d后,ICR小鼠体质量明显降低,但模型组与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模型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单个核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等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P < 0.01),于首次给顺铂后第21天开始恢复。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外周血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提前7 d开始恢复,第21天时,已接近或达到空白组水平;与空白组相比,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的一两天及移植后的2周出现了一过性的白细胞增高和血小板数增加。第24天,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小鼠股骨髓腔冲洗液有核细胞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 < 0.05),骨髓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也显示,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小鼠股骨骨髓组织结构明显改善,与空白组相似,骨髓细胞数明显增多,可见较多的巨核细胞,且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后2周,骨髓组织可见分布较广的小鼠抗人核单克隆抗体-FITC阳性的移植细胞定植。以上结果表明,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较早地改善顺铂所致骨髓抑制小鼠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2.
背景:由于人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方面的优点,近年来已成为干细胞研究的热点。 目的:分析鉴定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和羊膜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其作为皮肤种子细胞在三维气液培养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中的应用情况。 方法:用胰酶胶原酶多步消化法获取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和羊膜上皮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鉴定两种细胞的表面分子标记、干细胞特性、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相似性,并利用两种细胞为种子细胞以鼠Ⅰ型胶原为基质进行三维气液培养。 结果与结论:①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培养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和羊膜上皮细胞均高表达CD90、CD73、CD105,不表达造血干细胞标志CD34以及MHC-Ⅱ类分子HLA-DR。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到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干细胞特性基因CMCY和NANOG,羊膜上皮细胞表达干细胞特性基因CMCY和 KLF4,两种细胞均有干细胞特性。③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特性基因K19、β1-integrin、K8,羊膜上皮细胞表达K19、β1-integrin、K5、K8,免疫荧光染色见羊膜上皮细胞表达与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相关的的特性蛋白K14,说明羊膜上皮细胞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更具相似性, 在特定条件下更易于分化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④利用两种细胞成功构建组织工程皮肤,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显示其具有一定的皮肤结构,且羊膜上皮细胞发生了初步分化。以上结果说明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与羊膜上皮细胞通过三维培养构建人皮肤组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BACKGROUND:Recent researches have reported th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can be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kidney injury, and human amnion-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ave a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in repairing other tissues and organs injury.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human amnion-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on cisplatin-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 METHODS:Human amnion-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ere isolated, cultured and identified in vitro. Male ICR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ormal control group, model group, human amnion-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group, and mices in the model group and human amnion-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group were used to establish acute kidney injury models. In the human amnion-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group, 0.3 mL human amnion-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1.0×1010/L were injected into the mice via tail vein at 8 days; mice in the model group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 were injected with normal saline in the same dose. RESULTS AND CONCLUSION:At 17 days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cisplatin-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 model by human amnion-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renal function examin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the blood urea nitrogen and serum creatinine levels in human amnion-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reached to the levels in normal control group.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results showed the clear and complete rena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with rich tubules in the human amnion-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group, the integrity and structure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mice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but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human amnion-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en 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At 7 days after human amnion-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double labeling immunofluorescence results showed there was a large number of humanamnion-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olonization and distributionin in the nephridial tissue, a few MAB1281-FITC positive cells derived from human amnion-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lso found in the epithelium of kidney tubules. The human amnion-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coul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acute kidney injury.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离提纯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剥去38~40周孕妇剖腹产术后羊膜,用消化酶消化后制备人羊膜间充质细胞(hAMCs)悬浮液。利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从hAMCs中分离提纯干细胞(hAMC-SP细胞),并对于细胞抗原进行鉴定。结果从hAMCs中分离的hAMC-SP细胞,约占AMCs总数的0.3%。传代培养4~10代后的hAMC-SP细胞表达Nestin、Vimentin、整合素家属成员(CD49b、CD49c、CD49d、CD49e)、CD9、CD13、CD19、CD29、CD44、CD46、CD51、CD59、CD166及干细胞相关的Oct-3/4抗原。HLA-ABC、TRA-1-81及SSEA-4为弱表达;相反CD34、CD45、CD117、CD56、CD90、CD105、CD106、CD133、Fit-1、Musashi 1及HLA-DR无阳性结果,同样TRA-1-60及SSEA-3也表达阴性。体外转化实验表示hAMC-SP细胞在琼脂糖培养基上不形成细胞集落,但阳性对照组的HepG2形成多数细胞集落。结论hAMC-SP细胞表面标记符合骨髓及脂肪间充质等来源的干细胞特点;hAMC-SP细胞迅速而稳定扩增,无致瘤性。由于来源充足,hAMC-SP细胞在消除HLA-ABC阳性细胞亚群下,同种异体移植在内的广泛的再生医学领域中能成为理想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DCs)作为体内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在较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由于其强大的自我修复、抑制炎症以及免疫调节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表明MSCs能通过影响DCs的成熟及功能,达到缓解疾病的目的.通过对MSCs调节DCs功能调节的深入研究有望取得疾病治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背景: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促进皮肤创伤的愈合。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经分离、鉴定并培养至第3代。细胞经过不同浓度的表皮生长因子处理后,用MTT法测量吸光度值从而计算出细胞存活率,通过计数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测定表皮生长因子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并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抑制剂AG1478及PI3K的抑制剂LY294002检测其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处理后细胞的吸光度值升高1.55倍,穿过膜的数量增高1.5倍;AG1478、LY294002对表皮生长因子引起的迁移有抑制作用。提示表皮生长因子处理后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均增强,迁移与EGFR-PI3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但在培养过程中发现干细胞增殖的数量不足。 目的:为了获得足够数量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观察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培养的生长情况及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情况。 方法:将两个不同胎盘来源的羊膜分离培养、混合,采用细胞分离和培养技术获取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分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后传代培养,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分化。当细胞传至第3代时,随机取培养的6份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半量)为A组,6份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半量)为B组,将A、B组各剩余的半量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混合为C组。3组细胞浓度均为1.0×107 L-1。以活细胞计数和MTT比色法比较3组细胞扩增数量,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巢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混合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之间有互相促增殖的作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可朔性,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可表达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巢蛋白。  相似文献   

8.
背景:干细胞移植治疗为许多疑难疾病带来了希望,但移植细胞存活数量少及分泌功能差,很难发挥治疗效用,致使该技术在临床应用受阻.低氧预处理可有效改善植入细胞的增殖活性、抗凋亡能力、分泌功能等生物学特性,因而,低氧预处理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有望在组织损伤修复中发挥更好的治疗作用.目的:探讨低氧预处理对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  相似文献   

9.
背景:成体干细胞在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分步诱导下的神经分化,尚少见报道。 目的:探索天然膜样细胞外基质加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作用下,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的神经分化情况。 方法:健康人羊膜分离培养羊膜间充质干细胞,酶、化学方法制作膜样细胞外基质并检测其生物相容性。将细胞分为2组,实验组细胞接种在包被膜样基质玻片的24孔板中,更换不同培养基分步诱导分化;对照组去除膜样基质,其余方法同实验组。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兔抗人突触蛋白表达升高,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降低,兔抗人突触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升高,其余无明显变化。第1代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程度表达胚胎干细胞和神经祖细胞标志,诱导后实验组各转录因子均有变化。说明实验所用方法提取的细胞外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促进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分化过程中的突触成熟,分步诱导的方法可以使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运动神经元前体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一个胎盘羊膜的面积约600 cm2,羊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即取材于胎盘上的羊膜。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的体外分离培养人羊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采用胰酶和直接贴壁相结合的方法分离获取人羊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分析传代第5代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第5 代细胞表面标志表达和检测细胞周期。取传代第4 代细胞行体外成骨细胞诱导和成脂诱导,冻存第4代细胞6个月后复苏,计数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并绘制复苏细胞生长曲线。 结果与结论:原代接种后第9天有少许细胞爬出,15 d左右细胞达80%-90%融合,细胞以梭形为主。细胞传代后,细胞形态均一,螺旋状排列。传代细胞潜伏期48 h,对数增殖期4 d左右,对数增殖期后进入平台期。间充质干细胞表面CD34、CD14、CD19、CD45、HLA-DR 呈阴性表达,CD73、CD105、CD90 呈阳性表达。茜素红染色及油红O染色阳性,证实具有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检测,S期占28%。冻存复苏后细胞存活率达 90% 以上,且与未冻存传代细胞具有相同的生长特性。结果证实实验成功地建立了一种简化的人羊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大量扩增的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1.
背景:胎盘组织作为寻找人类间充质干细胞的新来源,已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研究热点。从胎盘组织中羊膜层分离、培养细胞,因其来源广泛、不受伦理限制等优越性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观察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及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用酶消化法从羊膜中分离和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形态的均一性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以鉴定纯度。应用DMEM-LG+20g/LDMSO+100μmol/LBHA+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分化,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诱导后的细胞。结果与结论:可从羊膜组织成功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贴壁生长,在体外短期内可以稳定增殖和传代。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表面标志,体外可以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荧光染色均为阳性。提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分离培养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羊膜组织可以作为干细胞研究以及神经组织疾病细胞治疗的一个全新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对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酶消化法分离培养hAMSC,采用荧光团标记的小鼠抗人单克隆抗体结合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抗原;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培养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和阶段特异表达抗原4(SSEA-4)的表达;分离培养hAMSC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将刀豆蛋白(ConA)刺激的淋巴细胞与1×104、5×104、1×105个hAMSC进行共培养。CCK-8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IFN-γ的水平。结果5μg/mLConA能够引起淋巴细胞增殖;共培养条件下,hAMSC能够抑制ConA引起的淋巴细胞增殖,且随着hAMSC的数量增加,抑制效果更明显。培养72h后,CCK-8法结果表明,单纯ConA刺激后淋巴细胞数显著高于共培养细胞。选择抑制效果最佳的组别1×106个淋巴细胞与1×105个hAMSC共培养,ELISA测定1×105个hAMSC对淋巴细胞抑制72h后,上清液中IFN-γ分泌,共培养细胞上清液中IFN-γ水平显著低于单纯ConA刺激细胞。结论hAMSC能在体外抑制ConA引起的淋巴细胞增殖并减少IFN-γ分泌。  相似文献   

13.
人羊膜间充质细胞源自胎盘羊膜组织,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在不同生长因子的调节下,人羊膜间充质细胞可分化成内、中、外三个胚层来源的细胞,如神经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肝样细胞等。并且人羊膜间充质细胞具有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强的扩增能力和免疫原性低等优势,在组织工程及细胞替代治疗等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人羊膜间充质细胞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及多向分化潜能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NK细胞可以不用预先致敏即可以非MHC限制性方式杀伤靶细胞,在抗感染及抗肿瘤转移的早期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脐带血(CB)中的NK细胞活性低于成人外周血的NK细胞活性,有观点认为CB的NK细胞功能低下,是因为这些细胞为“原始”(naive)的细胞,无反应性之故;已有实验发现CB的NK细胞缺乏CD57抗原,而成人NK细胞却有50%~60%表达该抗原,此外CB中存在的CD7+NK细胞只有在受到激活后才具有杀伤力,这些均支持了上述观点。该文研究了CB细胞在缺乏HLA表达情况下的杀伤能力,以便确定其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DNA特异性荧光染料Hoechst dye No 33342(H33342)标记肿瘤细胞技术,建立了自动微量荧光分析法,检测NK细胞和单核细胞介导的杀伤效应。结果表明,损伤的靶细胞其DNA断裂后释放到上清液中,采用微量荧光仪可定量测定上清液中的荧光强度。效应细胞的杀伤活性与靶细胞释放的荧光强度呈正相关性。此外,该法的检测敏感性与经典的~(51)Cr释放法基本相似,是检测细胞杀伤活性的一种新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其下游的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在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免疫抑制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骨髓来源的MSCs和DCs按1∶10比例共培养,在共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IL-10、IL-10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NA)和JAK抑制剂(AG490)干预。ELISA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IL-10和IL-12水平的变化;流式检测DCs表面分子标志物CD80、CD86、OX62及MHC-II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JAK1,(P-)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在体外分离和培养MSCs和DCs并得到流式鉴定证实。MSCs与DCs培养后上清液分泌IL-10水平明显升高。MSCs处理后DCs没有典型的成熟DCs表面标志,CD80、CD86、MHC-II及OX62的表达下降,IL-12分泌的水平也降低。实验中还发现外源性IL-10加到共培养板IL-10水平增加而IL-12水平减少,DCs的表面标志物表达下降,而加入IL-10NA与IL-10恰恰表现了相反的作用效果。加入JAK抑制剂(AG490)到共培养板后,IL-10分泌和(P-)JAK1和(P-)STAT3表达明显下降。结论大鼠骨髓来源的MSCs能抑制DCs成熟和功能,可能是通过IL-10和JAK1/STAT3信号转导通路来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7.
用IL-2诱导出LAK,能产生对肿瘤靶细胞的破坏作用。NK细胞是LAK的主要前体细胞,二者细胞毒作用的特点相同。本文检测了外周血多形核中粒细胞(PMN)对LAK、NK 细胞毒作用的影响。体外低浓度IL-2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成LAK 细胞,对M14瘤株进行释放~(51)Cr的细胞毒试验。在此试验中加入PMN,观察到LAK 的细胞毒作用明显受到抑制,且随  相似文献   

18.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通过旁分泌机制改变周围区微环境,通过促进血管新生、抑制细胞凋亡和维护自主神经功能稳定等作用,可用于治疗肺功能严重损害。目的:通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观察其对实验性肺气肿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24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健康对照组、模型组及实验组,后两组烟熏加气管内滴注猪胰弹性蛋白酶法建立肺气肿模型。建模后大鼠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移植后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数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肺泡壁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实验组大鼠的肺组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气肿病理改变,实验组较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及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抑制实验性肺气肿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改善了肺气肿病理学,对肺气肿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一种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的无血清培养方法.方法 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两步消化法分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用含1×ITS、0.5%人血清白蛋白、10 ng/mL bFGF、100μg/mL L-ascorbic acid、100 U/mL青链霉素及2.5μg/mL两性霉素B的DMEM/F12无血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MO)呼吸爆发过程中产生的反应性氮代谢物(RNM)、反应性氧代谢物(ROM)的情况及其对NK细胞抗K562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在NK+K562混合细胞培养体系中,观察加入MO或/和IL-2/PHA前后RNM、ROM产量、KIR及TNF-β、IFN-γ产量的相应变化。再观察加入二氢氯组胺、硫普罗宁后上述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在NK+K562混合培养体系中,加入IL-2/PHA后,KIR逐渐升高;当按E/MO=10/2、10/5、10/10比例加入MO后,RNM、ROM产量随着MO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TNF-β、IFN-γ的产量和KIR反而降低。对K562细胞数量作偏相关分析,RNM与KIR的负相关系数大于ROM。②加入药物后,ROM产量明显下降,KIR和TNF-β、IFN-γ产量明显升高,硫普罗宁还降低RNM的产量,但二氢氯组胺无效。结论①MO可通过产生ROM、RNM降低NK细胞的活性,抑制NK细胞抗K562细胞效应;②RNM对NK细胞的影响可能比ROM更强。③硫普罗宁通过清除ROM、RNM,可逆转MO对NK细胞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