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GABAA受体是否参与地西泮的缺血后脑保护作用。SD雄性大鼠24只,用光化学法制作脑梗死模型。根据给药的不同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地西泮组腹腔注射地西泮10mg/kg;地西泮+bicuculline组腹腔注射地西泮10mg/kg和bicuculline2.1mg/kg;bicuculline组腹腔单独注射bicuculline2.1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从术前24h开始注射,每8h一次,直至处死。术后动物存活24h,然后在深麻下灌流固定、取脑、切片。在Nissl染色的切片上计算最大脑梗死面积,用TUNEL染色计数梗死区凋亡细胞数。地西泮组最大脑梗死面积和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其它三组(P<0.01)。地西泮的脑保护作用可被GABAA受体拮抗剂bicuculline部分抵消,因而地西泮可能部分通过GABAA受体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功能修复具有保护作用,但具体机制不明。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组织神经丝蛋白质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影响。 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治疗组。采用改良Allen氏打击法建立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分别在建模后1,48和72 h获取损伤段8 mm脊髓标本。 结果和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治疗组神经丝蛋白质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可使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损伤段脊髓神经丝蛋白质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增加,对急性脊髓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鼠侧脑室注射GABA对束缚-浸水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脑内γ-氨基丁酸(GABA)对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大鼠束缚-浸水应激性胃溃疡模型,观察了侧脑室注射γ-氨基丁酸及其A型受体的激动剂和拮抗剂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组比较:(1)侧脑室注射γ-氨基丁酸,大鼠束缚-浸水应激性胃溃疡程度显著减轻(P<0.01);(2)侧脑室注射戊巴比妥钠(GABAA型受体激动剂),胃溃疡程度也显著减轻(P<0.05);(3)侧脑室注射荷包牡丹碱(GABAA型受体拮抗剂),胃溃疡程度明显加重(P<0.05)。这些结果表明:外源性γ-氨基丁酸对大鼠束缚-浸水应激性胃溃疡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是通过脑内GABAA型受体介导的;在应激过程中,脑内也有内源性γ-氨基丁酸的释放并通过其A型受体的活动,减轻胃溃疡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背景:C5a通过增强脊髓损伤后早期炎症反应参与了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C5a受体拮抗剂能有效阻断这一过程。 目的:观察许旺细胞移植联合C5a受体拮抗剂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Wistar大鼠80只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后随机分成4组。①空白对照组尾静脉注射培养液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②细胞移植组尾静脉注射许旺细胞。③C5a受体拮抗剂组腹腔注入C5a受体拮抗剂。④联合组尾静脉注射许旺细胞,同时腹腔注入C5a受体拮抗剂。 结果与结论:下肢运动功能评价联合移植组优于细胞移植组和C5a受体拮抗剂组,细胞移植组和C5a受体拮抗剂组优于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和联合组有SRY基因表达。HRP阳性神经纤维数:联合组>胞移植组与C5a受体拮抗剂组>空白对照组,且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联合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波幅明显优于其他3组(P < 0.05或P < 0.01)。提示许旺细胞移植和C5a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突触的再生,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电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甲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自由基含量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以改良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DMSO组、打击组和假手术组。术后分别观察24h、48 h、96 h的BBB评分;96 h后采血,检测血清标本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采血后取脊髓,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损伤部位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大鼠后肢BBB评分术后96h DMSO组、打击组、假手术组BBB评分分别为(5.38±0.84)、(1.80±0.70)、(20.71±0.24)分,提示3个时相点均有所改善,且DMSO组均高于打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检测分别为(149.08±16.02)、(131.36±19.66)、(158.57±14.69)U/mL,MDA检测分别为(4.85±0.33)、(6.36±0.49)、(3.683±0.25)nmol/mL,提示DMSO组自由基含量低于打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显示,DMSO组炎症反应、结构破坏明显轻于打击组。结论 DMSO能明显促使脊髓损伤后的大鼠后肢的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清除体内自由基,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脊髓继发性损伤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β-七叶皂苷(β-aescin)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NYUⅡ型脊髓撞击伤仪制成中度脊髓损伤模型。术后30 min,所有大鼠分别经腹腔给予β-七叶皂苷(1.0 mg/kg)或盐水治疗,3次/d,连给3 d。术后,于各时间点采用BBB评分和足迹实验对大鼠双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术后24 h,对损伤部位脊髓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进行检测;术后14 d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利用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观察损伤星形胶质瘢痕及其包围的坏死空洞,利用抗CD68/ED1观察活性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结果:β-七叶皂苷组运动功能明显改善(P<0.05);伤后24 h,β-七叶皂苷组大鼠脊髓组织中MDA水平降低67%(P<0.01),MPO活性降低50%(P<0.01);伤后14 d,β-七叶皂苷组空洞面积减小29.3%(P<0.01),ED1染色阳性面积减少32.3%(P<0.01)。结论:β-七叶皂苷治疗可以减轻脊髓损伤后自由基的氧化损伤作用,减小空洞面积,减少炎症细胞的活化和浸润,促进脊髓损伤后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髓挤压伤后各时间点小胶质细胞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损伤面积和免疫球蛋白G渗出范围的关系。方法 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T8节段脊髓挤压伤模型,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假手术对照组及挤压伤组动物在手术后0h、3h、24h、72h和7d用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以挤压点为中心的2cm脊髓,冷冻切片后进行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观察损伤面积的变化,TLR4表达和TLR4阳性小胶质细胞的分布,以及与血浆免疫球蛋白G(IgG)渗出范围的比较,并用IPP6.0软件计算各组的阳性数目。结果脊髓损伤后TLR4主要表达在小胶质细胞,在3~24h之间开始表达,伤后在72h达到高峰,7d时已经显著下降。阳性小胶质细胞的分布与IgG渗出范围一致。结论大鼠脊髓挤压伤模型中,表达在脊髓小胶质细胞上的TLR4可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血脊髓屏障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8.
定量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大鼠定量视神经损伤模型,介绍其制作方法。 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90只,15只为正常组,只进行3%荧光金逆行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以对比正常大鼠左、右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另75只大鼠,其中左眼为损伤眼,右眼为未损伤眼,作为对照组,按损伤后存活时间不同分为1 d组、3 d组、7 d组、15 d组、30 d组,每组15只。应用40 g力的视神经夹在大鼠眼球后2 mm处夹视神经9 s,于处死前7 d采用双上丘注射3%荧光金标记双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取眼球标本并分离视神经至视交叉。视网膜铺片做荧光照相,并输入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计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将视神经沿其长轴做切片在光镜下观察。 结果: 手术获取完整的大鼠眼球,并分离视神经至视交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损伤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正常组中,左眼195.76±36.12,右眼197.52±39.25,两者差异无显著(P>0.05);伤后1 d左眼165.12±26.36,右眼191.21±35.26,两者差异显著(P<0.01);伤后3 d左眼152.26±25.12,右眼192.16±32.12, 两者差异显著(P<0.01);伤后7 d左眼135.19±21.32,右眼189.26±26.16, 两者差异显著(P<0.01);伤后15 d左眼123.96±27.19,右眼191.76±25.29, 两者差异显著(P<0.01);伤后30 d左眼105.75±22.26,右眼186.56±23.76, 两者差异显著(P<0.01)。损伤眼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RGCs计数逐渐下降(P<0.01);损伤处视神经肿胀、出血,胶质细胞排列紊乱,空泡样变性,随损伤后时间延长而加重。 结论: 应用40 g力视神经夹建立的定量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是可行的,并可应用于视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中,完整标本的获取需要较为熟练的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即刻清除出血对脊髓修复的影响,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挤压损伤组和挤压损伤加吸除伤处出血组。对照组仅行椎板去除术,挤压组造脊髓挤压伤模型,挤压加吸引组于脊髓挤压伤即刻行吸引术清除中心出血灶。各组于术后30min内、6h、3d和2w行运动功能评分及形态学观察;于6h、72h观察脊髓含水量的变化;用单宁酸-氯化铁方法观察损伤区血管的通畅情况。用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RECA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血管;用HE染色观察脊髓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脊髓挤压伤后立即清除出血可使损伤旁区血流灌注得到明显改善并减轻继发性损伤;脊髓含水量测定结果表明出血灶清除可减轻脊髓水肿;BBB运动功能评分表证明清除出血灶可加快运动功能恢复。上述结果提示脊髓挤压伤即刻吸除出血灶可明显地促进脊髓损伤后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上GABAA受体亚基表达的改变。方法:建立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动物模型(CCI),热板实验检测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并取大鼠L4-L6DRG神经元进行膜片钳实验,观测术后DRG神经元GABA介导的内向电流的变化;分别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术后GABAA受体γ2和α2亚基表达的变化。结果:(1)CCI模型鼠的TWL比正常组明显缩短(P0.05);(2)膜片钳实验观察到术后14 d CCI术侧DRG神经元GABA介导的内向电流较正常组明显减小(P0.05),对侧电流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5);(3)Western Blot检测观察到CCI术侧和对侧DRG神经元上GABAA受体γ2亚基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明显下调(P0.05),术侧和对侧磷酸化γ2亚基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5);(4)术侧GABAA受体α2亚基表达量下调(P0.05),对侧表达量上调(P0.05)。结论:神经病理性痛时,磷酸化GABAA受体γ2亚基表达的增多以及GABAA受体亚基组合方式的变化,可能参与了痛觉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水通道蛋白-4在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AQP 4)的表达和对后肢功能的影响,本实验建立Allen脊髓损伤动物模型,于术后1、3、7、14和21d分别对大鼠进行了BBB评分检查后肢功能,处死动物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脊髓组织内AQP 4的表达,用图像分析仪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组织的AQP 4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后第1d,在脊髓损伤组受损伤脊髓灰质和白质中均可见到AQP 4的表达明显增加;第3d时均达到高峰。在第7、14、和21d,AQP 4的表达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1)。本研究结果提示:脊髓损伤后大鼠脊髓组织中AQP 4的表达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nimodipine)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24只,体重180~220 g,采用NYU脊髓撞击伤仪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成尼莫地平(n=12)和生理盐水组(n=12)。两组大鼠受伤后1 h内分别经腹腔给予尼莫地平(1.0 mg/kg)或等量盐水治疗,3次/d,共1周。于受伤后1周和2周进行BBB评分和足迹实验对大鼠双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受伤后2周,对损伤部位脊髓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进行检测;同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定损伤星形胶质瘢痕和所形成的坏死空洞,利用ED1观察活性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通过旷场试验(BBB评分)和足迹实验,脊髓损伤后大鼠尼莫地平组1周和2周运动功能明显改善(P<0.01)。与盐水组比较,伤后2周,尼莫地平组大鼠脊髓组织中MDA水平(nmol/g,25.6±9.7 vs 68.5±16.7)和MPO活性(U/g,252.2±63.9 vs 382.8±108.2)均明显降低(P<0.01);尼莫地平组空洞面积(mm2,4.45±1.28 vs 6.16±2.65)和ED1抗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面积(mm2,1.87±0.42 vs 2.86±1.01)也明显减少(P<0.01)。结论:尼莫地平可以减轻大鼠脊髓损伤后自由基的氧化损伤作用,减小空洞面积和炎症细胞浸润,具有促进脊髓损伤后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3.
龟板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干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为了观察龟板对大鼠脊髓损伤后 nestin表达和后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本实验于手术后 1d、7d、14 d、2 1d、2 8d分别对大鼠进行 Tarlov评分和斜板试验检查后肢功能 ,处死动物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的表达 ,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 ,观察了龟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 ,脊髓损伤后第 1d,在两组受损伤脊髓灰质中都可见到 nestin的表达 ;第 14 d时达到高峰 ,龟板组为 3 8.2 4± 6.83 ,损伤组为 2 2 .48± 7.83 (P<0 .0 5 )。龟板组可使损伤的脊髓中 nestin持续高表达至术后第 2 8d,而损伤组仅持续高表达至术后 2 1d。增加的 nestin阳性细胞数量与神经功能的改善平行。本研究结果提示 :龟板可减轻神经损伤症状和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Wnt信号基因在不同时相脊髓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成年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脊髓损伤组(SCI组),SCI组分为术后1d、3d、7d、14d、21d组,每组5只。SCI组大鼠T11脊髓段做全横断损伤,sham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大鼠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脊髓损伤组织中Wnt信号基因的表达。结果SCI组所有动物在术后均表现为双后肢瘫痪,BBB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sham组。SCI组在脊髓横断术后1d、3d、7d Wnt3a表达均较sham组明显增加;尾侧端Wnt3a较同时相头侧端的表达多,且在21d又出现明显的升高。在sham组和SCI组均未检测到神经基因蛋白1(Ngn1)的表达。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1)的表达在SCI后第1d较sham组有明显的下降,第3d出现升高,之后逐渐下降。结论Wnt信号可能参与了脊髓损伤后修复再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脊髓损伤后运动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A)表达的变化,用改良Allen重击法损伤SCI组动物T12脊髓,按伤后存活时间再将动物分为脊髓损1 d组、2 d组和5 d组。各组动物的脊髓切片经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光镜观察TrkA及NGF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表达的变化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NGF免疫反应阳性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增生程度,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前角运动神经元TrkA及NGF的表达随脊髓损伤后动物存活时间的延长逐渐上调;脊髓白质和灰质内尤其是皮质脊髓束内GFAP及NGF阳性胶质细胞明显增生;与此同时,室管膜细胞内亦可见明显的NGF免疫反应产物。上述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可刺激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表达TrkA及NGF,通过自分泌维持受损神经元的存活;损伤部位反应性增生的胶质细胞亦可产生NGF,通过旁分泌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或皮质脊髓束的轴突末梢,以维持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及促进皮质脊髓束的再生;适时补充外源性神经营养素或改变损伤局部的微环境将有利于受损脊髓的修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对脊髓损伤后损伤局部瘢痕形成和脊髓传导功能修复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制作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动物模型,并将其分为脊髓损伤组(A组)和脊髓损伤治疗组(B组)。在观察期内对动物的行为学表现进行BBB评分;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损伤4周后硫酸软骨素酶ABC对损伤局部的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CSPGs)的裂解作用;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示踪法观察损伤8周后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结果显示:A组与B组之间动物的行为学评分B组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动物脊髓内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阳性物质的表达明显低于A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硫酸软骨素核心蛋白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HRP示踪法显示B组脊髓损伤头端可见少量HRP标记的神经元胞体和纤维。本研究结果提示硫酸软骨素酶ABC能够裂解CSPGs中的葡胺聚糖链,减少瘢痕,促进损伤的神经纤维再生。  相似文献   

17.
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通透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脊髓挤压伤后血-脊髓屏障(BSCB)的通透性变化,本研究选用体重180~200g成年雄性SD大鼠39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3)和脊髓损伤组(n=6)。后者又分为伤后0、8、24、72h以及1周、2周等6组,每组6只,再分为A组、B组,每组各3只。脊髓损伤组A组的组织切片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脊髓损伤后的形态学变化。对照组和B组动物股静脉注射30g/L伊文思蓝,30min后,以温生理盐水及4%多聚甲醛灌注动物,取出脊髓,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观察到,脊髓挤压伤术后72h内,损伤区周围均可见伊文思蓝染色,至1周后损伤区周围未见伊文思蓝染色。本研究结果提示,脊髓损伤72h内可能为有效给药时间窗,1周后给药,药物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将难以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8.
脊髓全横断损伤后凋亡因子Fas和FasL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通过制备SD大鼠脊髓全横断性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灰度值测定揭示促凋亡因子Fas和FasL在脊髓完全性损伤后,不同时间点之间的相互变化趋势,以探讨Fas和FasL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正常和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的不同时间组SD大鼠脊髓灰质的前角神经元中均可观察到Fas和FasL的免疫阳性产物。与正常组比较,Fas、FasL阳性神经元细胞数在术后1、3、7、14d组均升高(P<0.05),21d组则降低(P<0.05)。前角Fas、FasL阳性神经元的灰度值在术后1、3、7d组较正常组降低(P<0.05),14、21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在损伤节段尾侧脊髓前角神经元Fas与FasL的表达经历了由增高到降低的过程,Fas和FasL表达增加有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趋势,可能参与诱导了脊髓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成年大鼠脊髓完全性横断模型研究反应性胶质细胞的时空分布和变化。将3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T9横断伤1周、2周、4周和8周组,每组6只。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系统对各组动物脊髓内星形胶质细胞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脊髓横断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数目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距损伤近侧端较距损伤远侧端的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增加显著(P<0.05);脊髓横断组髓磷脂碱性蛋白(MBP)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数目的时间及空间分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结果提示,星形胶质细胞是胶质瘢痕的主要成分,而少突胶质细胞在瘢痕形成过程中并非是反应活跃的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