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肋间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病,治疗效果差,不易治愈,笔者运用针刺丘墟穴为主治疗本病,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男8例,女12例,年龄20~60岁,病程最短为半个月,最长达10余年。 治疗方法 丘墟穴位于外踝前下缘,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穴。单侧胸痛取健侧穴,双侧胸痛取双侧穴。常规消毒,针刺入得气后行泻法,持续大幅度捻转,运行10分钟后起针。再在胸痛处拔一火罐。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2.
枕神经痛是枕大神经痛和枕小神经痛的合称 ,多见于成年人 ,感冒、感染、第一至第四颈椎疾病都可侵犯或压迫枕神经。表现为枕后部阵发性剧痛并向同侧镊顶部放射 ,发作间歇往往有钝痛。针刺配合半导体激光治疗枕神经痛 4 0例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4 0例 ,男性 2 8例 ,女性 12例 ,年龄最大 58岁 ,最小 2 0岁 ,病程最长 10天 ,最短 1天。2 治疗方法   ( 1)针刺取风池、率谷、外关、丘墟四穴以 1.5寸毫针针刺 ,每穴得气后施以提插、捻转针泻法 ,其中风池穴运用泻法务使针感循少阳经上行至颞顶部。留针 2 0分钟…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 6 0例 ,其中男性 1 8例 ,女性 42例 ;年龄 1 5~ 5 4岁 ;病程 2个月~ 1 0年 ,其中 2个月~ 2年者 1 7例 ,3~ 4年者 3 2例 ,5~ 1 0年者 1 1例。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 ,取患侧太阳穴、太冲穴和健侧合谷穴 ,穴位区域常规消毒后 ,取 3寸毫针由太阳穴向颧穴方向透刺 ,使针感传至患侧下颌 ,然后再用 1 .5寸毫针分别直刺合谷穴和太冲穴 ,得气后留针 3 0 min,留针期间行针 2次。对病程长、病势较重者加列缺、率谷穴。每日针 1次 ,1 2次为 1个疗程。治疗效果疗效评…  相似文献   

4.
<正> 1.选穴:主穴:秩边、华陀15—17。配穴: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耳针:坐骨神经区敏感点、穴位压痛点(次髎、殷门、跗阳等穴周围)。 2.病人体位:取俯卧位,均针刺患侧穴位。 3.针的选择:一般2—4寸的28号不锈钢针为宜。 4.针刺顺序:先刺耳针坐骨神经区敏感点,以达快速止痛。再针刺穴位压痛点,以通调经络,最后针刺主穴与配穴,以达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疚之、寒则留之的目的。留针30~4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 5.针刺手法及针感:采取提插与捻转两种手法,互相结合运用,针感必须达到酸、麻、沉、胀的“得气”要求。尤其主穴的针感,必须准确。秩边穴直刺3—4寸,有麻电感,向下肢放射。华陀15—17,直刺1—2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点按丘墟穴及踝关节抗阻训练对脑梗死后足下垂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脑梗死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头针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丘墟穴穴位点按及踝关节抗阻训练,共治疗4周,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ADL)评分评价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丘墟穴穴位点按及踝关节抗阻训练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足下垂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76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自 1 997年 1 1月~ 2 0 0 3年 4月采用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患者 76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76例中男性 46例 ,女性 30例 ;年龄 59~ 78岁 ,平均 73岁 ;病程 9个月~ 8年 ,平均 2年 8个月。治疗方法取穴百会、四神聪、大椎、关元。局部常规消毒后按以下顺序进行 :用 30号 1寸毫针向后平刺入百会穴 0 .5寸 ,平补平泻 ,得气后再刺四神聪 ,用30号 1寸毫针 ,向外平刺 0 .5寸 ,平补平泻 ,得气后继刺大椎穴 ,向上斜刺 0 .5~ 0 .8寸。然后同时捻转百会、大椎两穴之针 ,平补平泻 ,尽量使百会针感向脊椎一线感传 ,使大椎针…  相似文献   

7.
穴位注射丘墟治疗踝关节扭伤1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光亮 《中国针灸》2001,21(5):294-295
本组 10 0例均为门诊病人 ,男 73例 ,女 2 7例 ;年龄最小6岁 ,最大 47岁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2 0天。所有病例均有明显外伤史 ,多数是单侧踝关节扭伤 ,伤侧踝关节有疼痛及不同程度肿胀 ,严重者不能行走 ,经X线透视无骨折和关节脱位。取穴 :丘墟穴 (外踝前下方 ,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方法 :若肿胀不明显者 ,用 5ml无菌注射器 6号针头 ,抽取 2 %的普鲁卡因 2ml与当归注射液 2ml混合。常规消毒丘墟穴 ,进针 1 5寸左右 ,轻轻旋转针头 ,待有酸麻胀痛等针感时 ,抽吸无回血后注入 1 5ml即可。对于肿胀明显者 ,除穴位注射外 ,需在肿胀…  相似文献   

8.
针刺加TDP照射治疗痛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艳民  高英 《中国针灸》2002,22(2):39-47
治法 :穴取关元、三阴交。操作 :患者取仰卧位 ,下肢伸直 ,常规消毒穴位后 ,先将 2 8号 2寸毫针快速刺入关元穴 1~ 1 2寸 ,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 ,使之得气 ,针感向小腹部传导 ,然后针刺三阴交穴 1 2~ 1 5寸 ,同时提插捻转行平补平泻手法 ,使针感也向小腹部传导 ,留针 30分钟 ,每隔 10分钟 3穴交叉同时行针 1次 ,同时用TDP照射小腹部 30分钟 ,每日治疗 1次。针刺时间 :月经来潮前 1周 ,经期暂停。结果 :本组 5 6例患者 ,经过针刺 3个月经周期 ,痊愈 4 8例 ,治疗后疼痛消失 ,连续 1年月经周期疼痛未复发 ;好转 5例 ,治疗后疼痛减轻或…  相似文献   

9.
笔者采用穴区带针刺治疗遗尿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0例,其中男9例,女1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16岁。其中每夜遗尿1~2次6例,不规则遗尿4例。病史6~14年,平均8.4年。体检敏感点全部有压痛,其中两人伴有1×1.5厘米大小椭圆形反应物,触之活动。二、治疗方法取穴区带——躯前四带和下肢一带(如图示),在穴区带内用指压法找到敏感点,即指压有痛感为敏感点。采用“快进针,慢退针,扎出针感,就地捻转”的手法。皮肤酒精消毒后,先针下肢一带,得气后,再针躯前一带,使针感向会阴或阴茎放散。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日针1次。针前复查敏感点,做为针刺穴位。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癃闭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50例病人中,产后发病8例,手术后发病11例,前列腺肥大引发者31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者82岁,最小者21岁,病程最短8小时,最长20小时。 治疗方法:取双侧地机、三阴交穴,选28号2.5寸针直刺,得气后施泻法,以循经感传至下腹部为佳,留针30分钟,再隔5分钟施手法一次。  相似文献   

11.
丘墟透照海治疗脑卒中足下垂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丘墟穴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lI缶床疗效观察.方法:治疗组给予针刺丘墟穴,并给予足下垂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足下垂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分别评价两组踝关节主动背屈关节活动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可以显著提高踝关节主动背屈关节活动度.结论:针刺丘墟穴可以提高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踝关节主动背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治疗方法 取患侧至阴穴,局部常规消毒,用1寸毫针针刺0.3mm左右,用捻转补气手法,得气后用震颤手法,激发循经感传。病程短的用泻法,病程长的用补法。针刺务求达到得气,激发循经感传。一次不愈,取双侧至阴穴治疗。治疗效果 本组共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2年。本组大多为感冒所致,并发筛窦炎、额窦炎。结果:本组1次治愈16例,2次治愈5例,3次治愈2例,5~12次治愈6例,1例因惧怕针刺经过2次治疗疼痛仍不减轻而放弃治疗,判为无效。针刺至阴穴治疗眉棱骨痛$阳谷县中医院!252300@范月友…  相似文献   

13.
针刺配穴位注射治疗发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国武 《中国针灸》2003,23(8):467-467
治法 :针刺取大椎、合谷、曲池、少商穴。患者取俯卧位 ,常规消毒 ,大椎向上斜刺 0 5~ 0 8寸 ,针感传至腰部 ,不留针 ;合谷进针达一定深度 ,使之产生酸、麻、胀感传至肩部 ,给予强刺激 ,留针 30分钟 ;曲池进针 5分~ 1寸 ,使之产生酸、麻、胀感 ,强刺激 ,留针 30分钟 ;少商三棱针点刺出血 1~ 4滴。每日 1次 ,少数患者高热 ,每日可重复 1次。穴位注射 :取曲池 ,穴位常规消毒 ,得气后将柴胡注射液缓慢注入 ,每次注入 0 5~ 1ml,每日 1~ 2次。结果 :治疗 4 5例 ,37℃以上 18例 ,38℃以上 16例 ,39℃以上 11例。经上法治疗 ,2 4小时以内体…  相似文献   

14.
十七椎下针刺拔罐治疗痛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志成 《中国针灸》2002,22(5):35-43
取穴 :十七椎下。该穴是经外奇穴 ,位于脊柱正中 ,第 5腰椎棘突下。操作 :患者俯卧 ,穴位处皮肤常规消毒后 ,以 2寸不锈钢毫针快速刺入皮下 ,进针约 1~ 1 5寸。针刺得气后 ,快速捻转 ,行强刺激手法 ,使针感向少腹传导 ,持续行针 0 5~ 1分钟。然后取医用玻璃拔火罐 ,用闪火拔罐法拔在穴位上 ,并使针在罐中。留置针罐 10~ 15分钟。经前 3~ 5天开始治疗 ,每日 1次 ,每个月经周期治疗 10次。结果 :治疗 5 6例 ,年龄最小 16岁 ,最大 4 2岁 ;病程最短3个月 ,最长 8年。痊愈 (痛经症状完全消失 ,3个月无复发 )4 9例 ,占 87 5 % ;显效 (痛经症…  相似文献   

15.
针刺背腧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深 《河北中医》2000,22(10):773-773
1987~1999年,我们针刺膀胱经背腧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31岁,平均54岁;病程最短6日,最长2年.均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根据带状疱疹所在的部位,选择相对应的背腧穴(如带状疱疹分布于第3、4肋间,即选用肺俞和厥阴俞).然后穴位常规消毒,用1.5寸毫针向脊柱方斜刺1.2~1.5寸,行提插捻转加循法诱导针感传至患处.留针30 min,中间间歇行针1~2次.7日为1疗程,2个疗程结束时统计疗效.  相似文献   

16.
取穴 :复溜 (在小腿内侧 ,太溪直上 2寸 ,跟腱的前方 )。方法 :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 ,用 3 0号 1 5~ 2寸毫针 ,右手持针对复溜穴直刺 1~ 1 5寸 ,用提插捻转手法 ,调节针感 ,使针下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感 ,得气并使针刺感传按足少阴肾经的循行部位向上。留针3 0分钟 ,1 0分钟时再捻转 1次。结果 :针刺治疗 2 2例 ,男 7例 ,女 1 5例 ;年龄最小3 2岁 ,最大 3 6岁。经 1次治疗痊愈 2例 ,经过 2次治疗痊愈 1 0例 ,经过 3次治疗痊愈 9例。讨论 :腰反折临床症状与一般腰痛有共同之处 ,如腰部僵硬、发板、有压痛 ,过劳、遇冷加重等 ,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一般资料3 2 5例中男性 2 1 0例 ,女性 1 1 5例 ;年龄 8~ 65岁 ;病程6小时~ 2个月。均经 X线摄片证实无骨折及脱位。治疗方法取穴 :除局部取阿是穴外 ,腰背部取委中 ;颈部取列缺 ;胸胁部取内关 ;手臂部取合谷 ;膝关节取委中、犊鼻 ;踝关节取丘墟、丰隆。用 2 8号 1 .5寸毫针直刺 ,得气后单向捻转至不能捻转为止 ,使产生强烈针感 ,到病人不能忍受为度 ,快速出针。阿是穴出针后要放血 1 0~ 1 5滴后 ,再按压针孔止血 ;其余各穴出针后立即按压针孔止血。治疗效果疗效标准 :痊愈 :出针后疼痛立即停止 ,活动无障碍 ,能从事正常工作和生活。好…  相似文献   

18.
地仓透刺治疗口腔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忆平 《中国针灸》2002,22(10):34-42
方法:主穴取地仓,单侧溃疡取患侧穴,双侧溃疡取双侧穴.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用1.5~3.0寸毫针,取15度角先由地仓向水沟透刺,得气后留针5分钟,然后将针退至皮下;再由地仓透刺承浆,得气后留针5分钟,而后将针退至皮下;再由地仓透刺颊车,得气后留针10分钟.每日治疗1次.  相似文献   

19.
居来提 《中国针灸》2002,22(8):565-565
笔者自 1996年起采用针灸配合直流电离子导入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 16例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6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14例 ,女 2例 ;年龄最小 2 8岁 ,最大 5 6岁 ;病程 3周~ 2年。单侧 15例 ,双侧 1例。2 治疗方法2 1 针灸治疗取患侧风市、髀关。皮肤常规消毒 ,取 30号 2寸毫针 ,先直刺风市、髀关穴 1~ 1 5寸 ,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法 2~ 3分钟。再以风市穴为中心上下、左右旁开 3寸取穴 ,向风市穴方向横刺 1~ 2寸 ,行提插捻转补法 2~ 3分钟 ,使针感向四周扩散 ,留针并用艾条在股外侧皮神经分布区反复旋转施灸 15分钟后…  相似文献   

20.
针刺天鼎穴治疗呃逆9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 1995年以来 ,采用针刺天鼎穴为主 ,治疗呃逆病人 93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呃逆病人 93例 ,其中男性 54例 ,女性 39例 ,年龄最小 19岁 ,最大 75岁 ,病程最短2h ,最长 2 3d。1.2 治疗方法 病人取仰卧位 ,医者选用 1.5寸毫针 ,针刺患者颈部两侧的天鼎穴 ,针尖向锁骨方向 ,呈 4 5度角斜刺入穴位 0 .5~ 1寸 ,并进行捻转 ,使患者有明显的得气感 ,并向锁骨方向传导 ,留针 30min ,每隔 5min行针 1次 ,每次约 1min ,每日 1次。对于呃逆病人病程在 2 4h以内的 ,只取天鼎穴进行治疗 ;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