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在部分性脾栓塞中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75例脾亢患者,根据导管位置,采用不同大小的明胶海绵行部分性脾栓塞治疗,栓塞范围50%~70%。结果75例,脾动脉主干用明胶海绵条栓塞8例,脾动脉远端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21例,脾中下极动脉用明胶海绵粉末加脾动脉远端明胶海绵颗粒栓塞20例,脾中下极动脉明胶海绵粉末栓塞26例。栓塞成功率100%,脾亢缓解率100%,无异位栓塞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导管头端位置选用不同大小明胶海绵作栓塞剂,安全有效,栓塞成功率高,可避免或减少异位栓塞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部分性脾栓塞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探讨部分性脾栓塞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材料与方法:采用肝动脉化疗栓术和PSE并用的方法治疗30例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的肝癌患者。将PSE的栓塞材料明胶海绵限制在160粒以内以防止过量栓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脾动脉行明胶海绵和碘化油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的疗效与并发症,为临床治疗肝硬化脾亢栓塞剂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经脾动脉明胶海绵栓塞和39例行经脾动脉碘化油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三系细胞改善和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脾脏体积回缩、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碘化油栓塞组患者6个月后有部分病例出现血小板再次减少,明胶海绵栓塞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碘化油栓塞组(P<0.05),碘化油栓塞组肝、胃肠道毒性分级均较明胶海绵栓塞组低。结论对高龄、肝功能差、腹水较多、凝血功能严重障碍、肝硬化门脉高压明显的患者可行经脾动脉碘化油栓塞治疗脾亢。  相似文献   

4.
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疗效和经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分析经皮穿刺部分性脾栓塞术 (PSE)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止血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  34例经超声、CT和腹腔穿刺证实为闭合性外伤性脾破裂病人。采用Seldinger技术 ,将 5FCobra 2导管经右侧股动脉插至脾动脉 ,行DSA检查 ,对出血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等进行评估 ,然后超选择插管至出血动脉 ,经导管注入 2mm× 2mm× 2mm或 2mm× 2mm× 10mm大小的明胶海绵颗粒 (条 ) ,栓塞破损血管。于右下腹麦氏点处 ,经皮穿刺置入 8F“猪尾”多侧孔引流管 ,引流腹腔积血。确认无污染、无溶血者 ,行积血回输。于PSE后 7、14d对全部病例作血常规和脾脏超声检查。并在术后 7(7例 )、14 (7例 )、30 (7例 )、6 0 (7例 )和 90 (6例 )d行脾脏CT扫描。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止血成功 ,技术成功率和止血有效率均为 10 0 %。 17例行腹腔积血自体回输 ,平均回输血量 (6 6 0± 190 )ml(4 0 0~ 16 0 0ml)。PSE后 3~ 7d拔除引流管 ,平均住院日 (7± 2 .3)d(4~ 14d)。CT随访显示 :术后 7d脾脏体积增大 ,PSE区密度减低 ,与被栓塞动脉的供血范围一致 ,腹腔积液明显减少或消失。 14d显示梗死区密度进一步减低 ,与周围脾组织境界清楚。 30d脾体积缩小 ,外形不规则 ,呈波浪状。 6 0~90d ,脾外形进一步缩小 ,轮廓呈分叶状 ,脾实质密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eld 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及行部分脾动脉药物及明胶海棉栓塞。结果29例患者,完全缓解(CR)17例,部分缓解(PR)8例,总有效率达86.2%,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及部分脾动脉栓塞是治疗肝癌并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部分性脾栓塞术相关的血管造影解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部分性脾栓塞 (PSE)术相关的血管造影解剖基础。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0例脾栓塞前后的脾动脉造影片 ,着重探讨脾脏大小与直径 1mm脾内动脉分支数、1mm脾内动脉分支数与明胶海绵颗粒用量的关系。结果 儿童组轻、中、重度脾肿大患者分别为 8、3 4、47例 ,直径约 1mm脾内动脉分支数相应为 18.3、17.6、19.4支 ;成人组轻、中、重度脾肿大患者分别为7、6、8例 ,直径约 1mm脾内动脉分支数相应为 2 1.3、2 3 .7、2 6.8支。明胶海绵颗粒用量为 10~ 40粒 ,平均 2 3 .5粒。统计分析表明 ,轻、中、重度脾肿大患者所含的 1mm脾内动脉分支数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1mm脾内动脉分支数与明胶海绵用量呈高度的正相关 (r =0 .94、0 .98,P <0 .0 0 0 5 )。结论 脾脏大小不能作为确定明胶海绵用量的依据 ,而脾内动脉分支数是栓塞前确定明胶海绵用量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脾动脉参与肝癌供血的DSA表现及超选择性介入栓塞治疗的方法与价值.方法 自2005年3月至2008年6月,于897例肝癌患者中经血管造影证实脾动脉参与肝癌供血7例.采用5 F Yashiro导管联合3 F SP导管超选择脾动脉肝癌供血支造影,行化疗栓塞术后注入适量明胶海绵颗粒或无水乙醇行栓塞治疗.结果 造影示脾动脉肝癌供血支2例为主要供血动脉,5例为非主要肝癌供血动脉.所有病例脾动脉肝癌供血支均完全栓塞.术后AFP下降均>50%,2例降至正常.术后4~6周CT复查显示肿瘤直径缩小2.5~4.6 cm.结论 脾动脉分支参与肝癌供血比较少见.对脾动脉参与肝癌供血者,超选择并充分栓塞脾动脉肝癌供血支对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Chua.  Vp Charn.  C 《介入放射学杂志》1994,3(3):175-176
一、肝动脉栓塞(HAE)按栓塞部位,可分为近端栓塞和外周栓塞二类。近端 HAE 主要使肝动脉血流重新分布,以增强灌注化疗药物的区域效用。外周 HAE 对消除肿瘤血供更为有效,是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常用栓塞剂为明胶海绵颗粒或粉末,或者 Ivalon 微粒。以下主要讨论外周 HAE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在球囊导管阻断脾动脉主干下作脾动脉分支"铸型式"栓塞术,观察健康长白猪脾脏栓塞后影像学、病理学、血象、生化及免疫功能的变化,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对实验组进行了在球囊导管阻断脾动脉主干下经微导管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作脾动脉铸型栓塞术.对照组,行常规经导管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栓塞材料为PVA颗粒和明胶海绵碎粒.栓塞后观察两组动物栓塞脾脏影像学、病理学及实验组动物生化、血象、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①实验动物组,在球囊导管阻断脾动脉主干30 min后、脾动脉铸型栓塞术后4周复查脾脏CT平扫显示脾脏体积均较栓塞前明显缩小(P<0.05);血管造影显示,术后脾动脉主干完全闭塞,未见侧支循环建立.②病理检查: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术后组织淤血性、出血性坏死更明显;栓塞4周后脾脏铸型栓塞处明显萎缩.③实验室检查:实验组栓塞前后血常规、生化、免疫球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①在球囊阻断脾动脉主干下,用微型导管和组织胶-碘油乳剂栓塞脾动脉具有血管铸型效果,栓塞后脾脏明显萎缩,栓塞效果确实.②与常规经导管栓塞脾动脉术相比,新栓塞技术术后反应较轻.③铸型栓塞术后可以避免因侧支循环的建立而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SE)治疗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材料与方法 PSE 治疗 HS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5个月~8岁之间。本组病例在外周血中可见20%~60%不等比例小球样变形红细胞。临床特点为慢性经过伴急性发作性溶血性贫血。PSE 治疗中采用5~6F 脾管或眼睛蛇导管,应用Seldinger 技术将导管插入脾动脉,取1.5mm×1.5mm×2mm 海绵颗粒行脾段动脉栓塞,栓塞面积在50%~70%。结果 PSE 术后短时期内全部病例溶血性贫血症状明显改善,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等项指标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免疫功能测定各项指标保持正常,经 PSE 治疗1~5年后随访疗效稳定。结论 PSE 通过有效的缩小血细胞破坏场所,达到控制和改善 HS 溶血性贫血。  相似文献   

11.
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脾亢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在治疗脾功能亢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02.12到05.4间采用部分性脾栓塞治疗的19例肝炎后肝硬化所致的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材料,方法均采用明胶海绵颗粒加用庆大霉素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结果: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后,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在近期有明显升高,其中血小板较为持久和显著。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亢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症(简称脾亢)疗效确切,已经为临床接受.我院自1991年5月开展这项工作,并对12例门脉高压伴“脾亢”病人进行栓塞治疗,取得了圆满效果。材料和方法本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在35~70岁,肝炎后肝硬化10例,血吸虫性肝硬化25例。均有全血细胞减少、脾肿大。食道静脉曲张5例,4例有腹水,4例有牙龈出血。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大小为2mm×2mm×2mm。栓塞前5天起预防感染,肌注青霉素80万u,一天2次,口服氟派酸0.1mg,一天3次。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并插管;选择性地将导管置…  相似文献   

13.
部分脾栓塞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癌伴门脉高压及脾亢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28例患者白细胞、血小板平均值分别为2.6×109/L、56.8×109/L,食道胃底静脉曲张98例(76.6%),门静脉癌栓38例(29.7%),肝动脉-门静脉瘘25例(19.5%).全部患者在肝癌介入治疗的同时行PSE,其中32例行2次以上.结果85.9%(110/128)患者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恢复正常,2个月复查白细胞、血小板平均值分别为5.7×109/L、169.2×109/L,6个月复查为4.8 × 109/L、110.5×109/L较术前明显增高,门脉高压症状减轻,肝功能改善,1、2、3年存活率分别为68.1%、38.2%、20.6%.结论肝脾双介入治疗肝癌伴门脉高压、脾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伴门静脉癌栓、肝动脉-门静脉瘘者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4.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肝脾损伤出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经导管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肝脾损伤出血的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组肝损伤出血7例,脾损伤出血11例,采用股动脉穿刺插管技术,将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至肝或脾动脉出血分支内,缓慢注射明胶海绵颗粒行栓塞治疗。动脉分支有假性动脉瘤形成者4例,在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后以弹簧圈栓塞出血分支近端。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再出血征象及术后反应、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18例均成功实施超选肝脾动脉分支栓塞治疗,术后患者无再出血发生,病情好转。治疗后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肝脾损伤出血是一种安全、易行、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尽量避免外科手术,保留了患者的脏器及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肝内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及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临床应用。方法:研究组和对照组按肝癌分型随机分组,行肝内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及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比较两组病例治疗疗效差异。结果:研究组经栓塞后WBC、PLT变化均有显著差异,治疗后生存率均有明显提高。结论:经肝内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及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10例肝细胞癌患者同时作肝动脉和门静脉栓塞,旨在使包括肿瘤在内的部分肝脏连同肿瘤组织完全坏死,克服单纯作肝动脉栓塞(HAE)因肿瘤未完全坏死而复发的缺陷。栓塞采用1×1×2mm的明胶海绵颗粒与造影剂混合后注入肝动脉和门静脉。在HAE后,以经皮经肝门静脉造影的方法,将5F血管造影导管引导鞘经皮经肝置入门静脉,继以50cm长的5F导管作门静脉系选择性插管,将导管尖端楔入耙静脉后,作门静脉栓塞。作者对此疗法的疗效进行了临床病理研究,4例栓塞后肝切除标本及1例尸解标本病理检查显示  相似文献   

17.
自1973年Maddtson首先报道1例门静脉高压继发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自身凝血块进行脾栓塞以来,部分性脾栓塞术(PSE)已被作为治疗脾功能亢进的首选方法,逐渐代替了外科脾切除术。目前栓塞常用的材料主要为明胶海绵颗粒(条)、聚乙烯醇(PVA)颗粒、真丝线段、海藻酸钠微球等。现将我院1999至2003年28例实行PSE患者(分两组),分别以平阳霉素(PYM)+明胶海绵颗粒与单纯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材料,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脾功能亢进是原发性肝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部分脾栓塞术(PSE)在治疗脾功能亢进上具有安全、有效、可重复、微创且能保留脾脏部分免疫功能等优点,已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原发性肝癌发生脾功能亢进的机制、PSE的优势、操作方法及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5例门静脉压增高病人作了部分脾栓塞(PSE),其中特发性门脉高压(IPH)2例,肝硬化(LC)3例。按Seldinger法将导管插入脾门附近的脾动脉内,用明胶海绵细片进行脾动脉栓塞。脾脏栓塞范围应由透视下确认脾动脉血流减少后摄影,观察脾实质影象决定,原则上应栓塞50%以下,但对特发性门静脉高压者可酌增。术后定期观察血小板数(PLTS),WBC,Hb。作者见到,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脾破裂的介入性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采用介入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Ⅲ级以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采用Seldinger法经脾动脉行明胶海绵颗粒部分性栓塞止血。右下腹麦氏点经皮穿刺放置导管引流腹腔积液。结果:部分性脾栓塞术(PSE)对33例脾破裂患者一次性止血栓塞成功,引流通畅,技术成功率100%,有效率97%。17例行腹腔积血回输,全部病例治愈出院。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经PSE及腹腔引流术治疗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