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状疱疹(HZ)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1]是困挠中老年人群的顽痛症之一,其疼痛程度之剧和疼痛时间之长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病人受疼痛折磨苦不堪言,有的病人因疼痛难忍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目前临床治疗HZ和PHN的方法众多,本文认为用区域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性疼痛疗效较好,尤其早期使用可防止HZ转变成PHN.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总结分析方法。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确诊的3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神经阻滞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为指标来观察神经阻滞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5例患者中,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评分降低(2.61±1.9)分,68.6%患者仍存在中重度疼痛;之后合用神经阻滞治疗后,VAS评分降低(1.72±0.83)分,11.4%存在疼痛。合用神经阻滞治疗患者临床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预防并发症的治疗中,神经阻滞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良好,疼痛小,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3.
带状疱疹(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引起的一种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其诱发原因较多。我科从2005年3月-2008年6月治疗带状疱疹患者32例,现对其发病因素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临床常见疾病 ,病理改变主要见于神经及皮肤。节段性水疱及神经痛是其临床特点 ,为探讨头面带疱疹有否特殊性 ,现就我院 4 5例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 ,具有头面皮肤节段性水疱疹与神经痛的住院病人 ,临床确认为带状疱疹 ,共 4 5例。男 2 7例 ,女 18例 ,年龄 8~ 80岁 ,平均 4 8 8岁。 8~ 5 9岁 2 9例 ,6 0~ 80岁 16例1·2 统计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2 结果2·1 诱因及原发病 仅 2例有上呼吸道感染史。2 2 神经痛与疱疹 所有病例均…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疱疹常在面部或身体的一侧发生,呈带状分布,并引起疼痛。除此以外,在带状疱疹发病的不同阶段,还会有不同的症状。如前驱期可有类似感冒的表现,疱疹消退后可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以下简称PHN)。PHN是指急性带状疱疹皮炎消退一个月后,受累区出现的神经痛,是临床上一种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PHN已成为困扰中老年人的顽固性疼痛之一,疼痛程度一般为中重度,疼痛性质多样,疼痛时间持续数月至数年不等,甚至可达数十年。许多患者因无法忍受长期的剧烈疼痛而出现明显的情绪和心理改变,严重影响患者和家庭的生活质量。因此,认识PHN并加强PHN的防治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社区医院中出现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析给予不同治疗方式,包括针灸、拔罐、梅花针叩刺治疗后治疗情况。方法:本次实验随机挑选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这一时间段到院进行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共120例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其中将常规西医治疗方式应用于60例常规组患者中,将针灸、拔罐、梅花针叩刺治疗方式应用于60例研究组患者中,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以及整体临床治疗效果变化情况加以比对。结果: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与常规组患者相对比,研究组患者总临床疗效显著偏高,(P<0.05)。结论:针对社区医院收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通过给予针灸、拔罐、梅花针叩刺联合治疗方式后,不仅能显著提升整体临床疗效,同时还能缓解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地塞米松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外,对照组给予甲钴胺0.5 mg/次肌肉注射,1次/d,持续治疗2周。观察组在疱疹发生部位进行神经阻滞治疗,采用2%利多卡因3 ml、地塞米松5 mg、甲钴胺0.5 mg配成10 ml的神经阻滞液,隔天阻滞1次,连续7次。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7%,观察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59,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为,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1,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地塞米松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2000年应用硬膜外导管皮下隧道加控镇痛技术,在家庭病房中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治疗带状疱疹(HZ)神经痛患者3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胸腰段单侧发病HZ患者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0~50岁,病程14~85天,所有患者都服用过镇痛药,疼痛不能缓解。治疗前VAS评分6~9分、满意度评分均为0分。1.2方法:根据患者疱疹部位、疼痛范围和受累神经,选择相应椎间隙行硬外腔穿刺,向头端置管3cm,硬膜外导管经皮下隧道潜行至侧腹(胸)壁,使用中心静脉穿刺用蝶形固定夹缝扎固定硬膜外导管,采用手术护皮膜覆…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症状是在沿神经分布的皮肤上出现排列成带状的成簇水疱,伴有针刺感、皮肤烧伤感、阵发性神经疼痛等不适.据统计,疱疹经过对症治疗结痂痊愈后,大约仍有10%患者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疼痛管理对高龄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心脑血管合并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老年科2009年1月~2009年10月间治疗的高龄带状疱疹神经痛63例(疼痛管理组)患者严格实施疼痛管理,采用"长海痛尺"评分,观察患者受累神经疼痛程度、诱发合并症发作的情况,给予规范止痛治疗,将疼痛评分控制在3分以下,并与2008年3月~2008年12月未实施疼痛管理时治疗的高龄带状疱疹神经痛51例(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诱发合并症以及治疗结果做对照。结果疼痛管理组心脑血管合并症的发生率(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5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疼痛管理、规范止痛治疗、严格控制带状疱疹神经痛,可有效防止心脑血管等系统合并症的发作。  相似文献   

11.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好发于中老年人,可使受累的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并可持续数月乃至数年,造成严重的经济及社会负担。欧美等发达国家依据流行病调查和疫苗临床研究数据,推荐50岁或≥60岁老年人接种HZ疫苗。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HZ防控形势同样严峻,但由于缺乏流行病学数据,尚未制定有效的防控手段。本文就HZ的流行病学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国内HZ的监测方案和免疫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7—2021年北京市20岁以下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病例病原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带状疱疹病例来源于2017年12月至2021年4月北京市带状疱疹监测系统, 包括两个哨点区(密云区和昌平区)7家哨点医院的20岁及以下带状疱疹病例。首次就诊时收集病例基本信息, 并采集病原学标本, 调查其出疹日期、疱疹部位、疱疹数量等;出疹21 d时通过电话随访调查疼痛程度、疱疹持续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等临床特征;出疹90 d时对出疹21 d随访仍有神经痛者再次调查其疼痛情况判断是否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提取疱疹液中的病毒DNA后对其ORF62基因区域进行PCR扩增和一代测序获取病毒序列, 通过序列比对鉴定野毒株/疫苗株, 并比较不同水痘疫苗接种史病例的临床特征。结果 2017—2021年北京市20岁及以下带状疱疹病例共计78例, 其中61例病例完成随访调查。61例病例的年龄范围为1.83~20.54岁, 年龄M为17.50岁;男性36例(59.02%), 女性25例(40.98%);有水痘接种史者29例(1、2剂次接种史者分别为18、5例, 剂次不详者6例), 无水痘疫苗接种史的13例, ...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我们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正弦调制中频电疗同步治疗。现对 1999~ 2 0 0 1年间临床资料齐全的 86例带状疱疹患者的疗效对比观察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带状疱疹 86例均来自门诊与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6例 ,男 2 6例 ,女 2 0例 ,年龄 18~ 71岁 ,平均 4 1 5岁 ,病程 1~ 7d ,平均 3 6d ,发病部位 :肋间神经区 2 4例 ,腰骶丛神经区 12例 ;三叉神经区 6例 ;颈从神经区 4例。对照组 4 0例 ,男 2 4例 ,女 16例 ,年龄 19~ 6 9岁 ,平均 39 8岁 ,病程 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6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临床资料,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60岁以下带状疱疹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加强心理护理、疱疹局部皮肤护理、神经痛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指导等。结果患者皮损痊愈,平均住院15d出院,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明显减少。结论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合理治疗、配合全方位的综合护理,是缩短病程、减轻神经痛、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带状疱疹的早期诊断。方法对17例老年人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带状疱疹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7例患者年龄60~82岁,疱疹发生均于神经痛之后第3天至6天发生。(平均4.8天)。13例腹痛呈持续性,4例呈阵发性,化验血常规白细胞升高1例。结论老年人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带状疱疹,早期诊断较为困难,需仔细动态性的皮肤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剧烈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本院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剧烈神经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分别给予观察组针刺穴位注射治疗,给予参考组常规镇痛抗炎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变化、临床治疗效果及疼痛缓解时间。结果相较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结论针刺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剧烈神经痛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带状疱疹(HZ)是由潜伏在神经节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在机体衰老和(或)免疫力低下时被重新激活后,引起的病毒综合征。VZV具有高度传染性,可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HZ多引起神经节支配的皮节疼痛、单侧疱疹,具有自限性,但HZ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HZ后神经痛、眼部HZ和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针对HZ最有效的措施是接种重组佐剂带状疱疹亚单位疫苗(RZV),但RVZ在国内的接种情况不乐观,急需从建立并落实接种政策、筹集人力和资金、增建设施、加强提供者和接种者的教育、收集数据等方面提高RVZ的覆盖率和接种率。  相似文献   

18.
带状疱疹是常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与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常侵犯肋间神经,易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等。本文收集5年来以冠心病心绞痛收住院的180例患者,其中12例最后确诊为带状疱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50~80岁。冠心病史4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波定向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临床护理。方法我院治疗的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120例,平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进行定向照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照射治疗;护理组患者在照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精心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有效率达到95.00%;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6.67%。护理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微波定向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王希晶 《现代医院》2008,8(6):46-47
目的探讨伴有皮质类固醇激素应用禁忌症的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后遗神经痛的防治。方法选取6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阿昔洛韦片每次0.2g,1日5次,同时口服美能片每次2片,1日3次;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片每次0.2g,1日5次,强的松每次10mg,一日3次。结果10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60天后随访治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23.3%,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美能片在防治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具有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相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