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体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7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8例CHB患者(CHB组)和11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血液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及蛋白印迹法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IL-37 m RNA和相应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血清中的IL-37水平,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B组PBMCs中IL-37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而对照组血清中IL-37浓度为(36.3±5.2)pg/m L,CHB组为(22.2±1.4)pg/m L,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 :IL-37参与了CHB的发病过程,本研究可能为CHB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介素-18(IL-18)基因启动子区-137G/C(rs187238)和-607C/A(rs1946518)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就诊于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病例组,共264例;另外选取同期在上述两个单位进行体检,均无慢性乙肝病史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共300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SSP-PCR),检测上述二组研究对象IL-18基因启动子-137G/C(rs187238)、-607C/A(rs1946518)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 结果 病例组IL-18基因多态性位点rs1946518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病例组IL-18基因SNP位点rs187238 G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对照组(OR=1.353,95%CI:1.009~1.815,P=0.043)。携带rs187238 GG基因型的患者发生慢性乙肝的风险较高(OR=1.629,95%CI:1.152~2.305,P=0.006)。分层分析发现,rs187238位点上G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的频率与慢性乙肝的关联在乙肝e抗原(HBeAg)阳性组的患者中更加显著(P=0.022,P=0.011)。 结论 IL-18基因启动子区-137G/C(rs187238)多态性与慢性乙肝易感性具有相关性,而且,rs187238位点上G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的频率与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微量细胞培养法及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了27例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B)患者及7例正常对照者CD4-、CD8-及B细胞膜上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CD26抗原为其β链),各亚群细胞培养上清及病人同期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CD4-细胞培养上清中IL-2活性。结果CAH-B病人外周血,CD25抗原阳性的CD4 、CD8 细胞及B细胞较正常对照者减少,且CD25抗原阳性的CD4 、CD8 细胞减少较B细胞明显;CD4 细胞培养上清中IL-2活性较正常人降低,并与病情的轻重、CD4-细胞mIL-2R的表达呈正相关;CAH-B病人血清sIL-2R增高,但培养上清sIL-2R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CAH-B病人外周血CD4 、CD8 及B细胞mIL-2R表达均减弱;CAH-B病人体内T细胞免疫应答功能受损可能较B细胞受损明显;CAH-B病人体内IL-2产生水平低下与病情轻重有某种关联;CAH-B患者血清中增高的sIL-2R可能来自肝内浸润的免疫活性细胞mIL-2Rβ链脱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 CAH患者外周血白介素 2 (IL- 2 )的变化 ,并进一步探讨 CAM的细胞免疫状态及发病机理中的作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1.1.1  CAH组  36例 ,男 2 9例 ,女 7例 ,年龄 2 1~ 5 6岁 ,按1990年第 6次全国肝炎学术会议 (上海标准 ) ,其中 11例肝活检证实 ,36例患者 HBs Ag均阳性。1.1.2 正常对照组 本院献血员 2 0例 ,女 10例 ,年龄 2 0~ 40岁。乙肝五项、丙肝均阴性 ,肝功能正常。1.2 试剂1.2 .1  TC亚群  CD3、CD4、CD8单克隆抗体 ,华美生物工程公司。1.2 .2 IL- 2 北京军科院。1.2 .3 SIL- 2 R 白求恩医科…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12(IL-12)是近二十年发现的一种重要细胞因子,IL-2协同促进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应答.研究表明[1-2],IL-12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促进T细胞增殖和诱导T细胞的杀伤活性,在免疫过程中可介导Th型免疫反应的发展等.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3-6],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伴随着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其中IL-12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性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在初治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疾病进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入组44例HBV相关ACLF患者、4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0名健康对照者(HC),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频率、CD39+Treg细胞频率、CTLA-4+Treg细胞频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水平。对上述44例HBV相关ACLF患者进行为期3周的随访,动态观察外周血Treg细胞频率、CD39+Treg细胞频率、CTLA-4+Treg细胞频率及血清IL-6水平的变化趋势。结果 HBV相关ACLF组外周血Treg细胞频率、CD39+Treg细胞频率、CTLA-4+Treg细胞频率、血清IL-6水平均高于CHB组、健康对照组(P均<0.01)。HBV相关ACLF组中外周血Treg细胞频率分别与Scr、MELD分值呈正相关(r=0.333,P<0.05;r=0.388,P<0.01);血清IL-6水平分别与TBIL、Cre、MELD分值、MELD-Na分值呈正相关(r=0.470,P<0.01;r=0.454,P<0.01;r=0.520,P<0.01;r=0.506,P<0.01),与Na+呈负相关(r=-0.348,P<0.05)。HBV相关ACLF组外周血Treg细胞频率、血清IL-6水平基线值较高的患者3周内均死亡。3周随访显示好转组患者MELD分值、MELD-Na分值呈逐渐下降趋势,外周血Treg细胞频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血清IL-6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无效组患者MELD分值、MELD-Na分值呈逐渐上升趋势,外周血Treg细胞频率呈先短暂上升后逐渐下降趋势,血清IL-6水平呈先逐渐上升后短暂下降趋势。结论 HBV相关ACLF患者体内存在免疫紊乱,外周血Treg细胞频率、血清IL-6水平基线值高的患者预后差,3周内外周血Treg细胞频率呈上升趋势、血清IL-6水平呈下降趋势的患者近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介素 18在免疫系统和某些疾病状态下的自身调控作用中起重要作用[1] ,其在肝炎性损伤过程中的作用亦引起重视[2 ] 。本文采用ELISA测定各类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IL 18含量,了解其变化规律及其与肝功能受损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乙型肝炎患者82例,均为淮安市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IL-12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血清IL-12水平。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1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与临床病型关系密切,在慢性肝炎、急性肝炎及重型肝炎依次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恢复期血清IL-12水平迅速复常(P〉0.05);血清IL-12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水平呈正相关。结论:IL-12参与了病毒性肝炎的免疫病理过程。早期检测血清IL-12水平,可判断病情的预后,并指导临床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与体液免疫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察了92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活性及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发现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活性明显增高,且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血清IgG、IgA、IgM、CIC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炜  刘梅 《齐鲁护理杂志》2002,8(10):791-79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因而,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对促进此病患的康复极为重要。1998年我院开展整体护理以来,把对慢性乙肝患的健康教育列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组织内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例非肝病对照,45例不同程度的乙肝患体内IL-10原位表达情况。结果:乙肝患IL-10表达水平显高于非肝病,IL-10表达水平与乙肝患肝内炎症分级呈正相关,但与肝内纤维化分级、血清HBV DNA含量及肝内HbcAg表达并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L-10可能与肝内炎症细胞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定量与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并确定最佳的用于确定高HBV DNA水平的HBsAg定量值的诊断临界点。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期间柳州市中医院确诊为CHB的患者239例,检测受试者HBV DNA、HBsAg、HBeAg及ALT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BeAg阳性组CHB患者HBsAg定量和HBV DNA检测水平均高于HBeAg阴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CHB患者中HBsAg定量与HBV DNA水平之间呈正相关性(r=0.603,P〈0.01)。HBeAg阳性组HBsAg定量与HBV DNA水平之间呈正相关性(r=0.555,P=0.000),HBeAg阴性组HBsAg定量与HBV DNA水平之间无相关性(r=0.076,P=-0.426)。在抗病毒治疗前组和治疗后组中,HBsAg定量与HBV DNA水平均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0.622,r=0.603,P均=0.000)。在ALT高水平组与ALT低水平组中,HBsAg定量和HBV DNA水平之间都存在正相关性(r=0.586.r=0.578,P均=0.000)。高DNA组(〉2000 copies/L)患者的HBsAg定量和HBV DNA水平之间呈正相关性(r=0.637,P=0.000),低DNA组(〈2000 copies/L)患者的HBsAg定量和HBV DNA水平之间无相关性(r=0.226,P=0.057)。当HBsAg定量以5.03×10^3 IU/mL为临界点时,判定HBV DNA高水平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27。结论CHB患者血清HBsAg定量值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血清HBsAg定量值可以较好地预测高HBV DNA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7例重型乙型肝炎和20例健康者血清IL-15水平,同期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分析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5水平与ALT、TBIL、PTA等的相关性.结果 重型乙型肝炎组血清IL-15为(18.9±7.5)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9±2.0)ng/L(P<0.01);死亡组血清IL-15为(24.1±7.5)ng/L,显著高于存活组(15.7±5.4)ng/L(P<0.01);存活组患者血清IL-15浓度随一般情况好转、肝功能恢复而下降.此外,重型乙型肝炎组IL-15与TBIL呈正相关(r=0.570,P<0.01),与PTA呈负相关(r=-0.529,P<0.01),与ALT则无显著相关性(r=0.099,P>0.05).结论 IL-15可能参与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IL-15水平与病情存在一定程度的一致性,与病情的转归密切相关.血清IL-15水平的检测可能对于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建立和评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诊断界值(Cut-off值)。方法将290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肝组织活检结果为标准分为活动性(213例)和非活动性(77例)慢性乙型肝炎,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LT、AST和HBV DNA载量在诊断HBeAg阴性的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价值。结果血清中ALT、AST、HBV DNA载量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9、0.807、0.867;诊断界值为男性ALT 30 IU/L、女性ALT 19 IU/L,HBV DNA载量1×105拷贝/mL时的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98.7%、阳性预测值为99.5%、阴性预测值为79.2%;AST以40 IU/L作为Cut-off值时的敏感性为77.0%、特异性为63.3%、阳性预测值为85.4%、阴性预测值为50.0%。结论可以以男性ALT 30 IU/L、女性ALT 19 IU/L且HBV DNA载量1×105拷贝/mL作为中国四川自贡地区HBeAg阴性的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诊断Cut-off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不同免疫状态与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B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方法:收集慢性HBV感染者75例,其中免疫清除状态20例、免疫不全状态(非活动期)20例、肝硬化35例(代偿期17例、失代偿期18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B细胞亚群和NK细胞百分比,并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各组CD4+T细胞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高到低顺序为对照组、免疫不全组、免疫清除组、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免疫清除组的CD4+/CD8+、NK细胞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B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不全组的CD4+/CD8+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的CD4+/CD8+、B细胞高于其他各组,CD3+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检测对于了解患者免疫状态、疾病进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患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柱凝集法(CAT)和传统试管法(CTT)对50名慢性HBV感染无症状携带者、42名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和52名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患者红细胞膜吸附的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慢重肝患者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Hb)浓度均明显低于慢乙肝、无症状携带者和正常对照者(P<0.01);CAT法、CTT法分别检测正常对照和无症状携带者DAT阳性率均为0;CAT法检测慢乙肝和慢重肝患者DAT阳性率分别为14.3%和84.3%,而CTT法的DAT阳性率分别为9.5%和50%;DAT阳性的慢乙肝和慢重肝患者Hb浓度均明显低于相应DAT阴性患者,随着DAT阳性程度的增加,慢重肝患者红细胞计数和Hb浓度均逐渐降低,DAT阳性程度与Hb浓度呈明显的负相关(r=-0.68,P<0.01)。结论DAT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Hb水平明显降低,表明乙型肝炎患者贫血的产生可能与红细胞抗体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小RNA-122(miR-122)在糖尿病(DM)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DM患者(DM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组)50例,DM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M合并HBV组)25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提取所有受试者的单个核细胞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miR-122水平,研究miR-122与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DM合并HBV组miR-122水平高于HBV组、DM组和对照组(P<0.05)。HBV组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HBV-DNA)水平高于DM合并HBV组(P<0.05);HBV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高于对照组、DM组和DM合并HBV组(P<0.05)。DM合并HBV组miR-122水平与HBV-DNA、血糖(GLU)水平均呈正相关(r=0.238、0.231,P<0.05)。结论miR-122水平在DM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明显升高,并与HBV-DNA、GLU水平存在相关性,考虑其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该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基因型分布的特点,探讨基因型与临床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荧光PCR方法检测256例CHB患者的HBV基因型,同时检测血清HBV DNA、HBV-M、肝功能等,并对其与性别、年龄、肝功能及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256例CHB患者B基因型84例(32.81%),C基因型148例,B+C混合型24例.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χ2=17.66,P<0.01);B基因型患者血清HBeAg阳性率76.19%,显著低于C基因型血清HBeAg阳性率86.49%(χ2=3.981,P<0.05);C基因型患者的ALT、AST及TBIL均高于B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中均以C基因型占优势,分别为67.56%和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10,P<0.05;χ2=16.00,P<0.01);C基因型平均年龄(32.38±13.90)岁,明显高于B基因型平均年龄(28.95±10.8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P<0.01).结论 该地区CHB患者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C型血清HBeAg阳性率高于B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