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伟铭    袁也丰  董香丽    邹卿    何璐    林武 《现代预防医学》2015,(9):1570-1570
摘要:目的 探讨江西省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现况及其关系。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职业倦怠问卷—服务行业版(MBI-HSS)和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对江西省各地652名基层医务工作者进行测评与分析。结果 (1)SCL-90得分:基层医务工作者在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抑郁、敌对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3.193,2.615,3.009,3.327,3.102;P<0.05);而强迫症状、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MBI-HSS得分方面:情感淡漠(5.53±4.67)处于轻度水平,个人成就感(24.39±10.21)和情感衰竭(36.79±9.39)均处于中度水平;(3)SCL-90中部分因子与MBI-HSS中的情感淡漠和情绪衰竭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SCL-90中各因子与个人成就感维度之间相关程度相对较低。结论 江西省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倦怠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均较差,二者密切联系,应加强对该群体的关注并实行积极有效的对策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山区基层卫生人员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增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工作绩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丽水市部分县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77名基层卫生人员进行社会支持性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等3个维度的调查,采用职业倦怠的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和专业低效能感等3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基层卫生人员职业倦怠或倦怠倾向发生率为58.45%,其中情感耗竭、情感疏远和专业低效能感的发生率分别为35.55%、20.64%和54.64%。女性的专业低效能感、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得分均高于男性(P0.05);情感耗竭得分随学历增高而增高,而专业低效能感降低(P均0.05);专业低效能感得分随工作年限增长而增高(P0.05),情绪耗竭得分在工作年限为21~30年组最高。情绪耗竭、去个性化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及支持总分均呈负相关;专业低效能感与主观支持及支持总分均呈负相关。结论山区基层卫生人员是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且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相关,需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进行防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医护人员工作投入和职业倦怠的现况及差异,为医院管理者制定有效措施,提高工作投入,控制职业倦怠,改善医院管理,稳定医护队伍提供政策依据.方法 采用工作投入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新疆兵团各级医疗机构1 643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生工作投入得分(3.56±1.16)与护士工作投入得分(3.24±1.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医生职业倦怠得分(3.13±0.81)与护士职业倦怠得分(3.15±0.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情绪耗竭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消极工作和职业效能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投入、活力、奉献与职业倦怠、情绪耗竭、消极工作负相关,而专注与职业效能感正相关;医护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各维度相关系数(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人员工作投入和职业倦怠处于中等水平,医生工作投入高于护士,医护人员工作投入和职业倦怠部分负相关,其r差异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武汉市儿科医师信任患者水平以及职业幸福感现状,并找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提高儿科医师职业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武汉市203名儿科医师作为调查对象,分别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医师信任患者量表(Physician Trust in the Patient Scale,PTPS)、医务工作者职业幸福感量表对儿科医师基本情况、信任患者水平以及职业幸福感现状进行调查,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医师信任患者与其自身职业幸福感的相关性。结果 203名儿科医师信任患者评估平均得分为(37.83±8.07)分,性别、学历、职称、工龄均是造成医生信任患者量表中患者角色维度、患者尊重人际关系维度得分以及PTPS总分差异的影响因素,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3名儿科医师职业幸福感平均得分为(64.76±9.76)分,学历、职称、工龄是职业幸福感量表中身心健康、价值/能力、社会支持、工作环境、经济收入各维度得分以及职业幸福感总均分差异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患者角色维度、人际关系维度得分以及PTPS总分分别与职业幸福感中身心健康、价值/能力、社会支持、工作环境、经济收入各维度得分、职业幸福感总均分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儿科医师对患者的信任水平、及自身职业幸福感均有待提高,医师对患者的信任水平与职业幸福感具有正相关性,提升医师对患者的信任水平,有助于提高医师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特殊自然环境下视屏显示终端(VDT)作业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VDT作业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问卷(CMBI)、工作紧张测量问卷(J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SF-36量表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VDT作业人员301人为调查对象。结果年龄≤30组职业倦怠总分、耗竭维度、人格解体维度均高于年龄30岁组(P0.05);工龄≤5a组职业倦怠总分、人格解体维度均高于工龄5a组,(P0.05);不同学历组间耗竭维度比较,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大专组、本科及以上组、高中及以下组(P0.05)。且大专组与高中及以下组比较,大专组与本科及以上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组间人格解体维度比较,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中级职称组、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组、初级职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级职称组与初级职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婚及离婚组耗竭维度得分高于已婚组(P0.05);月薪≤3 000元组职业倦怠总分、耗竭维度高于月薪3 000元组(P0.05)。不同企业间职业倦怠总分、耗竭维度和人格解体维度比较,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丙、乙、甲(P0.05)。且甲企业与丙企业比较,乙企业与丙企业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工龄、月薪、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职业生命质量和社会支持总分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职业紧张指数、工作压力指数和组织支持缺乏指数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结论 VDT作业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较高。职业生命质量、职业紧张指数、工龄和职称为主要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广东职业病防治机构临床医师职业紧张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职业病防治机构临床医师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问卷和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广东省300名职业病防治机构临床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职业任务(ORQ)、个体紧张反应(PSQ)、个体应对资源(PRQ)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病防治机构临床医师ORQ和PSQ问卷,78.1%和43.2%的临床医师T分>60;5.8%临床医师tRQ问卷T分<40;PSQ与ORQ呈正相关(r=0.499,P<0.01),与PRQ呈负相关(r=-0.006,P<0.05);≥加岁组PRQ(135.15±15.02)和ORQ(190.34±19.56)得分均高于<40岁组(130.58±18.74,179.71±21.27,P<0.05);≥10年工龄组ORQ得分(187.57+20.84)高于<10年工龄组(180.27±2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病诊断医师组的ORQ得分(189.67±18.80)高于职业健康检查医生组(180.07.4-2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任务冲突、工作环境、责任感和理性处事.结论 职业病防治机构临床医师职业紧张反应水平较高,应针对主要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缓解其职业紧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银川市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及工作能力现状,探讨职业倦怠与工作能力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倦怠指数量表(MBI)和工作能力指数量表(WAI),对银川市10所医院的522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生的职业倦怠与护士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医生在消极怠慢及成就感方面的得分高于护士(P<0.01和P<0.05),而两者在工作能力方面的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医院的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及职业倦怠得分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国营医院医生的情绪耗竭程度高于私立医院的医生(P<0.05),而其成就感低于私立医院的医生(P<0.01),其工作能力得分也低于私立医院的医生(P<0.01);国营医院护士的成就感得分低于私立医院护士(P<0.05),其工作能力得分也低于私立医院的护士,而在情绪耗竭及消极怠慢方面得分国营和私立医院护士间均无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及其各因子均与职业倦怠及其各因子均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113~-0.494,P<0.01),即随着职业倦怠程度的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随之降低。进一步经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情绪耗竭、成就感、睡眠状况、工龄及工作班类型因素进入了工作能力评分的回归方程中,提示这些因素对医务人员工作能力评分影响较大。结论不同医院、不同职业类型的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有所不同,且已影响到其工作能力状态。通过增进医护人员的成就感、调整职业倦怠程度因素及改善睡眠状态可提高其工作能力状态,为保护医护人员身心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医师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强度.[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R)对80名精神科医师(医师组)和78名非卫生部门脑力劳动者(对照组)进行了测试.[结果]医师组职业任务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紧张源为任务过重、任务不适和责任感.医师组仅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男医师的职业紧张水平高于女医师(P<0.05).[结论]精神科医师职业是个紧张的职业,加强医师业务和医德学习,缓解医患矛盾,减少工作压力可保护和促进他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事业单位管理者和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事业单位管理者和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管理者、高校教师等1250名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性的人格解体和职业倦怠得分均高于女性;不同民族职业倦怠得分无明显差异;年轻人、工作早期、低收入、低学历和未婚者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内控、积极应对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职业应激、外控、心理控制、消极应对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影响职业人群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学特征(低年龄、低工龄、低收入、低学历和未婚)、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应对方式和职业应激,其中职业应激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职业应激可以直接导致职业倦怠,同时又受到心理控制等调节变量的影响对职业倦怠产生间接作用.结论 职业倦怠随着职业人群人口学特征的不同而有差异,同时受到心理控制等变量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COVID-19疫情背景下定州市和青岛市两地医务工作人员发生职业倦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21年7月―2021年8月对定州市和青岛市的医务工作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利用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general survey, MBI-GS)评价职业倦怠水平,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医务工作者职业倦怠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果  982名被调查者中,发生职业倦怠的比例为91.1%,其中达到轻中度、重度的比例分别为71.5%和19.6%。多因素分析显示工作满意度感觉一般或者比较不满意(OR=3.108, 95% CI: 1.653~5.843)、应对方式为消极应对(OR=1.129, 95% CI: 1.071~1.191)人群发生重度职业倦怠者风险更高;同时睡眠时间缩短(OR=0.331, 95% CI: 0.166~0.662)的人群发生重度职业倦怠者风险更低。Spearman相关分析中,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P < 0.001),社会支持情况、生活满意度情况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P < 0.001)。  结论  定州市和青岛市大部分的医务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水平较高,需提高工作和生活满意度等关怀和社会支持力度,同时也要考虑适当增加防疫工作中的认同感和积极性以促进职业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