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北京市通州区腹泻就诊患者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分离株的特征。 方法 eaeA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阳性的菌株,进行系统生化鉴定、EPEC诊断血清分型、bfpA基因PCR扩增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 结果 20株成年人腹泻患者EPEC分离株中,仅1株鉴定为O126血清群;4株儿童腹泻患者分离株中,仅1株鉴定为O26血清群。儿童与成年人腹泻患者EPEC分离株bfpA基因均为阴性。23株EPEC菌株的PFGE带型呈高度多态性,聚类图显示与患者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 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腹泻患者EPEC分离株以非典型为主,单纯通过血清群来诊断EPEC的方法,将会造成极大的漏诊。 相似文献
2.
酸抗性是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抗酸反应被认为是影响细菌生存及致病性的重要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抗酸反应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与σs因子相关的抗酸反应机制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人感染猪链球菌合并感染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026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chia coli,EHEC)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致病菌,其中Ecoli O157:H7,E.coli O111和E.coli O26血清型是许多国家引起疾病流行爆发的重要病原体,能引起人类出血性肠炎(H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严重时致人死亡。最近,我院从1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的病人肠道内分离出1株EHEC026型菌株。该病例从血液中检出猪链球菌Ⅱ型(Streptococcus suis Ⅱ),同时从肠道中检出产生强烈毒素的EHEC O26,这在国内尚属首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Escherchia coli,EHEC)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致病菌,其中E.coliO157∶H7,E.coliO111和E.coliO26血清型是许多国家引起疾病流行爆发的重要病原体,能引起人类出血性肠炎(H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严重时致人死亡[1]。最近,我院从1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的病人肠道内分离出1株EHEC O26型菌株。该病例从血液中检出猪链球菌Ⅱ型(Streptococcus suisⅡ),同时从肠道中检出产生强烈毒素的EHEC O26,这在国内尚属首例。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沙××,男,43岁,家… 相似文献
5.
6.
7.
8.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临床常见的血清型为O55、O111、O127、O128,吲哚性大肠埃希菌均少见,我室从腹泻患儿的粪便中分离出1株吲哚阴性EPECO127K63血清型。 相似文献
9.
10.
11.
3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血清型分布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nteropathogenicE .coli(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EPEC)是引起夏、秋季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尤其婴幼儿为易感人群。 2 0 0 0年我室从腹泻患者的粪便培养物中 ,分离到 3 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包括 7个血清型 ,并对其做了药敏试验 ,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标本来源 3 1株菌株均从我院住院 (极少数为门诊 )腹泻患者的粪便培养中分离而得。男 18例 ,女 13例 ,除 4株来自成人外 ,其余 2 7株均来自 5个月至 1岁零 9个月的婴幼儿。1 2 试剂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诊断血清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 ,药敏纸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1 - 2003年某省儿童医院分离的268株大肠埃希菌 tccP2 基因的携带情况及该基因的分子特征。
方法 PCR方法筛查临床分离的268株大肠埃希菌中EHEC、EPEC菌株;再筛查 tccP2 基因的携带情况,克隆阳性菌株 tccP2 基因,并进行核苷酸测序,同时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
结果 2001 - 2003年临床分离的菌株共检测到7株EPEC菌株,其中有2株菌 tccP2 基因阳性,长度分别为1458 bp,核苷酸和氨基酸的一致性为100%,与国际上公布的str.11128(O111 ∶ H-)菌株的 tccP2 基因比对发现核苷酸一致性为61.3%;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其N-端与str.11128(O111 ∶ H-)菌株具有完全相同的特异的87个核苷酸序列,脯氨酸富集重复片段序列几乎一致,较str.11128(O111 ∶ H-)菌株多4个重复片段。
结论 在中国临床分离的菌株中也存在具有 tccP2 基因的EPEC菌株,应进一步加大临床标本中该类菌株的分离与监测。 相似文献
13.
ipaH基因扩增诊断志贺菌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直接检测 189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的ipaH基因。一、材料和方法1.菌株来源 :取自我院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 189份。标准菌株 :福氏志贺菌 (卫生部质控菌株 ) ,大肠埃希菌 (EICE)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不凝集弧菌、绿脓假单胞菌为本室保存菌株。2 .培养基及诊断血清 :中国蓝蔷薇色酸琼脂培养基 ;志贺菌属诊断血清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诊断血清 (11种 )。3.志贺菌和EIEC的检出 :将可疑粪便接种于SS平板和中国蓝… 相似文献
14.
今年5月起,德国出现新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感染的疫情,来势凶猛,很快蔓延到几乎整个欧洲国家,且感染者约20%发生了严重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经病原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发现它是O104:H4血清型,重要的是它的基因有80%来自O104型细菌,另外20%来自另外一种大肠埃希菌,是基因杂交的新变种,故名为新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它能产生更多的志贺毒素,毒力更强。本文重点介绍对该菌感染的检验诊断技术,并涉及其致病机制,HUS发生机制与救治,临床表现和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起,德国出现新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感染的疫情,来势凶猛,很快蔓延到几乎整个欧洲国家,且感染者约20%发生了严重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经病原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发现它是O104:H4血清型,重要的是它的基因有80%来自O104型细菌,另外20%来自另外一种大肠埃希菌,是基因杂交的新变种,故名为新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它能产生更多的志贺毒素,毒力更强。本文重点介绍对该菌感染的检验诊断技术,并涉及其致病机制,HUS发生机制与救治,临床表现和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17.
人类重要的肠道致病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 在细菌黏附细胞周围形成肌动蛋白聚集的杯垫样结构来黏附并定植到肠道黏膜上,完成侵入宿主细胞的第一步。同时,被感染的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脱落并失去微绒毛,这种特殊的病理损伤过程,称为黏附抹平效应(A/E效应)。通过细胞培养感染模型对典型菌株的研究显示,尽管EHEC和EPEC都能激活下游N-WASP蛋白,Arp2/3蛋白,最终引起有效肌动蛋白的聚集,但是它们却采取了不同的途径引起肌动蛋白的聚集。EPEC运用Tir-Nck途径,而EHEC运用是Tir-TccP途径来激活N-WASP蛋白。最近通过细胞培养感染模型研究发现,EHEC和EPEC菌株存在一种既不依赖TccP也不依赖Nck但能引起微弱肌动蛋白聚集的途径。在体内实验(in vivo)和体外组织实验(ex vivo)中,黏膜组织感染也显示不依赖TccP或Nck同样能产生典型的A/E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一起由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方法采集病人的剩余食物、呕吐物、粪便及肛拭标本,进行筛选检测及目标菌检测。收集患者双份血清与分离的可疑目标菌进行凝集试验。结果从患者粪便和肛拭标本中分离出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豚鼠眼角膜结膜试验阳性;患者双份血清与分离菌凝集效价有4倍增长。结论本起食物中毒由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引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构建EHEC O157:H7野生株和突变株等不同菌株,来感染THP-1细胞,从而比较以上不同菌株的细胞毒和IL-1β等细胞因子的产生水平,同时比较使用有无胎牛血清(FBS)培养的THP-1对产生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上述各菌株分别定量稀释于RPMI1640,5%FBS的细胞培养液中,在感染后2~10 h,用cytotox96试剂盒定量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同时用Luminex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定量检测多种细胞因子的水平。 结果 EHEC -O157:H7-ehxA是THP-1细胞毒作用的主要贡献者,并可引起高水平IL-1β的产生;在OPT1-MEM无血清培养基中,野生型菌株和突变型之间IL-1β的产生差异则更加显著。 结论 EHEC-O157:H7-ehxA 可诱导高水平IL-1β的产生,FBS能刺激细胞产生一定非特异性的IL-1β,这可能会导致高的背景和隐藏细胞株之间的真正差别。 相似文献
20.
2007年7月25日下午,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大楞乡某村屯发生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经调查,确认为一起由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