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塞因塞用法治疗泻药性便秘42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塞因塞用法治疗泻药性便秘的疗效。方法:遵循塞因塞用之法则,采用益气养血温阳健脾的药物治疗泻药性便秘患者42例,药物选用生白术30g,肉苁蓉20g,黄芪20g,当归15g,生地15g,胡桃仁15g。水煎服,每日2次,疗程2周。结果:临床控制14例,占33.3%;显效18例,占42.8%;有效6例,占14.2%;无效4例,占9.7%。结论:塞因塞用法治疗泻药性便秘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塞因塞用通因通用治疗男科病举隅余天泰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南平353000)笔者在临证中体会到,男科疾病,多由心、肾、肝、脾功能失调所致,而以虚证为多,但在疾病的不同发生发展阶段,虚实真假之证亦不少见。此时若能遵循辨证论治法则,不为假象所迷惑,辨明病...  相似文献   

3.
张炳辉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2):1009-1009
塞因塞用是祖国医学治则之一 ,是治病求本的具体应用。笔者在临床中治疗老年人脾胃病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取得了满意疗效。刘某 ,男 ,75岁。 1993年 12月 5日初诊。 1个月前因庆寿 ,饮食过量 ,当日又复感寒 ,次日即出现脘腹胀满伴恶寒发热、纳呆、口不渴 ,小便频数。先后服用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等加减治疗 ,不但未见奏效 ,反致病势加剧。笔者辨其证为脾胃气虚 ,升降失调。治以升清降浊 ,益气和中 ,拟补中益气汤加减 ,药用 :台参 12 g ,白术 10g ,黄芪 12 g ,陈皮、香附各10 g ,木香 6g ,金石斛、白芍、当归各 10 g ,升麻 3g ,干姜、甘…  相似文献   

4.
“塞因塞用”是反治法之一 ,其针对治疗证候表现为塞 ,而本质是虚的疾病。现择 2例介绍如下。1 产后癃闭 李某某 ,女 ,2 6岁 ,1991年 9月初诊。主诉产后 3天 ,小便点滴不出 ,腹部胀急疼痛。诊见 :患者面色白光白 ,少气懒言 ,舌质淡 ,脉缓弱。分析 :患者虽为顺产 ,但产程较长 ,考虑到产时用力过甚 ,耗气伤血 ,气虚下陷 ,不能升清降浊 ,以至小便不通。《素问·灵兰秘典论》说 :“膀胱者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矣。”故急投补中益气汤加味。方药 :黄芪 2 0 g,党参、白术、当归各 15 g,陈皮 10 g,升麻 3g,柴胡 6 g,桔梗 9g,炙甘草 6…  相似文献   

5.
眼珠灌脓方出自《中医眼科学》之经验方,为治疗眼病凝脂翳属三焦火盛、阳明腑实型的治疗方剂。笔者用于临床,效果较满意。兹介绍如下: 【病例一】刘××,女,48岁,农民。1986年3月7日初诊。于1986年3月4日,因抱柴不慎,被柴叶碰伤眼部、当晚即头眼疼痛.不能入睡,患眼沙涩难睁。曾用氯霉素眼药水、红霉素眼膏、土霉素等药物治疗,不见好转。检查;患眼沙涩难睁,以致无法进行视力检查。胞睑浮肿,眵多粘稠,白晴混  相似文献   

6.
李炳文老师为国家师承制名老中医之一,全军中医学会会长。现将学习老师治疗虚劳病的部分经验简介如下。一、塞因塞用“塞因塞用”即以补开塞,用补益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的病证。例如脾虚劳伤病人常出现脘腹胀满,时胀时减,纳呆消瘦,舌质淡,脉浮大而虚等症状。以黄芪...  相似文献   

7.
“塞因塞用,通因通用”法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塞用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益的药物治疗闭塞不通的病证,适用于因虚而闭塞不通的真虚假实证;通因通用是以通治通,即以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实性腹泻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食积腹痛,泻下不畅,热结旁流及瘀血所致的崩漏...  相似文献   

8.
塞因塞用法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中奇 《山西中医》1995,11(2):42-43
塞因塞用法临床应用体会晋中地区第一人民医院(030600)王中奇关键词塞因塞用,闭经,尿潴留,肠梗阻塞因塞用法,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以补治塞,实质上是疾病在特殊情况下临床表现和它的本质不相一致时,透过其假象,抓住其本质,进行治疗的方法。兹举笔者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塞脉片体外对幽门螺杆菌抑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材料与方法 1.1药品及试剂通塞脉片稠膏由江苏南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其浓度为每ml浸膏含生药7.68g。黄连稠膏,由中日友好医院药理室制备。以上两种药品实验前分别稀释至1g/ml,后再分别配制成1:1、1:5、1:10、1:20剂量组。改良布氏肉汤250g/瓶,购于北京宝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0.
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法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属反治法范畴。笔者在妇科临证中 ,以此为大法 ,屡获良效。现举隅介绍于下。1 塞因塞用的运用1.1 闭经 (气血两虚型 ) :患者 ,2 1岁 ,未婚。 1999年10月 14日初诊 ,闭经 4月余 ,末次月经 1999年 5月 2 0日 ,量少色淡 ,4天净 ,至今未潮 ,无腹胀不适 ,肛查未见异常。诊得面色萎黄 ,舌淡红 ,苔薄白 ,脉细滑 ,证属气血两亏、血海空虚。治则益气养血 ,佐以补肾调经 ,予圣愈汤加山萸肉、怀山药、制香附各 10 g。 10月 2 8日复诊 ,诉服上药后 ,月经于 10月 18日来潮 ,量中 ,6天净 ,继原方加减调经 …  相似文献   

11.
王某某,男性,51岁,患慢性复发性口腔炎8年余。患者初患口腔炎时,三五天后可自愈.而后每多反复,此起彼伏,时发时愈,病程迁延,严重影响患者饮食、工作、休息。此次来诊时见两颊粘膜多处溃疡,舌下粘膜亦见两处溃疡,伴腰膝酸软,少寐健忘,口干,大便于结,3日一行,舌质红,苔黄腻,脉濡。辨证属肺肾两虚,气阴不足,湿热内蕴。治以益气养阴,清热化湿之剂。方如下:生黄芪30g、女贞子15g、天花粉12g、生地12g、元参12g、沙参15g、麦冬12g、白花蛇舌草30g、黄连3g、蒲公英30g、生大黄(后下)9g,6付。二诊时口腔两颊粘膜处溃疡依然…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38岁,因患妇科疾病来我院就诊,妇科医生给予中药汤剂:当归24g,川芎9g,桃仁9g,甘草6g,炮姜6g,益母草15g煎服。患者于当晚服药十几分钟后,感觉到咽喉麻木不适,面色潮红、面部稍发胀。未经治疗,约十分钟后这些症状逐渐自行消退,当时这个情况并没有引起患者的注意,故未向医护人员反映。  相似文献   

13.
陈学生 《中草药》1997,(4):228-228
痰咳净为中西药复方制剂,主要含有北杏仁、冰片、甘草、桔梗等多种药物而组成。临床主要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等所引起的咳嗽多痰、气促气喘等症。该药自1980年投放市场以来,以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而深受医务工作者及患者欢迎。但对它所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临床报道甚少,笔者现将服用本品所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1例报告如下:患者刘某,男,64岁。1995-04-05来院疗养。患慢性支气管炎多年,近日因受凉而引起咳嗽加剧且痰多,给于头孢氨苄胶囊0.25g/次,qid,痰咳净(广州羊城药厂生产,批号940820)0.2g/次,qid含服。当患者首次服完头孢…  相似文献   

14.
塞因塞用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琳 《辽宁中医杂志》1997,24(6):267-267
塞因塞用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程琳指导于尔辛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200032中医药治疗肿瘤法则,历来文献记载众多,大多数列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以毒攻毒诸法,并且特别强调活血化瘀,近年,也有提倡以“补”法为主治疗癌肿,但也未见从理论...  相似文献   

15.
塞因塞用治便秘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261041)王泽颖张春景关键词便秘塞因塞用补肾纳气谭某,男,68岁,1996年12月20日初诊。大便困难1月余,每3~5日一行,并非干硬,但艰涩难出。近10余日来逐渐加重,并出现胸闷喘憋,咳嗽,吐白色泡沫样痰,夜间...  相似文献   

16.
余天泰 《北京中医》1998,17(3):30-30
“塞因塞用,通因通用”二法者均属反治法范畴。由于它们均是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并不同于常规的治疗方法,“从者反治”,故称反治法。究其实质,是在治病求本法则指导下,针对疾病本质而进行治疗的方法。笔者临证中灵活运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法”治疗男科疾病,收到...  相似文献   

17.
完带汤加味治疗小儿睾刃鞘膜积液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将宏 《新中医》2001,33(10):54-55
笔者自1996-2000年用完带汤治疗小儿睾丸鞘膜积液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2例均为门诊病人,多为1-6岁,最大7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2年,反复缠绵难愈者17例;单侧发病者21例,双侧者11例。临床表现:患儿患侧阴囊内有光滑肿物,透光试验阳性,患侧多不能触及睾丸。2治疗方法方药组成:白术、白芍、橘核、山药各6g,人参、车前子(包)、苍术、甘草、陈皮、柴胡、桂枝各3g,砂仁(后下)5g。随症加减:兼有食滞纳呆,大便不调者加神曲、山楂、谷芽、莱菔子等;病程长者加小茴香6g。每…  相似文献   

18.
从治法治疗杂病举隅257400山东省利津县中医院边自谦,张闽华临证治病,分为道治从治。逆治者逆其证象而施治,又称正治;从治是顺其证象而立方遣药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反撤寒因寒用,_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如同《内经》所谓的“道者正治,从者反治,从...  相似文献   

19.
案 1,男患 ,71岁 ,农民。患者素体丰腴。 2 0 0 2年夏 ,因触感时邪 ,初寒热身重 ,继则小溲艰难 ,逐渐点滴不通 ,小腹充盈胀痛。用抗生素及导尿等方法 ,病症未减。经B超检查诊为前列腺肥大。诊其脉浮大无力 ,舌质淡 ,苔腻。窃思古人有言 ,肥胖多湿 ,肥人多气虚。此患厚味经常 ,湿从内受 ,脉症合参 ,颇相吻合。盖湿滞中焦 ,则运化功能受阻 ,气机不畅 ,决渎因之失权 ,小溲点滴 ,其来有由 ,经谓中气不足 ,溲清升于上 ,浊流于下 ,气机一转 ,关门自利。处方 :党参 2 0 g、黄芪 30 g、白术 15g、升麻 10 g、柴胡 10 g、甘草 10g、陈皮 10 g、肉桂 …  相似文献   

20.
潘某,女,62岁,2000年7月18日诊。因患伤风感冒,自服解热止痛药后出现右膝关节疼痛,伴恶风怕冷,经常自汗,曾服中药及西药布洛芬片、英太青胶囊,外用正红花油,治疗达3个月仍效果不显。现右膝关节疼痛,每晚11点至凌晨3点钟左右痛甚,醒后汗出,怕风怕冷。夏季仍须着冬装、戴帽子,并关闭门窗,舌质淡、苔黄稍厚,六脉沉弱。观用方药,多为玉屏风散之类。辨证为湿热伤阳证。处方:桂枝、炙甘草、黄连各6g,附子(先煎1h)、人参、防风、黄芩各10g,白芍12g,白术15g,黄芪20g。水煎服。服3剂后怕风及自汗症状稍减。再服5剂后诸症明显减轻。前后加减共服15剂后已能外出活动,舌苔变薄白,六脉沉滑缓,诸症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