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悬饮病名始见于《金匮要略》,因饮邪停于两胁,属窠囊之水,有悬吊之意,故名悬饮。十枣汤为治疗悬饮之主方,首见于《伤寒论》。但《伤寒论》所论述的十枣汤证与《金匮要略》中之悬饮有何关联?与现代《中医内科学》所讲的悬饮证有何异同?现就此问题及悬饮的治疗等作一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2.
十枣汤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枣汤临床运用体会虞觐冠袁茹坚(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213003)关键词:十枣汤;痰饮中图法分类号:R255.8十枣汤为仲景方。《伤寒论》云:“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金匮要略》云:“饮后水...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十枣汤证思路论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中的十枣汤,证不是太阳中风的类似证,而是太阳虽风的一个特殊过程,152冬所述之证不应当笼统的称之为十枣汤证,而是太阳中风胸胁停饮证。  相似文献   

4.
十枣汤治重症腹水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枣汤”是《伤寒论》中的一张古方 ,功用是攻逐水坎 ,治疗悬饮 ,肋下有水气 ,咳唾胸肋疼痛 ,心下痞硬 ,水肿腹胀有实证者。作者在二十余年中曾数次用十枣汤治疗重症腹水病人 ,为改善病人症状 ,减轻病痛提高生存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重症腹水病人大多卧床不起 ,腹胀进食少或不能进食 ,靠静脉输液维持生命。病人强迫半卧位 ,腹部鼓胀如蛙腹 ,腹壁静脉充盈 ,面色悔暗 ,目光无神 ,消瘦 ,多伴有慢性心功能不全 ,经其它方法治疗无效者 ,在病人的再三请求及病人亲属同意支持下 ,用十枣汤治疗。首先对病人心功能检查 ,心律齐 ,心率1 2 0次 /分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十枣汤治疗悬饮的临床效果.方法 运用汉代名医张仲景所创制的峻下逐水名方十枣汤治疗悬饮.结果 50例中,治愈39例,好转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0%.结论十枣汤治疗胸腔积液效果确实,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西药配合十枣汤治疗.结果 33例均先经2H3R3E3Z3/4H3R3方案强化治疗2个月,胸水吸收不明显,在继续西药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加用十枣汤,1个月后胸水明显吸收,停用十枣汤,继续化疗,3个月后痊愈.结论 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在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显时,加服十枣汤,可以促进胸水吸收,从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十枣汤出自《伤寒论》,并见于《金匮要略》,方由甘遂、大戟、芫花、大枣四味药组成。全方实为药精力显的逐水方剂,适用于水饮壅盛于里的实证,症见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实有力等。临床上多用于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十枣汤”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38例临床报告许传礼,秦秀华,王茂芬(日照市东港区人民医院)关键词十枣汤,病毒性肺炎,小儿1992年10月至1995年12月,笔者应用中药“十枣汤”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五.互病例选择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加味十枣汤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在促进胸水吸收方面的疗效. 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7例,在西药内服、胸腔穿刺抽液基础上加服加味十枣汤.对照组39例,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疗程2周.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9%,对照组为79.49%.结论 在促进胸水吸收方面,加味十枣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陈渔洲医案     
悬饮(一)陈笑,女,在未结婚前,患咳嗽月余,身微热,不欲食,右胁疼痛,咳唾则牵引尤甚,舌苔白,脉弦濡而援,时咳白痰甚多。余初照阳虚塞饮,表邪未解施治,用小青龙汤再用麻附细辛合二陈,服二帖无效。继思《金匿》谓:“脉弦为饮”。又谓:“饮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据此经文,则本证为悬饮,当用十枣汤,似无可疑者。不过病者体既瘦弱,胃纳不畅,要固其脾胃,不可专以十枣汤为能事,遂以十枣汤合六君子  相似文献   

11.
目前,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尚有一定困难,患者多因浮肿或感觉腹部胀满,才发现患肝硬化,并已出现腹水。西医在治疗上运用肝细胞营养素,补充蛋白,利尿剂等药物被动的对症治疗,控制腹水的效果尚不满意。而采用中药辨证论治为主,结合上述对症治疗手段,常可收到很好的疗效。报道有用经方十枣汤治疗取效者,本方为《金匾》治是饮病之主方,为攻逐水饮之重方,其疗效确切,但药力峻猛,易于伤正,故临床不易掌握。笔者宗十枣汤之方义,自拟消水汤方,应用于非恶性肝硬化引起之腹水,共数十例,疗效满意,谨介绍于后,供同道参考。自拟消水汤方…  相似文献   

12.
董兴旺  郝瀛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386-3387
尿频,指小便次数增加,但是没有尿急、尿痛及尿量增加等表现。正常人每天排尿次数一般为5~8次,其中白天4~6次,夜间0~2次,如果每日排尿次数超过10次以上,且排除其他特殊生理现象或疾病如妊娠期妇女、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等即可称为尿频。中医有关尿频的记载为“小便数”,最早为金匮要略中消渴篇记载“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关于尿频,大多数医家认为肾虚为主要原因,临床治疗多以桑螵蛸、缩泉丸之类治疗,但是经临床实践发现其效果并不十分显著,通过不断研究《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发现其虚寒性尿频病机重在脾肺,而非肾。现将笔者有关治疗经验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笔者采用十枣汤配合西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十枣汤外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消肿止痛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6例经病理证实为慢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随访观察,将观察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治疗组A组18例,采用十枣汤外敷治疗法(甘遂、大戟、芫花、经醋浸泡);对照组B组18例,采用常规膝关节积液抽取、封闭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8%和33%,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61%,两组数据经X2检验(P<0.01),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十枣汤外用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中的十枣汤证不是太阳中风的类似证,而是大阳中风的一个特殊过程。152条所述之证不应当笼统的称之为十事汤证,而是太阳中风胸胁停饮证。本条的意义主要在于阐述太阳中风胸胁停饮的发病过程、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表解里未和”才是真正的十事汤证。  相似文献   

16.
十枣汤新用     
十枣汤出自《伤寒论》 ,由芫花、甘遂、大戟、大枣组成。具攻逐水饮之功 ,主治悬饮 ,胁下有水气 ,以及水肿腹胀属实证者 ,笔者临床中运用十枣汤治疗一些疑难杂症 ,收效甚佳。兹举验案 2则。1 干呕患者 ,男 ,2 9岁。 1998年 9月 7日初诊。患者干呕 ,频繁发作 ,间或呕吐少许清涎 ,以致坐卧不宁 ,不敢随意俯仰 ,时则感胸中水溢心间 ,恶心欲呕 ,惟长吸短叹则觉气顺不呕 ,终日心情烦闷 ,闭口咬牙 ,强抑其呕 ,发作时常扼喉捶胸 ,甚为苦恼 ,伴胸闷 ,形寒肢冷 ,渴不欲饮 ,小便清 ,大便自调。曾反复求治于各三甲医院而未查出病因 ,断断续续服旋覆代…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为张仲景经典之著,书中顾护脾胃的思想,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通过对《伤寒论》中的桂枝汤证、半夏泻心汤证、十枣汤证、白虎汤证、小柴胡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小建中汤证等的治疗、用药、方后调护法的解析,从健运脾胃调和营卫,寒温并用健脾祛邪,祛邪护脾免伤正气,肝病实脾助正达邪,温健脾胃调中补虚,五个方面对仲景顾护脾胃思想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8.
“衰其大半而止”是中医一治疗原则。此法出自《素向·六元正纪大论》:“妇人重身,毒之何如?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春秋战国秦汉初期医家已明确指出,治病一方面驱除病邪,一方面要扶植正气,若腹中积聚,用有毒的药攻下时,当病势减去大半而止。两千多年来,这一原则一直被历代医家所遵循。十枣场出自张仲景《伤寒来病论》:“病是饮者,十枣汤主之。”“十枣汤方:芜花、甘遂、大戟各等分,研末,肥大枣十枚,水煮。服法:以枣汤送服诸药末,“强人服一钱匕,赢人取半钱,平旦温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十枣汤穴位贴敷对于心衰利尿剂抵抗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7月-2019年4月收治的心衰利尿剂抵抗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十枣汤穴位贴敷治疗。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中医证候与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后两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与尿量。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中医证候与心功能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尿量均多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3例低血钾,观察组未出现电解质紊乱。结论:十枣汤穴位贴敷治疗心衰利尿剂抵抗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朱雀汤阙疑     
《伤寒论》以四方神兽命名的方剂,惟缺朱雀汤之方名。关于此方的存废,历来医家多赞同确有其方,然其究竟何方则莫衷一是。有医家认为其为十枣汤,也有医家认为是黄连阿胶汤。根据文献及医理,朱雀汤是黄连阿胶汤更为妥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