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股骨头坏死的分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股骨头坏死的分型.材料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股骨头坏死24例32个髋关节,根据股骨头坏死受累的不同部位,将其分为5型.结果:Ⅰ型股骨头坏死9个髋,股骨头骨骺发育基本正常.Ⅱ型2个髋,主要表现为髋关节外翻.Ⅲ型2个髋,股骨颈短缩,大粗隆高位.Ⅳ型8个髋,髋关节内翻,大粗隆高位.Ⅴ型11个髋,股骨颈短缩,股骨头畸形,大粗隆高位.结论:5型分型法可将全部股骨头坏死进行分类,并对其预后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患儿 男 ,3岁。身高较同龄儿童矮小 ,2 .5岁学步 ,鸭行步态 ,双髋、踝关节内翻 ,双下肢呈“O”形弯曲 ,智力轻度低下。其母及 2位姨妈双下肢均为“O”形。X线表现 :双股骨、胫骨呈“O”形弯曲 ,内侧皮质稍增厚 ,股骨远侧、胫骨近远侧和尺桡骨远侧干骺端膨大增宽 ,呈杯口样改变 ,以内侧显著 ,呈三角帆样突出 ,先期钙化带增厚 ,不规则 ,密度不均 ,可见囊状透亮和小钙化点。股骨颈粗短 ,颈干角变小呈髋内翻 ,大粗隆升高。股骨远侧骨骺内侧比外侧小 ,呈鸟嘴样 ,胫骨远侧骨骺外侧比内侧小。双腕关节头状骨及钩骨已出现 ,其余腕骨均未出现。颅…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 ,11岁。左髋部疼痛 2个月 ,左下肢不能活动3d入院。体检 :左股骨上段压痛、肿胀 ,伴功能受限。X线平片示左股骨颈及股骨粗隆下方见一约 5 .5cm× 3.5cm大小囊状蜂窝样改变 ,骨皮质变薄 ,内侧骨皮质断裂 (图 1)。双侧髋关节CT平扫示左股骨颈至股骨粗隆下方膨胀性骨质破  相似文献   

4.
脊椎干骺端发育不良(SMD)是一种主要累及脊椎和管状骨干骺端的多骨发育不良性疾病。作者描述了一种特殊类型SMD的X线征象,称角状骨折型脊椎千骺端发育不良(SMD-CF)。11例病儿,多数婴幼儿期有侏儒和软绵步态。10例有进行性髋内翻、角状骨折和特征性椎体改变。髋臼正常,颈/骺干角变小,股骨近端生长板比正常趋向垂直,股骨颈短、股骨干直、股骨颈干骺端单发或  相似文献   

5.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60岁。因车祸致右髋部肿痛,活动受限3h于1995年10月30日入院。查体:右髋肿胀,右臀隆起,右臀、右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下方压痛,右臀可触及隆起的股骨头。右下肢外旋畸形,大粗隆向后上移位位于Nelaton线上,右下肢长度较左下肢缩短3cm。右足趾运动、感觉正常。X线片示:右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右股骨头、颈位于髋臼后上方,髋臼内见一半圆形骨折块。诊断:右股骨头骨折后脱位并股骨颈骨折。手术经右髋关节后侧入路,术中见股骨颈、股骨头骨折脱位于髋臼后上方,股骨头内下方有骨缺损约占股骨头的1/3,骨块留于髋臼内。行股骨头、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粗隆下缩短旋转截骨髋臼造盖术治疗高位、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体会.方法 分析采用股骨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髋臼造盖术治疗16例高龄儿童或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18髋)经11个月~2年随访,髋关节复位满意,股骨头发育较前明显好转,颈干角、前倾角均接近正常复位率达100%.无下肢血管神经危象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结论 股骨粗隆下缩短旋转截骨髋臼造盖术能有效的纠正髋臼指数,股骨头覆盖接近正常,能很好的恢复正常的生物力学关系,是治疗高龄儿童或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CT图像,测量中国成人股骨颈α角的正常值范围,并对股骨头颈交界处形态的分型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652例因非股骨近端病变、无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症状而接受下腹或双髋CT扫描的成年患者的CT体积数据进行后处理.双侧股骨近端均进行股骨颈α角的被测量者459例;因为一侧股骨近端病变而仅测量健侧股骨颈α角者193例,其中仅进行左侧股骨颈α角的被测量者93例,仅进行右侧股骨颈α角的被测量者100例.共重组出1111组沿股骨颈长轴的股骨近端斜矢状图像,选取经过股骨颈中间层面的图像,利用AutoCAD2006软件测量股骨颈α角,同时对股骨头颈交界处形态进行分型,并对测量的结果数据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 1111个股骨颈α角的平均值为38.2°±5.3°,正常值范围为28°~49°;其中左侧股骨近端552个,股骨颈α角为38.0°±5.3°;右侧股骨近端559个,股骨颈α角为38.4°±5.3°;双侧股骨颈α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1,P>0.05).男性股骨近端654个,股骨颈α角为39.2°±5.8°,女性股骨近端457个,股骨颈α角为36.8°±4.1°,股骨颈α角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80,P<0.01).各年龄段之间股骨颈α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65,P>0.05).根据股骨头颈交界处前方形态将正常股骨头颈交界处分为3种类型,凹陷型(Ⅰ型)股骨头颈交界处明显凹陷,有168个,占15.1%,平均α角为31.2°±2.0°;光滑型(Ⅱ型)股骨头颈交界处皮质呈光滑的弧线与股骨头皮质相延续,有726个,占65.4%,平均α角为37.4°±2.4°;平坦型(Ⅲ型)股骨头颈交界处皮质平坦呈直线状,有217个,占19.5%,平均α角为46.4°±3.8°;3组股骨颈α角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6.107,P<0.01),3组股骨颈α角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根据股骨头颈交界处形态将正常股骨头颈交界处分为凹陷型、光滑型及平坦型可以直观反映股骨颈α角的大小,有助于全面认识股骨头颈交界处凹陷程度的变化,为诊断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4岁。双大腿变粗、变短 3年。患儿 1周岁时学走路 ,喜好蹲踞 ,以后行走亦呈蹲踞蹒跚步态。患儿系孪生兄弟 ,第一胎、顺产 ,父母体健 ,非近亲结婚 ,其胞弟无异常。查体 :头颅、五官正常 ,智力正常 ,双侧大腿粗短 ,双小腿相对较细 ,但双小腿的长度及大小与正常年龄儿童等同。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双侧大腿X线摄片检查 :正位见双侧股骨明显变短、增粗 ,略弯曲 ,内侧骨皮质增厚 ,骨小梁略粗糙 ,以左侧为甚 ;双侧股骨颈干角变小 ,左侧约 10 3° ,右侧约 110°,呈髋内翻表现 ;双髋臼无明显变浅 ,双侧股骨头骨骺大小、形态未见异常 ,骨骺…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髋内翻是一种少见疾病,因而易被忽略或误诊。本文报告6例,着重讨论本病的临床症状.X 线表现和鉴别诊断。并对发病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从本组病例来看,提示本病与先天性发育不良有密切关系.股骨颈内下缘之三角形碎骨片及倒 V 形透亮线对本病有肯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报告患者女,3岁。出生后发现左小腿畸形并左足内翻及多趾畸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下肢呈单侧短肢跛行步态,左小腿短小并中下段向前向内成角畸形,左足内翻,左足趾与多趾一并向内翻畸形,无自主活动度。双上肢、双下肢各主要关节活动功能均正常。X线检查:左侧胫骨弯曲变形,其中下1/3交界处局部骨质膨大,向前内侧弯畸形,骨皮质增厚,骨髓腔纤维化,凹侧有骨质硬化及肥厚,髓腔内未见明显囊性改变,上下胫腓关节脱位(图1);左足内翻并趾末节趾骨多趾畸形(图2)。X线诊断:左侧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并左足内翻及多趾畸形。2讨论(1)病因:目前,胫骨先天性不连接及形成假关节的病因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是胎儿在子宫内外伤及全身代谢障碍或血管畸形所致;有学者则认为,本病与神经纤维瘤有密切关系,但是出生时很少发现咖啡色斑及神经纤维瘤结节。(2)临床及X线表现:本病很少在出生时即发现,多在出生后1~2年出现胫骨弯曲,部分患儿因骨折产生疼痛而被发现,部分则是因为发现皮肤色斑或皮下结节、患肢短缩而就诊,有的患者可合并足内翻、并趾、腓骨缺如等畸形。X线检查:骨折和假关节形成前可见骨干部纤维变性形成的局部透亮区,骨折后无正常的骨痂形成,骨折不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