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根治术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与胃癌根治术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2年1月~1998年3月入院的374例行胃癌根治术的病人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可能导致住院期死亡和手术并发症的因素。结果年龄>65岁、术前白蛋白<35g/L、血红蛋白<80g/L、腹水量>300ml、有合并症、联合切除脾/胰、手术方式为全胃切除术等7个因素是胃癌根治术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准备胃癌根治术时,以上危险因素应仔细考虑,有目的地控制以上因素可以降低胃癌根治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癌肝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225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同时性肝转移123例,异时性肝转移102例,分析影响胄癌肝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采用X2检验发现胃癌肝转移在性别、原发灶部位和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八站淋巴结转移、Lauren分型、血管浸润、肝外转移、腹水形成及腹膜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60~263.907,P<0.05).其中同时性和异时性肝转移在性别、原发灶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八站淋巴结转移、Lauren分型、血管浸润和腹膜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73~26.555,P<0.05).而logistic回归分析却发现仅性别、淋巴结转移和腹膜转移是影响胃癌肝转移发生类型的重要因素.结论 性别、淋巴结转移和腹膜转移是评价不同类型胃癌肝转移发生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术、化疗、介入及综合治疗对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接受不同方案治疗的生存率,并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预后危险因素。结果:手术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5(3~65)个月,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8.6%、45.2%和12.3%;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6(3~71)个月,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0.4%、48.4%和9.8%;介入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4(3~66)个月,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2.3%、39.7%和11.5%;综合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9(3~84)个月,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5.6%、55.9%和19.2%。4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88,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外转移、肝转移程度、肝转移灶直径、淋巴结转移、胃切除术、TACE、化疗与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生存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包括肝外转移、肝转移程度、淋巴结转移、胃切除术、TACE及化疗(P0.05)。结论:综合治疗是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残胃癌的外科治疗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胃手术的普及,胃切除术后残胃癌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多.现对我院1988年1月至2006年1月间收治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1031例胃癌外科治疗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外科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普通外科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1031例经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早期胃癌95例(9.2%);其余均为进展期胃癌(90.8%)。胃切除980例(95.1%),其中根治性切除874例(84.8%),姑息性切除106例(10.3%),其余51例(4.9%)行胃空肠吻合或探查手术。本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2%、58.0%和48.2%。ⅠA、ⅠB、Ⅱ、ⅢA、ⅢB、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3.2%、65.1%、52.3%、41.4%、16.5%和10.6%。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别是肿瘤大小(P〈0.01)、血清白蛋白(P〈0.05)、手术根治度(P〈0.05)、TNM分期(P〈0.01)和综合治疗(P〈0.01)。结论根治性手术是治疗胃癌的最有效手段。以手术为中心、施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肿瘤大小、血清白蛋白水平和TNM分期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胃癌合并出血病人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收集2000~2012年期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胃癌病人。根据病人发病过程中是否并发出血,将病人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基线资料、入院时辅助检查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和住院期间的主要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合并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累计入选病人7 919例,其中合并出血病例316例,未并发出血的胃癌病人7 603例。出血组病人男性比例高于非出血组(69.3%比60.3%,P=0.001)。与非出血组相比,出血组病人高血压、糖尿病比例高(均P0.001)。出血组病人吸烟比例较非出血组低(32.0%比39.8%,P=0.005)。与非出血组相比,出血组病人并发梗阻的比例较高(P=0.002),两组病人合并消化道穿孔的比例相似。出血组病人入院时便潜血比例较高(P0.001),血红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01),两组病人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相似(均P0.05)。两组病人在肿瘤浸润深度和肿瘤TNM分期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病人M分期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消化道穿孔、肿瘤浸润深度、肿瘤TNM分期、术前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以及入院时便潜血阳性是胃癌合并出血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胃癌合并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消化道穿孔、肿瘤TNM分期、术前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以及入院时便潜血阳性。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胆囊癌是肝外胆道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恶性程度较高,手术切除率较低,预后较差。胆囊癌的相对危险因素包括女性绝经年龄晚、行经时间长,生育次数多,高龄,胆囊腺瘤,胆囊腺肌症,Ⅱ型糖尿病,吸烟,饮食习惯及职业因素等。但最高危因素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导致的感染和炎症。因此,针对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术成为必要。对于胆囊癌,其治疗同样以手术治疗为主,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对根治性手术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本文中分析了1966~1985年间外科治疗胃癌病人的效果。原发性胃癌1906例,男1201例,女705例,年龄15~91岁。施行胃切除术者1584例,其中手术死亡(死于术后1月内)52例。手术死亡率为3.3%。施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者1215例。无一例病人失访。癌肿限于粘膜或粘膜和粘膜下层者,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早期癌,其它为晚期癌。根据组织学的淋巴结转移范围是n_0=无转移,n_1,n_2,n_3=分別为1,2,3站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9.
老年外科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倬云  张国华 《腹部外科》1990,3(3):143-144
根据最近资料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到62亿,到2000年世界人口平均寿命将达到63.9岁。在此期间,平均每3年增加1岁多,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3.2%,对高龄病人的外科治疗要求则更多。作者根据多年的经验,并结合有关文献的复习,对老年外科的高危因素及对高龄高危病人手术治疗原则进行了阐述。一、老年外科的高危因素 1.年龄:本世纪初期,为50岁的人施行手术认为是危险的,并将50岁以上列为手术禁忌证。一般来说,年龄愈高手术危险性愈大。Goldman等的研究指出,70岁以上,围手术期心脏并发症明显增加,因此年龄在预测心脏并发症方面很重要。Buynett等报告,70岁以上手术死亡率是9.2%,主要死因是呼吸道并发症。然而,单凭年龄来作评定依据是不全面的,还必须结合病人具体情况,分析并存的全身病,以及是择期还是急症手术,而不  相似文献   

10.
继发性三尖瓣反流危险因素分析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左心瓣膜置换术后继发性三尖瓣反流(TR)的危险因素,探讨手术方法,降低TR发生率。方法1987年1月至2005年12月,资料完整并获得随访的左心瓣膜置换术病例290例,其中单纯左心瓣膜置换217例,左心瓣膜置换并三尖瓣成形73例,73例中31例行DeVega成形术(A组),32例行Dacron补片条三尖瓣成形术(B组),10例行自体心包片加宽三尖瓣前瓣成形术(C组)。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chers精确概率法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评估单纯左心瓣膜置换术后继发性TR的危险因素,随访观察三尖瓣成形术(TVP)后病人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压(PAP)及三尖瓣反流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心房纤颤、巨大左房、左心瓣膜病病程长、左心功能低下(LVEF〈0.50)、右房增大(≥50mm)、三尖瓣风湿性病变及单纯二尖瓣病变是继发性TR进行性加重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心房纤颤、巨大左房、左心瓣膜病病程长及三尖瓣风湿性病变是继发性TR进行性加重的危险因素;远期随访显示,B组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A组,TR程度明显低于A组,C组术后无1例发生TR。结论对术前伴有心房纤颤、左房增大、左心瓣膜病病程长、三尖瓣风湿性病变者,术中应仔细检查三尖瓣的功能状态和瓣环大小,以决定是否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对于三尖瓣瓣环扩张者,Dacron补片条三尖瓣成形术亦是治疗继发性TR的经济而有效方法;对于三尖瓣瓣环不扩张、前瓣较小的TR者,适宜采用自体心包片加宽前瓣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作者于1950~1974年连续收治的465例胃癌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男女之比为3.1:1,年龄以51~55岁为多见。49.5%病例施行非治愈性手术,无5年生存者。溃疡型病变最为多见,幽门和胃窦为最常发部位。按 TNM 分类法,3.4%施行治愈性切除者属第Ⅰ期,25.5%属第Ⅱ期,71%属第Ⅲ  相似文献   

12.
胃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提高胃癌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1995年间经外科治疗的526例胃癌患的临床资料。结果:501例行胃癌切除术,切除率92.5%。其中根治性切除405例(80.8%),姑息性切除96例(19.2%)。手术死亡率0.9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6.5%。随访5-10年,总的5年生存率为35.3%。其中根治性切除组为43.4%,姑息性切除组为7.3%,未行肿瘤切除组为0。胃癌I期为5年生存率为74.6%,Ⅱ期56.0%,Ⅲ期25.0%,Ⅳ期10.7%。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胃癌的最有效手段。根据病期早晚、大体类型、浸润深度、浆膜改变、淋巴结转移状态等生物学特点,合理选择手术方案以及施行以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癌外科治疗的现状。方法 对我院 2002 年 5 月~2004 年 7 月收治并手术治疗的胃癌 110 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 例胃癌中,手术切除 101 例(91 .82%),其中根治性切除91例,姑息性切除10 例;远侧胃切除 78 例(77 .23%),近侧胃切除 7 例(6 .93%),全胃切除16例(15 .84%);行消化道重建的 104 例中,手法吻合 13 例(12 5%),单吻合器67例(66. 42%),双吻合器 24 例(23. 08%)。术后病理早期癌 9 例(8. 18%),进展期胃癌共 101 例(91 .82%)。术前肠外营养支持5~7天14例(12. 73%),术后行肠道营养86 例(85 15%),肠外营养90例(89 .11%)。手术死亡1例(0 .9%),12例发生术后近期并发症(9. 09%)。结论 胃癌患者早期诊断仍困难,但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较以前明显升高,吻合器使用明显增加,有助于降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需长时间营养支持时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容易维持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469例行胃癌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术前状态、手术因素、肿瘤因素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并对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影响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术后7 d白蛋白、全胃切除、联合脏器切除、年龄、病理Ⅳ期。结论:术后7 d白蛋白、全胃切除、联合脏器切除、年龄、病理分期Ⅳ期是胃癌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110例胃癌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外科治疗的现状。方法对我院2002年5月~2004年7月收治并手术治疗的胃癌1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0例胃癌中,手术切除101例(91.82%),其中根治性切除91例,姑息性切除10例;远侧胃切除78例(77.23%),近侧胃切除7例(6.93%),全胃切除16例(15.84%);行消化道重建的104例中,手法吻合13例(12.5%),单吻合器67例(66.42%),双吻合器24例(23.08%)。术后病理早期癌9例(8.18%),进展期胃癌共101例(91.82%)。术前肠外营养支持5~7天14例(12.73%),术后行肠道营养86例(85.15%),肠外营养90例(89.11%)。手术死亡1例(0.9%),12例发生术后近期并发症(9.09%)。结论胃癌患者早期诊断仍困难,但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较以前明显升高,吻合器使用明显增加,有助于降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需长时间营养支持时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容易维持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17.
外科治疗胃癌肝转移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胃癌肝转移的方法与疗效。方法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行外科治疗的胃癌肝转移患者25例,17例为同时性肝转移,8例为术后发现的异时性肝转移。其中单转移灶15例,多转移灶10例。行不规则肝切除16例,左外叶切除4例,左叶切除3例,右叶切除2例,术后行肝动脉灌注化疗9例,肝动脉化疗栓塞16例。结果1例同时性肝切除患者术后死于肺部感染、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余24例均获随访,中位时间25(7—60)个月。胃癌肝转移灶切除后1、3年生存率为68.5%和29.8%,原发癌浸润表浅、淋巴结转移少、单转移灶、异时性转移及转移灶有包膜是影响生存率的有利因素。结论同时及异时性胃癌肝转移可经外科手术切除肝转移灶,但应注意手术指征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外科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281例胃中上部癌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分析术后外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外科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外科并发症29例,发生率10.3%(29/281),其中严重外科并发症9例,发生率3.2%(9/281)。术后外科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情况:Ⅰ级3例(1.1%),Ⅱ级17例(6.0%),Ⅲa级4例(1.4%),Ⅲb级2例(0.7%),Ⅳ级2例(0.7%),Ⅴ级1例(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分化、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OR=2.671,95%CI:1.138~6.269,P=0.024)、BMI(OR=4.970,95%CI:1.597~15.465,P=0.006)、肿瘤大小(OR=3.311,95%CI:1.068~10.260,P=0.038)、浸润深度(OR=4.472,95%CI:1.120~17.862,P=0.034)和术中出血量(OR=3.835,95%CI:1.481~9.928,P=0.006)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外科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患者术后外科并发症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ie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是0.784(0.695~0.873)。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外科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以Ⅱ级较多见;患者年龄≥65岁、BMI≥25、肿瘤大小≥50 mm、浸润深度≥T3及术中出血量≥100 ml应警惕外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胃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胃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效果及病理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组834例胃癌患者中共有91例诊断为肝转移,其中79例为同时性肝转移,12例术后发现异时转移,共21例行胃癌肝转移灶切除术。结果 胃癌肝转移灶切除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9%、30%。单转移灶及异时性转移是其有利的预后因素。13例肝转移灶有假包膜形成。结论 单转移灶及异时转移、肿瘤假包膜形成预示胃癌肝转移切除患者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胃瘫综合征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的一种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蠕动无力或消失、胃排空迟缓、胃运动功能障碍而导致的胃潴留和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1]。目前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较困难,易发生并发症,愈后较差,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