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介素-10在脓毒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介素-10(IL-10)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抗炎及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它能够抑制局部组织及全身过度释放致炎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同时还能上调部分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极有可能在炎症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其分子生物学特性、生物学活性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小儿心脏手术,特别是缺血-再灌注后大量释放的炎性介质和氧自由基毒性作用与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感染脓毒症及其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细胞因子是介导缺血-再灌注损伤、感染性休克等生理改变的重要内源性递质,参与心肺转流(CPB)期间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主要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促炎因子.CPB在刺激促炎细胞因子产生同时,也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合成和释放.本文观察了CPB心脏手术中应用乌司他丁和甲基强的松龙对机体的TNF-α、IL-6、IL-8、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小儿CPB时中乌司他丁和甲基强的松龙预充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炎症反应是以多种细胞因子升高为标志,机体对损害内环境的应激原作出的非特异性生物反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等作为调节机体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与其他细胞因子协调作用,参与了炎症的发生发展.由于炎症反应是多反馈、多分支的复杂网络炎性细胞因子反应,针对某一种介质并不能有效地抑制整体反应,因此目前临床上倾向于使用非特异性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方法,即血液净化技术来清除过多的细胞因子.近年来,许多国内外研究报道利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技术可有效吸附血液中中大分子炎症介质,从根本环节上阻断炎症的放大反应,有利于器官功能的恢复,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 ARDS 和 SIRS 病人血浆前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抗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全身炎症反应和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临床诊断 ARDS 病例22例和 SIRS 8例,以及正常对照10例,收集血浆,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 TNF-α、IL-1β、IL-6和 IL-10蛋白含量。结果:SIRS 病人血浆 TNF-α、IL-1β、IL-6和 IL-10含量分别为206.1±85.9 pg/ml、313.6±76.7 pg/ml、141.4±41.5 pg/ml 和259.6±54.34 pg/ml,均显著低于ARDS 病人(分别为629.3±187 pg/ml、892.4±209 pg/ml、261.1±71.3 pg/ml 和458.1±111.93 pg/ml);但SIRS 和 ARDS 病人上述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TNFα、IL-1β和 IL-6是 SIRS 和 ARDS 演变中的重要炎症细胞因子,抗炎细胞因子 IL-10的过度释放在促进炎症反应向失控发展、急性肺损伤发展成ARDS 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细菌性严重脓毒症大鼠血清IL-10、TNF-α、IL-1β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氧氟沙星抗感染组、UTI-氧氟沙星抗炎抗感染组和UTI组。每组15只。经腹腔内注射创伤弧菌建立脓毒症模型,15 h后取单侧颈总动、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清IL-10、TNF-α、IL-1β的水平。结果UTI-氧氟沙星抗炎抗感染组较氧氟沙星抗感染组、UTI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的TNF-α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0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TI能下调致炎因子TNF-α、IL-1β,并对IL-10有一定的上调作用,从而减轻组织器官炎症反应的病理损害而起保护作用,避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一步向MODS发展。  相似文献   

6.
白介素-10在脓毒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介素-10(IL-10)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抗炎及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它能够抑制局部组织及全身过度释放致炎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同时还能上调部分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极有可能在炎症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其分子生物学特性、生物学活性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在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促炎因子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抗炎因子白介素(IL)-4在退变椎间盘组织内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30例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10例经前路松解手术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髓核组织,术前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均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23例行MRI检查的患者,根据Schneiderman分级评定椎间盘退变程度,术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髓核组织中IL-6、TNF-α和IL-4的含量。结果退变髓核中IL-6的含量(11.2±7.5)ng/L较对照组(6.4±0.8)ng/L高(P<0.01)、TNF-α的含量(186.8±86.0)ng/L亦较对照组(122.3±23.5)ng/L高(P<0.05);IL-4的表达仅存在于TNF-α表达较高的髓核组织中;IL-6及TNF-α的同时表达与ODI评分高低正相关(IL-6:B=0.481,β=0.229,P<0.05;TNF-α:B=6.945E-2,β=0.522,P<0.01);椎间盘退变MRI分级与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高低无明显相关。结论促炎因子TNF-α与IL-6的表达增高为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原因,亦为临床症状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表达的不平衡亦可能为椎间盘退变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Wang ZT  Yao YM  Sheng ZY  Yu Y  Yang HM  Wang Q  Liu Q  Qiao L  Zhou G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4):839-844
目的 观察休克期切痂对烫伤大鼠组织早期和晚期炎症介质变化规律及相应器官功能的影响,探讨休克期切痂改善预后的分子机制。方法 Wistai大鼠30%Ⅲ度烫伤后随机分为24h切痂组和72h切痂组。分别检测肝、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烫伤后2d,肝、肺组织HMGB1、TNF-α mRNA表达增强,而IL-10mRNA伤后8d增强;24h切痂大鼠伤后4d肝、肺组织HMGB1和TNF-α mRNA表达下调,伤后8d其IL-10 mRNA表达恢复正常;72h切痂大鼠伤后8d肝、肺IL-10mRNA仍维持较高水平。伤后2.8d肝组织内TNF-α蛋白水平呈双峰改变,4d时减少;24h和72h切痂组肝TNF-α维持在正常范围;伤后2、4d肝TNF-α/IL-10比例升高,24h切痂可降低TNF-α/IL-10。此外,24h切痂组4、8d血浆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结论休克期切痂可阻断严重烫伤大鼠肝、肺组织早期和晚期炎症介质过度表达,维持促炎/抗炎介质平衡,改善多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素E1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细胞因子调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I)脂微球(Lipo—PGEI)对大鼠急性胰腺炎(SAP)模型全身炎症反应(SIRS)期细胞因子调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5%牛磺胆酸钠制作大鼠SAP模型,分为非治疗组和治疗组,各组内再分为3和6h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测定胰腺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IL-2的表达。结果非治疗组内3组和6h组比较,TNF-α、IL-6表达逐渐增强;IL-10,IL-2在3h有弱表达,6h表达显著增强;治疗组3、6h的TNF-α、IL-6表达同非治疗组相比明显减弱;IL-10、IL-2表达在3h无显著变化,6h明显减弱。结论在大鼠SAP模型中,Lipo-PGEl可明显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IL-2的表达,使两者重新趋于平衡,对SIRS期细胞因子调控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和生长融素联合治疗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转归作用。方法 经胰胆管逆行注射3.5%牛磺胆酸钠25ml/kg建立鼠ANP模型.测定血清IL-8、IL-6、TNF-α、淀粉酶、内毒素和白蛋白;胰腺、肝、心、肺和肾病理观察及细胞超微结构观察.TNFα-mRNA分子转录水平的RT-PCR分析及TNFα的免疫组化原位观察,探讨生长抑素和生长澈素治疗作用。结果 ANP的发生和发展伴有炎性介质的明显升高,与ANP和MODS的发展呈正相关。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对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和TNFα-mRNA过度表达有协同作用、同时亦表明肝脏在ANP中对预防宿主多器官衰竭有重要作用。结论 TNFα-mRNA的高度表达在ANP的进展中至关重要,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的联合治疗对防治MODS的发生和防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血必净(主要成分为赤芍、川芎、丹参、红花和当归)能有效拮抗内毒素,下调促炎介质水平,调节免疫反应[1],减轻各种炎症介质对主要脏器功能的损害,避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一步向MODS发展.笔者选用TNF-α、IL-6作为检测指标,观察血必净对严重烧伤早期SIRS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L-6抑制剂对种植体周围炎小鼠模型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周龄雄性小鼠(C57BL/6J)15只,实验总共分为三组(每组5只):对照组(植入种植体,但未进行结扎诱导)、模型组(结扎诱导,构建种植体周围炎小鼠模型)和抑制剂组(结扎诱导+腹腔注射IL-6抑制剂)。使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检测种植体周围骨丢失,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检测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的炎症浸润,使用RT-qPCR检测牙龈组织中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牙龈组织中NF-κB通路相关蛋白p-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icro-CT结果显示IL-6抑制剂可减少种植体周围炎的骨丧失。HE结果显示IL-6抑制剂处理后,小鼠炎症浸润显著减少。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L-6抑制剂可显著降低牙龈组织中IL-6、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p-P65和p-IκB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IL-6抑制剂可抑制种植体周围炎的骨丧失和炎症浸润,这些治疗效果可能与抑制TNF-α的...  相似文献   

13.
盐酸戊乙奎醚对先心病患儿心肺转流前后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肺转流(CPB)可导致全身炎性反应,造成多种组织器官功能损害[1].细胞因子作为免疫和炎性反应的信号物质参与了炎症过程,尤其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紊-8(IL-8)的变化在CPB炎性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炎性介质与SIRS、CARS、MODS和CBP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研究证明机体的炎症细胞被各种损伤过度激活后产生大量的炎性介质,导致机体炎症反应失控是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环节,而早期控制炎症反应,阻断其发展或有效清除循环中的炎性介质可能是防治SIRS和MODS的关键。因此,近年来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机体炎性介质的清除也成为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5.
许多感染和非感染因素可以导致机体的一个类似的生理病理过程,该过程涉及多种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一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和炎性介质,被称作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乌司他丁是一种广谱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它在感染,肿瘤,手术、休克等方面对心、肺、肝、脑、肾等脏器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现在认为这主要与其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抑制有关。它可以下调促炎性因子-TNF-α,IL-1,IL-6,IL-8及核因子-KB、黏附分子、C-反应蛋白,并同时上调抗炎性因子-IL-10,1L-4。减轻全身炎性反应,防止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EPO组,每组10只。EPO组在术前1h给予腹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1 000U/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则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EPO组和模型组夹闭左侧肾蒂45min,去除右肾,再灌注24h构建大鼠肾脏IRI模型;假手术组操作同上,但不夹闭左侧肾蒂。恢复肾脏血流灌注24h后收集大鼠肾脏和血清。采用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干扰素(inteferon gamma,IFN-γ)、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s-α,TNF-α)以及抗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细胞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肾脏IL-6、IFN-γ、TNF-α、IL-10和TGF-β的mRNA水平;免疫蛋白印记法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磷酸化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pEPOR)、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3(STAT3)、磷酸化酪氨酸激酶-2(p-JAK2)、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3(p-STAT3)表达水平;过雪夫染色检测肾组织病理形态。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p-EPOR、p-JAK2、p-STAT3、SCr、BUN、IL-6、TNF-α、IFN-γ表达水平以及肾组织病理改变均明显增加,而IL-10和TGF-β表达明显减少以及EPOR、JAK2和STAT3表达无差异;与模型组相比,EPO组p-EPOR、p-JAK2、p-STAT3、IL-10和TGF-β表达增加,而SCr、BUN、IL-6、TNF-α、IFN-γ表达水平以及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少,而EPOR、JAK2和STAT3表达依然无差异。结论 EPO预处理可通过抑制炎症减轻肾脏IRI,其作用机制与进一步促进EPOR/JAK2/STAT3信号途径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罗格列酮10 mg/kg组、罗格列酮20 mg/kg组、罗格列酮40 mg/kg组和罗格列酮80 mg/kg组,每组各10只。利用血管夹夹闭大鼠双侧肾蒂构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p-PPAR-γ表达水平;RT-PCR检测肾脏IL-8、TNF-α和IL-6信使核酸序列(mRNA)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BA法检测丙二醛(MDA)的含量;过碘酸雪夫氏(PAS)染色检测肾组织病理形态。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肾组织病理损伤和Cr、BUN、IL-8、TNF-α、IL-6、p-PPAR-γ以及MDA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而CAT、GPX和SOD活性明显降低以及PPAR-γ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罗格列酮预处理可明显减少肾组织病理损伤和Cr、BUN、IL-8、TNF-α、IL-6以及MDA表达水平,但可明显增加CAT、GPX和SOD活性以及p-PPAR-γ表达水平,但对PPAR-γ表达水平无影响。结论罗格列酮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其作用机制与激活PPAR-γ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马兜铃酸肾病(AAN)患者血中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的水平,探讨其与肾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实验组(AAN组)36例,再按血肌酐(Scr)水平分为两组:Scr<450μmol/L组(氮质血症期)16例,Scr>450μmol/L组(肾功衰竭期)20例.正常对照组10例.应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中TNF-α、IL-6、IL-1的水平.结果氮质血症期组外周血中炎症介质TNF-α、IL-6、IL-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及肾衰竭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肾功衰竭期组外周血中炎症介质TNF-α、IL-6、IL-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炎症介质TNF-α、IL-6、IL-1可能参与了AAN氮质血症期肾功能损伤的发生和进展;在AAN肾功能衰竭期肾功能的进一步损伤中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承气颗粒对重型脓毒症促炎-抗炎反应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目的:观察大承气颗粒对重型脓毒症(SS)促炎-抗炎反应平衡的影响.方法:12例严重腹腔感染致SS病人术后第2 d起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大承气颗粒,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术后48 h、4 d、6 d内外周血T辅助(Th)细胞亚群、单核细胞表面HLA-DR表达、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0、前列腺素E2(PGE2).结果:中药组促炎-抗炎因子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IL-10在48 h即开始降低,TNF-α/IL-10比值恢复明显增加;单核细胞HLA-DR表达和Thl/Th2比值的恢复也快于对照组,其中HLA-DR在4 d时高于入院,而Th亚群恢复始于入院第6 d.结论:大承气颗粒不仅可抑制SS病人以TNF-α为代表的促炎因子过度分泌,还可促进抗炎介质IL-10、PGE2的下降,促进Th细胞漂移和HLA-DR表达下降的恢复,有利于免疫平衡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雷公藤内脂醇对脓毒症大鼠免疫平衡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脂醇对脓毒症大鼠血清促炎与抗炎介质的调节作用。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A组),脓毒症模型组(B组)和雷公藤内脂醇治疗组(C组)。A组除不结扎也不刺穿盲肠外,余操作同B组。B组开腹后显露盲肠,根部结扎并刺穿肠壁2次,然后关腹,B组成功后不做任何处理。C组在盲肠结扎和穿孔后立即用雷公藤内脂醇(0.05mg/mL)腹腔注射0.2mg/kg,每隔8h追加1次。各组大鼠在术后6,12,24h分批处死,每批10只。取下腔静脉血检测血清中TNF-α,IL-1,IL-10和TGF-β的水平,并取肝、肾组织行HE及电镜检查。 结果:A组血清中炎症介质水平各时点无明显差异,肝肾功能与形态的变化不明显。B,C组炎症介质水平和抗炎介质水平均显著升高,肝肾功能与形态出现损伤性变化;C组较B组血中两者水平明显降低, 肝肾功能与形态损伤减轻。 结论:雷公藤内脂醇能降低脓毒症大鼠炎症介质水平,即对免疫平衡有调节作用,并减轻肝肾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