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子宫外平滑肌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子宫平滑肌瘤手术史。1例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表现为肝脏、脾脏、腹膜及盆腔多发结节。1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并发腹腹后转移,CT示髂静脉及下腔静脉扩张,增强扫描示腔内充盈缺损。3例腹膜后转移,表现为腹膜后单发囊实性结节或囊性结节,增强扫描示强化不均或囊壁强化。2例肺转移分别表现为多发囊性结节和囊实性肿块,增强后囊壁强化均匀或不均。4例寄生性平滑肌瘤表现为盆腔内与子宫相隔多发实性肿块,平扫呈等密度,强化均匀。1例腹壁平滑肌瘤表现为腹壁囊实性肿块,增强后强化不均匀。结论:有子宫平滑肌瘤手术病史的女性,出现局部病变或转移性病变时,应考虑到子宫平滑肌瘤转移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肺部平滑肌瘤(pulmonaryleiomyoma,PL)的CT特点,以提高对PI.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PL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PL6例均为单发;肿瘤大小为3.0~8.5cm,外形均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极其光滑;CT平扫均为中等密度,增强后均匀中等度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2例;1例PI.肿块实质明显斑片状强化且内部液化坏死无强化,1例环形强化,纵隔淋巴结均未见明显增大。结论肺部平滑肌瘤CT表现有特点,发现其典型CT表现,应考虑到平滑肌瘤的可能,但确诊仍有赖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对子宫阔韧带平滑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阔韧带平滑肌瘤的CT表现。结果:12例共12个肿瘤,大小约3.6cm×3.2cm~12.0cm×10.5cm。边界清楚10例,不清楚2例;与子宫肌层相比,11例呈等密度,1例呈稍低密度;密度均匀5例,不均匀7例。增强扫描见明显强化10例,其中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7例;肿瘤内囊变影2例。结论:通过典型的征象分析,CT对于术前诊断子宫阔韧带平滑肌瘤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平滑肌瘤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例无免疫缺陷的肝脏原发性平滑肌瘤患者CT和MRI表现,及其与临床、病理间的联系。2例行CT检查,2例行MR检查。结果2例CT检查者病灶呈低密度,2例MRI检查者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1例密度和信号均匀,呈明显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1例增强后不均匀强化。3例均有假包膜征,无肝硬化和静脉瘤栓。病理示梭形肿瘤细胞增殖,毛细血管增生;1例伴中心玻璃样变,1例伴中心液化坏死。结论肝脏原发性平滑肌瘤是富血管性有假包膜的肿瘤,CT和MR检查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6.
胃平滑肌瘤的X线钡餐造影与CT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瘤的X线钡餐造影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8例胃平滑肌瘤,术前均行X线钡餐造影及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38例胃平滑肌瘤中腔内型21例,腔外型12例,腔内外型5例。X线钡餐造影26例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13例有“桥”形皱襞形成,9例有溃疡形成;CT表现为胃腔内或腔内外相连圆形、椭圆形大小不等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X线钡餐造影、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分别为82%、92%。结论:X线钡餐造影对腔内型和以腔内生长为主的胃平滑肌瘤具有较高诊断价值,CT对腔外型和以腔外生长为主型显示最有价值,但需与起源于邻近器官的病变加以鉴别。两者结合能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正>腹外子宫圆韧带平滑肌瘤是发生于腹股沟管内、阴阜皮下的子宫圆韧带平滑肌瘤,在临床上多以腹外和阴阜下肿块进行诊断和治疗,相关报道较少,更鲜有影像学的报道。本文报道了4例腹外子宫圆韧带平滑肌瘤,分析了其临床、病理、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鉴别水平。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5年9月~2012年3月江苏省宿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肾平滑肌瘤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平滑肌瘤CT、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其中2例加行MRI.CT、MRI均为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肿瘤长径为2~7 cm,平均4.4 cm,均有完整包膜.5例肿瘤呈类圆形,1例呈浅分叶状.4例肿瘤较小者呈均匀或较均匀,2例肿瘤较大者不均匀.CT检查肿瘤实体部分平扫密度均稍高于肾脏(与肌肉密度相似),增强扫描皮髓期均呈轻中度强化,但欠均匀,其内未见粗大血管,排泄期均呈持续性强化且比皮髓期均匀.1例MR T1WI和T2WI均呈较均匀的低信号,与肌肉信号相似,另l例T1WI和T2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2例增强扫描皮髓期均呈不均匀中度强化,排泄期均呈持续性较均匀中度强化.结论 肾平滑肌瘤罕见,与良性肿瘤中的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癌中的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平滑肌肉瘤等较难鉴别.本组半数以上肾平滑肌瘤有以下特点:患者多为青壮年女性,肿瘤包膜完整,大部分位于肾上部或下部的肾外,CT平扫呈较均匀的较高密度,增强扫描呈持续性轻中度强化,MRI平扫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中度持续性较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膜后平滑肌瘤(retroperitoneal leiomyoma,RL)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RL病例11例,回顾性分析其I临床和超声波检查、IVP及CT影像学表现,其中男3例,女8例,平均年龄48.5岁.全部病例均行超声波检查及CT平扫,部分增强扫描;5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2例行钡灌肠;1例行钡餐检查,1例选择性动脉造影.结果:①临床症状以腰背痛、腹痛伴下腹部包块(10例)及尿路梗阻(1例)为主要症状.②影像学表现:11例中4例病变位于腹腔腹膜后,7例病变位于盆腔腹膜后,均为肿块型.超声显像显示肾周、下腔静脉、腹主动脉旁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以低回声为主,部分呈无回声;肿物内血供丰富.CT平扫可见腹膜后密度较为均匀或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显示不同程度强化.结论:影像学检查是发现和诊断腹膜后平滑肌瘤的重要手段,通过病变超声显像及CT等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不同表现,有助于RL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CT在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收集了12例(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56.1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平滑肌瘤(5例)和平滑肌肉瘤(7例)。12例均作CT检查,其中3例作了胃镜检查,6例作了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结果:胃是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最好发部位,除直接浸润和远处转移提示为恶性外,肿瘤大、分叶状、不均匀强化及溃疡形成均提示平滑瘤可能性大。结论:CT在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优于胃镜和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1.
肺腺癌经支气管肺转移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认识肺腺癌经支气管播散肺转移的CT表现和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为腺癌或细支气管肺泡癌经支气管肺转移患者的CT表现,重点关注病变的发展特点。结果15例肺癌患者在CT上原发病灶均为实变型肺癌,在同侧或对侧肺内出现多发性、与支气管分布有明确相关的病灶,胸膜不受累。在初诊的CT上表现为小叶中心性结节5例、树芽征7例、腺泡结节2例、磨玻璃影10例和实变13例,其中5例仅有小叶中心结节(单一型),10例为多种形态病变共存(复合型),曾全部被误诊为结核或炎症,经抗结核或抗炎治疗无效。在平均4个月的CT随访中,单一型转移者进展缓慢,结节融合形成边界相对清晰的实变影;初诊为复合型的病变恶化较快。结论肺腺癌经支气管转移的CT表现有一定规律,但诊断仍须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以区别于结核和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肺转移瘤的特殊CT表现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目的:分析肺转移瘤的特殊CT表现形式,提高CT诊断能力。方法:对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有原发肿瘤,肺部出现转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转移瘤的特殊CT表现为空洞样及空泡样转移。其中空洞样转移4例,空泡样转移2例。结论:结合临床和CT征象,可对表现特殊的肺转移瘤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腹膜假性黏液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认识和提高腹膜假性黏液瘤的CT表现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证实的腹膜假性黏液瘤的CT和临床表现.结果:腹膜假性黏液瘤是以黏液性腹水为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块等.依据CT表现不同可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两种类型,主要CT表现包括腹水内密度不均匀8例,肝脾表面黏液样结节10例,多发分隔的囊性病变5例和网膜增厚或"网膜饼"征6例.结论:典型的CT表现可以诊断腹膜假性黏液瘤,CT检查可为临床治疗的选择和改善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容易被忽视的肝单发转移瘤螺旋CT表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单发转移瘤的螺旋CT影像学特点。方法:以12例肝单发转移瘤为研究对象,其中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例随访复查CT证实.均行肝脏CT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肝单发转移瘤的CT特点。结果:肝单发转移瘤CT诊断难度较高,本组CT诊断正确5例。除了转移瘤的CT常见特点以外,肝单发转移瘤可有以下几点特殊征象:病灶直径小,边缘可有假包膜强化,门脉期可为等密度强化,肝周病灶可有包膜凹陷改变。结论:肝单发转移瘤的CT诊断难度大,但掌握它的特点,能够提高它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脑转移瘤CT影像表现,提高对CT诊断脑转移瘤的认识和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临床确诊的23例脑转移瘤患者的资料。结果本组23例病例,20例位于幕上,3例位于幕下,多发17例,单发6例,多数呈中重度水肿。原发病灶多来源于肺癌。结论转移瘤以幕上居多,多发为主,“小病灶,大水肿”是较为特征的表现,CT检查明显有助于脑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大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大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其中5例行增强扫描.对病灶的部位、数目、形态、边缘、密度及强化特征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1例病变中发生于腮腺8例,颌下腺3例.7例双侧多发,4例单侧单发.根据CT表现可分为多发结节型、单发肿块型和弥漫浸润型.以多发结节型最多见,其典型表现为双侧腮腺和(或)颌下腺腺体弥漫性肿大,密度不均匀性增高,见多发结节样软组织密度影及多发囊状低密度影,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结节实性部分为中等至明显强化,囊状低密度不强化.结论 尽管大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CT表现多样,但仍具有一定特点,能为临床诊断和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CT能谱成像在诊断肿瘤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性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淋巴瘤、肺腺癌、肺鳞癌及胆管癌的转移性淋巴结行能谱CT扫描,探讨能谱成像在鉴别不同肿瘤淋巴结转移性肿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12月间淋巴瘤3例(28个淋巴结)、肺腺癌5例(30个淋巴结)、肺鳞癌4例(24个淋巴结)及胆管癌2例(10个淋巴结)行能谱CT扫描,测量混合能量图像上各个淋巴结在不同能量水平下(40~140 keV,间隔10 keV)淋巴结的CT值及碘基图和水基图各个淋巴结的碘和水含量,分别对不同肿瘤转移性淋巴结在不同keV下淋巴结的CT值、碘和水含量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 观察肿大转移淋巴结的最佳对比噪声比对应的单能量水平是70 keV.70 keV下淋巴瘤、肺腺癌、肺鳞癌及胆管癌CT值分别(81.36±9.81)、(58.33±21.55)、(56.47±10.62)和(73.57±4.43)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29,P<0.01),其中淋巴瘤与肺腺癌、肺鳞癌及肺鳞癌与胆管癌在CT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与胆管癌及肺腺癌与胆管癌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与肺鳞癌CT值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肺腺癌、肺鳞癌及胆管癌的碘含量分别为(1.93±0.05)、(1.16±0.15)、(1.25±0.21)和(1.44±0.04)g/L;淋巴瘤、肺腺癌、肺鳞癌及胆管癌的水含量分别为(1029.40±20.85)、(1024.98±11.19)、(1022.12±12.94)和(1030.87±10.10)g/L;肺腺癌与肺鳞癌的转移性淋巴结的碘含量之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1.77,P>0.05),其他不同肿瘤转移性淋巴结的碘含量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不同肿瘤转移性淋巴结的水含量之间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能谱成像通过应用碘含量及低能量下的CT值,对不同来源的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有较大意义,70 keV单能量图像显示肿大转移性淋巴结最清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对可疑骨转移灶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恶性肿瘤患者经全身骨显像发现的96个可疑骨转移病灶,对可疑病灶行同机SPECT/CT融合显像,由两名核医学医师分别对SPECT、CT及SPECT/CT融合显像进行分析并评分,以病理学结果或6个月以上复查影像学及临床随访结果作为最终确诊依据。SPECT/CT融合显像对可疑病灶的诊断效能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评价。结果 SPECT/CT显像诊断可疑骨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86.8%、90.6%、91.5%和89.2%;ROC曲线下面积:SPECT/CT融合图像为0.956,CT图像为0.897,SPECT图像为0.710。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较SPECT及CT显像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