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淑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5):128-12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自服药开始每月随访1次,随访1年以上23例,2年以上32例,有5例服药3个月后失访,有8例于48d内自行停药,其中有7例4个月后功血复发。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可靠且安全,避免了手术创伤,其副作用小,患者服用方便,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贾艳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5):91-92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1月在医院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共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在诊断性刮宫之后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观察组予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和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肝肾功能损害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头晕3例,胃部不适6例,恶心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2.6%;观察组出现头晕5例,胃部不适5例,恶心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可有效改善患者出血情况,改善激素水平,疗效显著,并且安全可靠,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的效果。方法无禁忌证且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32例,每晚口服米非司酮12.5 mg,连服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抽血化验肝肾功能及血常规,随诊观察月经恢复情况。结果28例患者在服药期间闭经,4例患者月经稀发,经量减少,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肝肾功能正常。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肯定,无肝肾功能损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安宫黄体酮10 mg/d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6.25 mg/d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 两治疗后FSH、E2、LH和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 < 0.05);观察组子宫前、后径及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观察组为4.7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60例,每天口服米非司酮片10 mg,连服3个月为1疗程.结果 60例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均出现停经症状,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淳会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7):45-46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黄体酮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孕酮(P)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高于对照组的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SH、E。LH、P水平及对照组E:、LH、P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LH、P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连续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官出血患者每天口服米非司酮片12.5mg,连服3个月,并测定用药前后子宫大小、内膜厚度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后子宫大小无明显差异: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显砉性(P〈0.05);患者用药期间均停经。停药后有9例直接进入绝经期,36例平均42天恢复月经(其中17例月经正常。16例月经量少。稀发,3例4个月后功血复发)。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世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4):76-77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39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治疗前后测量子宫大小、内膜厚度,计算子宫体积,测定血清激素水平: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激素(P)和雌二醇(E2),观察血红蛋白(Hb)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子宫纵径、前后径、横径及子宫体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FSH、LH、P、E2均降低,Hb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6~21d均出现闭经22例(56.4%)。结论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可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减少FSH、LH、P、E2水平,明显改善贫血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1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1d6.25mg)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予以大剂量(1d12.5mg)米非司酮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激素水平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促黄体激素、雌二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d口服12.5mg米非司酮的治疗方案应用于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束非司嗣治疗田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58例,均于诊断性刮宫后给予米非司嗣.治疗前后抽血测定性激素六项、子宫内膜厚度及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治愈率为91.38%;治疗后E2、P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指南》2019,(8)
目的对米非司酮用于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进行报道。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沈阳二四五医院妇科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患者72例。年龄41~53岁,平均(47.6±5.3)岁,病程1个月~2年。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病理结果符合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诊断标准,无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疾病。口服米非司酮10毫克/次,1次/天;阴道流血停止后改为5毫克/次,1次/天,持续服药3个月,定期复诊。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孕酮(P)水平进行实验室检测。患者治疗期间可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有胃部不适、头晕、皮疹、感染等,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加以观察和记录。结果本组患者显效49例,占68.1%;有效16例,占22.2%;无效7例,占9.7%;总有效率90.3%。治疗后LH、FSH、P激素水平显著下降。服药期间发生胃部不适2例,头晕1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结论米非司酮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孕激素受体拮抗剂,使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和孕酮等激素水平下降,能够与子宫内膜孕激素的受体较好的结合,这种高亲和力发挥了竞争性拮抗作用。子宫内膜受体缺少与孕激素结合的机会,逐渐萎缩,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的有效率可以达到90.3%;治疗后,患者LH、FSH、P水平均显著降低;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5%,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医患双方的认可。 相似文献
13.
梁媚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5):26-27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的效果.方法选择5 0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给予口服米非司酮10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性激素、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子宫内膜变化和诱导闭经效果.结果服药其间所有患者均闭经,32例进入绝经期,8例月经稀发,7例恢复正常月经,血清雌激素、孕激素、FSH水平下降,LH变化不明显,子宫内膜萎缩,肝肾功能均正常,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显著,无肝肾功能损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桃芬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0):66-67
目的观察非米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选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采用炔诺酮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可有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且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究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疾病的疗效。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孕酮水平、外周血雌二醇水平以及血常规等项目进行检查,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患者行刮宫术5d后,每天晚上睡觉前,让患者服用12.5mg的米非司酮,患者每月复诊一次以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在治疗初期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但在继续用药后症状基本消除。患者治疗结束后,74例患者的月经经期和周期恢复至正常时间,其余2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进入绝经期。有贫血症状的患者得到纠正,子宫内膜厚度、孕酮水平和外周血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子宫体积的大小没有出现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的米非司酮能够有效地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甲基睾丸素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90例,以随机、均等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使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观察组应用甲基睾丸素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中应用甲基睾丸素联合米非司酮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血 )是由卵巢功能衰退而引起的下丘 垂体 卵巢 子宫内膜间的功能失调 ,临床上以月经周期紊乱、不规则阴道出血为特点 ,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我院以往采用止血、调节月经周期、诊断性刮宫、性激素治疗、改善全身状况为原则 ,对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围绝经期功血则行子宫切除 ,不利于提高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2 0 0 0年 1月以来我院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 ,诱导闭经以达到止血 ,使其平稳度过围绝经期。1 资料与方法2 0 0 0年 1~ 10月我院门诊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 30例 ,年龄 45~ 5 5岁。患者既往均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5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予以妈富隆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控制止血时间与完全止血时间为(15.6&#177;3.3)、(35.3&#177;8.9)h,均低于对照组控制止血时间与完全止血时间(25.7&#177;5.1)、(58.2&#177;10.3)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妈富隆在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5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予以妈富隆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控制止血时间与完全止血时间为(15.6±3.3)、(35.3±8.9)h,均低于对照组控制止血时间与完全止血时间(25.7±5.1)、(58.2±10.3)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妈富隆在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