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探究年龄对水合氯醛诱导的小鼠急性可逆性晶状体混浊及Na+-K+-ATP酶表达的影响。

方法:青年(3月龄)和老年(24月龄)C57BL/6小鼠各12只,4%水合氯醛(400mg/kg)腹腔注射诱导急性可逆性晶状体混浊。在注射后10、20、30、45、60、90、120、150min分别应用裂隙灯观察晶状体混浊程度,根据晶状体混浊评价系统记录混浊程度分级情况并拍照。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晶状体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晶状体Na+-K+-ATP酶表达。

结果:水合氯醛注射后两组小鼠晶状体混浊和消退过程相似,但青年组小鼠晶状体混浊出现早、持续时间略长,混浊厚重,呈乳白色; 老年组小鼠晶状体混浊出现晚,持续时间略短,混浊轻薄,呈薄雾状。HE染色显示水合氯醛注射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下皮质聚集大量水泡,浅层晶状体纤维细胞结构紊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LECs及纤维Na+-K+-ATP酶的表达呈现阳性,水合氯醛注射前青年组和老年组小鼠LECs中Na+-K+-ATP酶表达较弱,注射后45min LECs中Na+-K+-ATP酶的表达上调,且老年组小鼠LECs的Na+-K+-ATP酶上调更为显著。

结论:年龄影响水合氯醛诱导小鼠急性可逆性晶状体混浊,Na+-K+-ATP酶参与水合氯醛诱导的晶状体混浊。  相似文献   


3.
针对实验性视网膜脱离状态下视网膜组织的脂质过氧化产物(malonyl-dialolehyde,MDA)和组织的Na+-K+-转运ATP酶活性进行测量,探讨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组织的损伤机制,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和方法1.1标本制备选取有色健康家兔...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在活体动物研究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形态及机能改变,对16只有色家兔的眼底行染料激光凝固,再以FFA法及扫描电镜作对比研究,发现凝固斑呈三层同心圆样;中央部为均匀强荧光;中间层轻度荧光素渗漏;外周层由网格状近六角形细胞样低荧光组成。光凝7天,30天后凝固斑范围无改变,但荧光图像有变化。其结果显示FFA法可在活体上观察研究RPE细胞形态及机能的病理变化。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254-256)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的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病理改变及其发病机制。 方法:对1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视网膜进行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视网膜各层组织均有变性改变和结构紊乱,并有区域性差异,后极部变性较周边部为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病变与感光细胞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但后者似较前者为重.感光细胞的超微结构有明显变性改变,尤以外节变性,线粒体变性、胞浆内脂褐索沉着为突出。结论:超微结构变化提示感光细胞能量代谢系统和(或)自噬系统功能障碍。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24-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