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电波形惟一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个体之间心电信号的惟一性特征。方法随机挑选100份同步12导联心电图进行描述分析,对比相同点及不同点,将每份心电图的波形特征逐一输入Excel电子表格,按照波形特征顺序进行排序。结果Ⅰ导联共有25例4组重复。在这些重复的病例中:Ⅱ导联共有25例7组重复,Ⅲ导联共有24例8组重复,avR导联共有20例6组重复,avL导联共有3例1组重复,avF导联共有3例1组重复,100例中无任何两例心电波形在12个导联上完全相同。结论心电信号具有生物特征的惟一性,可作为一种新的生物特征识别方法用于身份识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心电图无人区电轴,用于判别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群心电图特征及性质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95例心房颤动并宽QRS波群心电图。经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或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I、AVF导联目测心电轴,分析RR间期变化的范围、QRS波群形态及心室率等。结果:95例患者中心房颤动并心室内差异传导65例,心房颤动并室性期前收缩30例,其中13例房颤合并室性早搏心电轴位于无人区,17例室内差异传导中无1例心电轴位于无人区。结论:宽QRS波群无人区心电轴可作为判断心房颤动伴室性期前收缩的一个参考指标,特异性高,也可作为房颤合并室早或室内差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连续心搏的心电图形态变异对急诊胸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肌缺血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以急诊室196例非选择性前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完整记录其病史、体征和12导联心电图.用高分辨心电记录器检测 QRS波的平均形态,并计算QRS波各区连续心搏的形态变异度.结果 在胸痛、心电变化、血清TnI/TnT CK-MB升高和连续心搏波形变度与有无急性心肌缺血重要的预报因素(P<0.05).结论 连续心搏心电波形变异度的检测将有助于急诊室急性心肌缺血事件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创新Ⅰ导联左耳与右上肢连接方式对QRS波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2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心电图室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的门诊和住院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共110例,每位受检者记录一份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和创新Ⅰ导联左耳与右上肢连接方式心电图,经统计学处理后对QRS波群进行分析。结果:标准Ⅰ导联和aVL导联波形变化明显,Ⅱ、Ⅲ、aVF导联波形相同,aVL导联和aVR导联波形相近,具体表现为:(1)Ⅰ导联呈波形极小的"rs"型,且多数情况下r/s1,少数情况r/s=1,即呈等电位线;(2)Ⅱ导联QRS波群时限、形态、振幅、方向不变同标准连接图;(3)Ⅲ和aVF导联波形同Ⅱ导联,只是振幅较标准图形增高1.5~6.2mm;(4)aVL导联和aVR导联波形接近,且aVL导联负向波振幅较aVR导联深;(5)胸前V1~6导联QRS波群时限、形态、方向与标准图形相同,只是振幅高低有微小差异,可以忽略不计;(6)额面平均心电轴男性(90.69±6.58)°,女性(89.98±7.51)°;(7)以上各导联的变化男女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创新Ⅰ导联左耳与右上肢连接方式与标准十二导联图形相比,对QRS波群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心电图总体的诊断结果影响不大,可以作为左侧上肢无法安置电极时记录心电图的一种临时补救方法,同样可以为临床提供心电图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支气管病变心电图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患者心电向量图检查额面、横面、右侧面QRS环振幅、方位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住院符合肺结核等肺支气管病变诊断标准的107例患者,行对心电图、心电向量图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107例肺支气管病变且R波递增不良患者通过心电向量图发现超过60%的患者符合右室肥大诊断特征(横面QRS环向前及向右的向量>总面积的70%为68例,横面QRS环位于右后向量>总面积20%为72例,额面QRS环位于右下的向量>总面积20%为72例),而R波递增正常者仅有20%以下符合右室肥大诊断标准(横面QRS环向前及向右的向量>总面积的70%为3例,横面QRS环位于右后向量>总面积20%为4例,额面QRS环位于右下的向量>总面积20%为4例)。107例肺支气管病变患者共有40例患者符合右室肥大心电图诊断特征,而72例符合心电向量图诊断特征。与心电图相比,心电向量图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支气管病变心电图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患者心电向量图检查额面、横面、右侧面QRS环振幅、方位发生明显变化,提示心电向量对肺支气管病变患者右室肥大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黎  马兰 《安徽医学》2017,38(10):1330-1332
目的 评价心电向量检查对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8例心电图QRS波形正常的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患者,同期行心电图、心电向量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3项检查中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与其他2项检查结果比较,对心电图及心电向量图检查的准确性进行评判。结果 8例患者心电图QRS波形正常,1例伴有V1-V3导联ST段上抬,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ST段压低和/或T波变化,2例为正常范围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不符;8例患者的心电向量检查结果均符合相应部位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诊断,其中,前壁心肌梗死1例,前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4例,前壁合并后壁心肌梗死1例,下壁合并后壁心肌梗死1例,前壁、下壁合并后壁心肌梗死1例,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相符。结论 心电向量检查对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优于常规心电图。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正常日本大耳白兔同步12导联心电图特征,为心血管疾病的实验研究提供心电图基本数据。方法雄性日本大耳白兔55只,20%乌拉坦腹腔麻醉,描记兔同步12导联心电图,并拍胸部X线正位片。结果心电图:1日本大耳白兔心电图波形与人类相似,均为窦性心律。心率较快,265.5±36.8次/min,未见心律失常发生;2仰卧位平均心电轴:19°~250°,波动范围较大;3 P波:形态钝圆或略尖,均符合窦性P波规律,在肢体Ⅱ、a VF导联及胸导联较为明显;4 P-R间期:(0.063±0.007)s;5 QRS波:QRS波时间为(0.040±0.005)s,主波在Ⅱ、Ⅲ、a VF导联多数向上,胸导联与人类相似,R/S比值逐渐递增;6 ST段:较短,均位于等电位线;7 T波:T波形态多圆顿,部分双峰,多数导联T波直立,部分倒置,平坦或双向。T波在肢体II、III、a VR、a VF及胸导联较为明显;8 QT间期:QT间期(0.142±0.015)s,QTc(0.306±0.034)s。胸部X线正位片:心影大多位于胸腔正中及右侧。结论获得了兔标准12导联心电图波形及其各波段的正常值范围,在心血管疾病的实验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创新I导联左耳与右上肢连接方式对QRs波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2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心电图室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的门诊和住院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共110例,每位受检者记录一份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和创新I导联左耳与右上肢连接方式心电图,经统计学处理后对QRs波群进行分析.结果:标准I导联和avL导联波形变化明显,Ⅱ、Ⅲ、aVF导联波形相同,aVL导联和avR导联波形相近,具体表现为:(1)I导联呈波形极小的"rs"型,且多数情况下r/s<1,少数情况r/s=1.即呈等电位线;(2)Ⅱ导联QRs波群时限、形态、振幅、方向不变同标准连接图;(3)Ⅲ和avF导联波形同Ⅱ导联,只是振幅较标准图形增高1.5-6.2 mm;(4)aVL导联和aVR导联波形接近,且aVL导联负向波振幅较avR导联深;(5)胸前V1-6导联QRs波群时限、形态、方向与标准图形相同,只是振幅高低有微小差异,可以忽略不计;(6)额面平均心电轴男性(90.69±6.58).,女性(89.98±7.51).;(7)以上各导联的变化男女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创新I导联左耳与右上肢连接方式与标准十二导联图形相比,对QRS波群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心电图总体的诊断结果影响不大,可以作为左侧上肢无法安置电极时记录心电图的一种临时补救方法,同样可以为临床提供心电图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本富  周翔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9):1640-1, 1645
目的 探讨导联参比点对正常人体表心电位场电势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以中心电站和右前额为不同参比点,同步记录Wilson导联(V1~V6)及其扩展导联(V~V9、V3R~V8R)和对应头胸导联(HV1~HV9、HV3RHV8R),环绕胸部一周的相同测试点的心电图.分别计数两种导联相同测试点心电图T波倒置和主波倒置的宽/深Q波的例数,作对应导联的X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120例中V3RV8R导联均为倒置T波、V1导联出现20%(24/120)的倒置T波,V4R~V8R导联QRS波均为主波倒置的宽/深Q波;而头胸导联的HVl和Hv3R~HV8R的T波均为正立、HV4R~HV8R导联记录到主波正立的rs、RS或qRs波.两导联系统记录的正常心电图其相异波形在例数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头胸导联记录的QRS、T波体表心电位场电势均呈现一致向外的分布,而Wilson导联则均呈大致左正右负的偶极分布.结论 正常人体表心电位场的电势分布取决于导联参比点.头胸导联的右前额参比点可能优于Wilson导联的中心电站.  相似文献   

10.
梁芳  方炳森 《广西医学》2012,34(9):1232-1233
目的 探讨额面QRS平均心电轴(MEA)的测量方法.方法 对132例变幻型心电轴(IA)者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自动分析系统测量MEA值,并与六轴圆形系统测量值对照,同时进行正交心电图、心电向量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胸部正侧位片检查.结果 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自动分析系统测量结果 显示,132例中有127例MEA值为-35~+180°,误判率为96.2%,5例MEA值为0.六轴圆形系统测量MEA值均为0.心电向量图显示额面心电向量环狭窄、与额面垂直,对称性分布于Ⅰ、Ⅲ(或Ⅰ、Ⅳ)象限;心脏彩色多普勒未见异常;X线胸片有8例扁平胸,其余心胸比例正常.结论 建议摒弃单纯以两个导联组合(如Ⅰ、Ⅲ或Ⅰ、aVF)测定MEA的方法,以全部6个肢体导联QRS波群为分析对象,使用六轴圆形系统测定MEA.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心电向量的观点阐述了平均心电轴与额面六导联QRS波形的关系。指出当某导联QRS主波向上(以正向波为主)时,则心电轴应在该导联轴正向180°范围内;当QRS主波向下(以负向波为主)时,则心电轴应在该导联轴负向180°范围内;当QRS呈零电位波(QRS振幅的代数和为零)时,则心电轴与该联轴垂直。按此理论经4年临床实践总结一依额面QRS主波方向目测心电轴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12.
郭娇云 《中外医疗》2012,31(6):183-183
目的分析探讨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群的心电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33例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群心电图患者体表心电图I、aVF导联心电轴分析。结果 133例中心房颤动伴室性期前收缩或室速59例,心房颤动合并室内差异传导74例。26例存在无人区心电轴者均为心房颤动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或室速。74例心房颤动合并室内差异传导者无一例出现无人区心电轴。结论房颤并宽QRS波伴无人区电轴时,为心房颤动伴室性期间收缩或室速,无人区心电轴可作为心房颤动伴室性期前收缩或室速、室内差异传导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Wilson’s导联(Wi导联)与He导联心电图检查心电轴的结果,作者采取这两种导联系统各6个肢体导联组合12个组测量心电轴20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200例均是本院门诊、住院患者及健康职工。男115例,女85例,年龄在19~78岁。采用日本光电5151型单道心电图仪连接中国心电新导联新假说协作组特制的He导联转换盒。两种导联各用6个肢体导联组合12个组,Wi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心电轴特征。方法:80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经体表心电图I,avF导联目测心电轴。结果:80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中室上性心动过速27例,室性心动过速53例。室性心动过速中32例为左心室源性室性心动过速,21例为右心室源性室性心动过速。17例存在无人区心电轴均为左室室速,右室室性及27例室上速患者无1例出现无人区心电轴。结论:无人区心电轴可以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体表心电图线索对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208份)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的宽QRS波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资料。结果:诊断室速的主要心电图线索是:(1)房室分离;(2)无人区心电轴;(3)胸导联QRS波正向或负向同向性;(4)胸导联均无RS波;(5)RBBB型心动过速时V1导联呈qR或RS型或左兔耳征、V6导联呈OS或OR或R型;LBBB型心动过速时V1或V2导联呈RS型并伴有R波宽度〉30ms或RS间期〉60ms或S波降支有钝挫、V6导联呈QS或QR或qR型;(6)窦性心律时有与宽QRS波心动过速同形态室性早博。窦性心律呈显性预激综合征或有与宽QRS波心动过速同形态房性早搏对宽QRS波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价值高。结论:体表心电图是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实践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汪宏  朱岚 《实用医技》2008,15(3):344-345
目的:分析探讨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心电轴特征。方法:80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经体表心电图I,avF导联目测心电轴。结果:80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中室上性心动过速27例,室性心动过速53例。室性心动过速中32例为左心室源性室性心动过速,21例为右心室源性室性心动过速。17例存在无人区心电轴均为左室室速,右室室性及27例室上速患者无1例出现无人区心电轴。结论:无人区心电轴可以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7.
龙泉涌  吴海 《华夏医学》2002,15(4):458-459
目的:探讨陈旧性下臂心肌梗死后心电图aVR导联QRS波形态的变化。方法:分析151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及10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aVr导联QRS波形态。结果:无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aVR导联QRS波多呈Q(q)r型(83.33%),少部分呈QS型(15.69%),极少数呈rSr型(0.98%)。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aVR导联QRS波多呈rS(s)型(80.13%),少部分呈QS型(21.85%),极少数呈Qr型(1.32%)。结论: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aVR导联QRS波多呈rS(s)型。  相似文献   

18.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aVR导联QRS波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泉涌  吴海 《广西医学》2002,24(12):1958-1959
目的:探讨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aVR导联QRS波形态的变化。方法:分析151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及10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心病患的心电图aVR导联QRS波形态。结果:无冠心病患的心电图aVR导联QRS波多呈Q(q)r型(83.33%),少部分呈QS型(15.69%), 极少数呈rSr型(0.98%)。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aVR导联QRS波多呈rS(s)型(80.13%),少部分呈QS型(21.85%),极少数呈Or型(1.32%)。结论: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aVR导联QRS波多呈rS(s)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VE导联的心电图特点,探讨该导联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正常成人和30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描计常规12导联心电图,并加做VE导联。比较两组人群VE导联的波形特点,分析该导联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95.0%的正常成人,VE导联QRS波呈qR、R、Rs型,5.0%呈rS波,ST段位于等电位线,T波80、0%直立,13.0%平坦,7%倒置;93.3%的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VE导联QRS波呈QS或rS型,仅6、7%呈Rs波,ST段无偏移,T波70、0%直立,20.0%平坦,10.0%倒置。两组比较,以QRS波形态差异最为明显(p〈0.05或P〈0、01)。用VE导联QRS波呈OS型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敏感性为76.7%,特异性100%,阴性预测值93、5%,阳性预测值100%。结论两组心电图结果揭示了VE导联的心电图特征,VE导联呈QS型是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与方法本实验采用Wilson导联与头胸导联,电极从第4肋间隙穿刺胸腔,同步记录35只成年新西兰兔胸腔内不同方位,与心脏不同距离的测试点心电图。比较不同导联相同测试点记录的心电图R(r)波振幅,以查明不同导联的参比点电位对兔胸腔内心电图及心电电势分布的影响。结果同一测试点头胸导联记录到的R(r)波振幅,都大于Wilson导联记录的R(r)波振幅,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导联参比点的电势高低影响测试点的心电图,从而影响该导联标测的心电电势的分布及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