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口服中药茵陈盆草汤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疗效.[方法]对102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34人采用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对照组34人口服鲁米那治疗,纯母乳喂养组34人未经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胆红素、体重、大便次数和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各项各组间无显著差异,中药汤剂治疗后胆红素的测定结果为(101±24.7)μmol/L,明显低于鲁米那治疗组和纯母乳喂养组(183±31.5)和(205±33.2)μmol/L,具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中药汤剂治疗后血红蛋白的变化为(173±8.2)g/dL,明显高于鲁米那治疗组和纯母乳喂养组(166±9.8)和(168±7.7)g/dL,具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汤剂治疗后体重、大便次数的变化与鲁米那治疗组和纯母乳喂养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茵陈盆草汤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范承武 《广西医学》2006,28(1):102-102
2002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应用茵陈三黄汤联合"妈咪爱"和单纯应用茵陈三黄汤治疗母乳性黄疸102例,其中应用茵陈三黄汤联合"妈咪爱"组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炜 《吉林医学》2011,(7):1352-1353
目的:探讨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选择2001年~2005年20例黄疸患儿,其中18例门诊患儿2,例住院患儿,进行诊断性试验,停喂母乳48 h,黄疸明显减退,确诊为母乳性黄疸。对门诊患儿停止母乳喂养,口服药物治疗并随访观察,住院患儿给予综合治疗,随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例患儿通过治疗后1,8例患儿平均治疗7 d2,例住院患儿,其中1例治疗4 d1,例治疗5 d,血清胆红素降至安全范围,无一例发生核黄疸。结论:母乳性黄疸的诊断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为停止母乳喂养(黄疸减轻后继续母乳喂养)、蓝光照射,并辅之药物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病因是多种因素作用的,但愈后良好,一般不会发生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学创新》2015,(26):143-144
目的:探讨新生儿母乳性黄疸(BMJ)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接诊的50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者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总血清胆红素、治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且治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研究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蓝光照射效果明显,能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秀刚  刘国明 《中外医疗》2013,32(17):123-123,125
目的探讨茵陈五味汤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0例发生母乳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171μmol/L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茵陈五味汤,对照组:酶诱导剂等。结果两组患儿血胆红素降至85μmol/L以下所需天数为:治疗组(4.6±2.7)d,对照组(6.0±4.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陈五味汤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确切,经济实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婴儿易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母乳性黄疸主要是新生儿喂养母乳后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临床出现黄疸,当血清胆红素浓度>307.8 μmol/L,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可能性明显增大:严重者可致死亡或者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1].停喂母乳,黄疸程度明显减轻,重新母乳喂养后黄疸又加深心[2].  相似文献   

7.
80 %的新生儿常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 ,高胆红素血症可影响新生儿的听力 ,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增加了新生儿的致残率及死亡率 ,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新生儿科医师所关注的问题。本院近 10年来用“茵陈汤”协议处方防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如 :母乳性黄疸 ,胆汁瘀积综合症 (ICP)病例的治疗等。另外新生儿出生后 2 4h内即开始服用茵陈汤 ,监测胆红素出现的情况 ,对其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和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全部研究对象来自于本院产科及儿科门诊。1.2 随机抽样各 10 0例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 ,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日趋增加 ,已成为新生儿和小婴儿临床常见的非感染性疾病。 1999年我院儿科共收治 90例母乳性黄疸的病儿 ,对这些病儿 ,我们分别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同时蓝光照射治疗”、“单纯蓝光照射治疗”三种方法 ,在这三种方法治疗过程中均不停止母乳喂养 ,治疗结果证明单纯蓝光照射是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最佳方案 ,值得推广。1 资料与方法母乳性黄疸是美国Arias于 1960年首先报道发病率为1%~ 2 % ,1982年DeAngeLis报道达 2 0 % ,1988年Rascaim报道为 82 .7% ,说明该病发病率日趋增加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有效干预方法。方法将母乳性黄疸患儿57例,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予以停止母乳喂养,B组继续母乳喂养加蓝光照射,C组停止母乳喂养加蓝光照射。分别观察三组在治疗后第1天胆红素下降值,以及胆红素值降至256μmol/L以下所需的时间。结果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B组与C组间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新生儿重度母乳性黄疸采用光疗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报告新生儿母乳性黄疸116例,以未结合红素升高为主,最高达478.8μmol/L。经停哺母乳改用其它喂养,黄疸消失最短3天,最长12天,全部治愈,通过分析,本组病例存在“三多”现象。即(1)完全纯母乳喂养儿多;(2)黄疸出现早的多;(3)剖宫产儿多,讨论了其诊断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12.
杨燕 《中国厂矿医学》2001,14(6):478-479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认识,探讨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新途径,方法:将1999年12月收治的54例已确诊为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在不中断母乳喂养的情况下,给予口服思密达1.5g,q8h,用10%葡萄糖15ml,调匀口服。结果:黄疸消失时间最短的3天,最长的9天,平均5天;54例黄疸全消退,无一例发生核黄疸,结论:对母乳性黄疸,不一定采用传统的停哺母乳方法,可不中断母乳喂养,口服思密达,也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邱健芬 《广西医学》1997,19(4):681-682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23例临床分析北海市人民医院儿科邱健芬近年来,对母乳性黄疸(BMJ)的认识不断加深,诊断率有所增加。我院1995年2月~1997年2月共收治BMT23例,其中早发型5例,迟发型18例。占同期新生儿高胆血症病例的18%,现分析如下。1临...  相似文献   

14.
15.
本院自1995年4月~1997年6月共收治母乳性黄疽90例,其中4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经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9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其中男33例,女11例,年龄最小4天,最大24天,早产儿3例,足月儿41例,早发型(生后3~5天内出现黄疽)18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母乳性黄疸发病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80例新生儿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黄疸3~5d均消退,8例效果不明显者,停母乳2~5d后黄疸也明显减轻。另外10例总BIL在279μmol/L以下者门诊给予停母乳2~5d,并辅以口服中药退黄汤、思密达后,黄疽1周内均消退。80例黄疽消退时间为3~7d,黄疽消退指标为BIL〈17.1μmol/L,全部治愈,无1例胆红素脑病发生。结论 母乳性黄疸预后较好,但BIL浓度〉342μmol/L时,会有引起轻度神经系统损伤的可能。对母乳性黄疽应积极预防及治疗,以避免引起神经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17.
方法:利用鲁米那加茵陈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目的:提高新生儿黄疸的治愈率。结果:提高治愈率24%。结论:鲁米那加茵陈汤可增加胆红素的排泄,提高新生儿黄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19.
20.
曾华 《医学文选》1999,18(3):383-385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对本病的认识,诊治率明显提高。我院新生儿病房1997~1998年间共收治新生儿黄疸病人217例,其中母乳性黄疸31例,占同期住院人数的143%,现将病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资料来源 病例选择标准均为纯母乳喂养儿,一般情况良好,除皮肤粘膜出现黄疸外,无其它阳性体征,血总胆红素增高,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并将各种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逐一排除,此组病人符合上述条件。12 一般资料 男17例,女14例,足月儿30例,早产儿1例,剖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